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史料实证的初中历史文史融合的教学研究

2021-06-15吴捷

天津教育·下 2021年5期
关键词:史料初中历史

【摘  要】通过对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状况进行分析我们能够认识到,文史融合在材料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笔者总结当前历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核心目的是结合文史融合指导理论,通过历史课程教育方法的创新,改善材料阅读教学指导方法,展现文史融合的价值,满足初中历史课程教育创新的核心需求。

【关键词】史料;初中历史;文史融合;材料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15-0123-03

Teaching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History, Literature and History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Based on Empirical Historical Data

(The Second Affiliated Middle School of Fuzhou Education College, Fujian Province,China) WU Jie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teaching status of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courses, we can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tegration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 in the teaching of material reading.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history curriculum teaching. The core purpose is to combine the teaching theory of the integration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 and through the innovation of history curriculum education methods, improve the teaching method of material reading teaching, show the value of the integration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 and meet the core needs of the education innovation of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curriculum.

【Keywords】Historical materials;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Fusion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 Material reading

在初中歷史课程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实证、文史融合的方法掌握历史内容,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创新课程教学形式,以实现新时代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目的。对于历史课程而言,作为初中阶段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通过科学化教育方法的完善,可以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但是,在部分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以及学生兴趣不足的问题,这些现象不仅会影响历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还会降低学生的历史素养。因此,在文史融合背景下,要想提高学生对材料阅读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师就要将文史融合作为重点,通过多样化教学指导手段的运用,引导学生进行史料实证,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创新的目的。

一、初中历史课程的史料实证及文史融合

(一)历史学科文史融合

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为了响应教育标准,教师要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通过史料实证、历史理解等内容的融入将学作为主体,引导学生在获取可信史料的基础上,提高历史能力及品质。历史课程教学中,通过文史融合理念的确定,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生动、形象的文学性语言运用,可以结合史料展现历史事件,促使学生在史料分析中形成历史思维,丰富学生对文史材料的表达能力。历史学科文史融合的价值体现在:第一,了解文学作品,掌握历史背景。根据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状况,在史料运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文史融合的背景下,全面掌握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并通过对时代背景的分析掌握历史专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通过史料学习,解读历史事件。通过对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模式的分析,在史料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全面分析,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历史文化内容。而且,文史融合方法的构建,可以将学生作为主体,引导学生在材料分析中通过多角度观察历史事件及社会问题,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及认识能力,有效开拓学生的视野。

(二)史料实证

对于史料实证而言,主要是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以此为基础重视历史真实的态度及方法。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将史料作为依据,通过文史融合教育方法的创新,可以引导学生在史料辨析中对历史有正确、客观的认识。因此,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将史料实证的文史融合作为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实证分析,提高学生对历史资料的运用能力,并在史料中准确地获取有效信息,以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探究能力。

二、初中历史材料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结合初中历史课程的教育特点,在实际的材料阅读指导中,教师通过文史融合方法的运用,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受到以往教育思想的限制,实际课程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教师过于关注成绩,在历史知识教学中只是让学生进行单一的背诵。长期在这种学习背景下,学生会降低学习兴趣,同时也会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出现偏差,无法实现历史素养培养的目的。因此,在文史融合下,为了提高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将学生作为主体,通过文史融合方法的运用,创新材料阅读指导方案,以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实现历史课程教育指导的目的。

(二)史料选择取向的问题

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影响文史融合的因素包括:第一,原始文字的史料引用得较少。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心中,文字史料的数量低于图片史料的使用,虽然在图片史料使用中可以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传达内容,但是,由于资料内容较少,因此影响学生对文字史料的理解能力。因此,在实际的文史融合背景下,在材料选择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引入材料内容,通过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根据材料阅读中的文史融合教育特点。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存在着史料选择缺少典型的问题,这种现象无法更好地反映出历史事实,影响材料阅读教学中文史融合的效果。

(三)材料内容缺少真实性

通过对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状况的分析可以发现,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认识到史料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史料资源选择中,存在着材料内容缺少真实性的问题,这种现象无法提高初中材料阅读指导的效果,也会使学生对相关历史支持产生误解,影响历史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而且,在史料运用的过程中,存在着材料运用难以达到预期要求的问题。由于史料材料的运用属于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受到课程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方法的限制,会出现学生攻读材料不到位以及理解不深刻的现象,导致材料阅读中无法掌握重点内容,降低文史资源运用的有效性,为初中历史材料阅读教学的质量提升带来限制。

三、史料实证的初中历史文史融合的教学策略

(一)文史融合创设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提高材料阅读教学的整体效果,通常情况下,在文史融合的氛围营造中教师需要做到:

第一,通过史料烘托历史情节,激发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兴趣。结合初中历史课程的教育特点,教师在史料展示的过程中需要对历史人物、历史情节以及历史冲突等进行分析,以便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再现历史场景,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在史料运用的过程中,教师要借助历史场景将学生引入情境中,并将学生作为整个探究环境的主体,使学生在历史知识学习、史料资源分析的过程中进行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如,在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的“清明上河图”讲解中,文章的基本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图文转换的能力,并加深对宋代社会的认知,通过历史绘画作品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教师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可以引入史料内容,将“清明上河图”复印或是放大,并制作成相应的图文进行展示。这样学生在作品分析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北宋河道、街景的分析,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从而达到史料实证中文史融合的目的,激发探究兴趣。

(二)明确史料选择取向,营造问题情境

针对初中历史课程的教育特点,长期学习中,部分学生出现了对文本阅读兴趣下降的问题,课堂上出现了精神涣散的问题。为了及时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在实际的教育创新中需要将文史融合材料的选择作为重点,针对课程知识内容明确材料选择取向,并营造良好的问题探究情境。第一,在文史融合的过程中,存在着认知冲突的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教师要根据历史课程的内容特点,确定史料的选择方向,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多样化的环境下掌握问题探究的目的,增强学生对材料阅读的能力。第二,通过史料选择促进知识迁移,展现阅读情境创设的目的。

在初中历史课程中,通过新知识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在材料阅读以及问题解答中,无法精准地运用知识,因此影响到成绩的提升。所以,在实际的史料分析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探究情境。如,在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的课程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证据意识,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将史料作为依据,引导学生在文史融合中通过材料分析、归纳以及总结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史料研读中,教师通过对《北宋的政治》的内容分析中,通过材料《宋史·职官志》记载内容的分析,要求学生说出通判的职权及作用。在这种材料研读的背景下,学生可以系统地分析历史事件,并按照历史史实,对历史的发展形成论证意识。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通过史料的运用,加强文史融合的探究意识,以展现新时代背景下初中历史创新的目的。

(三)拓展史料获取途径,保证材料真实性

在实际的课程教学指导以及文史融合中,教师要认识到历史材料选择的重要性,并根据课程的教学特点,及时拓宽史料获取途径,通过材料真实性的强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以激发学生对材料阅读的探究兴趣,展现初中历史课程教育创新的目的。

首先,在史料选择中,一定要保证史料内容的真实性。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将材料的真实性作为选择的标准,引导学生在史料分析中激发对史料材料的阅读兴趣,从而形成对历史事件的真实感受,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素养。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史料来自历史文件,通过“古文字”记载,学生在史料分析中需要专业的引导才可以发现材料中的重点内容。因此,教师在文史融合的教育背景下,为保证史料选择的真实性,首先需要掌握历史文献背景以及文献内容,以确保文献的真实性。如,在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的课程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当代人们的生活,可以引入曹操的《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教师在引导及讲解中,可以与学生进行良性互动。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可以更好地理解史料内容,从而感悟到东汉末年人们的真实生活情况。其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学生对历史材料的获取途径。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为了加强学生对历史材料的认识,在材料选择中,教師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改变以往材料获取的局限性。这样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可以不断开拓思维,通过史料资源的学习激发自身的探究兴趣,并形成健康的网络操作素养,充分展现真实材料在历史材料阅读指导中的价值。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为了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通过材料阅读指导方法的创新,将文史融合作为重点,课堂上将学生作为主体,通过史料资源的利用以及材料阅读指导方法的创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活动环境及探究环境,以实现初中历史课程的创新目的,为文史融合下初中历史课程的教育改革提供支持,充分满足新时代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春花.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的困境——以历史阅读能力的培养为例[J].学周刊,2017(06).

[2]宋常青.历史纪录片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04).

[3]于慧.论初中历史教材中的文字史料特点及其利用[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08).

[4]李金凤.基于提高初中生历史材料自主阅读能力策略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07).

[6]张玉萍.高中历史教学与历史校本教材的融合[J].吉林教育,2015(19).

[7]潘银华.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合理运用分析[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9(09).

[8]徐琦.浅议初中历史思辨性教学与史料实证的融合途径[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5).

作者简介:吴捷(1981.5-),男,汉族,福建福州人,硕士研究生,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学。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史料初中历史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唯物史观下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实践研究的思考
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运用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