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扩招背景下教育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探究

2021-06-15钱书新

高教学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高职扩招模式构建教育教学

摘  要:高职扩招标志着高职院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但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基于扩招后产生的生源多元化和异质性,师资队伍的薄弱化和短时性、教育教学模式的单一化和陈旧性等状况,文章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有效性进行了几个方面的探索:(1)重视师资队伍和大教育观建设;(2)建立柔性的教育教学模式;(3)创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采用宽进严出的教育教学制度等,以便更有效地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快速推动高职院校成长为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培养高地。

关键词:高职扩招;教育教学;问题分析;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04-0184-04

Abstract: Vocational college enrollment expansion marks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entered a new era, but there have been many new situation new problems. We are faced with the problems of the students' diversity and heterogeneity, the weakness and shortage of the teaching staff, the unitary and outdated teaching mod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eaching mod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1)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and the concept of big education should be stressed; (2)A flexible teaching mode should be established; (3)An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 should be constructed and a wide and strict teaching system should be adopted. Its purpose is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 level and teaching qua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ore effectively, and rapidly promo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become a training platform for high-quality skilled talents.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nrollment expansio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problem analysis; model building

一、概述

2019年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改革和完善高职院校的考试和招生办法,除应届高中毕业生之外,鼓励更多的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和农民工到高职院校学习,并且扩招100万人。这是一项重大的教育改革工程,不仅可以为中国未来持续的经济增长储备人力资源,也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国民素质。这是国家保就业的重要举措,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国家需要更多的各种类型和多元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这些举措推动高职院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全国也随之掀起了一场职业教育教学革命的浪潮。

随着中国社会的迅速发展,中国进入了科技和信息时代,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被或者说已经被技术密集型的工业和现代化的服务业所取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国家六部委提出:转业军人、下岗工人、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农民到高职院校就读免于参加文化素质考试,这使得高职院校招生门槛降低,更多的人或取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一般来说,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将会有着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当然,我们知道这并不是绝对的,如果不慎重对待这一问题,只片面追求生源数量而忽视教育教学质量,必将造成重大的高职教育发展问题。所以如何探究高职扩招后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模式,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更有效地培养人才,助推高等职业教育迅速迈上新台阶,是每一个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积极思考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二、问题分析

(一)生源结构的多元化和异质性

高职扩招后的生源结构与之前传统的单一化生源结构相比出现了重大的不同。扩招后的生源中,退伍军人、农民工、下岗职工、新型职业农民与适龄学生混合在一起,他们年龄结构、社会背景、实践阅历、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求学动机都呈现出多元化和异质性的特点,这一特点将造成三种突出的表现。

一是求学目的的差异性:前者一般年龄较大,大都是要养家糊口的,他们在求学的动机上更加务实,除了提升学历层次的要求之外,更多的是想通过对高等教育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系统学习,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实现个体的职业价值。而后者適龄学生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提升学历层次,成功就业和继续升学等方面。

二是学习内容需求的差异性:扩招后学生文化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据调查,前者有的没有读过高中,甚至没有接受过中学教育,文化知识水平和知识的接受度相对薄弱。缺什么补什么是他们的迫切需求,特别注重对自身工作能力和生产能力的提升,而后者则没有这些特殊的想法和诉求。

三是教育教学方式接受的差异性:前者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没有办法接受全日制的教学方式,只能走读、半工半读或工学合一。这些对于单一的、刚性的、僵化死板的高职院校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二)师资队伍的薄弱化与短视性

2019年全国共有1418所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后平均每所高职院校需要增加705个招生指标。国家规定的高等院校师生比及格线是1∶18,以此来衡量,全国高职院校尚缺5.5万名教师,平均各校缺少39名专业教师。这种情况大大加强了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教学研究和知识更新的时间和精力大幅度减少。同时,教师传统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模式对多元化的学生群体已经失去了吸引力和有效性。如何建设一支数量质量并举,知识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就成为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另外,不少院校的领导和老师在教育问题上出现了一些短视行为,缺乏大教育观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扩招之后不重视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相关体系和制度建设,没有新的制度和机制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过分地追求学生数量、学校规模和眼前利益,疏于管理,懒于改革。

(三)教育教学模式的单一化与陈旧性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体,教学情况表现为学习进度统一,学习内容统一,学习方法单一,评价方式单一;学校教育为主,现场实践为辅;短视教育突出,终身教育缺失。教师关注更多的是要怎样教的问题,没有过多地去思考学生能够怎样学,以及怎样学、学什么更为有效的问题。这些都会与扩招后的高职教育教学产生严重的矛盾与冲突,从而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基于以上三种突出的问题,高职教育教学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积极探索高职扩招背景下教育教学的有效性途径,为此我们拟做以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

三、模式构建

(一)重视师资队伍与大教育观建设

众所周知,教育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的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而精锐的师资队伍便是这条生命线的灵魂。针对高职扩招后师资队伍的薄弱化与短视性问题,学校必须大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要数量足够。师生比至少要高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在这方面,可以采取吸引、外聘、人才资源共享、送出去学习等办法广纳人才和培养人才。对于扩招后新增加的数量较大的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可以采取导师制、督导制、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等多种措施,更有效地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锻炼。

二要结构合理,要有真才实学。扩招后要培养各种性质、类型和规格不同的受社会欢迎和需要的人才,造就更多的与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所以教师队伍在专业结构上就必须要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在专业知识上必须有真本事,才能够教给学生得以安身立命的技能和特长。

三要树立大教育观,要有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和教学创新能力。大教育观是与21世纪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具有教育空间多维性、教育主体广泛性、教育过程终身性、教育市场全面性等特点的,融合了以生为本、开放、多元、可持续等多种观念的,面向教育教学全方位和全过程的先进的科学的教育观。在高职扩招背景下,教育工作者更应树立这种崭新的教育观念,学会把教学置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从人才培养的高度深刻理解人才需求与人才标准的变化,满足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需求准确把握育人与教书、学校与社会、学生群体成长与个性彰显之间的关系,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创新,采用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传播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弘扬道德、传承文化、塑造灵魂,高瞻远瞩地走出一条切实有效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之路。

(二)建立柔性化的教育教学模式

扩招后高职院校的矛盾与冲突导致教育教学受到较大的影响。一方面教师抱怨学生基础差,接受能力差,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差;同时学生也不满教师,认为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思路和自己的需求不相适应,其实两者都有问题。一味地责难对方推脱责任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是毫无益处的,只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双方从对立走向合作才是唯一有效的途径。针对生源结构的多元化和异质性的问题,必须改革传统的封闭的僵化死板的教育教学模式,建立柔性的个性化、特色化的教育教学模式。主要谈谈以下三种模式:

1. 施行分层分级的教育教学模式

学校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年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学习意愿、求学方式和发展诉求等把学生划分为不同的集合群体,进行分级、分层教育教学,因材施教。首先,要开发不同层次的教材。可以把同一种教材按难易程度分为基础级、提高级和拓展级等不同的级别,对应不同的专业培养方向和不同知识基础的学生;也可以针对不同培养方案或者强化专业理论知识或者强化实践操作技能。然后,针对同一专业的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将其划分为A、B、C三个层级进行分班教学,解决好学生吃得饱,差学生接受得了的问题。对于C层面的学生可以通过适当的课余补课加快他们提高的幅度以便赶上B层面的学生并接近A层面的学生从而使各层面的学生都有较大的提高。另外,学校可以开展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全日制教育、职业培训、继续教育,开展转升学教育、技术技能更新提高教育、校企联合培训、职业资格培训、跨国交流培养等多种态势的教育,更好地满足不同生源的个性学习需求,更有效地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2. 实施线上线下混合的教育教学模式

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由于扩招后生源结构的复杂性和知识结构与学习需求的多样性,高职院校传统的整齐划一僵化死板的课堂教学已经面临无用武之地的窘境。随着5G技术的运用、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人类学习走向智慧化与泛在化,网络平台成了学校,电脑手机化为教室,高职教育教学也必将呈现出多样化的新形态。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富有选择性、更加便捷和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大力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便保证和提升教学效果。

线上的教学以微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将复杂的原理、抽象的分析变化为生动的动画或仿真情境,将冗长枯燥的操作说明转换为清晰的动态操作画面,有着独特的教育教学优势,是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获取的一种教育教学方式和资源。把线上教学教程嵌入到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中,能够突破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让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身条件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进度,也有利于解决扩招后师资匮乏、优质教学资源短缺的问题。但是,线上教学并不等于教师可以放任不管或者说是无事可做了,相反,线上教学对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工作量也可能会成倍增长。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情况就是最好的明证。教师要想进行更好的线上教学,教师必须全面透彻地掌握课程知识体系,对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课前提出课堂学习方案,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和完成预习、任务点音视频的学习,课堂上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讲解、答疑、讨论和充分的沟通,课后指导学生完成章节测验、问题讨论、课后作业、期末考试等各个方面各环节的学习任务和活动。同时要求教师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定时开通教学直播,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要对学生的线上学习进行全程关注,随时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沟通为学生答疑解难。线上教学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强大的功用,但还必须与线下教学密切相结合才能切实有效地保证教学效果。

学校必须组成线下教学团队,吸纳学科研究新成果精选精讲教学内容,采取参与式、互动式、直观式、实践式等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组织学生线下讨论,进行实际操作实践,大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 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教学考核制度

学校可以建立学分制的学习考核制度。这一制度可以更好地适应更多学生半工半读、亦工亦学的需要。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除美国以外相继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欧洲大多数国家都广泛采用了学分制。当前,随着我国高职业院校的生源结构和学情变化,学分制日益显现出它较强的适应性,体现出它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的特点,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弹性的学分制与硬性的学年制相比,前者更方便学生自主选择学科、专业以及课程,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方式方法也更加灵活。所以,高职院校应大力推行和实践学分制并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以便为各类不同层次状况的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的空间,方便他们完成学业获得技能。

学校还可以建立受益增量式的学习评价制度。这一制度的特点是一把尺子衡量一个学生,有利于个性化和多样性人才的培养。具体的方法是:考评以学生个体在入学时的知识文化水平与职业适应性为基点,根据学生的求学需求制定“增量”标准,学生通过院校规定的 3-5 年甚至更长的个性化学习,经测评最终达到“增量”标准的则视为合格并允许其毕业。受益增量式的评价方式是一个学生一把尺子,整个过程是一个量体裁衣的过程,也是一个极为个性和专业性的操作。受益增量式评价方式的实施虽然有一定难度,但这将会促进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使之最终走上柔性化的教育教学管理之路。

另外,學校还可以建立1+X证书的学习考核制度。1表示受教育的程度,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X表示从事生产的技能水平,体现的是高职毕业生顺利就业的核心竞争力,1+X 是一个整体,互为补充,构成完整的学习目标。这种制度更加符合进入高职院校就读的成人对于获取生产能力的强烈渴望的需求。

(三)强化理实一体式的教育教学机制

基德(J.R.Kidd)在《成人怎样学习》(How Adults Learn)一书中谈到,学习中要花费极大精力的往往不是新东西,而是对已经学到的知识重新组织。意思是说,理论和实践应用相结合是学习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事情。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薄弱,更应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理论中有实践相伴,实践中有理论引导,教学做合一,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帮助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巩固知识、掌握技能、创新能力和创造思维。我们主要谈谈以下两种强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1. 工学一体,双元育人

习近平指出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原则。这为职业院校指明了人才培养的路径和教育教学的基本法则。学校要组建实体性的校企合作平台,让学生工作和学习结合,实现学校和企业共同育人的目的。这一教育教学模式的大力推进必将有利于加强理实一体化,有利于建构自主、开放、个性化的终身学习体系,有利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新型的社会应用型人才。

2. 建立证书互证的融通制度

在确定学生应获取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基础上,职业院校应积极寻求与行业龙头企业进行合作,以便实现精准育人和高端育人的教学目标。具体的方法是:企业和学校可以共同开发制定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参与学校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共同建立校企证书融通的教育教学模式,共同参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在这方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经验很值得学习和推广,他们在信息通信技术类专业引入了华为认证,实现了课证互嵌共生的目标,极大限度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信息科技产业亟需的技术人才。

(四)建立宽进严出的教育机制

国家规定: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就读高职院校不需要参加文化素质考试,已取得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生也可免予职业技能测试。我们知道,这一规定虽然顺应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高职招生的需求,但是入学条件的放宽并不意味着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就可以放水。高职院校如果不严把教育教学质量关而是只重视学生数量的猛增和学校规模的扩大,高等职业教育必将走向失败。据调查美国、法国、韩国高校的淘汰率分别为:50%-60%、40%和30%。由此可以看出,实施宽进严出制度是国际高职教育发展的一种比较普遍的通行的做法。所以,为切实保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实现质量型扩招,我国高职院校也应该积极采用宽进严出的育人制度,严把教育教学质量关,强调以生为本的同时树立师道尊严,严把教育教学质量关,经过考核没有达标的学生不能随便轻易准予其毕业,这样也有利于提升学生接受学习和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律性,更有利于高职院校扎扎实实地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四、结束语

高职扩招是顺应社会发展的教育策略,是国家的教育大计,它有利于提升职业教育的层次,同时又可以拓展高职生源,但是也使得高职院校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从而产生了较多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文章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基于扩招后产生的生源多元化和异质性,师资队伍的薄弱化和短时性、教育教学模式的单一化和陈旧性等状况建设性地提出了教育教学的一些有效性策略。提出了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些建议尤其是大教育观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分层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个性化的学习考核制度等柔性化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提出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和宽进严出的教育机制等等。教育教学问题是一个复杂精细的系统工程,新形势下的矛盾和冲突正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契机和动力。高职教育工作者不可大找借口,相互推诿,应勇于担当,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使教育教学过程从对立走向合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更好地改善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把高职院校建设成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高地。

参考文献:

[1]曾珠,柏文涌.扩招百万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发展机遇、要求、难点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9(11)(上):5-12.

[2]赵婀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生力军[N].人民日报,2019-05-27(05).

[3]岳爱臣.论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原则[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05):100-103.

[4]邬大光.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基金项目: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课题“高职扩招背景下大学生职业沟通能力培养与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嘉院教(2020)5号)

作者简介:钱书新(1969-),女,汉族,河南南阳人,文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师教育、职业教育政策等。

猜你喜欢

高职扩招模式构建教育教学
从政策杠杆到关系嵌入:对高职扩招的初步分析
推进高职扩招的几个关键着力点
中高职专业衔接的问题分析及实践路径
高职“扩招”“提质”一样都不能少
多元化评价体系融入体验式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构建
高职院校“2+3”企业化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