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织密“天罗地网” 守护自然资源

2021-06-15刘鹏飞

资源导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网格化巡查耕地

刘鹏飞

如何更好地守护青山良田?“一网两长”推进落实情况如何?记者从3月26日在镇平县召开的河南省自然资源管理“一网两长”工作推进会上获悉,截至目前,全省已设置一级网格18个、二级网格198个、三级网格2460个、四级网格47809个,51460名田(山)长和网格员认领了“责任田”。

去年12月启动的“网格化田长制、山长制”,是河南省继河长制、林长制之后,在耕地保护、生态保护方面推出的重大举措。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全省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建立监管“一张网”。具体内容包括:合理划分若干网格,完善网格管理队伍、责任清单、考核办法,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监管体系,形成省辖市一级网、县(市、区)二级网、乡(镇)三级网、行政村四级网的网格化监管,实现各网格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监管,每块田、每座山都有人看、有人管,确保各类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在推进中,河南各地因地制宜,勇于创新。南阳市整合联网摄像头2045个,形成强大的可视监控系统,给耕地和山体装上“天眼”;镇平县初步构建起县、乡、村、组“四级联动”监管机制,探索出人防、物防、技防、制度防“四位一体”治理模式;宝丰县设计了样式新颖的公示牌,扫描二维码即可查询田(山)长信息和举报热线,为全民参与监督监管提供了有效途径;商丘市睢阳区织密区、乡、村三级网格,实现自然资源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监管;郸城县实行“田林联治”,统一管理“田长”和“林长”,實现了由“单兵作战”向“联合作战”的转变。

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刘金山表示,推进实施“一网两长”,是解决乱占耕地、违法开采破坏生态问题的自然资源管理机制探索创新,对扛牢扛稳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未来,河南将充分运用全天候遥感监测数据成果强化日常监管,进一步建好田(山)长队伍,以“长牙齿”硬措施管住、守住每一寸耕地、每一处山体。

推进“一网两长”  守护良田青山

南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放

如何有效遏制违法占地和非法采矿,始终是困扰南阳市自然资源管理的难题。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提出建立“一网两长”,让每块田、每座山都有人看、有人管,为工作指明了方向。目前,南阳市、县、乡、村四级“一网两长”管理体系初步建立,设置一级田(山)长2名、网格员10名,二级田(山)长126名、网格员181名,三级田(山)长857名、网格员343名,四级田(山)长6331名、网格员9716名。

高位启动,构建全方位组织体系

去年12月,全省“一网两长”启动后,南阳市委、市政府高位启动、全力推进,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市长霍好胜为组长的“一网两长”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出台了《南阳市全面推行自然资源网格化田长制山长制管理工作方案》。全市县、乡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17个县(市、区)和243个乡(镇、街道)全部出台了“一网两长”工作方案。

与此同时,全市将1330万亩耕地和所有山体按照行政区划分为17个二级网格,243个三级网格,4870个四级网格。全市自然资源系统5140名人员下沉到县、乡、村担任网格员,按照行政区划、耕地保护区块、自然山体权属范围等分级履行监督职责,逐级落实巡查、报告、处置等工作任务,压实监管责任。

技术融合,构建全覆盖技防体系

用“数据”,完善远程指挥体系。我们正在与政府大数据局积极对接,争取对南阳市“一网两长”开通大数据通道,构建“一网两长”大数据指挥中心。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健全田(山)长靠前指挥、网格员一线行动、执法队伍迅速出击的执法监管体系。其中,镇平县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率先建立了镇平县“一网两长”大数据指挥中心,在全市起到了示范作用,极大推动了“一网两长”的高质量建设。

接“天眼”,建立固定监管视频系统。我们协调市政府有关部门,利用“蓝天卫士”基础平台的高清摄像头,与全市自然资源执法监管平台对接,形成强大的可视监控网络系统,给耕地和山体装上“天眼”,对辖区内耕地和山体进行实时监控。通过实时搜索热点地区、重点部位的违法占地和非法采矿活动的图像,加以甄别,发出指令,迅速行动,严肃查处,严厉打击。目前,已安装各类视频监控摄像头1119个,计划再安装345个摄像头。

织“地网”,建立人防责任体系。随着全市自然资源系统5140余名工作人员下沉到县、乡、村担任网格员,基层一线监管力量得到全面加强,各级田(山)长、网格员安装“掌上田(山)长”巡查App系统,随时掌握网格内动态巡查情况,织密自然资源监管网格化管理的“地网”,形成了“天上看,地上转,网格管”的全员监管新格局。

天上“看”,构建无人机巡查系统。购置无人机41架,对摄像头监控盲区实施无人机航摄,提高监控覆盖率,有效解决了巡查工作的盲点问题。通过实时传输违法违规占地、采矿的图像,有助于快速反应、迅速遏制、有效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下一步,全市计划再购买220架无人机,基本实现网格全覆盖,重点配置乡级网格,助力巡查工作。

健全制度,构建规范化管理体系

制定“一网两长”工作细则。我们研究制定了南阳市“一网两长”管理办公室工作规则、工作督察制度、协调制度、奖惩制度等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明确了工作职责,保障全市“一网两长”工作有序高效运转。

健全网格员巡查制度。全市明确规定了各级网格员的巡查任务、巡查频次、报告事项。一级网格员每季度巡查一次,二级网格员每月巡查一次,三级网格员每两周巡查一次,四级网格员每周巡查一次。每次巡查结束后,根据实地巡查情况撰写巡查报告,第一时间提交本级田(山)长审核,田(山)长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做出处置指令,对问题进行快速处置。

规范信息报送制度。及时汇总各县(市、区)“一网两长”工作开展情况,逐级上报至市“一网两长”办公室,并将重要工作信息逐级呈报至各级田(山)长,使其掌握“一网两长”工作动态。同时,将各级网格内好的管理经验、查处违法违规占地采矿行为、民意反馈等情况进行广泛宣传报道,为田(山)长决策做好支撑。

据统计,“一网两长”工作推进以来,全市各县(市、区)通过巡查主动制止违法占地、私挖滥采矿产资源行为76起,乱占耕地建房行为100余起,工作成效日渐凸显。

“一网两长”全覆盖  “四级联动”齐监管

镇平县人民政府县长   艾进德

镇平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是全省27个优化开发县之一,总面积1580平方千米,山地、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是人口大县、农业大县、产粮大县,总人口110万,耕地面积117万亩,其中,基本农田100.65万亩,粮食产量连续14年稳定在10亿斤以上,保护耕地和山体安全责任重大。

“一网两长”启动以来,我县初步构建起县、乡、村、组“四级联动”管控机制,探索出人防、物防、技防、制度防“四位一体”治理模式,实现了“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常态化”网格化监管,让违法行为无法遁形。

织密“一张网”,构建全域网格体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以行政区划为基础,以各乡(镇、街道)为责任主体,将全县所有耕地和山体纳入监管范围,划分县、乡、村、组四级网格,定人、定田(山)、定岗、定责,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监管机制,形成了22 个乡(镇、街道)三级网格、410 个行政村四级网格完整的网格化管理体系,明确每级田(山)长职责,县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担任各级网格员,实行动态巡查、情况报告、协调联动、依法處置“四包”制度,完善网格管理队伍、责任清单、考核办法,推动网内行政管理、批后监管、执法查处有效衔接,实现网格化监管。

建立“两支队伍”,构建四级责任体系。出台《镇平县全面推行自然资源网格化田长制山长制管理工作方案》,明确二级网格由县委李显庆书记担任第一总田(山)长,县长担任县总田(山)长;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县副总田(山)长,分包乡(镇、街道)的县级领导分别担任二级田(山)长,县自然资源局科级以上干部担任网格员。三级网格由乡(镇、街道)书记担任第一总田(山)长,乡(镇)长、办事处主任担任总田(山)长,包村干部担任田(山)长,自然资源所所长担任网格员。四级网格由村支书(主任)担任总田(山)长,村“两委”成员担任田(山)长,自然资源所工作人员及村民小组组长担任网格员。同时,明确各级田(山)长和网格员的主体责任、直接责任和具体责任,推动主要力量下沉到乡村一线,构建“党政同责、条块结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格局。目前,1913名田(山)长和2825名网格员已全部责任到人,并设置“一网两长”标识牌1832个,实现全县行政区域内耕地和山体网格化全覆盖。

用好“一个平台”,构建立体监管体系。在日常动态巡查监管基础上,投资6000余万元加强监控平台建设,整合运用大数据、卫片执法、遥感监测数据、地理国情信息数据、互联网、“无人机+蓝天卫士”、自然资源执法监督指挥中心等科技手段,建成县、乡、村三级“一网两长”指挥中心,给每个网格装上“天眼”,即点即查、双向互查,即时发现违法违规线索,督促田(山)长履职尽责,形成天上看、人在转的“天罗地网”,实现实时可见、即时可判、全域可控、全程可溯。目前,共整合“蓝天卫士”端口161个、雪亮工程监控1.2万个,设置矿山监控68个,配置移动终端87部,购置巡查管护车29辆、无人机22台。

为推动工作落实,我们从完善机制入手,一是建立定期巡查制度。对分包区域内的耕地和山体,明确二级田(山)长每月至少巡查一次,三级田(山)长每旬至少巡查一次,四级田(山)长每周巡查一次。二是建立情况报告制度。坚持网格员日报告、四级田(山)长一周一报告、三级田(山)长一旬一报告;对重大突发事件,第一时间逐级上报,力争早发现、早报告、早打击、早整改。三是建立有奖举报制度。注重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设立举报电话,全天候接受群众举报,对查证属实的给予举报人一定奖励。四是建立联合执法制度。建立“1+X”联合执法机制,要求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等14个部门协同联动,开展打击“三违”、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矿山治理等专项整治行动,推动网内行政管理、批后监管、执法查处的无缝链接。“一网两长”推行以来,共组织联合执法29次,强制拆除25处,基本实现零新增。同时,完善“三法衔接”机制,支持县检察院开展公益诉讼,并把行政执法工作纳入县政府全会述职内容,确保违法必查、执法必严。五是建立考核奖惩制度。将“一网两长”落实情况纳入年度耕地保护责任书,将田(山)长制推行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县里每年将选定5个先进乡(镇、街道)、20个村和30名田(山)长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造成不良影响的,严肃问责追责。

重点突破   全面推进

实现“全员、全域、全时、全程”网格化监管

宝丰县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月霞

去年12月全省“一网两长”启动以来,宝丰县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实现了自然资源“全员、全域、全时、全程”网格化监管。

强化领导,扛稳管田护山职责

建好队伍,构建全员监管体系。宝丰县由县委书记和县长分别担任第一总田(山)长和总田(山)长。14个县领导、28名乡(镇)党委书记和镇长、642名县局干部、村干部,分别担任二、三、四级田(山)长和网格员,有效避免了管理缺位等问题。县委、县政府多次组织召开“一网两长”业务培训会,各乡

(镇)分别召开集中培训会、观摩会等,做到田(山)长和网格员培训全覆盖、流程全掌握、环节全贯通。

凝聚合力,实现全域一体共治。宝丰县自然资源局全体班子成员、干部职工全员上阵,担任各级网格员,构建“总田(山)长+田(山)长+网格员”的全方位网格化监管体系。321名局干部职工直接下沉到村,既向本级田(山)长负责,又受上级自然资源部门的垂直领导,为田(山)长制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人员保障。田(山)长和网格员相互配合,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双向推进”责任体系,进一步凝聚了工作合力,实现了全域管理一体共治。

打通堵点,审批、巡查、处置全程贯通。为解决好“一网两长”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我们在各级网格均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工作开展。在村级层面,依托村“两委”会、村民代表大会等,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方式,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公示、处置,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一网两长”监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县级层面,建立了以主管副县长为召集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以及各乡(镇)主管领导为成员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听取、研究、解决全县“一网两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工作平稳推进。在乡(镇)层面,以乡(镇)规划委员会为载体,严格审查、管控新建项目的选址,规范村民建房行为,从源头上杜绝新增违法建房问题的发生。

科技领先,实现全天候全方位监管

在“一网两长”公示牌逐步做到行政村全覆盖的基础上,我们研发了“一网两长”宣传二维码,实现了“码上有图、有文字、有语音、有视频”,将区域地块、田(山)长公示、举报方式等信息通过二维码进行集成,群众扫描标识牌上的二维码就能看到“一网两长”工作情况介绍,及时了解所处村庄的基本情况,为全民参与监督监管提供了有效途径。

在平顶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技术支持下,结合国土三调数据,建立了田(山)长外业巡查管理系统。田(山)长通过手机App,对发现的疑似乱占耕地、乱挖乱采等问题,进行违法现状填报、实地拍照和视频截取,系统后台实时定位,自动叠加土地性质、网格数据等。相关数据第一时间同步到管理系统,上级田(山)长可进行实时查询,实现了“山动我知、田动我管”,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

我县积极探索“互联网+田(山)长+督查”模式,将田(山)长举报热线整合入12345热线,建立和完善了从投诉受理、精准交办、跟踪督办到回复回访、监督考评的一整套规范有序、运转高效的田(山)长制举报热线工作机制。群众电话举报后,举报信息5分钟内反馈到三、四级田(山)长,20分钟内四级田(山)长和网格员赶到被举报现场进行实地踏看。各乡(镇)充分利用“一网两长”微信群,实现信息互通共享,提升了工作效能。

拓展理念,深挖田(山)长内涵

我县统筹结合,不断丰富“一网两长”的内涵,认真梳理好田(山)长的权力和职责,稳妥赋能放权,把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清查整治、“清田”行动、土地卫片执法、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与耕地相关的工作整合到“田长”职责中,把“三山整治”、山体生态修复等工作整合到“山长”职责中,每个责任区域一个抓手、一体推动,有效增添了“一网两长”活力。

在强化监管、制止违法的同时,我们坚持“疏堵结合,多措并举”,引导各级田(山)长,融合好管田护山责任人和区域经济社会负责人“双重身份”,以正在开展的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为抓手,在不突破耕地保护红线、不破坏山体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统筹规划好、使用好有限的乡村建设用地,营造了“耕地有保障、资源不受损、生态更美好、发展有奔头”的“多赢”局面。

扛起政治责任   织密三级网格

商丘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睢阳分局局长   李可横

商丘市睢阳区下辖13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960平方千米,耕地总面积98.3万亩,总人口100万人。近年来,我们提高政治站位,扛牢责任担当,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落实推进“一网两长”,着力实现自然资源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监管。

全面压实“一网两长”政治责任。2020年11月,被省自然资源厅确定为“一网两长”试点后,睢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坚持把落实“一网两长”作为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维护粮食安全的重大政治任务,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区长为组长、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高规格“一网两长”领导小组,在商丘市率先建立了区、乡、村三级田长制管理体系,为顺利推进“一網两长”提供了组织保障。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第一时间将“一网两长”纳入到全区中心工作和重要议事日程。同时,在人员保障、车辆配备、办公经费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做到高起点开局、高质量推进。

全面构建“一网两长”监管网格。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建立完善区、乡、村网格化监管体系,区委、区政府印发《睢阳区推进自然资源网格化田长制管理的实施方案》,织密织牢区、乡、村三级网格体系。健全区级监管网格,区委书记担任第一总田长,区长担任总田长,区四大班子领导分别担任联系分包各乡(镇、街道)区级田长,自然资源分局班子成员担任区级网格联络员。健全乡级监管网格,乡(镇、街道)书记担任总田长,乡(镇、街道)乡长(镇长、主任)担任副总田长,班子成员担任分包行政村(社区)田长,包村干部担任副田长,自然资源分局各股室(队、所)负责人担任乡级网格联络员。健全村级监管网格,总田长由行政村(社区)支部书记担任,行政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担任各自然村田长,自然资源分局机关工作人员和辖区国土资源所工作人员双配套担任村级网格联络员,村民小组组长担任各自然村的网格员。目前,全区共划分1928个网格,其中,区级16个、乡级316个、村级1596个,设区级网格田长16人、乡级网格田长316人、村级网格员1596人,各级网格配备联络员179人,2107人的网格化管理队伍已全部实现入网,并逐级认领了“责任田”。

全面优化整合部门监管体系。全面优化整合有关部门的“雪亮工程”“蓝天卫士”“平安家园”“视频会议”等智能化管理体系,统筹推进“一网两长”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将全区各网格相关责任人员录入管理系统,研发任务分解、核实汇报、日常考核、落实奖惩等相关模块,为“一网两长”的高效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全区严格标准尺寸、统一规格,设计制定了永久、坚固、美观的自然资源网格化田长制标识牌,内容包含各级田长职责和举报电话,设立在区、乡两级政府和行政村的显著位置。强化宣传舆论引导,结合基本农田巡查管护车、秸秆禁烧宣传车、治安巡逻车、“双违”治理巡逻车和“村中大喇叭”等各类资源,全力实现网络网格一体化,努力构建自然资源保护“一张网”,实现全区一盘棋、监管零死角。利用村中大喇叭、宣传车、微信群、宣传标语等方式,大力宣传农村建房“八不准”等耕地保护政策,在乡、村显著位置张贴宣传标语,村广播每天早晚两个时段播放耕地保护通告,组织宣传巡逻车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不间断播放耕地保护通告,村干部主动上门宣传教育,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全面落实监管督查问责机制。实行日报告制度,各乡(镇、街道)明确专人,于每日下午6点前将各辖区内当日耕地保护情况报告区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领导小组,确保存在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区政府成立3个督查组,由区政府办公室、区纪委、睢阳分局抽调专人对各乡(镇、街道)网格化管理工作进展情况,定期不定期进行全面督查,对网格有死角、责任不落实、巡查不到位的给予严肃问责。特别是今年2月8日,区委、区政府下发了《关于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行为的通知》,明确规定自通知下发之日起,再发现一起新增“双违”的,给予相关乡(镇、街道)党政正职诫勉谈话,要求写出书面检查;发现2起及2起以上的,直接移交区纪委,对党政正职给予严肃处理。目前,全区通过推进自然资源网格化田长制管理工作,违法违规用地行为明显减少。

落实“一网两长”  构建责任体系

郸城县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杨玉民

近年来,郸城县坚决落实河南省委、省政府寸步不让保护耕地、保护生态的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自然资源监管,在周口市率先推行自然资源管理“一网两长”,坚持“联治、全治、共治、长治”四治并举,构建了自然资源“全员、全域、全程、全时”网格化监管新格局。

以夯实责任为纽带,推动田林联治

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体系建设,实现全县上下联管联治,推进“一网两长”工作全面有效落实。

建立责任链条。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第一总田(林)长、县长任总田(林)长,县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局等13个单位为成员单位的“一网两长”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明确了县级田(林)长31名,乡级田(林)长各23名,村级田(林)长523名,各级网格员1240名,县自然资源系统全员参与“一网两长”管理,让每一名干部职工都有“责任林”“责任田”,坚决看住管好每一片林地、每一寸耕地。

明确职责分工。全面推行“一网两长”工作,明确县、乡、村三级田(林)

长,以及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确保任何一个环节,上有部门领导、下有专人负责。建立联席会议、督查考核问责等制度,将各乡(镇)“一网两长”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综合考评,夯实县、乡、村三级田(林)长和各职能部门责任。

实施精准监管。依托省时空信息云平台,搭建“一网两长”专题模块,实现对每个网格的即点即查、双向查询;利用天网工程、全天候遥感监测数据,实现对网格的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监管。同时,坚持联合监管、联合执法,充分发挥田(林)长、网格员、检察机关、公安机关职能,建立“村级发现、乡镇制止,部门联动、共同惩戒”工作机制,做到违法违规行为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

以“一网两长”为依托,

带动田林全治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深入开展综合整治,加强执法监管,凝心聚力推动全县自然资源工作高质量发展。

集中治理,增强监管实效。各级田(林)长把自然资源一张网建设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定期开展巡查,同时利用天网工程、全天候遥感監测数据,对全县各乡(镇)、各网格实行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式监管,有效解决了“看得见的无人管、管得了的看不见”等问题。去年以来,及时发现并拆除违法用地65宗、面积64.92亩;制止非法采砂行为27起,集中销毁一批采砂工具,移送公安机关6人;打击各种毁林违法行为4起,调解纠纷30多起。

全域治理,提升管理水平。以推进“一网两长”为契机,深入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治理工程,稳步推进“空心村”整治,全县累计整治出增减挂钩指标2.3万亩,有效破解了项目建设用地难题,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全县耕地面积10.92万公顷,高于上级下达耕地保有量目标251公顷。

绿色治理,厚植生态资源。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不动摇,县级林长带头开展植绿护绿活动,实行县级林长包乡、乡级林长包村、村级林长包组包路段,广泛开展栽植纪念树、营造纪念林、门前包绿化等活动。同时,通过设立公益性岗位,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录488名生态护林员组成村级专职护林队伍,实现了县域森林资源管护全覆盖。

以建立机制为保障,实现田林长治

我县着力建立长效机制,推动自然资源监管工作从“人治”变为“法治”,从“短治”变为“长治”。一是建立“一网两长”巡查制度。坚持县级田(林)长每季度至少巡查一次、乡级田(林)长每月至少巡查一次,村级田(林)长每周至少巡查一次。二级网格员每月至少巡查2次,三级网格员每周至少巡查一次,四级网格员每周至少巡查3次。二是建立督查巡查机制。实行“一网两长”月巡查、季督查制度,各县直联系部门每个月组织一次巡查。三是建立评比考核机制。坚持“一网两长”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问责,将各乡(镇)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综合考评,推动“一网两长”工作落地生根、长效常治。

与此同时,聘请热爱公益、敢抓敢管、社会声望高的农村老人、老党员监督田(林)管护工作,将群众从旁观者变成保护自然资源的参与者、监督者,形成全民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全力确保“一网两长”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猜你喜欢

网格化巡查耕地
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军令状” 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智慧社区视野下网格化社会服务客体研究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及启示
河北发力网格化监管信息化
我国严禁擅自填湖“造耕地”
我国首次将耕地分等定级
农村网格化建设专题
高要创新反腐倡廉巡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