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传承红色基因、推进“四史”学习教育的研究

2021-06-15周双丽

学理论·下 2021年5期
关键词:学习教育四史红色基因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学习“四史”的重要意义。作为学习“四史”的主阵地,高校蕴含着丰富的红色基因,挖掘好红色基因的价值内涵、传承发扬好红色文化,对于做好新时代师生思想政治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红色基因;“四史”;学习教育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1)05-0088-03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高校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阵地,充分挖掘、宣传、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厘清红色基因形成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宣传红色人物、讲好红色故事,引导广大师生以史为鉴、以史为师,对于做好新时代师生思想政治引领、激发育人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中,充分肯定了青年党员积极宣讲老校长追寻真理、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行为,并鼓励大家“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这也为高校进一步深入挖掘红色基因,推进“四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深刻认识高校红色基因教育的本质属性与传承规律

红色基因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历程中形成的精神内核与优良传统,它也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红色”,彰显了前进道路的曲折与艰辛,也寓意着未来的光明前景。“基因”主要表明了这种精神与传统的传习与延续。对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传承红色基因就是坚定理想信念,追求真理;坚持信仰忠诚,矢志不渝;坚守政治立场,不懈奋斗。新时代红色基因在师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被赋予了新的精神内涵。新时代红色基因主要体现着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精神的思想内涵,蕴含着爱国奉献、敢为人先、艰苦奋斗等精神价值,它为培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根基,为凝聚当代中国力量、穩定社会政治思想基础提供了强大的感召力,也是对广大师生特别是在校大学生进行爱国荣校教育最现实、最生动、最富有说服力的教材,为高校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和精神本源,是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精神宝藏,代表着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

让红色基因在高校代代相传,首先要理解红色基因教育的本质属性。就其意识形态范畴来看,红色基因教育兼具道德教育与政治信仰双重属性,集中体现了教育的政治功能。它主要通过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红色文化、政治理想、价值观念等影响,使之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政治信仰,同时它还具有沿袭传承、整合凝聚、影响辐射、内化带动等功能。正如约翰·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深刻指出的那样,“所需要的信仰不能硬灌进去;所需要的态度不能粘贴上去。”就红色基因本质而言,它也不是一种自发生成、自然而然的精神产品,只有采取积极的措施,才能形成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信念,并得以巩固,从而变得更加坚定。而个人生存的特定生活条件、社会环境,也都会对其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进而使社会群体产生共同的行动。这种生活条件“也在强化着某些信仰而弱化另一些信仰,以此作为赢得他人赞同的一个条件”,并会在“他身上逐渐产生某种行为的系统,某种行动的倾向。”[1]这就揭示了红色基因教育的目的必须内在于教育过程之中,同时必须通过教育过程与社会过程的统一才能实现。

其次还要认识红色基因育人特色与传承规律。根据阿尔蒙德政治文化理论,政治文化具有延续性,它通过政治体系的内化过程以及政治社会化(political socialization)得以沿袭传播,逐步使社会成员从认知、情感、意志层面接受与认同,并转化为支持其政治行为的心理基础[2]。政治文化作为政治体系的“软件”部分,一般与政治制度性结构安排相匹配,对既有政治体系起着维护和延续的作用。同时,政治文化的变化最终又可能带来现实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变迁。因此,高校在传承红色基因教育、推进“四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必须结合新时代的大背景加以谋划,加强对高校红色人物、文化和传统的深入挖掘,重视体现党在高校发展各个时期的作用,充分运用高校红色基因中丰富生动的史料,依托丰富的教育载体,着力发挥党史、校史的育人功能,加大教育引导力度,提升广大师生对“红色基因”的认知,增强对“红色基因”的认同,强化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坚定对“红色基因”的践行,让具有特色的红色基因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鲜亮底色。

二、深入把握高校传承红色基因、推进“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

作为党的红色基因、红色精神在高校中的具体表现,高校红色基因是高校的宝贵历史财富、精神财富,也是“四史”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与重要内容,高度浓缩了党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光辉奋斗历程,蕴含着党的信仰、宗旨和追求,为推动“立德树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鲜活生动的育人案例,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

1.传承红色基因、推进“四史”学习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从本质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其所蕴含的意识形态、思想本源、精神境界、价值诉求、光荣传统、作风修养、实践基础等,集中体现和展示了历史与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红色基因是在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得到传承并实现发展的,红色基因的发展传承得益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驱动,它也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繁荣兴盛。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推进“四史”学习教育,就是要通过对党自身发展以及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历程的学习,深刻认识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政治品质,了解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深刻认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探索和历史必然,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刻认识党的执政使命和根本宗旨、人民立场,理解党执政的历史必然;深刻认识一代又一代人的担当作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传承红色基因、推进“四史”学习教育是准确把握当前形势任务,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迫切需求。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教科书。当前,我们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前途光明、愿景美好,但也要看到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周边环境复杂敏感,世界大变局加速深刻演变,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党自身面临长期复杂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置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传承红色基因,深化“四史”学习教育,有助于我们在历史演进中清醒把握大局大势,在两条道路、两种制度的斗争中赢得主动;有助于我们在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力量,不断积累斗争经验,提高斗争本领,发挥好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持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3.传承红色基因、推进“四史”学习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红色基因、“四史”教育内容丰富,涉及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方方面面,也是蕴含和体现马克思主义活生生的教科书。高校的根本宗旨是立德树人,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承继者、建设者,肩负着继承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结合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深入挖掘高校校史、党史中蕴含的红色基因内涵,充分发挥红色基因独特价值和育人功能,推进“四史”学习教育,对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广大师生了解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史与光荣传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更好地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演进,坚定共同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利于高校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深化师生对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的认识,引导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社会问题;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师生爱国奋斗的热情与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以复旦大学为例,老校长陈望道是《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翻译者,国文系教员邵力子撞响了上海学界响应五四运动的“第一钟”,他们也都参与了早期建党工作。复旦大学也是最早成立中共党组织的高校之一,1925年学校成立了第一个党支部[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党的领导下,学校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爱国民主运动的堡垒。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党组织是复旦的领导核心,广大党员是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复旦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有着共产党人活跃的身影,他们创造的业绩对复旦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复旦百年校史绝大部分是和党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的工作、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是复旦校史中不可或缺的光荣篇章、重要内容。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感召下,复旦种下了办学治校的红色基因,开启了与党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休戚与共的光荣征程。学校历来重视对红色基因的挖掘、宣传、弘扬,加强对校史的系统梳理,先后编纂出版了670万字的《校志》和《纪事》,2018年成立了《共产党宣言》展示馆(陈望道旧居),发掘整理出很多珍贵的史料,特别是党在复旦各个时期活动的史料,成为爱国荣校教育的好教材,也是进行“四史”教育的鲜活案例。学校启动实施了“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工程”,发起成立陈望道研究会,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热潮,努力把复旦红色基因融入立德树人血脉,内化为育人资源,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培养好接续奋斗者。

复旦大学的成功经验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以红色基因教育作为高校“四史”教育的切入点,可以通过学校红色基因教育的鲜活性、贴近性,增强“四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积极引导师生学习了解学校优秀的传统和文化积淀,认同和继承“四史”所蕴含的伟大精神,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基本国情、社情、民情,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

三、深度推进高校红色基因教育,持续强化“四史”学习成效

高校传承红色基因、推进“四史”学习教育,是一项应当长期坚持的重要任务。当前高校在传承红色基因、推进“四史”教育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和弱项,需要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拓宽教育思路。一是,红色基因教育内涵发掘不足,广大师生对其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需要提升。在当前多元化观念和思潮的冲击下,部分年轻师生对红色基因情感认同、价值认同还不够充分,存在一定的距离感。另外,当前红色基因教育形式上主要以讲座、党课等自上而下的理论宣讲为主,现场教学、互动实践尚有不足。二是,红色基因教育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目前高校红色基因校内宣传教育途径主要是邀请部分专家、学者讲述党史國情,缺乏有针对性的主动谋划,尚未有机融入校园文化整体建设中。三是,红色基因教育手段较为单一、陈旧。互联网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利器,也是红色基因学习教育的重要渠道。但目前红色基因教育多以传统形式呈现,信息平台建设力度不足,应用不充分,作用发挥不明显。

“我们的过去已经载入人类的史册,我们的未来还需要继续奋斗”。传承红色基因,推进“四史”学习教育,高校要不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四史”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用“四史”引领航程,用红色基因激励前行,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勇担在肩。

1.注重以史鉴今育人。红色基因教育具有服务现实、资政育人的功能,它必须为现实服务,否则就失去了生命力。列宁曾指出,任何一种理想都应与现实的任务目标相联系,理想的价值在于被社会接受的程度,理想要成为现实的可能,应将其与有关参加者的利益结合起来[4]。这也是进行有效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宣教的重要原则。当前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领导制度。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就是要始终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始终巩固和发挥党的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优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因此,高校要加强对红色基因的系统研究,主动融入“四史”学习教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牢牢把握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内涵,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同时还要注重体现时代精神,注重贴近广大师生思想实际,要用改革开放的最新成果和伟大成就教育广大师生,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积极引导师生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在历史的大背景下思考问题,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历史,理解党的奋斗历程,增进广大师生特别是党员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科学的思想根基。

2.注重浸润式育人过程。红色基因由于其固有的感染性与感召力,容易激发出受教育者“我”和“我们”的归属及认同,从而达到教化的目的,因此传承红色基因,推进“四史”学习教育,要坚持把红色资源转化为育人优势,把学习过程变成育人过程。一是,加强搜集和记录,通过档案史料全面还原学校发展成长史,结合不同时期不同岗位人物的口述史,串联出带有深刻印记的历史记录。二是,加强熏陶和感染,借助新生教育、团课、党课、组织生活、政治理论学习、社会实践等宣传教育阵地,运用系列教育活动并嵌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浸润式育人过程。三是,加强参与和传承。采用理论辅导、音像教学、现场教学等形式,深入挖掘高校红色历史、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等,引导师生课堂内外、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成为红色基因的自觉传承者与忠实发展者。

3.注重长效机制建设。红色基因教育要制度化、规范化,才能使师生在行为模式上表现出同一性和稳定性[5]。一是,持续推进课堂教学。第一课堂教学是开展红色基因教育的重要途径,将其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形势政策教育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思政,开发精品课程,大力发掘并激活校史、党史、院史、学科史中蕴含的红色基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综合运用讲授式、展示式、参与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让师生对身边鲜活案例有更为深刻的直观感悟,并逐渐内化为自觉的价值追求,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二是,要创新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适应新时代传播特征和广大师生对理论学习形式创新的要求,不断挖掘各类教育资源,充分运用融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学习教育的组织与活动形式,强化师生对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的“红色记忆”,强化教育过程中对党的领导和党的创新理论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同的升华。三是,积极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利用好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场馆资源等,建立好红色基因学习教育宣传队伍,聘请老校友、党史专家等定期宣讲,组织开展红色基因传承的学术、文化活动,通过多渠道宣传展示、校内外互动交流,鼓励师生以文字、图片、视频等鲜活的方式表达对红色基因及其核心价值的理解和感悟,大力营造学习教育的浓厚氛围,筑牢传承红色基因的主阵地。四是,把开展学习教育纳入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把师生参与学习教育的表现和成效作为成效评价的重要依据,建立机制保障,保证活动成效。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孙关宏,胡雨春,任军锋.政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365-375.

[3]复旦大学志:第一卷(1905—1949)[K].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

[4]王沪宁.政治的逻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483.

[5]刘浩林,范国盛.激活红色基因的途径与方式[J].中國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5,8(6):91-96.

收稿日期:2020-09-21

作者简介:周双丽(1978-),女,内蒙古丰镇人,博士,副教授,复旦大学党委党校办公室副主任,从事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学习教育四史红色基因
广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
在“四史”教育中培育新时代学生
让“四史”教育在中小学落地生根
开展“四史”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
开展“四史”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者中的作用
红色基因融入精准扶贫工作的价值研究
提高博物馆宣教工作的策略分析
关于创新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