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地区高校国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1-06-15欧凯杜江李海明杨俊江李晓波

高教学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国防教育军民融合

欧凯 杜江 李海明 杨俊江 李晓波

摘  要:高校国防教育发展慢,究竟慢在哪里?高校国防教育有短板,究竟短在哪里?高校国防教育要取得发展,究竟往哪里发展?课题组深入分析当前重庆地区高校国防教育现状,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提出高校国防教育军民融合发展的措施办法。

关键词:国防教育;军民融合;重庆地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04-0065-04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slow. There are disadvantages in the national defense of higher education. What are the disadvantages? And where? College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should be improved.Where to develop? The research group deeply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ongqing, drew 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advanced regions, and put forward measures and measures for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military and civilian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education in national defence;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Chongqing region

一、高校国防教育形势与任务

2014年,习主席明确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并先后强调:“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强化全民的国家意识、国防意识和国土意识,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长城。”建设国防特别是建设强大国防,离不开坚定正确有效的国防教育。作为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高校国防教育不仅承担着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更肩负培养大学生国防知识,强化国防意识,提升国防观念的重要使命,成为了国家国民教育体系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重中之重。

自1985年9月,国家在52所普通高校开始实施第三次学生军训试点以来。以军训为主的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已開展35年,各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在党、军队和政府的有力指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地各类高校广大国防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之下,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此后,随着国防教育走出单一军训模式,军事理论课逐步往课堂和教室延伸,成为高等院校的一门必修课,高校国防教育进入普及阶段,初步建立了国防教育法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了常规性质的“军事课教学+军事训练+日常性国防教育活动”三位一体的高校国防教育模式[1]。至此,国防教育现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

进入新时代,国家安全和国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全民国防教育全面铺开。2014年,国家更将每年的4月15日确定了国家安全教育日。近两年,高校国防教育成为了国家和军队进行国防教育改革的重点和典范。2019年,教育部、中央军委先后联合出台《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教体艺 [2019] 1号)《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建设标准》及通知(教体艺 [2019] 4号),前所未有的对高校国防教育尤其是军事理论课做出了严格而明确的规定,并指出高校以军训和军事理论课为核心的国防教育的内容、标准、地位、作用及教师、教材建设等相关要求。这是建国以来,高校国防教育尤其军事理论课的一次重大调整。

通知明文规定:“军事课纳入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列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实行学分制管理,课程考核成绩记入学籍档案。”军事课由《军事理论》《军事技能》两部分组成。《军事技能》依然是传统的军训科目,“训练时间2-3周,实际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4天112学时,记2学分”。而变化最大的是《军事理论》课,“教学时数36学时,记2学分”,不仅如此,而且要求不得采取网络课程和自修课程授课形式,明确规定“学校要严格按纲施教、施训和考核,严禁以任何理由和方式调减、占用教学、训练内容和时数。”除此之外,教学内容的调整、新教学大纲的出台,以及新课程标准的下发,对高校国防教育尤其《军事理论》课程教学而言标准更高、要求更严。

二、当前重庆地区高校国防教育现状与问题

重庆市现有各类高等院校68所,2017年军改之前,各高校新生入学的军训主要由重庆警备区统筹,但随着军改深入,域内驻军驻防调整和任务增加,也使得依靠现役部队展开军民融合式高校军训受到影响,但重庆警备区成立了专门的国防教育办公室统筹域内高校军训工作。新大纲下发前,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高校的军事理论课主要由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通信学院承担,其余高校则多依靠网络课程进行授课。总体而言学生军训落实较为规范,效果较好,但军事理论课落实则不尽如人意,甚至差异较大。随着军改深入,域内军校改革,编制压缩,人员改转,目前除西南政法大学和重庆交通大学还在实行军官教员外聘授课外,其他院校军事理论课完全由各自承担。为确保《军事理论》课的正常教学,各高校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如西南大学对人武部进行全面调整改组,以适应新形式新任务需要;重庆邮电大学采取军事教研室与创新中心合作形式,推进课程建设;重庆交通大学则采取外聘形式,与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士官学院合作,深化军民融合。

同时,针对域内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缺项、师资力量薄弱、军民融合不够等传统问题,重庆市教委也在抓紧推进筹建讲师团、派遣军官、培训教师、统编教材等方面工作,但当前域内高校国防教育工作仍然正面临着三大严峻困境:

一是域内上热下冷现象突出。从教育管理层面看,在国家层面《教育法》《国防法》《国防教育法》等法规都有加强国防教育的相关规定,且有些规定非常细致。但在实施过程中,部分高校教育行政部门对此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的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

重庆地区每所大学都按照规定设置了人武部或者军事教研室从事国防教育工作,但根据课题组调研了解,编制极少,很多高校只有一个专职编制的老师。师资力量少,职称晋升渠道窄,职业预期与职业现实的差距,大大降低了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除新生入学的军训课在重庆警备区的统筹下比较规范,落实比较严格外,其后的军事理论课堂教学则由于各方面原因,在人员、时间、内容、效果的落实上都不尽如人意。域内一些高校在调整教学计划、调整课程体系时,国防教育(即军事理论课)往往首当其冲受到调整和影响。导致从老师到学生对于军事理论课的重视都不足。

新大纲颁发前,出于原本国防教育师资力量缺乏,教学内容落后等诸原因,加之长期历史欠账,导致绝大部分院校军事理论课随着管理层级的递减效果和热情也在逐渐递减。重庆地区绝大部分高校都是将国防教育课列为自学,由于学生本身对军事理论课兴趣不浓,加之多数院校规定该课采取网络视频录播授课,而考试则是网上答题。故教育效果不如人意。国防教育课(即军事理论课)甚至不上课表,实质就是走过场,国防教育上热下冷的局面长期得不到纠治。

二是国防教育学科发展滞后[2]。当前虽然国防教育并未被列为学科,但学术界一直在呼吁,同时,湖南、江苏等省已经逐渐开始探索之路。湖南吉首大学更率先设立了国防教育学院,助推学科发展[3]。

目前,重庆地区高校国防教育研究受关注程度、研究者层次水平、科研成果质量等总体不高,对域内高校开展国防教育质量和效果的落实有一定影响,需要给予高度关注和足够支持。从调研分析情况看,域内高校国防教育地位近年来呈现逐渐下滑趋势,学科发展更是严重滞后。从研究成果倒推,域内相关领域的科研学术著作问世不多,年均刊发文章仅有6篇(包括重庆地区杂志刊发的域外作者有关文章,见图1)。近年来更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有关专著、课题寥寥无几,仅有的研究成果集中于普遍问题或共性问题的对策性研究,关于域内高校国防教育的个性问题研究不多,关于高校国防教育制度建设、学科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建设等基础性研究和战略性意见亦少见。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重庆地区高校国防教育的发展。

图1

就域内国防教育研究内容分类而言。自2010年以来,域内研究者共有49篇国防教育领域研究成果刊发,2个市级研究课题立项,且研究成果多集中于高校國防教育制度机制改革、课程内容设置、与其他课程融合等3个方面的对策性探讨或经验性交流,对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定位、本质特征、作用地位、教育规律等基础性问题研究偏少(不包含重庆地区杂志刊发的域外作者相关文章,见表1)。

缺乏相关人才、没有基础研究、极少研究成果,甚至出现逐年下滑的趋势,这些都严重制约了重庆地区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发展。

三是军民融合深度不够。军民融合是释放军地双方改革动力的大举措,对高校国防教育而言更是千载难逢的大机遇。国防教育领域尤其是高校国防教育领域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题中应有之意,也是高校国防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深入深化,新的军事理论课大纲颁布下发,尤其需要军地配合、军民融合,推进高校国防教育向纵深发展。在这方面比较有借鉴意义的是江苏、北京、上海等东部先进地区。如江苏,除正常的学生军训和军营开放外,由江苏省和省军区统筹、助推,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大学都先后引进军校转业军官从事国防教育,尤其军事理论教育教学,或者由驻地高校及部队主导或指导地方高校国防教育或主讲军事理论课,宿迁泽达学院等一批民办高校成立了国防教育系,迈开了军民融合国防教育的新路子。上海成立绿舟国防教育基地,依托军地资源,开展国防教育培训。

目前,重庆地区高校国防教育军民融合程度总体不高不深,以国防教育学科研究为例,域内高校国防教育研究成果绝大部分来源于地方高校研究者,军队系统对高校国防教育研究较少,一是除基本的军训工作外,军队系统承担高校国防教育任务少,故而相关改革思考少、研究少;二是军民融合的高校国防教育的路子还没有完全走开、不深入,因此经验少、总结少。

2017年军改后,原重庆通信学院军事教研室编制压缩,停止对部分域内地方高校军事理论课指导和帮带任务后,军民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而军事理论课程包括国防法律法规、军事思想、军事战略、信息化作战等方方面面,内容涵盖面广、知识点多,未经过专业培训,很难胜任。因此,无论从战略层面,还是战术层面,无论从专业性、紧迫性还是实用性角度,加快探索重庆地区高校国防教育军民融合之路势在必行。

三、重庆地区高校国防教育反思与措施

当前正值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军民深度融合、军改深入深化、高校国防教育呼唤创新发展的叠加期、窗口期和机遇期。以高校国防教育为突破口,在军民深度融合中探索重庆地区特色的高校国防教育新路子是当务之急,也是必由之路,更可以为重庆地区国防教育乃至高校教育提供借鉴。

实施高校国防教育30多年,重庆地区取得了很大成效,也有很多有益经验。但与全国情况相同,除大学生军训落实较为严格有效外,域内高校国防教育或多或少存在师资不足、内容不新、要素不全、落实不够等问题。贯彻落实新大纲,域内高校国防教育尤其军事理论课应该以新面貌迎接新挑战,凭新思维解答新问题,靠新办法探索新路子,在切实解决全国普遍性问题上,突出解决地区高校国防教育中最明显的上热下冷、学科滞后、军民融合不够等突出问题。

(一)加快申报国防教育独立学科

学科无发展,教学难开展,人才留不住。学科建设是任何大学教育教学的基础。由于各种原因,国防教育还未成为独立学科,甚至连挂靠相邻相近二级学科都存在难度,这是全国整个高校国防教育面临的尴尬境遇,也是高校国防教育从业者一直呼吁解决的问题。重庆地区高校国防教育要发展,首先要把高校国防教育学科建设起来,并建大建强。

2014年习主席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我们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尤其是国防教育提出了新命题新使命。尤其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使总体国家安全和国防安全的理念深入人心。为国防教育突出传统理念、传统思维、传统内容提供了前提、依据,并提供支撑。

重庆区可完全依托自身优势教育资源,在陆军军医大学、陆军勤务学院、陆军理工大学通信士官学院、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军地主要高校联合试点申请国防教育学科。目前,吉首大学已经率先在教育部申请并获批国防军事教育学的学科,并成立了国防教育学员,有很好的经验可供借鉴。学科定位问题若得到很好解决,对重庆市国防教育而言将是一次突破瓶颈式的发展机遇。

(二)加快推动军民融合深入深化

破除重庆地区高校国防教育的发展系列障碍,关键抓手在加快推进域内国防教育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重庆地区拥有1个国防动员系统的正军级警备区、2所副军级军事院校、1所正师级军事院校和若干旅级驻军单位,无论从哪个方面而言资源都相当丰富。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主要体现在相关领域上,军民双方的基础建设、系统管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诸多方面。2019年10月,重庆地区成立了担负各级各类专武干部、民兵干部的培训和学生军训等多工作的人民武装学院,这是域内国防教育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典范,也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下一步,重庆地区应在组织领导、管理机构、运行模式、监督评价等方面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在高校国防教育领域的深入深化。尤其是在高校国防教育中最现实、最紧迫、最棘手的军事理论课更可以通过军民融合途径很好的解决。

(三)加快推进域内師资力量建设

总体而言,重庆国防教育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域内高校国防教育专职编制教师多数只有一人,难以单独承担学生军训、军事理论课和日常国防教育等任务。军改之前,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高校采取军校派遣军官方式;重庆大学、重庆第二师范大学等高校采取网络授课或慕课等形式。贯彻落实2019年新大纲,首要问题就是解决师资力量的问题,就是要加强域内国防教育师资力量建设,使各高校能够基本满足开课需要。除目前各高校探索的融入思政课教师,引入辅导员或有兴趣的教师,联合其他相关学科专业课程的老师等途径外,应该注重在军民融合的基础上,扩大教师数量、提高教师能力,并给予政策性倾斜。

一是着力提高军事教员的能力水平。依托当前军队系统举办的人武或军事理论培训班,依靠重庆市人民武装学院,融合域内三所军校和驻渝单位军事理论教育的优势资源,加大域内高校军事教员的培训规模和数量;加快申请国防教育学科,设置国防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有关的硕士点、博士点,支持高校专兼职军事教师攻读相关领域更高学历学位。

二是扩大各高校国防教育教师数量。适当扩大域内高校军事教研室或者人武部的编制,加强高校国防教育力量;深化军民融合,在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建立完善国防教育师资力量人才数据库,将域内经过系统高等教育有军事理论功底,且愿意从事国防教育的退役军人(特别是自主择业干部)纳入数据库,由各市局统筹,各高校以外聘形式从事本校国防教育工作,尤其承担军事理论课教学。

三是加大国防教育人才成长政策性支持。对于曾经从事国防教育或接受军事理论系统教育,且愿意再从事国防教育或军事理论教育的军队转业或自主择业军人,给予落户的政策性支持,对于高学历人才给予相当或者高于一般人才的引进条件;单列高校军事教员职称评定工作办法,确保从事国防教育教师在职称评聘、岗位晋升、培训进修、福利待遇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

(四)加快推进军事理论课程改革

高校国防教育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军事理论课教学,随着2019年大纲的颁布,重点也在军事理论课教学。因此,加快推进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改革成为当务之急和当前重点。军事理论内容多、知识面广,非经专业培训,很难讲深讲透,因此需要加大军事理论课课改。

一是搭建平台,成立重庆高校国防教育联盟,将域内三所军队院校的军事理论从业者纳入教育联盟以支持和推动域内军事理论课的创新。在教材编写、课程建设、教学模式等方面实现区域性的统一,确保域高校国防教育尤其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政治性、科学性、规范性、权威性。

二是推动教改,制定市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和校级教改课题时,要统筹考虑国防教育领域研究课题设置,并预留指定专项,给予高校国防教育老师和工作者申报单列课题的机会,同时,在域内创办国防教育教学的学术刊物,促进域内国防教育研究创新,助推独立学科的申请和发展。

三是完善考核,定期组织各级各类国防教育课授课比武,以评促建;修订完善学生军训评估标准体系、军事教师评价标准体系、军事理论课评价标准体系,发挥质量监督检查和教学督导评估的评价、监督和促进作用,将评价考核结果与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福利待遇和奖励表彰挂钩,确保高校国防教育人员、时间、内容、效果的落地落实。

参考文献:

[1]李科.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30年的回顾与总结[J].国防,2016,2:31-34.

[2]欧凯,杜江.近年来重庆地区高校国防教育研究述评[J].高教论坛,2020,2:184-186.

[3]如何破解高校国防教育难题[N].解放军报,2017-3-26(3).

基金项目:2018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重点项目”军民融合视域下重庆高校国防教育运行机制及课程体系创新发展研究“(编号:182061)

作者简介:欧凯(1987-),男,汉族,四川什邡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解放军战史;杜江(1976-),男,汉族,重庆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毛泽东军事思想;李海明(1981-),男,汉族,四川三台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周边军事安全;杨俊江(1982-),男,汉族,四川遂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军事地形学;李晓波(1985-),男,汉族,甘肃兰州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后勤分队指挥与防卫。

猜你喜欢

国防教育军民融合
大学生国防教育实效性的路径选择
我国国防教育现状探讨
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面临困境与突围路径
军民融合产业的四川探索:产业基金的逻辑和方案
特朗普的“军民融合”政策能兑现吗?
军民融合模式在舰艇指挥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