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院系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机制的构建
2021-06-15陈晓岚钟国安
陈晓岚 钟国安
摘 要:党建和业务工作融合共进,是高校院系党组织建设和作用发挥的重要内容。实践中面临来自三对关系的挑战:党建与行政业务的不均衡、党建与教学科研的非融合、教工与学生支部的弱联系。探寻党建与业务融合,可在处理好这三对关系的机制构建中寻找突破点,包括夯实党政联动机制以实现党建与行政业务融合,坚持协同行动机制以实现党建与科研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党建+”融合机制以实现党建与业务的全面覆盖,推进师生支部联动机制以实现党建与业务有机融合。
关键词:高校院系;党建;业务;融合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1)05-0085-03
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等职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是应有之义。其中,高校二级院系党组织的建设又是关键环节,在整个党建体系中具有重要且特殊的地位。自1990年到2019年,中央召开了26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并多次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任务和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及中组部、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等文件,都极为关注院系党组织建设。高校党建工作的历史经验和实践证明,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 必须充分发挥院系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如何推进高校院系党组织的党建工作,使其与业务工作进行融合,形成协同共进、相互促进的效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高校院系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内在机理及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使各项举措在部署上相互配合、在实施中相互促进。”[1]对于高校院系而言,业务工作指的是行政和学术工作[2],党建和业务“两张皮”的现象,是党的建设的致命伤[3]。从院系党组织的位置来看,当前高校党组织体系主要有三个层级,自上而下分为学校党委、院系党委(党总支)、教工和学生党支部。从纵向来看,院系党组织在体系中一方面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另一方面又与内部行政管理体系密切融合,在学校治理中处于中枢位置。通过院系党组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学校的业务工作得以具体深入地贯彻到师生员工中,师生员工的意见、建议、要求和呼声得以倾听、收集和反映,实现院系的和谐稳定,在教学科研和各项行政工作中也发挥协调作用。
作为组织体系中的关键一环,院系党组织在党建工作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是党领导高校、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履行高等教育职能的战斗堡垒,主要发挥着政治引领、监督与服务、组织与动员的功能。在政治引领上,担负着推进师德师风、教风学风建设的重任,推动党的信仰和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师生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在监督与服务上,是高校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的组织保障,通过参与院系重大决策发挥监督作用,通过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内监督工作,推动校园的政治生态和教育环境形成良好的党风、校风和学风;在组织和动员上,通过培养和发展新的师生党员,不断地为党组织输入活力,在国家重大事件、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热点问题上动员师生开展各项活动,教育师生提高思想政治素养。
二、高校院系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挑戰:三对关系的处理
与其他基层组织不同,高校院系是包含了行政、学术、党务、学生等多种行动主体的共同体,各行动主体的具体目标和运作逻辑不尽相同,“是承载多重使命的松散联合体”[4]。因而,在院系党组织党建与业务工作的协同推进过程中,面临来自三对关系的挑战:党建与行政业务、党建与教学科研、师生党员的联动。平衡处理好这三对关系,是推进党建和业务融合的关键。
(一)党建与行政业务的不均衡
院系党组织的党建和行政业务并不冲突,具有共同的核心任务,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具有内在的联系,但二者间却有不均衡的现象存在,“院系党组织与院系行政管理之间的责任和关系不清晰,职能分工不清晰”[5]。党建工作存在从学校党委到院系党组织、基层党支部“层层衰减”现象[6],某种程度上是党建和行政业务的不均衡使然。
其一是党建工作和行政工作内容不均衡。“党建部门与行政业务部门需要协调,党建工作与行政业务工作需要协调”[7],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需要通过院系来贯彻落实,行政工作紧急且繁杂,“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在院系层面无法配备充足的行政人员来对口所有学校的职能部门,通常只有专门对口教务的工作人员,党务工作没有专职人员。行政工作与党建等党务工作全部整合在院系办公室,人员往往疲于应对应接不暇的行政工作,党建工作自然不受重视。有的院系党组织虽然配备了专职党务干部,但是他们同时还承担了大量行政管理任务,未能做好本职。
其二是决策议事制度建设的不均衡。高校院系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环节是议事制度的建设,《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党组织通过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和决定本单位重要事项。”《高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对院系党组织会议的决策事项进一步予以明确。但在二级院系层面,党组织和行政的决策议事机制却出现失衡的现象,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运行中,党组织在参与院系重大决策的范围、程序并不明确也无保障。
(二)党建与教学科研的非融合
院系党组织处在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第一线,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院系党组织如何在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发挥作用等都没有非常明确的路径,党建和教学科研这一核心工作的融合是弱点也是难点。
教学与科研是硬任务,经常作为定量考核指标,而党建工作弹性较大,相对难以量化。另外,在院长(系主任)负责制或党政共同负责制下,院系行政负责人的地位和权力明显高于党组织负责人,在学术领域,专家教授的话语权要高于党组织负责人,使得党建工作游离于院系中心工作之外,院系党组织把自己的工作圈定在党务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范围内,对院系学科建设、科研教学、师资培育和人才培养等关键决策无法有效参与,加剧了党建与教学科研的脱节。最后,二者在要求和性质上的差异难以融合,党建工作强调的是一致统一和时效,在高校中以学科专业作为教学科研的基础,因而多元性和分散性特点明显,强调特殊性个性化,内容上形式上的简单裁剪拼凑难以均衡特性不同的两项工作,在失衡的状态下,选择重业务轻党建也就不难理解。
(三)教工与学生支部的弱联系
在高校院系党建中,由于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分别承担不同党员主体的党建和其他基础性工作,形成了“机构并行的二元结构”[8]。这种结构使得本来在学习生活中联系紧密的两个主体分离为两个弱联系的党建系统,资源无法共享,优势无法互补,党建与业务的融合由此形成运作中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一是师生支部的联动融合度较低,交流和对话不畅,整合和平等意识缺乏,师生支部的学习和活动内容相对独立,师生党员对组织活动参与度、积极性不够,学习形式单一和效果无法达到预期;二是师生党支部党建工作的碎片化,联动的长效性不足,长效机制缺乏,长期推行缺乏后劲,除了院系党委的统一领导,还需要行政、学工、团学等部门的整合和配合,而在实践中,这方面是缺乏的;三是党建考评机制的分离,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的考评各有标准,系统性和整体性不足,使得支部党建在各自的标准指挥棒下运作,难以共享优质资源,无法深度融合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组织活动的实效打折扣。
三、党建与业务融合共进的突破口
(一)夯实党政联动机制,实现党建与行政业务融合
1.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良性运行
党政联动的具体内涵是“健全院(系)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9],党政联动机制的核心是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也是具体实现的形式,在运作过程中保证其在良性轨道上,需要明确界定议事范围,科学确定会议议题,严格遵循议事程序,监督执行会议决定。具体来说,需要在三个层面推动良性运转:一是议事参与层面,党政共同讨论和决定人事、行政、教学、科研等工作中的重要事项,党组织积极参与议事和决策,保证党组织对院系业务工作的政治引领;二是决议执行层面,会议形成的决定必须无条件被执行,执行过程中有回音有整改,任何人和团体无权擅自改变,塑造会议制度的权威,避免联席会议制度流于形式;三是监督执行层面,院系党总支履行监督职能,落实政治上的“一票否决”权,推行有效的院务公开制度,通过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和院务公开等方式,增强党组织和党员参与重大事务决策的力度,保障监督权和知情权。
2.党政负责人的配置与分工合作
院系党组织和行政虽是两个不同的工作系统,但有着共同的目标和任务,工作中有很多交叉,二者是协调配合的关系,实现良性关系除了制度设计,关键还在于党政负责人的配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10]院系党建、行政、学术等不同子系统的组成人员应保持适当交叉,除了一把手的素质能力搭配互补之外,要求党组织和院系行政共同领导和决定各项中心工作,但又要有所分工、有所侧重,比如党总支主要对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群团工作和安全稳定工作负责,院系行政主要对教学、科研、学科建设、行政管理工作负责等。党组织具有天然的协调优势,在抓思想政治和党务工作的同时,协助行政班子做好工作,化解疏导行政负责人在院系工作中的矛盾和問题,而行政班子在主抓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的同时,也利用好党建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通路,配合党组织,二者做到既分工又合作,互相配合、补充、融合。
(二)坚持协同行动机制,实现党建与教学科研深度融合
院系党建工作应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为教学科研提供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证,党建与教学科研深度融合,找准二者结合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创新协同行动机制,使二者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使党建在专业建设和教研工作中全覆盖,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政治引领作用,使专业技术研究和教研工作统一运行在党支部的引领轨道上,通过党建提升科研教学水平,依托科研教学使党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专业优势与党建品牌协同。依托专业特色,发挥专业优势,打造党建品牌,硬件设施资源共享,知识支撑丰富党建内涵,各项具体任务的落实也具有坚实的思想根基。通过发挥教师党员的专业特长,强化党员的使命感和自豪感,激发教师党员争先创优的热情,通过党建工作调动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积极性,协同互促。
制度资源与工作任务协同。党建的制度资源主要包括“三会一课”制度、“主题党日 +”活动制度、党费收缴制度、党员双评议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制度的落实与院系科研教学工作相协调,渗透到完成工作任务的各个环节,在制度框架内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
组织建设与团队建设协同。在学科专业团队、研究中心、教研团队中建设富有活力的党支部,成为党建和教学科研有机融合的组织依托,作为桥梁和纽带能够重心下沉,形成规范的党支部建设标准,创设一套运行规范,使得支部组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将教学科研与党支部目标管理相融合,支部建设实效与科研教学成果相互印证和评价。
(三)创新“党建+”融合机制,实现党建与业务的全面覆盖
院系党组织实现党建与业务融合共进的效能最大化,还应在创新融合形式上着力,使“党建+”的融合机制全面覆盖。在校内宣传、社区服务、课程资源建设等工作中,落实“党建+”人才培养、科研服务、社会实践、社会服务。除了在教学场所覆盖之外,通过党建与业务工作的融合,将党建平台拓展到社区服务、师生学习工作领域、生活场所、网络平台等,实现全面覆盖。
创新融合机制的实现形式,充分利用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结合新媒体技术,充分建设网络阵地,提供便捷的学习交流平台,从单向式的灌输形式转向互动式的实现形式。并使党建工作在组织形式上与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实际相融合,内容上与师生的思想、工作实际相融合,“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师生”[11]。理论学习与研究解决具体问题相结合,结合学科和师生特点,就国家重大事件、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热点问题,开展学习研讨,结合学科特点开展主题党建活动。
(四)推进师生支部联动机制,实现党建与业务有机融合
教工与学生党支部共建联动是实现师生共同进步发展的有效举措,是实现党建与业务有机融合的基础,这不仅仅是二者工作目标与内容的相互套嵌,而且是将思想引领和工作部署、理论学习和学术交流、党建活动与教学研讨进行有机融合,“学科的相关性和专业的一致性,给师生党支部共建联动提供了较好基础”[12],塑造“全员参与,全方位参与,全过程参与”的联动机制。
探索在组织联动、制度联动、管理联动、协同联动、长效联动、阵地联动等方面的联动新机制,可尝试师生支部生活同步开展、师生支部制度同建、师生支部工作与日常教育结合等联动机制。按照专业老师与班级管理的原则,实施专业教师党员“一带二”的机制,使党员学生在校期间、实习期间及至毕业,有机联结起来,发挥教工支部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方面的作用,形成长期有效的联动机制。师生共同参与支部活动联动,在“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上下功夫,邀请民主党派或无党派教师列席,安排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参与,扩大支部共建联动影响力。在共建支部内部建设中,明确党员义务、评价标准、支部纪律,促进师生互动常态化、作用发挥实效化、工作效应长久化。建立支部共建联动考核评估体系,在党员师生的年终考核、职称评定、奖助学金认定、推优评先方面,反映党员师生参与支部联动共建的情况。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央和國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9(21):12.
[2]《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83.
[3]李华明.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需“同频共振”[J].红旗文稿,2016(12):36.
[4]李望平,李照.高校院系党建与业务协同推进机制探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9):64-68.
[5]杨长亮.新时代加强高校院系党建工作的路径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20(1):68-72.
[6]陈秋生.坚持以政治建设统领高校院系党建工作[J].思想理论教育,2018(1):72-76.
[7]孙其昂,侯勇.论高校党建科学化的基础优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6):12-15.
[8]戴毓军.高校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共建载体的创新[J].咸宁学院学报,2012(1):123-124.
[9]黄蓉生.新中国成立70周年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主要经验[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1):4-7.
[1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2.
[11]刘凯.浅析如何充分发挥高校院系二级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2):79-84.
[12]李珺,刘帷.高校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共建联动模式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2):126-127,130.
收稿日期:2020-09-21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党建研究项目《高校二级院(系)党组织发挥政治引领作用研究》(2019JKDJ051);广东省高校党的建设研究会2020年研究项目《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研究》(2020BK095)
作者简介:陈晓岚(1984-),女,广东汕头人,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广东开放大学法律与行政学院讲师,从事党社关系、基层治理研究;钟国安(1983-),男,广东潮州人,广东开放大学法律与行政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讲师,从事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