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

2021-06-15孙丹丹赵世杰

学理论·下 2021年5期
关键词:总书记特色政治

孙丹丹 赵世杰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的纵向加深和横向拓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的最新成果,开辟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

关键词: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纵向加深;横向拓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1)05-0094-0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論述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步入新时代,高等教育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来的关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和新观点,系统地回答了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性、战略性、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问题,为新时代做好高等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指导思想。系统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领会其科学体系、时代背景和精神实质,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学术意义。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的纵向加深

(一)关于“坚持党的领导”理念的纵深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学习苏联高校办学模式,我国高等教育扎实发展。毛泽东同志就曾强调中国共产党要保证在教育事业中的领导地位,教育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高等学校中党的领导必须继续加强,不应该放松和削弱。党的领导必须保证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贯彻”。改革开放初期,为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高等教育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高等教育改革必须是在遵守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前提下,为培养“四有”新人和社会主义接班人服务。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国青年运动八十年的生动实践告诉我们,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中国青年,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才能大有作为。”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党建工作,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1]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提出高等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求高校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对高等教育提出政治要求,强化和保障了高校社会主义方向的贯彻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1]不仅是在公办高校坚持党的领导,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同样要坚持党的领导,在《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等文件中,都明确规定中国大学的社会主义性质不能改变,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二)关于“办人民满意教育”理念的纵深

邓小平同志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 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行动准则。1977年10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宣布当年立即恢复高考。这一举措的实施,开启了党“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等教育改革征程。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我国高等教育从1999年开始扩大招生规模,截至2006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针对广大农民的教育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让广大农民通过远程教育网络,接受现代化的教育。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人民对教育的需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把“为人民服务”写入党的教育方针。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教育列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提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

党的十九大再次明确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是党为人民服务宗旨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要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2]。《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面向贫困地区实施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人口大省和中西部地区高考录取率提高,完善由“奖、贷、助、补、减”和“绿色通道”等组成的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解决高等教育在区域和城乡的不平衡发展。面对人民群众“上好学”和“个性化”的多层次教育需求,2017年9月,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公布了首批入选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137所高校名单。“双一流”大学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上好学”“个性化”需求的满足,是一项重大举措。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纵深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围绕着新时代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性问题[3],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和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科学回答。他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个规律”原则,是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根据学生身心、思想变化及成长规律的特点,结合当前面临的新时代特点提出来的规律性总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个高校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因理论”是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环境,结合新时代大学生呈现出的思想行为特点,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的内容和方法[4]。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对协同育人理念的探索与实践。通过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的思政教学资源,调动教育主体之间的相互补充、合作互助,保持在政治方向、育人目的、道路认同上的一致性。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全球化、信息化的国际和国内环境给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紧密结合高校根本问题,因势而新,创新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的横向拓展

(一)从“世界一流”到“双一流”建设的全面布局

2001年江泽民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我国从重点大学建设到实施211工程,再到实施985工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历程在缩小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差距、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少学校已具备了世界性竞争力。但入选211工程和985工程高校仅占国内高校不足5%,并且大部分与世界一流大学还有一定距离;另一方面,由于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政策壁壘,入选高校和未入选高校在资金支持、政策支持、社会声誉度等方面差距越来越大。由于得不到国家政策上的支持,一些高水平的地方性大学发展艰难,不利于教育公平。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于2015年8月18日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这一方案的出台意味着新一轮的、更加全面的高等教育发展国家战略正式拉开序幕。本轮《总体方案》将落脚点放到加强不同学校学科优势特色学科资助和建设上,指出“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合理选择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路径”。“双一流”建设的制度设计有两大特点:一是在建设目标上,将大学建设分类为大学的一流建设和学科的一流建设,通过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克服同质化倾向,合理定位,形成独特的办学理念和风格。让不同层次的高校在不同领域突出特色,争创一流;二是建设的体制机制方面更注重建设绩效,在资金分配上更多地考虑办学特色、办学水平等因素,向特色鲜明、办学水平高的学校重点倾斜,在公平竞争的同时突出了扶优扶强扶特的导向,激发高校发展活力。可以说,“双一流”建设是政府发展高等教育政策的新导向,也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特色发展的新形态。实际上,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都是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为基础,只有聚焦一流学科建设,确定主攻方向和优势领域,品牌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提升科研协同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才能朝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同时,“双一流”建设更符合我国教育大国的现状,更加有利于高校分类、公平、特色发展,进而建设教育强国。

(二)从“学习西方”到“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教育自信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讲:“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办成功的。……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5]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看,我们先后学习了苏联和欧美发达国家的办学模式,有的地方和高校甚至照搬照抄西方的办学模式和评价体系。但是中国高等教育与西方高等教育在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历史使命方面有着极大差异,中国高等教育需要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理念,是引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南针”和“定盘星”。

“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必须扎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是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快速前进的社会主义国家,丰厚的历史和文化积累,丰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不断增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我们扎根中国大地办高等教育、办世界一流大学的坚实基础。”[1]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是中国精神的营养土壤,是共同理想信念的力量源泉。只有把中华民族创造出的精神财富升华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文化自觉,凝练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精神,构建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才能奠定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文化基础。“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必须始终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必须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根本任务,必须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校教学管理全过程。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增强大学生的“四个自信”,自觉抵御和防范错误思想对学校的渗透影响。“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不是拒绝“国际化”,而是需要在“国际化”进程中始终坚持中国本位,既能“引进来”,又能“走出去”。如我国已经在146个国家(地区)创办了525所孔子学院和1 113个孔子课堂,这些学院和课堂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教育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在经历了借鉴和吸收外来经验的必经阶段后,以越来越显著的中国特色发展方式为世界教育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从“两个服务”到“四个服务”的目标定位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关于教育为谁服务的问题,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教育的两个服务对象,即从原来的“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基础上增加了“教育为人民服务”。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出:“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四个服务”的目标定位是在肯定“两个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定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目标定位。从国家层面上规定了教育必须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国情,必须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和历史使命,必须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也是社会主义高校的最高价值取向。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联系千家万户,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因此,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办学宗旨,把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目标定位。我国高等教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校,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我们的党永葆生命力的源泉,也是社会主义高校应有的责任担当。高等教育一方面要为党的治国理政培养专门人才,又要引导广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学生听党话、跟党走,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标。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了我国高校的定位。高校必须明确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承担起“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其次,高校要成为学习、研究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文化阵地,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自觉地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蓬勃发展,高校肩负着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高尚思想品质、扎实专业知识人才的重任。高校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把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上来,把人口红利转化为人力资源红利上来。同时,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关系到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高校不仅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服务者,也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参与者、实践者,全国高校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定位,才能当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服务者和排头兵。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N].人民日报,2013-09-27.

[3]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4.

[4]顾海良: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体现的理论品格和思想方法[N].北京日报,2017-09-25.

[5]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Exposition on Higher Education

SUN Dandan, ZHAO Shijie

(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Harbin 150028, China)

Abstract: Xi Jinpings important exposition on higher education is  a longitudinal and horizontal expansion of Chinas socialist higher education based on inheriting Marxs educational thought, absorbing the quintessence of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developing Chinas socialist educational thoughts.  It is the latest achievement of the socialist higher education though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opens up a new realm of Marxist higher edu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XI JINPING, Higher Education Though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Vertical Deepening, Horizontal Expansion

收稿日期:2020-09-08

基金項目:2017年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作者简介:孙丹丹(198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赵世杰(198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总书记特色政治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时局图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政治法律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