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在语文教学中的落实策略
2021-06-15赵明明
赵明明
内容摘要: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语文学科具有育人功能,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立德树人”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忽略文本的人文性、榜样的选取远离学生生活、思想道德教育脱离实践几个方面。为了改善目前的状况,教师要透视语言文字的篇章结构,挖掘教育因素,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榜样,让榜样发挥正向作用,认真开展综合性学习,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关键词:立德树人 中学语文教学 落实策略
立德树人是当前教育的根本任务,即通过道德教育来感化人、培养人。《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①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其中渗透着特定的思想、价值观,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更具育人优势。由此可见,教育的根本任务和语文学科的任务相契合,“立德树人”任务的完成需要语文学科贡献力量。
一.立德树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尚未得到很好地落实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极易忽略文本的人文性。大部分老师认为教给学生能够应付考试的知识、答题技巧才是最重要的,短时期内难以见效的思想道德建设可有可无,严重忽视了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榜样的选取远离学生生活。许多语文教师认识到榜样的重要性,但在选取榜样时存在问题。比如讲到助人为乐就举雷锋的例子、講到爱国就举陆游、文天祥的例子,这些曾经给我们思想启迪的前辈们仍然值得学习,但如果立足当下,联系目前生活实际,也许更能唤起学生的同理心,带来更深刻的情感体验;思想道德教育脱离实践。大多数语文教师能够认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只停留在说教的层面,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对一些情感的理解并不深入,仅靠教师口头传输并不会带来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是很有必要的。首先,语文学科自身的要求。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②其次,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可以被塑造的个体,在受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用正确的价值观做引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不仅利于成才,更利于成人;最后,时代发展的需要。语文学科积淀着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如责任、担当等,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危险和机遇并存,当危险来临时,需要有家国情怀的青年担当时代大任。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具体策略
1.透视语言文字的篇章结构,挖掘教育因素
语文课文中的选文形式多样,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但众多外在形式都蕴含着极具教育意义的内容,教师可以立足于文本内容,将选文按主题分类,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让学生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塑造良好的品格。
把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选文按主题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爱国、理想、励志、亲情、感恩、仁爱、宽容、责任、节俭等,这些主题都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中学生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把这些思想渗透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对于培养一个真正的人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同为表现亲情的文章,《秋天的怀念》和《诫子书》则明显不同,《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散文,情感丰富,语言真挚。母亲对孩子的爱毋庸置疑,但母爱并不是一开始就被理解和接受的,母亲对史铁生的爱经历了单向输入、漫不经心、逐渐理解的曲折过程。学习本篇文章,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而且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隔膜是普遍存在的,但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不容置疑的,孩子要学会体谅父母,懂得感恩。而《诫子书》是一篇文言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文章,他希望儿子能够早日成才、成人。文章的结构非常严谨,首句即提出了对儿子的殷切期望,二三句从正面阐释“静”的作用,四五句从反面阐释“非静”的恶果,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相结合,正面论证和反面论证相结合,思维严谨,论述有力。正是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使得文章结构严谨,诸葛亮对儿子的爱溢于言表。由此可见,当代散文和古代文言文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不同的篇章结构,其中都包涵着特定的亲情主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立足文本内容,引导学生体味父爱、母爱的伟大,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感恩,促进其形成健全的人格。
2.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榜样,让榜样发挥正向作用
青少年时期是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时期,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模仿什么样的榜样对其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语文教师应该选取合适的榜样人物,作为学生良好品格发展的驱动力。对于学生来说,年代较远的榜样并不能真正地起到感化作用,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要联系时代发展趋势,选择贴近生活实际的榜样。
一般来说,在时代发生巨大变化或重大灾难来临时,人们对不惧牺牲、英勇奉献的英雄极易产生崇高的敬意,这正是进行榜样教育的良好时机。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疫情变化情况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突如其来的灾难扰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学生们也不得不采取线上上课的方式。2020年秋期全国恢复正常,大中小学生全部复课,中国人民抗击疫情取得丰硕成果,而这正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无数不畏牺牲的英雄的奉献。年逾古稀的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每天自主压缩休息时间,为的是带领团队研制特效药,早日战胜疫情;坚守阵地持续不断报道疫情最新进展的新闻工作者不惧危险,坚守阵地,生动诠释青年人的勇敢担当;为了快速建成医院、制做批量口罩,工人们日夜赶工,成为一个个钢铁战士,他们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战斗中。教师可以选取疫情中的英雄们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学生身处这个时代,对疫情带来的挑战深有感触,把疫情中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英雄作为榜样,更能唤起学生们心底的共鸣,“爱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地被践行,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榜样的作用真正凸显。
3.认真开展综合性学习,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综合性学习环节注重学生亲身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提升综合素质。因此,综合性学习环节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尤为重要。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设置“孝亲敬老,从做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旨在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体谅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该尤为注意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应该把“立德树人”贯彻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认识会更加深刻。“孝”是中国文化中最悠久、最基本、影响最深远的传统伦理观念,无论国家如何发展,“孝”文化都应该继续发扬光大。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首先把学生分小組确定主题,引导学生拟订活动方案。在活动实施环节,不同的小组会采取不同的方式,比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给父母洗一次脚、到养老院开展慰问活动等,教师应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鼓励学生去做,学生通过自身实践亲身感受到浓浓亲情,体会到孝亲敬长的价值,获得了真实的情感体验。
需要注意的是,挖掘语文学科中的育人要素、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并不等于开展思想道德课,要尽量减弱教化色彩,人文精神教育要通过语言文字运用达到,而不是将语言文字运用和人文精神教育绝对对立。《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设计思路”也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③
三.小结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立德树人”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要引起重视,语文教师要学会透视语言文字的篇章结构,挖掘教育因素,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榜样,让榜样发挥正向作用,认真开展综合性学习,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上的实施策略对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一线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杨晓慧.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温儒敏.总主编.语文:七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4]温儒敏.总主编.语文:七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5]曹贤和.浅谈如何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教育[J].语文教学通讯,2018(11).
[6]马丽平.刍议立德树人方针下的语文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刊,2017,20(1).
注 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0页。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页。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4页。
注:“河南省中小学学科教育教学(语文)研究基地”
(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