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一百年来党内政治文化发展的主线、脉络与经验
2021-06-15胡小君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政治文化是在党组织的长期运作实践中形成的体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性特点、与党内政治生活紧密关联、用以协调党内政治关系和规范党员干部政治行为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文化氛围和精神风范的总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党内政治文化伴随着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围绕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提升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党永葆生机活力这一主线,历经生成、成长、发展、优化等阶段,对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培育党内政治生态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党内政治文化的百年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要促进党内政治文化积极健康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维护好民主集中制,用好马克思主义主题教育活动的方法,坚决同消极腐朽的政治文化作斗争,始终保持对社会政治文化的开放性与引领性。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主线;脉络;经验
中图分类号:D23;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21)05-0012-07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至今,走过了一百年的光辉历程。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和发展了独特的党内政治文化。一百年来,党内政治文化伴随着党的历史方位、任务使命、自身建设的发展变化不断成长,对涵养党内政治生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对现当代中国政治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引领性作用。本文拟从党内政治文化内涵和要素的界定出发,对建党一百年来党内政治文化的发展主线、历史脉络和阶段特点进行梳理,总结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建设经验,以期为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的优化发展提供借鉴。
一、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结构与发展主线
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强调“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① 以来,学界对党内政治文化展开了多方面讨论,但对其内涵、结构与发展主线等界定还不够清晰,相关研究仍有待深入。党内政治文化作为党的组织必备的关键软件要素,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即已孕育产生。厘清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结构与发展主线,是梳理百年来党内政治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阶段特点,进而总结其基本经验的学理前提。
(一)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
对于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当前多数论者借鉴比较政治学中政治文化的概念和分析方法,侧重从政治情感、态度、价值的角度进行分析,如认为党内政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政治价值的集中体现②,或认为党内政治文化是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政治情感、政治意识、政治价值观③。也有论者从党内政治文化与政治文化的统属关系来理解,认为政党文化是政治文化的一部分,而党内政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核心内容”④。比较政治学的政治文化概念,其核心是政治认同,如果直接借用,就会把党内政治文化理解为党员对党的情感和态度,尤其是对党的政治认同。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党内政治文化命题时,主要不是从政治认同的角度,而是作为“全面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一项举措,着重针对庸俗腐朽的官场文化⑤。党内政治文化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政党文化,政党文化的范围和内容更为宽泛,更侧重政党的意识形态或政治思想,以及政党形象⑥。与上述两种理解相比,党内政治文化突出地体现了政党内部带有政治性的组织文化的特点。首先,党内政治文化主要作用于党内,是一个与党内政治生活交织并服务于党内政治生态的概念,“属于党内政治生活的主观意识领域”⑦。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被界定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政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内容。其次,党内政治文化的“政治”体现了政党的党性特点,涵盖了党组织运作的两个基本方面,即党员干部和党组织之间、党员干部和党员干部之间的党内政治关系,以及党员干部的政治行为,强调把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性、原则性移入到党内政治文化的规范之中,要求在处理这些关系时讲政治、讲原则。再次,党内政治文化的“文化”,虽然有制度层面的依托和物态形式的载体,但其本体是观念性和精神层面的。由此可以对党内政治文化进行界定:中国共产党在党组织的长期运作实践中形成的体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性特点、与党内政治生活紧密关联、用以协调党内政治关系和规范党员干部政治行为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文化氛围和精神风范的总和。
(二)党内政治文化的结构
从党内政治文化的构成要素来看,首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政治立场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基石。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本身并不属于党内政治文化的范畴,但其作为共产党人的共同信仰,是党内政治文化形成发展的思想纽带,也是党组织凝聚力的思想源头。党内政治文化中包含的政治价值、政治伦理、权力观、行为取向等,以及作为典型特征的红色文化基因,都能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得到理论支撑。这一指导思想也决定了党内政治文化坚持的政治立场。延安时期,毛泽东指出:“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也就是要站在党的立场,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⑧。其次,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核心。党性和人民性统一的政治立场决定了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在党的政治建设中,这一价值取向被概括为“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这是处理党内政治关系和引导党员干部政治行为的价值标准。“忠诚老实”要求党员干部对党绝对忠诚,在党组织面前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这是组织观念的价值表现。“公道正派”是公平正义在党内政治文化中的体现,是对党员干部处理政治事务的基本要求,也是选人用人的基本准则。“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是党员干部办事情尤其是进行正确决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从政行为的底线准则。第三,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遵循的行为规范是党内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行为规范是价值观念在行为文化层面的体现,并进一步延伸到制度文化和纪律文化中,保障价值观念得以践行。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组织原则,也是规范党内政治关系的基本准则,对党内政治文化中的组织观念、紀律观念、团结意识以及政治意识有直接的规定作用,是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保障。第四,信念坚定、团结统一、生动活泼、奋发有为的文化氛围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内在表现。文化氛围是处于其中的文化主体能感知并受其触动的气氛、情景、环境等。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是党内政治文化释放正能量,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浸润滋养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载体。第五,中国共产党一脉相承的精神谱系展现的精神风范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外在体现。这种精神风范包含了共产党人的政治风骨、政治气节、道德情操、精神品格等。党内政治文化的精神风范由千千万万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汇聚而成,是对社会政治文化发挥引领作用的重要依托。
(三)党内政治文化的百年发展主线
一百年来,党内政治文化发展的主线就是通过积极健康的价值引领、行为规范、文化熏陶和精神滋润,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提升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党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永葆生机活力。这一主线展现了发挥党内政治文化作用的途径与方向,反映了党内政治文化发展的本质要求,凸显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围绕这一主线,党内政治文化的百年发展历程体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不变的是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就确定并始终如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始终如一坚守着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始终如一继承和坚持的革命与自我革命的伟大精神。这些“不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指引的力量,党内政治文化从中汲取思想伟力;体现了初心使命推动砥砺前行的力量,为党内政治文化不断注入活力;体现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力量,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在“变”的方面,党内政治文化伴随着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不断成长、丰富、积淀和优化。首先,伴随着党的百年理论探索史,党内政治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步发展、相互促进,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校正和丰富价值内涵,使党内政治文化能够体现时代进步的要求、适应历史方位的转换,紧紧围绕和服务党的政治路线。其次,伴随着党的百年自身建设史,党内政治文化中的行为规范不断调整、充实和优化,始终发挥滋养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作用,让党员干部在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中形成良好习惯,增强政治定力。例如,百年来党的民主集中制从理念意识到程序规则、从原则要求到工作机制,展现了一部不断细化、实化的发展史。再次,伴随着党的百年自我革命史,党内政治文化不断克服各种消极落后、庸俗腐朽的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清除自身不合时宜和错误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实现自我净化和自我提升。最后,伴随着党的百年不懈奋斗史,党创造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系列精神,这些与党内政治文化紧密相连的精神谱系发挥着赓续文化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体现时代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的文化涵育作用。
文化具有传承性、传播性,异质的文化会相互影响,形成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⑨。党内政治文化的百年发展历程也突出地体现为与其他各类文化相互汲取、融合、涵化的过程。首先,党内政治文化承继了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革命文化,并以先进理论的指引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性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推向更高阶段,塑造了对党的事业和党组织绝对忠诚的情怀、极其严密的组织纪律观念、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对敌人坚决彻底的斗争精神、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无私境界。这种革命文化融入到党内政治文化基因中,成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进行伟大斗争、勇于自我革命、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其次,中国共产党在早期较多地体现了外部模仿和反传统的特点,但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党开始以“扬弃”的辩证态度对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加以创造性转化,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基础。如革命时期的思想建党和注重党性修养契合了儒家知识分子讲求心学、注重修身的优良传统;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承继了国家危难时期历代仁人志士的政治气节、不屈风骨。执政以后,传统文化中的“官德”“德治”思想对共产党人“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德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⑩ 再次,党内政治文化与近现代以来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相互促进,形成了引领与支持的互动结构。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思想解放氛围中,早期成员多为知识分子,他们既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培育者,同时也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革命时期形成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明确了文化建设的性质、对象、任务,尤其是解决了文化为什么人服务这个根本问题,其发展方向与党的宗旨高度契合,因而成为这一时期党内政治文化发展依托的主体。执政以来,党内政治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尤其是新时代以党风、政风引领社会风气,党员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两者要求的先进性和广泛性的关系。
二、党内政治文化百年发展的历史脉络与阶段特点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党内政治文化依次历经了生成、成长、发展、优化等阶段。每个阶段的党内政治文化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既体现为政治价值不断拓展充实,行为规范不断校正完善,也有在教条和挫折后毅然调整、坚定奋起,在扭曲和失误后拨乱反正、继续前行。
(一)在革命斗争的淬炼中生成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政治文化从孕育、萌发到成长、碰撞,直到涵化、定型,不仅对革命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发挥了重要的涵养、激励作用,也为执政以后党内政治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建党到大革命时期,党内政治文化开始孕育和萌发。党的一大確定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用革命手段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为党内政治文化的形成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制度建设开始起步,二大通过了第一部党章,规定了党的组织、党的会议和党的纪律,四大规定了党的基层支部及其运作,五大决定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这些制度虽远未完备,但为党内关系协调、党内政治生活开展提供了初步的组织平台和运行原则,党内的组织文化和纪律文化开始生成。但是,党的早期成员以知识分子为主,其文化习气与党的严明纪律需要磨合,再加上时任总书记陈独秀有浓厚的家长制作风,压制党内批评意见,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党内政治文化尚显稚嫩。
从南昌起义到遵义会议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形塑与碰撞期。党组织、人民军队、根据地三位一体建设为党内政治文化提供了新的生长环境,其构成要素在多方面展开。一是共产党人展现出大无畏的革命者品格,革命文化在血与火的斗争中不断锤炼,形成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等,这些成为这一时期党内政治文化的主要来源。二是从三湾改编开始,支部建在连上,确立党指挥枪的原则,在政治上官兵平等,祛除旧军队的恶劣习气,这是人民军队优良政治文化形成的开端。三是古田会议针对农民出身的党员占多数、党内军内存在大量非无产阶级思想这个根本性问题,强调民主集中制和吸收党员的政治要求,开启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传统。四是在根据地建设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局部执政实践中,苏区干部养成了艰苦奋斗、廉洁自律、联系群众的良好作风,尤其是苏区政府厉行廉政,开创了党内廉洁文化。但是这一时期党的领导机关多次犯“左”的错误,给党内政治文化带来了教条主义、盲动主义、宗派主义等严重干扰。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共产国际的复杂影响、党未能形成正确有力的领导核心等客观因素,也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未深入推进、党内政治文化中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冲突碰撞等主观因素。
从遵义会议到革命胜利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定型期。遵义会议开始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党内政治关系逐步理顺。延安时期,伴随着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党内政治文化积极健康发展,并逐步定型。首先,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在浴血奋战中锤炼出伟大的抗战精神,为党内政治文化培植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飞跃促进了党内政治文化的涵化进程。相当长时期内党内存在着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成为各种机会主义产生的文化根源。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促进了党内政治文化中外来指导思想与本土优秀文化的结合与涵化。第三,延安整风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方法。党通过整风系统地清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等作风,确立了实事求是的价值导向。延安整风注重党性锻炼、“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和批评与自我批评方法的运用,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第四,党的七大及由此形成的党的空前团结和统一,标志着党内政治文化的雏型基本形成。七大确立了正确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强调党中央内部的团结及全党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把“四个服从”写入党章,明确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由此,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性,包含忠诚坚定、实事求是、联系群众、艰苦奋斗、纪律严明、团结统一等精神与价值的党内政治文化基本定型。第五,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进一步强化了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等行为要求,也预示着党内政治文化的外部环境即将从革命战争向全面执政转变。
(二)在执政和道路探索中成长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内政治文化在新形势和新任务下不断破解新的难题,继续成长。其一,如何在执掌全国政权、和平建设的条件下,不为剥削阶级的思想和生活方式所腐蚀,继续保持优良作风和革命意志,成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大课题。建国初期通过开展整党运动与“三反”斗争,掐灭了腐败苗头,督促党的干部队伍在执政条件下继续保持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的本色。其二,在执政的新形势下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对此,党的七届四中全会强调“党的团结的唯一中心是党的中央”,重要保证是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11},维护了党的政治纪律,强化了对党忠诚老实的政治品格。其三,党内政治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良性互动、相互支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处于领导地位,社会主义文化蓬勃发展,为党内政治文化提供了积极进步的外部思想文化环境。其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取得新进展。党的八大着重反对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强调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群众路线。毛泽东提出要营造“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12},这“六有”成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其五,社会主义建设中干部群众的奋斗精神滋养了党内政治文化。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形成了以焦裕禄精神、铁人精神、大寨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等为代表的奋斗精神,延续了革命时代的红色精神谱系,为党内政治文化的成长提供了充足的精神养分。但是,这一历史时期在反右派斗争之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受到“左”的错误的干扰,逐渐出现波折。党内民主氛围被破坏,偏狭的斗争文化滋长,出现了“一言堂”现象。“左”的错误在政治上继续蔓延,导致“文革”全局性、长期性错误,个人崇拜、无政府主义、派性主义泛滥,党内政治文化遭受严重损害。
(三)在改革开放中发展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内政治文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环境,在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基础上拨乱反正、推陈出新,并且伴随着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充实了制度文化内容。首先,民主集中制原则有效恢复并不断完善,带动了党内政治文化的制度化发展。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把党章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具体化,对于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恢复民主集中制发挥了纲领性作用。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从根本上否定“左”的错误理论,统一了全党思想,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在政治上的成熟。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强调制度建设的极端重要性,着重批判官僚主义和特权现象,指出这些弊端多少都带有封建主义色彩,提出继续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13} 围绕民主集中制的程序化,江泽民提出了“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十六字原则{14}。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建立了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的制度。其次,面对新环境带来的“四大危险”“四大考验”,明确了党内政治文化“讲政治”的极端重要性。从“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15},到提出“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到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在政治问题上,一定要头脑清醒”{16},再到强调“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17},对于倡导坚定信念、明辨是非、廉洁奉公、自警自律的行为价值,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干事创业精神和政治责任感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第三,学习型文化的发展推动了党内政治文化的深化。这一时期相继开展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等系列马克思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建立了集体学习制度,为全党带头示范。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决策。党内学习教育的加强,推动了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有利于弘扬正确的政治价值,抵制庸俗腐朽政治文化的侵蚀。
(四)在全面从严治党中优化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伴随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深入推进,在党的自我革命中不断优化,更加积极健康,有效浸润滋养了良好的政治生态,促进了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首先,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明确了党内政治文化的价值观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相辅相成,其中,黨内政治文化是党内政治生活的灵魂”{18}。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作为统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19},阐释了党内政治文化的价值观内核,并从革命文化熏陶、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等方面系统部署,明确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任务。其次,突出强调核心意识与忠诚文化,强化党内政治文化对党的领导的支持。如,明确提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20};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对党忠诚,领导干部要做到“三严三实”;提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强化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党内氛围。这些要求通过党内学习教育融入党内政治文化中,成为党员干部思想观念、行为规范遵循的政治原则。第三,强化党内政治文化中的初心使命文化,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强调党的政治建设“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21}。围绕这个着力点,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主题教育活动,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第四,坚决抵制庸俗腐朽政治文化,从自我革命的高度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在党内政治文化中强化革命文化特征,传承红色基因,用革命精神熏陶党员干部。注重党内政治文化的纯洁性,与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坚决斗争。以全面从严治党和高压反腐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锤炼清正廉洁的政治品格。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组织路线,突出发展党员、选用干部的政治标准,破除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等封建糟粕对党内政治文化的污染。第五,强化制度治党,进一步夯实党内政治文化的制度文化内容。以党章为根本遵循,着重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强化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构建和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使党内政治文化规范党内关系有了严格的制度遵循。通过强化制度意识、维护制度权威,形成了全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的政治氛围,在党内政治文化中营造了制度文化与观念文化、行为文化相互促进的良好文化生态。
三、党内政治文化百年建设的宝贵经验
百年来党内政治文化的发展变迁不仅体现了其作为特殊组织文化的特点与发展规律,也蕴含了中国共产党接力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为今后进一步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
(一)正确的政治路线是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根本保证
党内政治文化是为贯彻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通过涵养正气充盈的党内政治生态,促进全党团结统一、充滿活力,凝心聚力完成党的政治路线规定的目标任务。党内政治文化的健康状态深受党的政治路线的影响。政治路线正确,党的方针政策符合客观实际,党内政治关系容易理顺,能有效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团结,就能充分彰显党内政治文化中实事求是、忠诚老实、公道正派等价值观,形成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如果政治路线出现偏差,党的方针政策受到“左”或右的干扰,党内不仅容易出现分歧,还容易滋生形式主义、阳奉阴违等不良行为取向,使党的事业遭受挫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作为党的政治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遵循这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党内政治文化就能克服各种干扰,不断发展深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必须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定力、战略定力,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为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汇聚力量。
(二)民主集中制是促进党内政治文化积极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领导制度和最大制度优势,“既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全党创造活力,又可以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有效防止和克服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分散主义,是科学合理而又有效率的制度”{22}。维护民主集中制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功能,坚持并正确实施民主集中制也是形成良好政治文化氛围的前提和保障。从发展党内民主方面看,实行民主集中制有利于消除“一言堂”“家长制”等不良领导作风,抵制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等错误组织文化;从实现正确集中方面看,实行民主集中制有利于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和本位主义等错误行为取向,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和方针政策有效执行。从党的百年历史来看,自党的五大提出民主集中制以来,党在各个重要历史阶段都强调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极端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民主集中制逐步从粗线条的基本原则向具体化、规范化的制度规则细化,为党内政治文化积极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空间。围绕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发展党内政治文化,要营造党内民主的文化氛围,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使出于公心、办事公道充盈于党内政治文化之中;要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党内政治文化中强化维护党中央权威的自觉意识。
(三)马克思主义主题教育活动是发展党内政治文化的有效方式
党内政治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其先进性、人民性、革命性、纪律性等都源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引,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在党的百年历史中,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创新理论灌输到党员干部头脑中,是思想建党的中心工作,也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员成分的复杂使思想灌输的任务更加艰巨。经过长期探索,党创造性地发明了整风学习这一马克思主义教育形式,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和行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党逐步开启了周期性的马克思主义主题教育活动,不仅巩固了创新理论成果的指导地位,而且促进党内政治文化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并不断充实新的内容。尤其是十九届四中全会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加以制度化,充实了忠诚干净担当政治品格的内涵,也开创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机制化、长效化的新途径。
(四)要坚决同消极落后、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作斗争
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政治文化在近代中国错综复杂的社会文化土壤中生成,并随着党所处历史方位的变化面临各种不同的发展环境,必然受到各种不良政治文化的干扰、侵蚀。要保持党内政治文化的先进和纯洁,必须持续开展思想文化领域的伟大斗争。从党的百年历史来看,革命斗争时期,这些干扰和侵蚀主要来自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错误思想认识、不良作风和文化习气,同时也受到苏联共产党政治文化的一些负面影响,如“左”倾冒进情绪、残酷党内斗争方式等。执政以后,这些干扰和侵蚀更多地来自根深蒂固的封建政治文化遗留,如关系学、官场术、朋党文化以及贪腐文化等。改革开放以后,来自商品经济交换原则的侵蚀和西方国家政治文化的干扰更加突出。针对这些干扰和侵蚀,要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把思想领域的斗争融入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以严肃的制度举措尤其是严明的政治纪律坚决抵制错误政治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与消极落后、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作斗争要落脚于党的自我革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我们党始终保持了自我革命精神,保持了承认并改正错误的勇气,一次次拿起手术刀来革除自身病症,依靠自己解决了自身问题。”{23}
(五)党内政治文化要保持开放性,不断从各类优秀文化中汲取养分
党内政治文化既是直接作用于党内政治生活的特殊组织文化,又相对于社会政治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引领性的鲜明特点。从党的百年历史来看,党内政治文化始终根据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自身建设的需求,不断汲取各类优秀文化的精粹,充实文化元素与精神内涵。从革命精神到艰苦创业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新时代伟大奋斗精神,构成了形塑党内政治文化先进性内核的精神谱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夯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为党内政治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政治气节和政治风骨。党内政治文化通过党风、政风的优化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又受益于先进文化营造的良好文化环境以及文化事业、文化工具和文化产品等物态文化的有力支持。在新征程中,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必须充分发挥其开放性、引领性的特点与优势,发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各类优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使党内政治文化内涵更加充实,对党内政治生态的涵育功能、对社会文化的引领功能更为有效。
注释:
①⑤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求是》2017年第1期。
② 李金哲:《论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功能》,《理论导刊》2018年第5期。
③ 李長真:《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思考》,《学习论坛》2019年第5期。
④ 张立伟:《党内政治文化的制度之维》,《理论视野》2017年第9期。
⑥ 赵理富:《政党文化探析》,《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⑦ 丁志刚、刘舒怀:《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江汉论坛》2020年第7期。
⑧《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48页。
⑨《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31页。
⑩ 习近平:《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求是》2004年第19期。
{1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29页。
{1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485页。
{13}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4—335页。
{14}{16}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351、186页。
{15}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4页。
{17}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人民日报》2004年9月27日。
{1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81页。
{19}{21}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804、538页。
{20}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68页。
{22} 本书编写组:《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文件选编》,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年版,第194页。
{23} 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26页。
作者简介:胡小君,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江苏苏州,215123。
(责任编辑 刘龙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