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荷文化”校本课程体系,促进学校“荷文化”品牌建设

2021-06-15张丽仪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60期
关键词:个性化发展品牌建设课程体系

张丽仪

【摘要】学校品牌形象是当今社会最关注的教育集点之一。它是学校被公众认可的一种无形资产。良好的品牌形象具有强大的教育能量,能够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如何打造学校品牌是一所学校必须要思考和推进的。本文以特色课程为抓手,阐述通过建立学校特色课程体系,促进学校品牌建设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关键词】荷文化;课程体系;育人目标;个性化发展;品牌建设

一、“荷文化”校本课程体系开发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走向深入,单一的国家课程对教育目标的实现已不可避免地显现其缺陷,单一的国家课程的课程体系已不可能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多种教育层次、多元化人才的需求。2001年6月,国务院召开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会后,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2016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发布的《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中指出:“未来学校的课程特征是建立特色、多元、全面的课程体系,实行STEAM教育、艺术、体育课程的多元构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间题的能力。”

我国“荷文化”源远流长,从广义上来说,它是指人类与荷花有关的一切活动,涵盖了荷花种植、诗文、歌舞、饮食、绘画等领域;从狭义上来说,是指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圣洁品质。我校的“荷文化”,是“朴实教育”的表象,是以“荷”的人文精神为主导,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教育活动。

基于以上,我校要打造基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以“朴实教育”为载体、“荷文化”为指引,从当地文化、学校文化这些现有的资源中开发出能整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进一步激发学生形成爱国爱家、廉洁诚信、健康自信、合作创新等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地方特色活动课程,并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从而促进学校打造“荷文化”品牌建设。

二、“荷文化”校本课程体系开发的目标

开发校本课程,根本的目的在于解决学校的教育问题。学校根据本身的条件和可利用的资源去进行课程的开发。在此过程中,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形成学校特色品牌。在“荷文化”校本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中,目标的定位如下:

1.将学校的传统特色教育活动形成系列活动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科学素养,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将侨乡特有的家风家训、家国情怀引入学校,让学生受到特有的民风民俗的熏陶,从而形成爱国爱家、廉洁诚信、健康自信、合作创新等高尚的道德情操。

2.更深入了解当地传统文化和学校文化历史,以文化引领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的提高;通過校本课程的开发,提高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引导教师在使用教材时用课程观来看待教材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促进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3.厘清学校已有课程与“荷文化”实践校本课程的关系,逐步完善学校“朴实教育”下的“荷文化”课程体系;丰富学校特色建设的内涵,拓宽学校的特色文化建设,满足学校“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树立学校“荷文化”品牌。

以上目标,体现了学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的育人目标;也将当地的岭南文化、侨乡人文精神与学校课程教育进行融合,深化了学校“荷文化”品牌建设,以品牌带动区域教育的发展,进一步加快国家大湾区教育建设的步伐;更用课程观引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凸显学校以生为本的育人方向。

三、“荷文化”校本课程体系开发的规划

1.收集整理南村当地文化资源和学校已有的传统教育活动资源,并对资源进行分析,从中提取当中涉及“荷文化”,能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教育的内容。

2.根据对已有资源的分析结果规划设计“荷文化”校本课程。

3.准确定位在“朴实教育”的引领下每一个“荷文化”校本课程的研究目标,探索每一个“荷文化”校本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确定每一个“荷文化”校本课程的教学时间、空间及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每一个“荷文化”校本课程的活动教学方案。

4.根据研究成果调整修改学校原有的课程体系,并形成学校新的“朴实教育”下“荷文化”课程体系。

三、“荷文化”校本课程体系开发的策略

1.挖掘社区本土文化,奠定“荷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

校本课程的开发,首要的是挖掘社区本土文化,思考如何将这些代代传承、有地方特色的本土文化融入到学校的课程当中,让其为课程服务,为学校服务。

我校所在的是一个保留并传承百年岭南文化的村落。村里保留了很多具有岭南特色的建筑,如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孖祠堂”“西井龙泉”“八角庙”、青砖建成的“先人书院”,还有极具岭南特色的“荷塘”“古榕树”等自然风景。这里的村民尊崇宋代理学家创始人周敦颐为老祖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代大文儒周敦颐在《爱莲说》里寄予的高洁人格和高尚情操,成为大南村爱莲一脉世代传承的人文传统。这些富有本土特色的文化需要一片土壤去传承,而身为培育南村子弟的南村小学就是一片沃土。通过建立完善的“荷文化”校本课程体系,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的基础上,融入具有本土文化的“荷文化”校本课程,高度体现学校要培育出如莲般出淤泥而不染,拥有正直守真、清雅廉洁品格的优秀学生的育人目标。

2.学校办学理念引领,形成“荷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人文价值、管理理念、办学理念的重要反映。而校本课程是体现学校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以校园文化实现校本课程开发,以校本课程开发来促进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能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更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学校“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促进学校的品牌建设。

在“荷文化”校本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中,在学校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开设了“乡情乡风、家教家风系列课程”“闻荷品香经典诵读系列课程”“巧手灵动系列课程”“科技融合系列课程”“足球系列课程”。

3.打造创新科研团队,保证荷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

科研团队的水平高低,决定了课程开发质量的高低。要打造创新的科研团队,重要的是要做好教师的发展。斯腾豪斯宣称:“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课程开发。”在“荷文化”校本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促进教师的发展:

(1)组织团队深入了解南村当地的传统文化和学校文化历史,以文化引领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的提高。

(2)组织团队参加各级培训,通过主题讲座、现场观摩,更新教师的课程观。

(3)组织团队开设示范课,进行网络或现场的专业研讨、点评引领。

(4)联动白云区关工委、太和镇指导中心德育研究会、南村村委会、南村小学家长委员会等社会各方资源,加大对教师开展研究的支持和配合。

4.建立校本课程体系,增强“荷文化”校本课程的传承性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体现课程的传承性,就必须做好课程的顶层设计,建立好校本课程的体系。依据前期开展的研究工作,“荷文化”校本课程体系如下:

“朴实教育”下的荷文化校本课程体系分为五个系列: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2/content_61386.htm.

[2]王素,曹培杰,康建朝等.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R].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2016.

猜你喜欢

个性化发展品牌建设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改善学校教育,促进青少年个性化发展
论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
民办高校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模式探索
唯品会的品牌塑造研究
鼓励学生个性张扬,培养创新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