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三进”研究

2021-06-15石建勋李一石李海英

财经问题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三进经济学特色

石建勋 李一石 李海英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不仅是各级领导干部做好经济工作的必需,也是高校经济学专业教师做好教学科研工作的必需。基于此,笔者认为,在经济学研究中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引,在经济学专业课和形势政策通识课中,要努力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有机融入到课程体系之中。这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是加快推进新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改革创新高校思政课程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中图分类号:F1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21)05-0014-08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核心内涵和基本要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要求,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的经验教训,根据中国和世界发生复杂深刻变化的时代背景,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系统回答了如何更好地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如何更好地发展好新时代中国经济,如何处理好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关系,如何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如何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理解和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如何正确处理好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之间的关系,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要理论观点。这些新思想、新战略和新的重要理论观点,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新时代如何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如何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如何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等重大课题,不仅书写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篇章,而且丰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系统完备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简称“习近平经济思想”)充分吸收和继承了以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果,“一脉相承”是其精髓。不仅充分吸收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内涵,而且极大地继承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思想精华。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成果,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形成夯实了理论基础[2]。

习近平经济思想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传统,很好地坚持并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同时也注意吸收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和西方经济学理论中的科学成分。习近平经济思想从政治保障、发展目的、发展理念、主要矛盾,到工作主线、发展战略和策略方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闭环”理论体系[3]。2017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用“七个坚持”对这一思想理论体系进行了总结概括:“一是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我国经济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三是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大局,把握规律。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四是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决扫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五是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相机抉择、开准药方,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六是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革产生深远影响;七是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4]。

这“七个坚持”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逻辑紧密,环环相扣。时代在发展,理论也要不断地创新。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习近平经济思想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思想。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重大分析和判断,提出一系列实施意见,诸如“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党中央对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特征的重大判断。”“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扭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构建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我们要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通过发展数字經济、促进互联互通、完善社会保障措施等,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抓住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机遇,立足省情实际、扬长避短,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5-6-7]。二是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思想。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提出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强调:“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要继续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保持勇往直前、风雨无阻的战略定力,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8]。构建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既涉及国内也涉及国际,既包括供给侧也包括需求侧,需要做好整体谋划和统筹安排[9]。

二、习近平经济思想是指导高校经济学教学科研的指南

从根本上说,经济理论应该是为实践服务的,尤其是要解决现实问题。从这个角度上讲,经济理论本身要有人文情怀和社会服务理念,能够与社会环境的演化保持一种历史逻辑的一致性。实际上,从西方经济学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是有人文情怀的社会科学,研究的是经世济民的道理、方法和规律。不幸的是,近几十年来的经济学理论研究已经被西方学者异化成了远离普罗大众的玄学或少数学者自娱自乐的 “游戏”,他们成功地把经济学从社会科学变成了自然科学。西方主流经济学割断了理论与历史之间共同演化的逻辑关系,抛弃了经济学的人文情怀和社会制度环境因素研究,将经济学打造成一种具有普遍主义的抽象理论,从而导致理论体系变得越来越形式化、抽象化和数学化[10]。

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現代主流经济学对数学符号和工具的滥用,使经济学研究无法深入到社会经济的内在结构和因果机理,这不仅严重窒息了经济学理论和思想的发展,也与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现实日益相脱离,从而被嘲讽为“黑板经济学”,不少西方著名经济学家对此给予了严肃的批评。弗里德曼说:“经济学正日益变成数学的神秘分支而不是处理现实经济问题的学科”。克鲁格曼说:“经济学科的迷途在于,经济学家作为一个整体误将优美——套上外表华丽的数学外衣——当作了真理”[11]。霍奇逊写道:“经济系已经成了应用数学家的天堂,而非研究现实世界经济的学生的乐园。令人遗憾的是,经济系滋养了符号而非实质,成就了公式而非事实”[12]。西方经济学的异化不仅遭到有识之士的批判,遭到政治家们的唾弃,而且也遭到学生和家长们的反对。一个典型事件是,2011年11月哈佛学生罢了鼎鼎大名的经济学家曼昆的课,并发布了致曼昆的公开信。哈佛学生罢课事件有着学术和现实两方面的深刻根源,它是三十多年来经济学界反思运动的延续,也是对现代主流经济学缺陷和异化的严重抗议。

然而,与西方经济学反思和革新运动的国际思潮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一些中国经济学界的主流人士一直以来将西方经济学奉为圣明,诲人不倦地向学生灌输远离中国实际的西方经济学,孜孜不倦追求发经济数学论文,各类评奖和人才帽子派发也对经济数学论文趋之若鹜。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在中国高等学校经济学专业的教学科研中,以及一些经济学通识课程中,一些学者经常用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评判和解读中国经济发展的伟大实践。比如,某些学者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经济发展成就是源于遵循西方的经济学理论;还有些学者认为,中国发展的辉煌成就是充分利用了劳动力低成本的比较优势。但历史和客观的事实是,近现代以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依靠比较优势取得像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不仅体现在对西方的追赶,还体现在对西方的超越。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走的是前人从没走过的路。中国经济发展创造的中国奇迹不是西方经济学理论在中国实践的结果,而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和实践创新的结果。西方经济学理论不仅无法指导中国发展的伟大实践,也无法完整地解释中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奇迹和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13-14]。

进入新时代,研究分析中国经济,培养教育中国学生,指导中国经济发展,必须迅速改变中国经济学的西方化、食洋不化甚至是奴化的现状,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占领经济学教学科研阵地,让习近平经济思想成为指导经济学教学科研的指南,成为对学生进行形势政策和国情教育的理论依据。这不仅是中国经济学研究要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服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迫切需要。

三、在教学科研中需要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面对纷繁多样的经济现象,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有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认识经济运动过程,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更好回答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了更好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既要坚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要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15]。高校经济学的教学科研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学好用好习近平经济思想,在教学科研中深入研究阐释以下主要内容:

第一,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和发展的价值取向。以人民为中心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立场,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

第二,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在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中,要更加突出对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研究。

第三,研究阐释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运动规律和特点。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发展战略的历史性重大判断。经济学者要深刻理解这一判断,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有助于我们紧扣时代主题,不断深化对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政策和策略的研究分析。

第四,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如何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提升国家经济治理效能,是中国经济学界需要深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第五,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任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中国发展最大的红利,也是推动发展的强劲动力。如何深化改革、如何通过改革释放发展的潜力也是需要深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第六,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色和制度优势之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处理好公有与私有、政府与市场、自由与集中、效率与公平、开放与自主、稳定与变革、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等之间的相互关系,既要有效的市场,又要有为的政府, 如何破解这道经济学上的世界性难题,不仅是重大实践问题,也是需要经济学界深入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

第七,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如何统筹国内发展与国际环境变化两个大局,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推进全球经济治理,加快推动完善和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包容普惠、互利共赢的规则体系,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为中国和世界各国发展创造更多的共享性和普惠性战略机遇。

第八,研究阐释如何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内涵,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总结,新时代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只有切实贯彻落实五大新发展理念,才能解决中国经济发展深层次问题和矛盾[16]。

第九,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如何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也是需要深入研究探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第十,研究阐释经济发展新常态和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如何深刻理解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如何深刻理解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如何加快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些也是需要深入研究探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第十一,研究阐释构建经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面对国内外形势变化所作出的新战略部署,是充分激发中国发展潜力的战略选择,也是应对外部发展环境变化的重大战略调整。深刻理解其战略深意,充分发挥中国多层级的发展优势,变被动为主动,在促进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更多动力。

总之,高校经济学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应紧紧围绕上述十一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理论联系中国实际,努力把经济学研究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在对学生的经济学素养培养、形势政策教育和“三观”教育等课程思政的教学中有机融入习近平经济思想,讲好中国发展故事,阐释中国发展愿景,努力增强学生“四个自信”,使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更加丰富、更加贴近学生的兴奋点和兴趣点。

四、习近平经济思想“三进”教改创新实践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放在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应”[15]。目前在各高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中的课程思政氛围日渐浓厚,但经济学专业课和形势政策通识课在推进习近平经济思想“三进”方面的工作进展还很不平衡不充分,在“三全育人”“两个所有”等方面与学生的期待、与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还有较大差距[16]。

以往的经济类通识课程,缺乏统一的教材和课程体系,教师因人而异用不同的理论来解释和分析中国经济,不少教师和学生深切感到用西方经济学理论很难解释中国经济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将习近平经济思想融入到课程中来[17]。为此,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不久,在认真研究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基础上,负责同济大学经济形势与政策通识课教学的石建勋等[18]主编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该教材是国内最早编写的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政治经济学教材,为扎实推进习近平经济思想“三进”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该教材已在多所学校使用[19]。

2019年初,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效推进习近平经济思想“三进”教学的覆盖面,负责同济大学经济形势与政策通识课教学的几位教师,在校内外开设了《解读中国经济发展的密码》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通识选修课。课程紧扣时代主题和热点问题、紧扣学生兴趣点和兴奋点,系统讲授中国经济发展的过去、现状和未来趋势,诸如,如何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如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能力和大局观,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国家经济发展规划、战略和政策,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势,增强“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三观”,把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做好职业规划,努力使学生成为新思想的坚定信仰者、践行者、继承者和发扬者。学生选课踊跃,学习兴趣浓厚。仅仅一年多时间,已经有30所学校选修该课程,累计有一万多名在校学生和三万多名社会人士在线上或线下辅导学习。

在《解读中国经济发展的密码》的教改创新实践中,教学团队不断优化和完善课程体系设计,总结出“四导向、三进、三支撑、二结合”的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该模式有效地推进了习近平经济思想 “三进”工作在高校的落实。

(一)“四导向”的主要内涵

“四导向”是指“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需求导向”的通识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导向,主要内容包括:

首先,“问题导向”是紧扣时代特点,特别是经济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对最新经济形势和政策及时解析,为学生解疑释惑。课程结合新中国建立七十多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通过7个章节,58个知识点的讲解,系统帮助学生如何解读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和创造的奇迹,如何分析新时代中国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压力,如何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加快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如何解决高科技产品和技术的“卡脖子”问题等理论和现实问题。

其次,“目标导向”是围绕“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育人目标,努力将习近平经济思想通过适合青年学生认知的教育内容渗透、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在价值内涵上认知,在思想感情上认同。通过挖掘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思政元素,将经济学知识学习与新思想“三进”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努力使学生从经济学专业不同学科和课程的视角,加深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与经济专业课学习相结合,知识学习与做人做事创新创业相结合,促使学生在行中学、在学中悟,真正学深悟透。

再次,“结果导向”是指使学生在学习经济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能力和大局观,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国家经济发展规划、战略和政策,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势,增强“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三观”,把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做好职业规划,提升经济素养和能力,努力使学生成为新思想的坚定信仰者、践行者、继承者和发扬者,最终实现经济学各类课程与政治经济学课同向同行的育人结果。

最后,“需求导向”是紧扣学生对经济热点问题、对国家经济发展趋势以及经济形势对个人就业和创业影响等兴趣点、兴奋点,不断激发学生潜能,提高认识,增强学习的解决性和主动性。努力把课程讲得“有知有味”。“知”指的是授课内容丰富多彩,“味”指的是授课方式富有吸引力,把有意义的知识讲的有味道有情趣。一方面,教师要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经济思想,形成一批高质量理论研究成果积累,授课中要紧扣时代主题,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释疑解惑,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问题和面临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要不断创新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讲授、专题研讨、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使理论教育有时代感有人情味,大道理与小道理相结合,不仅把大道理讲得“有意思”,也能够把小事情讲的有意义、有价值,切实增强课程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

(二)“三进”的主要内涵

“三进”就是努力将习近平经济思想融入到经济学和形势政策通识课程之中去,不仅将新思想作为教学的思想指引,也将新思想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体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快推进新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课程以习近平经济思想前沿理论研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两条线索,突出讲授习近平新时代经济思想与当代中国实践的结合,将新思想与中国发展的实践有机组织起来,形成一个逻辑严密、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总结中国发展辉煌成就,解读中国经济发展规律,阐释中国未来发展新理念、新趋势和新目标,帮助学生用政治经济学的思维逻辑,掌握解读中国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的密码。真正使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光辉和核心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指导学生成长成才,建构经济学底层思维的思想指南。有效增强大学生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现实认同和行为认同,使科学理论和新思想内涵真正入脑入心,从而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三)“三支撑”的主要内涵

“三支撑”就是“一本高质量教材”“一個网络精品课程平台”“一个优秀教学团队”,作为推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创新,加快习近平经济思想“三进”工作的三大支撑。

首先,“一本高质量教材”支撑是使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教材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为逻辑起点,以如何解决新时代主要矛盾和实现强起来中国梦为逻辑主线,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根本,全面系统阐释新思想、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各项改革为抓手,建设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等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框架。该教材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2019年入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中华学术外译项目选题目录,目前正在翻译外文出版。

其次,“一个网络精品课程平台”支撑是指《解读中国经济发展的密码》通识课程,目前已在“智慧树”“爱课程”“超星”等慕课平台推出,并持续更新建设。该课程结合新中国建立七十多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通过7个章节,58个知识点的讲解,近600分钟的视频课程,4次见面课程,系统讲授习近平经济思想;讲授经济学基本常识;解读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和创造的奇迹;客观分析中国发展环境变化和发展战略调整;讲授如何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强国等理论和现实问题。视频课程和见面课程根据形势政策变化,每学期期末进行实时更新。

最后,“一个优秀教学团队”支撑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无论是经济学专业课还是经济形势政策通识教育课程,都与国家发展、社会现实和政策调整变化的相关性强,涉及领域宽广。在许多学生眼中,相比专业思政课教师,经济学专业课教师满腹精伦,是学术“大咖”,说话有“专业含金量”、更有分量,更有号召力和影响力,因此,经济专业课教师在专业课教学和经济形势政策通识教育课程中有机融入习近平经济思想,效果最佳。

课程负责人按照授课教师要有“信”、有“爱”、有“责”、有“料”的标准打造一个高水平教学团队。有“信”意味着授课教师真正相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体系是科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新理论成果,是指导中国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强国梦的思想指南。如果教师对讲的东西自己都不信,是讲不好课的。有“爱”意味着授课教师对学生要有大爱和真爱,只有爱学生,才会了解学生,接近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才会走进学生的心灵,和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才会有教书育人的动力,才会积极主动地在教学实践中自觉推进新思想“三进”。有“责”意味着授课教师真正把立德树人作为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能够在教学中不忘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初心,牢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和责任,自觉将新思想“三进”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解疑释惑、拓展视野、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达成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在思政课程中的有机融合、相辅相成,更好地履职尽责。有“料”意味着授课教师要对习近平经济思想有充分的学习研究积累,有准备、有思考、有内容,有丰富的案例素材、有最新数据信息支撑,才能满足互联网时代信息大爆炸中的学生需求。

课程负责人按照以上四个“有”的条件,组织了四位教授、五位副教授等十多位优秀经济学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认真进行教材编写,教学大纲设计,集体备课和教案分享,视频课程录制,后期制作。紧扣形势政策变化,持续更新线上见面课和线下讲座课的讲座内容,努力将教师对习近平经济思想最新学习研究体会以及最新学术研究和实践案例研究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努力将思政教育内容和“三观”教育内涵融合于课程教育内容之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书育人作用。

(四)“二结合”的主要内涵

第一个结合是指课程采取“线上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比如,在教材内容讲授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当前经济热点问题以及国家经济政策调整,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此外,借助互联网、多媒体等手段增强教学内容互动效果,课程搭建了教师在电脑和手机上与学生实时交流互动的开放共享平台,及时为学生解疑释惑,及时发布最新话题,让学生开放讨论,能够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根据经济形势发展的新变化,不断更新网络课程教学内容和参考资料内容,将最新的课程视频和参考资料上传,供学生参考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实践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和新情境,方便学生的课后学习,将教学时间延伸至“45分钟”以外。

第二个结合是指课程采用“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不断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运用所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能一味地照搬理论,纸上谈兵是没有效果的。因为课堂活动是不断生成性的,我们需要灵活地运用理论,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的同时,要用实践来反观理论,看理论是否准确无误,能否有效地指导实践。另外,课程并不局限单纯在讲授理论,让学生死记硬背些概念和名词解释,而是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国内外经济发展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当前经济形势与政策调整,讲述和解读中国经济发展的过去、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同时,精心选择和制作富有典型性和启发性的案例资源,在课堂上和课程的云平台上,让学生观摩、分析、讨论,通过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对现实经济问题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课程既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也关注大学生的人生追求、职业发展和价值实现,把国家经济形勢政策演变发展大势与大学生的个人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既要抓住大学生的眼球,也要真实可信,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总之,习近平经济思想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也是经济学发展的最新成果。这些与时俱进的经济思想和理论创新,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深入研究阐释,作为指导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思想指南,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创新,加快推进新思想“三进”,努力使祖国的未来成为新思想的坚定信仰者、践行者、继承者、发扬者。

参考文献:

[1] 张怡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原创性贡献[N].学习时报,2019-02-27.

[2] 夏伟东.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N].新华日报,2018-08-28.

[3] 韩保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引经济发展[J].祖国,2018,(1):34-35.

[4] 吴秋余,陆娅楠,王珂.推动高质量发展,“七个坚持”最重要[N]. 人民日报,2017-12-21.

[5]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6]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7] 习近平.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8] 习近平.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EB/OL].http://www.gov.cn/xinwen/2020-08/15/content_5535019.htm,2020-08-15.

[9] 黄汉权.加快构建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N].经济日报,2020-07-15.

[10] 朱富强.西方主流经济学为何一再遭到质疑——基于哈佛大学学生罢课的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9,(2):42-52+113.

[11] 保罗·克鲁格曼(刘利译).为什么经济学家错得如此离谱?[J].银行家,2010,(7):130-133.

[12] 杰弗·霍奇逊.资本主义、价值和剥削[M].于树生,陈东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24.

[13] 周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显著特征与理论突破[EB/OL].http://views.ce.cn/view/ent/201803/13/t20180313_28455535.shtml,2018-03-13.

[14] 习近平.立足中国国情和中国发展实践 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N]. 人民日报,2015-11-25.

[15] 赵长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创新的三个维度[N].学习时报,2020-08-05.

[16] 石建勋,刘宇.新中国70年发展观的三次飞跃[J].财经问题研究,2020,(2):12-20.

[17]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N]. 人民日报,2016-12-09.

[18] 石建勋,张鑫,李永,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19] 薛晓萍,刘兴国.以“三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N].河北日报,2018-06-29.

(责任编辑:刘 艳)

收稿日期:2021-02-2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重大专项课题“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研究”(18VSJ007);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计划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货币替代效应与政策选择研究”(2017-01-07-00-07-E00045)

作者简介:

石建勋(1963-),男,陕西潼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国家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首席专家,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和金融研究。E-mail:sjx12188@163.com

李一石(1990-),男,江苏南京人,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金融市场风险和国际金融研究。E-mail:2015liyishi@tongji.edu.cn

李海英(通讯作者)(1978-),女,湖北随州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资本市场、宏观经济和金融投资研究。E-mail:lhytj78@163.com

猜你喜欢

三进经济学特色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特色种植促增收
棋乐
藏垢纳污
中医的特色
跋山涉水 三进下党——习近平同志“九到寿宁三进下党”调研往事的回忆
完美的特色党建
经济学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三进”为载体 学知做雪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