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心灵在美术课上“欢唱”

2021-06-15李学荣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60期
关键词:愉悦赏识美育

李学荣

【摘要】在推进核心素养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尤其强调:美术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和审美能力。也就是说,在基础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体验来自心灵深处的快乐感觉已变得越来越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带给学生一种心灵上的愉悦感受呢?本文试图从以下几方面论述:一、“让生命放光”擅用赏识教育;二、教师与学生的亲密接触;三、用审美体验愉悦心灵。通过这三方面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心灵愉悦的状态下“乐学好知。”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育;赏识;审美快乐;愉悦

世间再没有什么比艺术更能直接表现人的心灵与情感,而美术则是人类最早运用的表现形式,绘画作为语言和文字之外的第三种表情达意的方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未来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美术的消费者,不是美术创作的生产者。儿童美术教育是美育,其目的不是造就几个专业技术人员、画家,而是培养一批有美感的、高素质的人才。教师的教学能否带给学生一种既轻松自由,又深沉博大的快乐体验,直接体现了美术教育的本质。

一、“让生命放光”擅用赏识教育

马斯洛金字塔式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除了最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外,在社会生活中,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更具魅力。一个人在面对不同的情境,尤其是困境中能够自信、独立胜任工作或接受生活的各种挑战,这是来自每个个体内部的自尊和自信,称为内部尊重。同时,每个人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信任、好评,这可以称为外部尊重,两者相辅相成。

对于尊重的需求也时常贯穿在美术教学当中,比较常见的情况是,完成课堂的作品时,部分作品会受到同学的排挤或者不认同。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他人的看法对学生的影响较大。为了得到同学们的尊重和好评,可能会修改个人的作品,使之和大部分同学的认知相符;可能认为自己没有领会教师讲课的精髓,而感到羞愧。此时,作为学生最信任的教师,及时给学生指出:关于美,是不拘泥于一种形式的。从拉斯科洞窟壁画上的野牛到齐白石笔下的小鱼小虾,无论哪一种方式,都是为了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而表达出来的,都是独一无二的心灵语言。

在课堂上,笔者会有意识地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尽可能做到细致入微,向他们提出表扬时是真诚而热烈,而不是流于形式的赞赏,竭力通过满足来自教师的赏识,而内化为学生对自我价值和能力的认可。久而久之,学生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以这一份信心面对周围环境、面对社会,也会更加大胆参与和勇于创新。

周弘在《赏识教育》一书中也提到,赏识在词典里的解释为给人表扬或赞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它使作用对象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快感,做起事来心情愉悦。

小学生处于人生中身心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非常在乎他人的看法,尤其是父母、教师的看法。教师和大人的激励能形成学生肯定自我的积极意识。这种不断达成的认同感和成就感,内化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生成内驱力。内心有力量的学生,遇到困难时不会轻易退缩,在努力坚持或者他人指点下不断解决问题,也就逐渐由“你能行”内化为“我能行”。笔者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细微改进,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鼓励,让学生觉得,他所爱戴的、敬爱的教师,其实一直在关注他、爱护他。这在学生的心里种下爱的种子,让他在爱里茁壮成长。

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都不一样,美术活动更是非常个性化的活动。因此,让每一个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创造活动中,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是笔者追求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要求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材料,选择自己喜欢的技法去完成作品,尽可能地肯定学生的创造力,赞赏他们创作过程的闪光点和原创性,让学生保持并享受创造过程带来的快乐,且能够一直保持旺盛的创造热情。

课堂上,笔者明确地告诉学生,美术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不可改变的方法,鼓励学生要有创意,标新立异,突出个性。有些看起来已经“画坏”或者“做坏”的作品,因为笔者及时的表扬,学生在自己的直觉引导下另辟蹊径地开始创作起来。只要他们的作品有自己的想法,无论表现得是否到位,都会受到笔者在全班学生面前的公开表扬。也因此,学生信心大增,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投入创作,最后作品效果与众不同。无论是作品的艺术性还是表现力都特别出彩。

赏识教育不是不要批评,不仅可以批评,而且可以更大胆地批评,奥秘在于“士可杀不可辱”,应该在“看得起,够朋友”的前提下批评。好朋友的提醒是生命的珍贵礼物,学生会以感激的心态乐于接受这礼物的。比如,一位教师是这样批评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的:“像你这样的孩子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来,你难道不知道你是老师心中的骄傲吗?”当然,这样的话是要从内心深处发出的,要真诚,否则便会显得虚假。把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又要教會学生懂得如何正确面对挫折、克服困难,从而培养身心健康的人。

二、爱的教育,拉近师生距离

稍具常识,我们便会感受到,当一个你所亲近或崇敬的人,他表扬你时,你会欣喜不已;他批评你时,你会格外愧疚。一个学生会因为喜欢某个教师而喜欢他的课,也可能因为不喜欢某个教师而讨厌他的课。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正是这个原因,所以师生之间或亲子之间保持亲密的关系,可以胜过许多教育。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犯错误。作为教师,可以在不违背原则的条件下宽容,但又不同于充当“老好人”的角色。这种宽容,直抵心灵,触及学生敏感的和不为人知的阴暗角落,使他们产生一种向阳而生、改过自新的意志力。学生不仅对自己的过错深感后悔,而且还会备将功补过。宽容带来的正面激励的精神动力会促使学生生成更多的内驱力。如果教师不能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又怎么能因材施教,获得学生的信赖而顺利开展教学呢?“没有科学预见,不善于在今日儿童的身上播下几十年后才发芽的种子,教育就会成为对孩子们的简单照看,教育者就会成为没有文化的保姆。”

猜你喜欢

愉悦赏识美育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高职语文教学中审美理念的培养
用心感受,用爱教育
“赏识”催开作文花
西部城乡结合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
美育教师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让幼儿遨游书海尽享阅读的愉悦
语文教学中高效愉悦课堂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