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2021-06-15王幸媛

学理论·下 2021年5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乡村振兴

摘 要: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带动乡村产业兴旺、打造生态宜居之地、助推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有效治理以及帮助村民实现生活富裕。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背景下,四川绵阳“两弹城”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面临竞争力不强、开发动力不足、历史价值传承不够的发展困境。有鉴于此,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多维价值开发、制定相应的开发规则机制、发展红色文化创意产业为“两弹城”的开发利用重构了现实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两弹城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1)05-0010-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强调“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红色文化资源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于长期的革命实践,在反复选择、融化、重组、整合中外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特定文化和精神形态,它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内容丰裕、价值多维的独特文化资源[1]。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找准现今红色文化资源发展的固有困惑,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路径进行重新架构,有助于增强革命老区和偏远地区内生发展动力,增加村民经济收入,带动村民致富,从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贯彻。

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耦合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2]。大力整合、开发和利用红色旅游资源,不仅可以传承和创新红色基因,带动文明乡风的营造,还可以助推农村产业升级,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特色的红色旅游产业持续发展,巩固脱贫成果,使农民们生活更加富裕、幸福,不断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红色旅游产业深入发展助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推动乡村地区产业振兴,带动以红色旅游产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发展,促进革命老区和偏远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可以更好地解决乡村地区的就业问题,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回归乡村,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从而帮助乡村地区致富。深入发展红色旅游产业作为助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推动电商行业、手工艺品、文化创意产业、交通运输业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发展,其具体表现在:一是红色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促进乡村本地的特色手工艺品的发展,游客的趋之若鹜带动其销量的提升,从而增加当地村民的经济收入,为乡村振兴助力。二是交通条件的便捷性是推动红色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基本前提,交通便捷度越高,其发展旅游的可能性就越大。三是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必然伴随着游客消费,这催生出住宿业、服务行业、观光业、休闲农业、餐饮业等众多行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也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方式。由上可知,红色旅游已经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二)红色文化资源经济开发价值反哺乡村生态文明发展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和谐,营造良好的生态氛围,培育适宜居住的生态环境,是振兴乡村的重要基础。红色旅游产业辐射带动餐饮住宿行业的全面发展、蕴含红色文化元素的手工艺品的销售以及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為广大地区的村民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同时也为他们打造良好的生态宜居环境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生态环境是否和谐美丽、居住氛围是否舒适安逸,是衡量村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程度的重要尺度。

(三)红色文化教育价值引领文明乡风的塑造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文明乡风的营造可以进一步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而红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助推文明乡风塑造的重要文化资源,其所内蕴的红色文化精神具有强大的教育示范作用。日常生活中,村民们在红色遗址和名人故居的熏陶下,在红色精神的激励下,可以增强自身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从而潜移默化地接受红色文化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村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实现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到文明乡风的渐进培育过程。

(四)红色革命实践为乡村治理提供有效典范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基层治理始终是我国政治生活的重要场域,唯有基层得到有效治理,才能治国安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进一步将乡村治理体系具体化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2]。而在乡村社会治理方面,我们可以从大量的红色革命实践中摸索,例如“晋察冀边区的模范抗日民主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象征着中华民族解放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光明前途”[3]。现今,尽管时代不同,但我们仍可以从中学习到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其对当今乡村治理体制的创新、治理体系的完善仍有较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五)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带动乡村生活富裕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4]。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就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在于解决“三农”问题,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合理配置城乡发展资源,补齐农村发展短板,解决农民发展困惑,清除农村发展障碍,创新农村发展路径,让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红色文化资源的全面开发与利用,不仅使村民们“口袋富裕”,还使他们“文化富裕”“精神富裕”,以及“生态富裕”,满足村民们全方位、多层次的生活需求。

二、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四川绵阳“两弹城”开发利用的发展态势分析

原四川绵阳“两弹城”作为红色文化资源中独具代表性的一员,其所蕴含的巨大经济价值、教育价值和历史价值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来说具有强大的开发潜能和可行性。身处于党中央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环境之中,积极保护、开发和利用绵阳“两弹城”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施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其发展现状尤为值得关注。

(一)四川绵阳“两弹城”的发展现状

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部机关旧址,位于四川省绵阳梓潼县,现被称为“两弹城”。“两弹城”曾是中国“两弹”研制基地,也是“两弹”研发核心基地。在这里,老一辈科学家们和不计其数的研制人员积极发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在当时我国不充裕的物质条件和不发达的科研条件下,风餐露宿,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突破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取得了中华民族永远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成功研制出属于我们国家的“两弹一星”。

1990年,在九院院部迁移至绵阳后,院部旧址的大礼堂、院部机关办公楼、模型厅、情报中心、邓稼先同志旧居、王淦昌同志旧居、将军楼、战备防空洞仍然保存完好。2003年,绵阳两弹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最大程度保留旧址的基础上修建了梓潼“两弹城”风景观光区。2011年,“两弹城”景区被列入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13年,梓潼县委县政府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共同组建红色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保护旧址的同时还修建了108国道,并开发形成“两馆一居”,即两弹历程馆、三防教育馆、邓稼先与王淦昌旧居纪念馆。“两弹城”已被梓潼县打造成为怀旧体验、休闲度假、红色旅游首选之地。同年,“两弹城”被认定为四川省第四批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二)四川绵阳“两弹城”的发展困惑及原因探析

1.四川省内外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竞争力强劲。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得如火如荼的时代背景下,全国各地掀起了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热潮,而红色文化资源的广阔覆盖面则为四川绵阳“两弹城”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四川省内外的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例如四川、重庆、贵州、陕西和云南等,这些省份同样保留着大量的红色文化资源,譬如四川省内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邓小平纪念馆,重庆的渣滓洞、白公馆,贵州的遵义会议纪念馆等等。这些红色旅游资源知名度大、开发时间早、开发利用程度高,开发竞争十分激烈且规模宏大,要让四川绵阳“两弹城”得到更为合理的开发,势必要体现绵阳“两弹城”红色文化特色,规避与其他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雷同点。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借鉴它们的成功经验,反思其开发过程中的教训。

2.四川绵阳“两弹城”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动力不足。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人们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上更看重的是经济价值的实现,这一点在绵阳“两弹城”历史遗迹的开发利用上看来,同样也不例外。“两弹城”遗址区位于隐蔽的城郊地区,交通不便。遗址周遭地区的生态环境在三线建设时期进行生产、生活活动时,遭到了一定的破坏,其绿化覆盖面不足,生活、工作环境较恶劣。再加之产权归属不一,遗址区相当部分属于国防军工科研院所,涉及保密要求,不便开发利用,而“两弹城”遗址区后期又因为保护措施不当,致使历史遗址不断遭到人为破坏和自然风蚀,给遗迹的开发利用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此,企业想要对绵阳“两弹城”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就必须分摊相应的保护和修复工作,这无疑加大了企业的前期建设成本,而后期的经济效益又无法得到保障,从而形成效益差異,导致遗迹开发利用计划缺乏相应的可行性。因此,企业逐渐减缓甚至丧失了对其开发利用的动力,资金投入也就不能得到保障,进而影响今后开发利用绵阳“两弹城”的经济效益。

3.四川绵阳“两弹城”红色旅游资源历史价值传承不够。乡村振兴必然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统筹发展的最终结果。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绵阳市的“两弹”精神地、国防科技地等优势,是其开发的基本要义、重要特色之一。相较于其他地区而言,四川绵阳“两弹城”遗址区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研究较晚,处于不断探索之中,仍存在较多不足之处。带有三线建设时期风格的“两弹城”建筑与高楼林立的现代化都市建筑相比,就显得格格不入,甚至被一些人们误解为是从历史发展的浪潮中淘汰下来的、没有使用价值的废弃厂房、破旧办公大楼和住宿区,这些富含三线历史文明价值和“两弹”精神的遗迹逐渐被人们所遗忘,对其进行保护的意识愈加淡化。如何实现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统筹,是当前开发利用“两弹城”的又一巨大挑战。

三、四川绵阳“两弹城”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路径优化选择

2018年6月,中央军委印发《传承红色基因实施纲要》,强调要积极“开展党史军史宣传教育、加强存史编史研史、开展重要纪念活动、建好用好军史场馆、开发红色革命文化,让红色基因永葆活力、彰显威力”[5]。随着国家大力扶植、保护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政策的实施,红色旅游也随之兴起,使之成为地方创收、改善经济社会环境的重要驱动力,同样也为四川绵阳“两弹城”的开发利用带来强大动力。绵阳“两弹城”必然要搭上这趟旅游快车,积极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为促推红色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准备条件。

(一)高度重视四川绵阳“两弹城”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多维开发

乡村振兴是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而在此背景下发展的绵阳“两弹城”红色旅游风景区,也必须要注重红色文化资源多维内涵和价值的系统、深度开发。因此,我们在开发和利用绵阳“两弹城”红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在积极开发绵阳“两弹城”内蕴的巨大经济价值和旅游价值的同时,要积极发挥它作为一种重要文化资源的特质,要最大程度地保留它所具有的深厚文化价值和历史特点,使得人们在参观、瞻仰遗迹的同时,深刻缅怀和学习深远的政治意义、崇高的“两弹”精神和三线文化,以及遗留下来的独特建筑技术价值。也就是说,要在全力开发绵阳“两弹城”红色文化资源的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德育价值等的同时,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带动绵阳“两弹城”所在地区的村民们增收创富,从而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投入性,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强大的主观能动性。

(二)积极制定开发利用四川绵阳“两弹城”红色文化资源规划机制

政府是绵阳“两弹城”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主导力量,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做好绵阳“两弹城”开发的规划方案和奖励激励机制,确定近远景开发目标;要加强对遗迹开发的科学预判,切勿片面追求眼前利益,而忽略遗迹开发的长远规划和社会进步的长远功能;要重视绵阳“两弹城”开发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效应。另一方面,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共同参与的机制,要积极引导企业参与绵阳“两弹城”的开发与利用,赋予企业充分的自主权,同时发挥政府部门的监管职能,引导、监督企业对遗迹的开发利用工作。与此同时,在开发不同区域的红色文化时,要让村民们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在行动上保持一致,做到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局部开发要着眼于整体开发,破除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要让他们亲身投入到绵阳“两弹城”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来,使其明白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

(三)大力发展四川绵阳“两弹城”红色文化创意产业

只有与本土文化相融相生,才能助推“两弹”精神和三线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和转化;只有不断为历史遗迹注入行之有效的创新创意,才能推动其在新时代重获新生。我们在对绵阳“两弹城”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不能机械地套用现有的遗迹改造模式,要从实际出发,探求一条适合于“两弹城”的改造道路。首先,探索具有绵阳特色的“两弹”主题休闲体验模式。一是可以依托外观建筑保存较好的工业遗址,规划建设户外活动旅游胜地;二是可以利用工业遗址原有的水、电等资源,将遗址厂区内结构保存完好的居民楼、办公楼进行改造,设计、打造集娱乐、休闲和教育于一体的主题客栈;三是可以利用遗迹具有的独特地理优势和良好自然风光,建造“两弹”文化影视拍摄基地和摄影基地[6]。其次,开发出一条独具绵阳特色的红色文化旅游线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绵阳市的“两弹”精神教育基地、国防科技教育基地等优势,将开发遗迹、发展旅游和创新教育模式充分结合,使得人们在旅游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以达到学习和了解“两弹”精神的目的。

总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传播红色文化,推动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与弘扬提供了新的契机;反过来,内涵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又为助推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开发资源。在全面审视四川绵阳“两弹城”的固有发展困境基础之上,我们要采取积极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多维价值、制定开发利用规划机制和大力发展“两弹城”红色文化创意产业等的强有力措施来正面回应其面临的其他红色文化资源竞争力强劲、遗址开发力度不足、历史文化价值传承被弱化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张嘉友,等.四川红色文化资源与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融合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20: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Z].2018-01-02.

[3]李公朴.华北敌后——晋察冀[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154.

[4]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9.

[5]中央军委印发《传承红色基因实施纲要》[N].人民日报,2018-06-19(1).

[6]向铭铭,李果,喻明红.绵阳三线建设工业遗产资源状况及保护模式[J].山東工业技术,2015(12).

收稿日期:2020-10-21

基金项目:2020年绵阳市涪城区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绵阳市涪城区乡风文明建设研究”(FCSKLYB202058)

作者简介:王幸媛(1996-),女,四川资阳人,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的路径探讨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现状及法律保护对策
SWOT理论视域下商洛市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