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浙江的探索与历程

2021-06-15陈立旭陈希颜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浙江文化

陈立旭 陈希颜

[摘  要]世纪之交,浙江许多主要经济指标已位居全国前列,同时,“发展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习近平到浙江工作后,把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作为加快建设文化大省、满足文化消费需求、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对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实施“八八战略”以来,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成为贯穿于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到努力建设文化浙江的一个重要主题,成为推动浙江文化产业创新性发展、集聚性发展的主旋律和路线图。

[关键词]文化产业;浙江;发展方式;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79(2021)03-0005-10

世纪之交,浙江许多主要经济指标已位居全国前列,同时,生产要素缺乏、粗放式开发和生产、环境承载能力下降等“先发难题”“成长烦恼”也逐渐暴露了出来。习近平到浙江工作后,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凤凰涅槃”“腾笼换鸟”,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在这一背景下,发展文化产业就不仅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满足文化消费需求等相联系,而且也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凤凰涅槃”和“腾笼换鸟”等密切关联。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对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实施“八八战略”以来,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成为贯穿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到努力建设文化浙江的一个重要主题,成为推动浙江文化产业创新性发展、集聚性发展的主旋律和路线图。

一、世纪之交浙江文化产业发展方式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文化产业伴随其他产业的发展而发展。作为产业的一个特殊门类,浙江文化产业既存在浙江区域一般产业相同的优势和特点,也存在相同的不足和短板。浙江是资源小省,改革开放前国家投资少、产业基础差。经过20多年快速发展,浙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世纪之交主要经济指标已经位居全国前列;但也存在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总体规模偏小、水平较低、产业层次不高等问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组织结构松散,低、小、散特点相当明显。虽然当时浙江已有少数企业成长为大中型企业,但大多数企业仍然处于“千家万户”经营状态,企业平均规模比全国平均规模小1/4。企业规模小会产生许多问题,特别是难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从而制约国内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据《“九五”浙江发展报告(1996-2000)》所述,浙江还在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上存在诸如知识与技术转化的体制机制不完善,知识与技术转化资金不足、途径不畅、信息不灵,技术创新激励机制运行不佳,企业创新系统活力不足,企业缺乏市场激励、产权激励、政府激励,科研人员和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尤其严重的是,高级科技人才比重也严重偏低,成为制约支柱产业技术创新的瓶颈。政府和企业科技经费投入也不足,特别是R&D经费投入普遍不足。“目前,浙江大中型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0.9%,其中R&D经费占销售的收入的比重仅为0.23%。”科技发展存在的这些短板和不足,最终导致了“浙江‘九五预期目标中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份额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没能完全实现。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差距甚大。这一目标的预期目标值是到2000年达到20%左右,但1999年仅为15.6%,初步预测2000年这一比重也仅能达到16.5%左右。”[1](p24)

世纪之交,浙江产业结构层次也不高,据《“九五”浙江发展报告(1996-2000)》所述,如果按照“英格尔斯的评价体系”进行测算,在实现现代化的10项指标中,第三产业和农业占GDP比重的标准值应分别大于45%和小于15%。“浙江1999年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已降至11.8%;而第三产业的相对比重仍仅为34.1%(即使2000年实现了36%的发展目标,差距依然很大)。”据世界银行《1998—1999年世界发展报告》,1997年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低收入国家平均分别为42%和31%;中低收入国家平均,分别为46%和14%;中等收入国家平均,分别为50%和12%;中高收入国家平均,分别为56%和10%;高收入国家平均,则1980年已分别达到61%和3%。因此,“显而易见,浙江目前产业结构的层次,大致上高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但还略低于中低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及其对整个经济的推动作用不强,经济结构转换不明显,与‘九五计划的目标结构存在明显差距。目前浙江第三产业仍以传统的商贸、旅游、运输以及金融和房地产为主要支撑(占70%),信息咨询和计算机应用服务业、经纪与代理中介服务业、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障服务业等新兴行业的规模都比较小。城市化相对滞后也影响了产业升级和结构转换,压抑了第二、三产业的进一步拓展。”[2](p21)

世纪之交,浙江不少企业通过“模仿”这一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已大大提高,但以国内和国际的高标准衡量,多数产品加工精度和深度不高,“千家万户”产品仍占多数,依靠“质低价廉量大”占领市场,以名牌产品为龙头的企业集团很少。2003年,浙江高新技术制造业总产值为1079亿元,销售收入为1044.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工业销售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3%和8.2%,而发达国家一般达到30%以上。

习近平到浙江工作后,对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浙江企业发展状况有深入的认识。在2003年6月24日全省工业大会上,他辩证地分析了浙江传统产业发展现状。他说,一方面,浙江传统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今后仍然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在较长时期内仍将是支撑制造业增长的主体。另一方面,“我省传统产业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等问题也非常突出。如果不加快改造提升,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原有优势可能弱化,生存空间越来越窄,甚至陷入困境。”[2](p120)在2004年2月3日浙江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他也说,一方面,近年来,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趋势、新特点:科技进步与创新步伐明显加快,科技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强;积极引进来、走出去,国际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强;块状经济的规模效益、集群优势进一步显现,集聚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强。另一方面,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一是民营经济粗放经营、数量扩张的发展路子与资源供给和环境承载力约束明显加大之间的矛盾;二是民营经济主要集中在低成本、低技术、低附加值产业领域与要素成本大幅度上升之间的矛盾;三是民营企业规模化国际化高科技化发展趋势加快与经营管理、技术人才缺乏之间的矛盾;四是民营企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总体上周期相对缓慢与其他省市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在同一产业层次上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之间的矛盾。[2](pp91-92)

浙江文化产业发展历程与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整个经济发展的历程大体上同步,也存在与传统产业、民营企业相同的优势和短板。在世纪之交,浙江文化产业既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也存在与一般传统产业、民营企业同样的低成本、低技术、低附加值、粗放经营、数量扩张等问题。据《2003年浙江发展报告(文化卷)》所述,“我省文化产业虽然有一些优势产业,但总体上看文化产业结构层次不高”;“传统文化教育产业比重大,现代新兴文化产业发展不够,一些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低。娱乐服务业数量增加较多,但质量不高,低水平重复现象明显,导致娱乐业的利润增长很少,整体处于滑坡状态”;“我省的广播电视、出版、报业、文化娱乐、印刷、会展等产业门类,虽有一定的优势,但其规模不大,档次不高,特别是一些媒体和出版社是靠政策过日子,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不强。”[3](p26)《2004年浙江发展报告(文化卷)》也描述了世纪之交浙江出版印刷行业低成本、低技术、低附加值等现象:“从产业结构看,图书出版占有较大市场份额,音像、电子出版依然相对较弱,印刷企业规模小、档次低、重复建设的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虽然企业总量与广东相差不多,“但广东的‘三资印刷企业数量却远远多于浙江,在规模、管理、技术、设备等方面发挥了带头作用,其产值占全省印刷业总产值的43%,而浙江只占2.5%;从市场结构看,组织形式单一,集中度低的问题比较突出,市场主体不健全以及由于垄断经营而导致市场竞争不充分、不公平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出版物市场的发育与成熟;从产品结构看,严重依赖教材和教辅读物、低水平重复、创新产品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少等问题使出版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较为薄弱。”[4](p150)2001年初,时任杭州市副市长陈重华在《对杭州发展文化产业的调查与思考》一文中也描述了世纪之交杭州市“文化产业规模小,社会化、产业化程度低,且产业结构上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较大,技术含量不高,还停留在简单的文化产品和娱乐服务阶段”[5]等现象。

世纪之交浙江文化产业低成本、低技术、低附加值等问题,有历史与现实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差、起步低,特别是民营文化产业是“自我生成”的,是民营经济在文化产业领域的自然延伸。因此,浙江最早形成的民营文化产业在行业类别上大多数都属于制造业,以中低端文体用品制造为主(如义乌的文体用品区块、苍南与平阳的印刷和礼品包装、宁波的文具区块等)。这些传统的文化产品制造业,一方面有低成本、高效益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也存在规模偏小、水平偏低、产业层次不高,产品文化、创意、科技等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因此,实施建设文化大省战略以来,如何在促进文化产业规模扩张的同时,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新兴文化业态,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文化含量、创意含量等,促进文化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从粗放型向质量型转变,就不仅成为关系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整体实力提升的重大课题,而且也成为关系浙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浙江文化改革与发展成效的重大战略任务。

二、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的战略理念与顶层设计

世纪之交,浙江省委已经开始重视发挥现代科技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2000年出台的《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2001年—2010年)》中已经提出,要“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大力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管理经验和人才资源,提升我省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文化产品档次,增强文化主导产品在全国的竞争优势,推进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实现由产业扩张向产业升级转变,促进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这一表述体现了省委对提升文化产业文化、科技、创意等含量和附加值,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初步认识。2001年3月,省政府《关于建设文化大省若干文化经济政策的意见》不仅再次强调要“积极调整文化产业资产存量结构和文化产业结构,增强文化资源的创新活力,促进文化产业升级”,而且进一步提出了“支持文化单位加快科技进步,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文化单位的电子设备年折旧率可达到20%,其他文化事业单位参照执行”,“文化单位的技术开发费可在成本中按实列支。根据技术、管理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允许文化品牌、创作和科研成果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就意味着浙江省提升文化产业文化、科技、创意附加值,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有了初步的文化经济政策方面的保障措施。

习近平到浙江工作后,对浙江现象以及破解“先天不足”“先发问题”“成长烦恼”等的深入思考,引发了他对于深深熔铸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的文化力量的更深层思考。他不仅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高度,而且从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高度,阐明了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他说,“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工业化从低门槛的家庭工业、轻小工业起步,能够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水平,实属不易。但是它也有结构层次比较低、经营方式比较粗放的先天不足,有先天不足就必然导致成长中的烦恼。特别是这些年,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面临着资源要素的制约、生态环境的压力,内外市场的约束。所以,必须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发,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这方面的工作十分繁重,概括起来主要是两项内容,打个通俗的比喻,就是要养好‘两只鸟:一个是‘凤凰涅槃,另一个是‘腾笼换鸟。”[2](p128)所谓“凤凰涅槃”,就是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摆脱对粗放型增长方式的依赖,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强省和品牌大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变制造为创造,变贴牌为创牌,实现产业和企业的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而“腾笼换鸟”则是要拿出浙江人勇闯天下的气概和勇气,跳出浙江发展浙江,按照统筹区域发展要求,参与全国各区域的合作和交流,为浙江产业高度化腾出发展空间;并把“走出去”和“引进来”结合起来,引进优质外资和内资,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弥补产业链短项,对接国际市场,从而培育和引进吃得少、产蛋多、飞得高的“俊鸟”。因此,“实现‘凤凰涅槃和‘腾笼换鸟,是产业高度化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必然选择。”[2](p129)

而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则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实现“凤凰涅槃”和“腾笼换鸟”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习近平说,“文化产业既是服务业的重要门类,也是体现先进制造业水平的一个重要窗口”;“文化产业就是高附加值的产业,是极少消耗的绿色产业”[2](p331)。但如前所述,浙江文化产业本身也存在低成本、低技术、低附加值、粗放经营、数量扩张等问题。对此,习近平有深入的认识,他说,“目前我省文化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发展参差不齐,传统文化产业比重大,但质量不高,低水平重复现象明显。”[2](p329)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在养好“两只鸟”中真正能够发挥作用,浙江文化产业本身就必须先行实现“凤凰涅槃”和“腾笼换鸟”。正因如此,习近平从顺应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时代发展趋势的高度,提出了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的战略思想。他强调,文化产业要真正成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其本身就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他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创新,提出,“要适应市场的需求,不断推进文化产业的创新。特别是面向高新技术,积极推动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不断提高技术含量,促进文化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从粗放型向质量型转变。”[2](p331)习近平还从多方面多角度阐述了发展高新技术文化产业的意义。他认为,高新技术文化产业“首先具有文化意义,它提供文化产品;第二具有科技意义,它是高新技术;第三具有经济意义,它能产生经济效益;第四具有政治意义,它能适应对广大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2](p332)习近平认为,从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必须重点扶持现代文化流通业、动漫游戏业、数字电视業等高新文化产业发展。他希望通过几年努力,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和层次有明显提升,成为全国文化产品的重要制造基地。这就不仅提出了转变浙江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的战略理念,而且也提出了推动浙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顶层设计。

正是在习近平上述战略思想引领下,2005年7月出台的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强调,要“培育一批高新技术文化企业”。同年出台的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八项工程”之一的《浙江省文化产业促进工程》则进一步提出,要用高新技术提升文化产业的层次,使高新文化企业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新的重要增长点,把浙江打造为全国文化产品的先进制造基地。《浙江省文化产业促进工程》还从“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和“发展新兴文化产业”这两个方面,提出了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途径和方法。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此后,“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成为贯穿于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和文化浙江过程的浙江省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和做法。

实施“八八战略”以来,在习近平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战略理念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有关政策措施引导和作用下,浙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据省委宣传部课题组《关于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所述,浙江省高度重视“以改革的手段培育和发展现代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高新技术含量,增强浙江文化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至2007年,浙江省已经在现代文化流通方面形成了图书发行连锁、报刊发行连锁、音像连锁、网吧连锁、电影院线等五大文化连锁产业。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浙江省从事电子商务、网络娱乐等企业不断涌现。2007年,浙江省有近3000家行业网站,占全国一半以上;全省网络媒体和网络视听媒体营业收入约1.5亿元;全省已有经文化部审批的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等企业30家,网吧等互联网服务场所6000余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全省电子商务网上交易额超过5000亿元,形成了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综合性电子商务网站和以中国化工网为代表的行业性电子商务网站两类发展模式,培育了浙江网商等一批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电子商务网站,有七成左右中国行业网站百强注册地在浙江。浙江的阿里巴巴、中国化工网、今日五金、中国化纤网、金蚕网、全球纺织网、全球五金网、中国服装网、中国机械网等8个网站,入选全国最具影响的行业性商业网站。2007年,浙江省有专业动画制作企业50余家,从业人员1万多人,动画产量1万分钟,初步形成了动漫产品研发、制作、运营和周边产品开发的产业链。

杭州市在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方面一直走在全省前列。早在1999年出台的市委市政府《关于杭州建设文化名城的若干意见》已经提出,“要从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出发,立足于杭州独特而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和‘老字号文化品牌优势,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加快文化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形成政府引导、民间投资、社会协力、企业经营的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机制。”2001年8月,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杭州文化产业的若干意见》不仅把“发展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现代传媒产业”作为杭州市优先培育和发展的5个重点文化产业门类之一,而且单列专章阐述推动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杭州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这个《意见》还对加快以高速宽带城为重点的信息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三网合一”步伐、推进图书馆档案馆数字化进程、推进印刷出版业的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和改造、加快用高新技术武装文化体育娱乐设施等进行了布局安排。

实施“八八战略”以来,杭州市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步伐显著加快。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正式批准在杭州设立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杭州初步形成了动漫产品研发、制作、运营和周边产品开发的产业链。2004年以来,杭州积极发挥全国首批有线数字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城市的先发优势,大力推进数字电视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至2005年底,杭州市区电视用户已达50.5万户,169家星级宾馆实现接收播放数字化,成为全国数字电视发展最快城市之一。2005年1月,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正式创办了华东地区首份手机报纸。同年6月开园的杭州数字娱乐产业园,被文化部授予“国家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园”。在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意融合实践的基础上,2005年出台的《杭州市大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5—2010)》提出,杭州市将重点发展“数字娱乐和创意产业、现代传媒业、旅游文化业、艺术品业、文艺演出和娱乐业、体育产业、教育培训业、科技服务业和健康保健业等九大门类”,其中,将优先发展“文化旅游业、现代传媒业和数字娱乐业”等3个门类。《规划》还提出,要充分发挥杭州数字娱乐产业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和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形成产业聚集,构建好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及研发、孵化中心。这个《规划》还对发展杭州网络文化产业进行了布局和部署。

杭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把杭州打造成“全国创意产业中心”的目标,并明确以“文化创意产业”替代原先“大文化产业”概念。大文化产业发展重点是教育培训业,广播电视业,报刊业,出版业,文娱业,动漫、游戏、数字电视,卫生业,体育业。虽然“文化创意产业”涵盖范围与“大文化产业”基本一致,但增加了设计服务类等创意密集型产业,从而对于转变杭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方式具有了重要的意义。创意产业是“源于个人创造力和技能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取用、具有创造财富并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6](p2)创意产业至少具有三项共同的核心构成元素:以创意为产品内容;利用符号意义创造产品价值;知识产权受到保障。[7]这就表明,创意产业往往与现代科学技术相互交融、集成创新,呈现智能化、个性化和艺术化等特点。显然,以“文化创意产业”替代“大文化产业”,不仅更加符合杭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和谐创业模式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要求,更能体现时代特征和杭州特色,更加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产业发展趋势,而且也更加符合2007年6月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作为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具体举措的“创业富民、创新强省”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创业创新”顺利自然地要求突出创意、与众不同的想法和发明、文化含量、科技附加值等在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推动文化、创意、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发展、集聚发展。因此,从“大文化产业”到“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变,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发展理念的转变,体现了杭州市对提升文化产业科技、创意、文化含量的高度重视,展示了杭州市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集约发展的战略取向。

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宁波市也加快了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意融合发展的步伐。比如,2006年初,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启动了数字报业战略,提出了“以报业为核心,报纸、期刊、图书、网络等多种媒体互动发展的新闻传播集团”的理念,探索数字报业发展的战略构想、介入路径、运作模式、实验项目等,先人一步,主动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新媒体新技术发展趋势。2007年,出台了《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数字报业发展规划(2007-2010)》《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数字技术平台建设规划》,并明确了集团重点发展的新媒介“四报”项目,启动了包括内容管理、业务运营、协同办公、决策支持、网络支撑等5个子系统在内的数字技术平台建设,实现报业集团在业务数字化、资源价值最大化、决策管理精确化等三个层面实现面向数字报业的全面转型。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开始对传统报纸与网络和其他新媒体融合发展进行积极的尝试和探索,大力发展新媒体“一网四报”,即做大做强宁波网,把互动多媒体报、手机报、电子纸报、公共电子显示屏报等4报作为重点培育的新媒体产品。[8](pp120-121)宁波市也积极推进有线数字電视的发展。宁波广播电视集团还出资成立宁波数字电视有限公司,积极运用宁波市完善的有线电视传输网和数据网络等优势,加快推进数字电视产业化进程,推进宁波数字化、信息化建设。

三、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一张蓝图绘到底

实施“八八战略”以来,浙江省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应看到,文化产业低水平、低技术、低附加值等难题并不是短时期内就能完全解决的。比如,据《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7)》所述,经过多年来的培育发展,杭州涌现出了一大批文化创意企业,文化创意产业门类齐全,集聚加速,部分行业优势突出。但总体上看,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产品附加值较低等突出问题。“以游戏业为例,近两年来杭州创作生产的动漫原创作品共35部、1337集,但这些作品总体上来看技术含量低,缺乏市场影响力与知名度;衍生产品开发滞后,产业链短,使得产品附加值难以得到有效提高。”虽然丰富的人才资源为杭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活力源泉,但“对比来看,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在人才总量储备上较少,而且在人才结构上也不合理,具备‘A+B+C(A=Art代表艺术,B=Business代表商业,C=Computer代表计算技术)能力特质的复合型高端人才缺乏。”知识产权保护也有待加强,“从法律保障方面来看,目前杭州市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体系尚未建立。整个产业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盗版、侵权等问题时有发生。”此外,“从现实情况看,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则相对滞后,无法为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提供必要的公共技术、人才培训、信息咨询和成果推广等服务,这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9](p16)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要“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这标志着党中央已经将推动我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到了更重要的议事日程。在这一背景下,2008年《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对“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和“创新文化业态”做出了更全面的布局和部署。关于“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纲要》提出,“要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改造传统的文化生产和传播模式,推动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推动高新技术在报刊、出版、印刷、广播影视、舞台演艺等传统产业的运用,加快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全面推进广播影视制作、传输、发射、播映、存储、交换以及广播影视和演艺后产品开发等领域的数字化,推动数字出版、印刷以及现代物流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积极拓展新型文化产品和服务,提升文化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实力。”关于“创新文化业态”,《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新兴高新技术文化产业,运用数字出版、数字广播影视、网络传输等现代技术,积极发展电子书、数字电视、手机报刊、网络出版物等新兴文化业态。鼓励创作和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文化产品和增值业务。鼓励公民以知识产权出资,依法创办中小创新型文化企业。支持社会力量建立风险投资和担保公司,为中小创新型文化企业发展提供服务。”“大力推动杭州、宁波、温州等城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文化创意园区,支持杭州打造成为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之一,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带动作用。”显然,“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侧重于文化产业的“存量”,“创新文化业态”则侧重于文化产业的“增量”。浙江省试图通过在“存量”和“增量”中都注入现代高新技术,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高新技术含量,加快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党的十七大以来,浙江省传统文化产业进一步得到改造提升,数字动漫、数字电视、数字出版、网络广播影视等新兴文化业态快速发展,2009年全省共生产影视动画片43部32758分钟,居全国第2位。至2009年底,全省11个设区市市区和大部分县市开通了有线数字电视,拥有网络出版资质的单位9家,涉足网络出版的经营性网站近100家,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等网络文化企业58家,注册资金5亿元,居全国第4位。“十一五”期末,浙江数字出版资质产业发展位居全国前列,全省共有互联网出版资质单位22家,38万家网站中至少有10%的网站实际涉足网络出版业务,成规模的已有100家左右。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浙江大学出版社、杭州日报等纷纷涉足数字出版领域,《浙江手机报》《杭州手机报》《宁波播报》等数字出版主体相继诞生,有效推动了传统出版业的转型升级。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中国电信天翼阅读基地相继投入商用。网络游戏特别是网页游戏发展迅速,涌现了乐港科技、泛城科技、渡口科技、华人卡通等充满活力、发展前景好的网游企业。此外,视听移动新闻媒体稳步发展,浙江广电集团CMMB手机电视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新篮网正式上线播出,全省移动、车载、楼宇电视等媒体快速发展,在终端规模、安装率、完好率、节目质量、赢利能力等方面领先全国。[10](pp18-19)

在新兴文化业态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的同时,这一时期浙江文化产业转型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据许明娟的调研报告所述,浙江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都有待提高,“一些地区未能有效地培育新兴文化产业,运用现代科技改造、抢救传统文化资源还很不充分,对有丰富内涵的文化资源缺乏深入的挖掘和创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少,文化资源和高新技术结合的高附加值、高回报的品牌文化产品难以批量涌现。”[11](p33)另据浙江省统计局的调研报告所述:浙江省文化产业结构虽然逐步趋于优化但仍然不够合理,“以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影电视服务和文化艺术服务等传统意义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为主的核心层,以互联网信息、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和广告、会展、文化商务代理等为主的外围层,以生产、销售文化产品为主的相关层三者实现的增加值2011年之比为29.8:25.1:45.1,虽然比2006年25.3:14.4:60.3有明显改善,核心层和外围层的比重增长明显,但占比还是偏低,相关层所占比重仍然很大,文化及相关产业内部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12](p244)

在这一背景下,针对浙江文化产业转型发展中存在的短板,《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进一步强调,要“创新文化生产、传播、流通、消费方式,突出高技术、高附加值等特征,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品牌含量。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提升文化服务业的比重,增强文化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渗透提升和带动能力。”要形成初步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创新体系。2011年10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在这一背景下,2011年11月省委《关于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决定》进一步强调,要“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新闻出版、影视服务、文化会展、文体休闲娱乐、文体用品制造等优势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教育、工业、工程设计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十二五”时期既是浙江文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时期,也是文化產业结构加快调整、产业特色加快形成的时期。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动漫游戏、文化演艺和文化产品制造等领域优势凸显;文化与科技融合日趋深入,杭州、宁波、横店获批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2015年全省电视剧、动画片、电影产量分别居全国第1、第2和第3位,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宋城演艺、华策影视等3家企业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了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更高目标,不仅强调要“努力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体系”,而且强调要“牢固树立‘文化+理念,促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发挥文化产业作为绿色产业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战略作用”。

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发展、融合发展、提质增效,是国家的重要战略目标。2012年2月文化部发布《“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要“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促进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质量效益型转变,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品牌价值,增加物质产品和现代服务业的附加值和文化含量。”同一年,文化部发布的《“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也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文化生产的品质和效益,加快由注重数量扩张的规模增长转变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内涵提高。鼓励集聚发展,建设10家左右高起点、规模化、代表国家水准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一批集聚效应明显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育100个左右特色鲜明、主导产业突出的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和一大批特色文化产业乡镇;促进文化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工业、建筑、会展、商贸、休闲等行业融合,提高国民经济的文化附加值。

进入“十三五”时期以来,伴随新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不断提升,国家将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提升到了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2017年4月,文化部颁发的《“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发展以文化创意内容为核心,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的数字文化产业”;“提升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网络文化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大力培育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新型文化业态”;“促进高新科技在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工艺美术等传统文化行业中的应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进程,积极促进共享和利用”;“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工业深度融合,提升产品附加价值”;“鼓励合理利用工业遗产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与建筑、地产等行业结合”;“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以旅游扩大文化的传播和消费”;“推动文化产业与农业有机结合,合理开发农业文化遗产”;“支持发展体育竞赛表演、电子竞技等新业态,鼓励地方依托当地自然人文资源举办特色体育活动”;“推动文化产业与健康养老产业结合”;“支持开发承载中医药文化的创意产品”。这些表述都表明,“提质增效”“结构优化升级”,已经成为“十三五”时期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题和主线;而推进“文化+”和“互联网+”战略,促进互联网等高新科技在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各环节的应用,推动文化产业与制造、建筑、设计、信息、旅游、农业、体育、健康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则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题和主旋律。

2017年9月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万亿级产业的意见》,提出了影视演艺产业发展计划、数字内容产业打造计划、文化创意设计产业提升计划、文化新兴业态促进计划、工艺美术产业升级计划、文化制造业转型计划、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计划、文化体育产业推进计划等“八大计划”。这“八大计划”的关键词,就是提升、升级、转型、促进、发展、融合等,都聚焦于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新兴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发展、融合发展、提质增效。2017年11月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文化浙江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的目标和任务,强调要“深入实施影视演艺产业发展、数字内容产业打造、文化创意设计提升、文化新兴产业促进等产业发展计划,形成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品牌”;“树立‘文化+‘互联网+理念,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制造、旅游、体育等相关产业深入融合,增加文化含量和产业附加值,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和市场优势”;“大力发展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教育、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业态”;“支持杭州、宁波、横店等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培育一批高新技术文化企业”;“推动出版发行、工艺美术、文化娱乐、文化制造、印刷复制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鼓励演出、娱乐、艺术品展览等传统业态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深入挖掘历史经典产业文化内涵,提升质量效益,建设一批产业园区和创意街区,形成一批特色知名品牌”。这些任务和举措,也体现了推动浙江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质增效”“结构优化升级”这个主题和主线。

2018年4月,国家统计局在《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基础上,发布修订后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这个新修订版新增加了符合文化及相关产业定义的活动小类,重点是调整了分类类别结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与以前版本相比,这个新修订版不仅进一步凸显了数字文化产业、内容产业、文化附加值等在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中的地位,而且也进一步凸显了新兴文化业态在文化产业中的比重,突出了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发展的地位和意义,以及文化与科技、文化与金融、文化与旅游等融合发展的导向。这就对浙江省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环节,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为引领,提升文化内容原创能力,推动文化产业的产品、技术、业态、模式、管理等方面创新,促进文化产业与制造、建筑、设计、信息、金融、旅游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0年9月,浙江省科学技术厅、省委宣传部等七部门发布《浙江省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不仅提出了浙江省到2025年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主要目标,而且还从加快文化产业云平台建设、加快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云平台建设、推动媒体融合纵深发展、引导数字化文化消费、推进文化引领科技创新、提升文化装备技术水平、加强文化共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培育壮大文化科技企业、积极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有效引导县域文化和科技融合、打造和创建一批示范性载体、完善文化科技创新平台、畅通文化科技成果转化通道等十三个方面明确了浙江省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的重点任务。浙江省转變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   杨建华,葛立成.“九五”浙江发展报告(1996-2000)[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2]   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3]   李火林.文化产业: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发展[M].卢敦基.2003年浙江发展报告(文化卷), 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

[4]   王国均.新闻出版业:由出版大省向出版强省跃升[M].卢敦基.2004年浙江发展报告(文化卷), 杭州:杭州出版社,2003.

[5]   杭州市文化局.杭州先进文化研究文集[Z].2001(10).

[6]   蒋三庚.文化创意产业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7]   奚建华.从文化产业到文化创意产业:现实走向与逻辑路径[J].浙江学刊,2007(6).

[8]   蔡罕,郭鉴.推陈出新 彰显魅力――宁波文化发展三十年[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宁波出版社,2008.

[9]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7)[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8.

[10] 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事业处.浙江文化改革发展调研报告[M].陈野.2012年浙江发展报告(文化卷),杭州出版社2012.

[11] 许明娟.浙江文化强省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M].陈野.2012年浙江发展报告(文化卷),杭州:杭州出版社,2012.

[12] 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M].陈野.2013年浙江发展报告(文化卷),杭州:杭州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钱亚仙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浙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Mother
Task 2
2020年浙江经信定下了这些目标
数字经济 浙江这么干
谁远谁近?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