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校合作 产学研贯通”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

2021-06-15李小民蔡云波

农民科技培训 2021年5期
关键词:高素质产学研培育

李小民 蔡云波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长期从事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积极探索“政校合作 产学研贯通”的乡村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为本地区培育了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为高素质农民铺就了成才之路,成为政校合作的“实验室”、乡土人才的“培养基”,为助力乡村人才振兴谱写了美丽篇章。

一、主要做法

(一)综合评价打通乡土人才“学历+技能”双提升通道

2018年学院积极参与西安市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项目建设指导工作,被西安市委市政府确定为西安市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中共陕西省委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要求,发挥西安地区政府主办唯一一所具有涉农专业的高职院校的资源优势,率先成立西安职业技术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大力实施乡村人才振兴服务战略,积极探索政校合作人才培养与交流机制,推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 综合评价考试招生办法,支持农民通过灵活形式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形成农民培训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不仅完善了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同时也打通了乡土人才学历和技能双提升培育通道,圆了高素质农民的大学梦。

(二)因材施教构建高素质农民多元化培养模式

聚力乡村振兴,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服务“3+X”农业特色产业和促进农民职业化为导向,针对学员个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因材施教,为学员量身制定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选取上,将农民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突出农业农村特色;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取“半农半读、弹性教学”的方式;在教学管理方面,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结合,共性考核和个性考核相结合,形成了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三)送教入户把教室搬到田间地头

结合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进农户田间,把教室搬到地头,现场传授现代农艺技能,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目前送教入户、田间学堂已经成为现场传授现代农业新技能和技术服务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实现了专家与农户、教育与产业的有机对接,有效构建了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通了乡土人才成长路径的最后一公里。

(四)产学研贯通锤炼“三农”高技能乡村工匠

目前在学院就读的高素质农民基本都是本地区产业发展的主力军、致富带头人,拥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大家对于多年生果树品种的改良工作尤为关注,但是理论水平欠缺。按照产学研贯通和培育高素质农民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培育理念,学院成立了由教师和学员组成的科技研发小团队,建立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开展珍稀植物的规模快繁、品种改良、脱毒生产研究,锤炼“三农”高技能乡村工匠,为普通农业生产和农业工作人员提供技术支持,为高素质农民铺就了一条钻研科技、培育品种、传授技术、助农增收的脱贫致富之路。

二、主要特点

一是政校合作完善了“一主多元”农民教育培训体系。面对当前农民教育培训制度体系不完善、精准性不强、培训模式单一、新产业新业态涉及较少等一系列问题,学院在培养造就高素质农民队伍的工作中,在市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身在教学设施、师资队伍、专业特色、技术成果等方面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高素质农民高等职业学历教育,与市农培中心和各区县农广校在学员选送、班级管理、基地建设、后续指导等方面统筹协调,形成农民教育培训大合力,助力“一主多元”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

二是产学研贯通实现了农业生产与职业教育无缝对接。目前学院高素质农民组培实验室已经建立,成立组培技术团队开展西安周边地区果树苗木的组培脱毒技术研发工作,两个樱桃优良砧木品种吉塞拉六号和兰丁二号已经成功脱毒培育上万余株,其中2000余株已经推广到西安瑞丰种苗公司,部分苗木已经在安康等地进行推广,石榴、梨等优良品种的脱毒技术即将开展研发,助力产品换代更新、提质增效,在高素质农民培育过程中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同时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与荣华控股企业集团联合開设订单班,共同搭建农业产业项目关键技术研发平台,开展经济作物组培技术应用研发推广工作,服务地区产业。

三是弹性学制推进了农民培训与学历教育的互融互通。结合农民职业和产业季节性的特点,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取“半农半读、弹性教学”的方式实施弹性教学,将三年的人才培养方案同农时有机结合,利用集中面授、线上教学及现场指导等不同形式实行分段教学。集中面授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线上教学主要指导理论教学和生产过程中的疑难问题;现场指导则根据学生所在地区和专业情况,选择实践基地作为分散教学点进行现场教学,解答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弹性教学,真正让农民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培训与学历教育的互融互通。

四是线上线下融合创新了农民教育混合式教学手段。学院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教学的影响,及时搭建线上学习平台,分类设置综合素养、通用能力、成长基础、公共必修、创新创业等课程,利用网络直播、在线交流等多种形式实施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创新了农民教育混合式教学手段。

三、工作成效

一是构建了高素质农民学历教育培育体系。以实现高素质农民的学历、能力双提升为宗旨,通过专项技术培训、农业高等职业教育的专门培养、全日制高职教育的系统培育,实现了初、中、高等农民职业教育的贯通培养,初步构建了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二是提高了高素质农民队伍的整体素质。随着学院高素质农民学历教育培育模式创新的开展,一批“一懂两爱”的高素质农民已逐渐成长起来,成为农民致富的“领头雁”,科技兴农的“接力棒”,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助推器”。目前学院现有正式注册大专学籍在读高素质农民学历班学员400余名,已有部分学员在培育的过程中已被组织接受为预备党员,部分学员已经成为当地农技推广骨干,在技术推广、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提高了高素质农民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是建立了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实验室,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学院专门建立高素质农民组培实验室,成立了由六名老师和六名高素质农民学员组成的科技研发小团队,大规模开展快繁和脱毒生产,以期得到大规模的抗根瘤病、根腐病和其他常见病毒病的健壮优质高产苗木,实现新发展阶段下科技农业和智慧农业创造的效益和价值。

今后,学院将继续发挥农科专业的特色与优势,在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方面,深化产学研贯通与校企合作,带领农民干事、引导农民创业、帮助农民致富,为乡村人才振兴锤炼“三农”高技能乡村工匠,继续谱写乡村人才振兴美丽篇章。

(作者单位:西安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高素质产学研培育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