情境教学演绎语文课堂精彩
2021-06-15杨宏
杨宏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创设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创设情境就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一、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类主动探求新知的思想倾向和内在动力。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要想让学生学习效果好,首先要使学生有学习的愿望和热情,积极主动地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而创设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能引领学进入情感领域,建立良好的“情绪场”,学生会始终维持高昂的情绪参与学习实践活动,在这样的状态下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位特级教师在教学《小露珠》这课的开始部分,通过板贴露珠图和无数小露珠的到来,把学生领入一个富有童话色彩的世界里,小露珠以小客人的身份介绍自己的形成过程,唤起学生对第一自然段内容的回忆。同时,富有童话色彩的图片和介绍,紧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不知不觉进入情境,走进课堂,为本节课的学习建立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场”。
二、创设图文情境,构架生本桥梁
“图文并茂”的读物特色,使“图画阅读”与“文字阅读”融为一体。文字阅读着重目的,较为理性;图画阅读在于过程,更重感性,它以色彩和构图刺激眼脑,调动小读者自由联想、任意想像,使孩子的心灵在感受和体验中愉快成长,从而开辟了理解意义的新途径和新境界。
一位特级教师在教学《小露珠》这篇课文时,就运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开展阅读教学,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先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二至五自然段,说说小动物们为什么喜欢小露珠?由于没感性认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是不透彻的,学生当然不能很好的意會。老师紧接着分别出示钻石、水晶、珍珠的图片,并与小露珠的图片进行对比比较,说说自己的感受,体会小露珠“闪亮”、“透明”、“圆润”的特点。直观形象的图片,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词句的意思。在这基础上再指导朗读,读着读着,学生好像亲眼看到闪亮的钻石、透明的水晶、圆润的珍珠。可见,教师在教学时恰当好处地运用图片,图文对照,能让学生敏感地触摸到语言文字的内涵,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三、创设对话情境,营造和谐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下,教师应更多地充当向导,成为学生的同读者,成为引路人,成为可亲、可信的朋友。通过设计对话的情境,以一种敞开的方式去面对学生,以一种角色消解的方式走进学生,从而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要与学生“亲密接触”,甚至融入学生学习之中,与他们进行平等的心与心的对话。再如那位老师教《小露珠》第二部分时,创设了师生对话情境,启发“小动物” 向“小露珠”主动问早:多美的小露珠啊!到黎明的时候已经有黄豆粒那么大了。你们喜欢她吗?现在老师是小露珠,你们当小动物,你们会怎样向我问早呢?这一情境的创设,一方面再现了课文情境,一方面使学生体悟出词句中的内在情感等。
四、创设想象情境,拓展多向思维
一位留学生归国后说: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10个中国学生的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外国学生中,10个人或许能讲出20种不同的答案,虽然有些想法极其古怪离奇。这个例子说明,我国的教育比较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其求异品质的塑造。有研究认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展。
那位特级教师在教学《小露珠》六、七自然段时,都通过抓关键词、扣重点句,来指导学生品读课文,体会情感,并创造想象和说话的情境:“有了小露珠的滋润,花草树木变得更精神,更美丽了。小朋友,请你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种花草树木,(配乐)许许多多的小露珠来到了你的身上,在你的身上滚来滚去,在绚丽的朝霞下,小露珠是那么闪亮、透明、圆润。那么,这时候的你会是什么样子呢?”以填空的形式训练学生想象和说话的能力,体会小露珠对万物的滋润作用,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丽,小露珠美好的形象也在学生头脑中初步形成。在小露珠的生命即将消失时,再让学生想象动植物和小露珠告别时会说些什么话?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体会他们对小露珠的依恋之情。此情此境,真正将学生引入了快乐的语文世界之中去了。
法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中只有始终坚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教学效果;才能把学生从被动接受中解脱出来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构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从学生的长远利益出发,努力创设各种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有效阅读以期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川省巴中师范附属实验小学 杨 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