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创新工作模式 提升党建质量水平
2021-06-15杨福民郭洪梅
杨福民 郭洪梅
近年来,党中央不断强调新时代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出高校党委要完善体制机制,延伸工作手臂,促进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提升,扎实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学校党委坚决落实中央指示,不断探索创新,为全面加强学校党建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彰显“保证政治方向、凝聚师生员工、推动学校发展、引领校园文化、参与人事管理和服务、加强自身建设”等功能作用,立足“抓灵魂、抓特色、抓发展、抓安全”,探索推出“一二三四五六”党建工作模式,努力提升党建工作质量水平。
一、完善“一个机制”,发挥党委政治引领力
积极推动建立健全党委班子成员与学校决策层、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不断健全完善校党委与理事会、监事会日常沟通协商机制,以及党组织与行政管理层联席会议等制度。党委书记分别在理事会和校务会中担任职务,全面参与学校建设、改革与发展。
二、夯实“两个责任”,强化党建工作执行力
一是压实党委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坚持“书记抓、抓书记”,自上而下层层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书记职责,每年第四季度严格组织开展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督促第一责任人“明责知责尽责”,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二是压实纪委监督责任,实施党风廉政建设工程,制定具体实施办法,以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先导,以规范权力运行为核心,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為抓手,不断提升党风廉政建设效能。
三、锤炼“三支队伍”,增强党建工作战斗力
一是严格党员发展与教育管理,建好党员队伍。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原则,坚持标准、规范流程,着力推进党员发展“两个转变”,即从重视发展结果向重视培养过程、从重视发展数量向重视发展质量转变。强化党员教育管理,指导各级党组织严抓“三会一课”等党内制度落实,在形式多样的党组织活动中教育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加强教育培训,建好干部队伍。开设马克思主义大讲堂、打造共建共享教育实践基地,丰富和拓展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形式和载体,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三是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建好党务队伍。结合基层换届,按照思想政治素质好、群众工作能力强、组织协调能力强的标准,坚决将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能力突出的优秀党员干部选配到党总支和党支部书记岗位上。
四、打造“四个载体”,提高党建工作凝聚力
一是打造理论学习载体,筑牢党性根基。充分发挥校、院两级党委理论中心组作用,采取线上与线下、“请进来”与“走出去”、集中培训与参观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努力推动师生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心里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不断强化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二是打造宣传思想载体,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以“学习新思想,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积极开展大学生“学习筑梦”行动,在校级层面设立“学习筑梦班”、院系建立“学习课堂”、班级开辟“学习园地”、寝室成立“学习小组”,教育引导青年学生践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守意识形态主阵地,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课堂、讲座、论坛、报告会、研讨会、网络、校报校刊等阵地管控,坚决贯彻“三个决不允许”,确保校园意识形态领域安全。三是打造文明校园载体,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学校党委研究制定《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实施办法》等相关文件,启动实施校园文化精品工程。四是打造新媒体载体,推动党建工作信息化。充分运用“学习强国”“新时代e支部”、校园网、学校官微等平台阵地,宣传交流党建工作经验,加快建设校内外“融媒体”,开创智慧党建新时代。
五、坚守“五个阵地”,彰显党建工作保障力
一是坚守主渠道阵地,持续推进思政课建设。党委积极协调,在师资力量、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立项等方面给予思政课以政策倾斜,着力打造科研能力强、教学质量高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坚持组织思政课教师参加红色教育培训,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国家精品视频课、省级精品课和优秀课,成立的优秀教学团队被确定为教育部民办高校示范科研教学团队,获批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重点选题项目研究。二是坚守第二课堂阵地,组织开展充满活力的党团活动。坚持党委统筹、党建带团建,精心打造“星级志愿者在行动”党建活动品牌,组织发动党员和学生为国内外重大赛事、重大活动、重要会议提供标准化、温馨化志愿服务,百余名志愿者被评为“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省市优秀志愿者”“十佳大学生”等荣誉称号,多个学生社团获得国家级奖项。三是坚守党建研究阵地,积极推出理论成果。学校党委加大党建经费投入,积极组织参加国家级、省级、校级党建课题申报与研究。《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研究》获批教育部重点选项课题,《民办高校党的领导力研究》获省教科院重点课题立项,出版《非营利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专著1部,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局党建宣传和信息存储专利3个。四是坚守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加强内宣外宣工作。紧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前沿,确保党建学习与实践的正确导向。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审批一级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打造文化特色品牌,全程引导师生“学好外国语、做好中国人”。五是坚守党员活动阵地,为党建工作开展提供可靠保障。各学院党总支全部设有党团活动室,购置报刊、图书资料,配齐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实行党建动态信息及时上墙,党团活动经常组织开展。
六、抓好“六个紧密结合”,增进党建工作融合力
一是与谋划高水平民办大学奋斗目标紧密结合。党委鼎力协助和谋划学校未来发展,参与制定十年战略规划、“十四五”发展规划等,以高质量党建彰显初心使命、践行责任担当。二是与学校重点任务落实紧密结合。党委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把牢正确办学方向、强化职能定位,坚持与学校事业发展同心同向、同步同行,在硕士点授予、审核评估、十年规划编制、实施基金会领导模式改革等重点任务和重大时间节点上充分彰显政治引领和监督保障作用。三是与“两学一做”等主题教育紧密结合。持续指导各级党组织完善方案、落实制度、丰富内容、创新方式,积极推进党员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四是与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创新实行“2+N”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以党建和课程思政双轮驱动思想政治教育,全力打造“旗帜工程”“学习筑梦工程”和“志愿服务工程”。五是与防范渗透工作紧密结合。党委精心部署安排,各职能部门履职尽责、通力协作、准确摸排,重点加强对各类讲座、论坛、校园网络等阵地的管控,及时掌握师生动态,做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六是与安全稳定工作紧密结合。指导各级党组织坚持“风险防控,关口前移,源头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着眼防范重大安全风险,规范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构建校园安防体系,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单位。(作者单位:吉林外国语大学)■
责任编辑/姜 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