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学课堂从“说”所悟
2021-06-15崔美霞
崔美霞
摘 要:教学活动是人与人相互作用的系统,是教师、学生彼此发生交往的过程。学生的说学训练是表述思维理解的过程,是阐述自己学习情况的活动。在数学教学课堂中,为提高学生说学训练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开展这些教学活动:从多方位创设说学训练;适当指导说学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重视以趣激“说”,做好适时评价。
关键词:数学课堂;说学训练;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人与人相互作用的系统,是教师、学生彼此发生交往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借助课程内容这一主要中介,进行着认知的、心理动作的、情感态度的交流沟通。在数学课堂上,说学训练恰好是学生表述思维理解过程,阐述自己学习情况的活动。是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交流学习经验、分享学习乐趣的主要形式,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反馈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的方法。因此,加强在数学教学课堂中的语言表述训练,不但让学生逻辑思维得到充分锻炼,而且让学生在“说”中体验成功与快乐。
一、从多方位创设说学训练
(一)引导学生如何说
说学训练是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学好数学的有效措施。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通过口头表述,用自己的语言说清自己的数学思路,对问题的个人见解、理解算理,以及对知识的进一步深化理解。培养学生多讲、善讲,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思维能力和表述能力得到同步发展。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创设情景,除了多讓学生讲算理、讲思路,还应结合教材特点让学生参与动手操作,让学生说操作的过程、操作发现的结果,引导学生把想与说、看与说、做与说有机结合起来,这个从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过程,是我们数学教学的关键所在。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这一内容时,教师可结合教材特点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动手量度,搜集数据,分析数据特点,然后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根据自己采用的方法说出操作实验和发现规律过程。并适当引导学生推导出周长的计算公式。教师要从多个方位提供说学的内容,创设说的机会,可以引导学生说设想、说质疑、说思考、说评价、说小结。说设想,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想推断;说质疑,能深化促使学生对数学问题特征的认识,避免思维的误区;说思考,使学生完整地说思考的动机、过程、结果,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归纳出类型题的计算原理;说评价,让学生对别人的说题能力各抒己见,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及时修正,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说小结,能使学生在教师启发下,将整节课内容加以总结、归纳,用准确的语言加以展示,也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巩固知识。例如:在一个找规律内容的教学上,为了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笔者有意识地先组织学生整体观察,整体呈现地板的图案,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进行观察,学生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发现各自规律,并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接着,小组进行交流汇报。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汇报交流,教师适时点拨,他是怎样看的?还有谁也是这么看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这里学生的回答是发散的,可以横着看,也可以竖着看、斜着看,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相互补充和说明,描述规律的语言越来越精练,越来越准确,所得的感悟越来越多。
(二)创设形式多样的说学方式
灵活的说学方式有利于加强说学思维训练,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必须经常变换“说”的形式,我们可以通过教案设计,把指名发言、小组合作交流、同桌两人对讲、全班一起学说等不同方式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对所学算理的表述,自行调节和整理初步的认识,或者经过教师及时修正,最终取得正确的理解。例如: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和“全班一起学说”相互结合的形式;先让各小组推选代表在班内开展说学,再由全班学生举手评选说学表述最佳者,让其作为模范式示范为全班说出算理,最后再由教师归纳其他表述方式。在这过程,教师要鼓励勇于发表本小组意见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要组织其他小组的学生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以及想法,在倾听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想法,真正起到交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算理表述的多样化和解题的多样化,达到交流学法、防止思维定式、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也是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以“说”的形式来表现自我的机会,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适当指导说学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的关键在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懂得逻辑推理要依据原因、前提等条件,再推导出结果的思维过程。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要以连贯、流畅、合乎逻辑的话来进行训练,引导学生算理、讲思路,引导他们有条理、有依据地计算和表达解题思路。教会学生认识两种解题的基本方法,一是从条件出发,由因索果,表达为:知道什么条件,就可以求什么问题,又知道什么条件,就可以求出什么问题。二是从问题出发,由果导因,表达为:要求什么问题,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哪个条件已知,哪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所以第一步求什么,再求什么,从而重点把握找中间问题这一方法。例如,教学应用题“我校五年级有学生135人,比四年级学生多6人,四、五年级共有多少人?”首先说题意,要求学生在审题时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加深对题目的理解,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要求四、五年级共有多少人?就要先求四年级有多少人?要求四年级有多少人?就要学生抓住关键条件,五年级比四年级多6人。其次说思路,就是训练学生用完整的语言,有条理、有根据地把解题思路和方法说出来。这是从问题出发,由果导因而寻找到解题的方法。
通过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条理性来培养思维的逻辑性,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内化,提高学生数学素质,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三、重视以趣激“说”,做好适时评价
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要求,教师要利用学生好胜好奇的心理特点,运用主体教学形式,多为他们创设“说”的机会,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采用不同方式讨论,变换形式来表述,给他们留下自我表现的空间。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开放性,又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说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果。例如:在一次应用题的复习中,教师有意识地设计了一道这样的题目让各小组进行比赛:植树小组种松树24棵,白杨树30。看哪组补充问题最多,并解答。通过这样比赛的形式,学生的求胜愿望强烈,学习兴趣更浓,纷纷举手发言。(1)种植松树和白杨树一共几棵?(2)种植白杨树比松树多几棵?(3)种植松树是白杨树的几分之几?(4)种植白杨树是松树的几倍?(5)种植白杨树比松树多几分之几?(6)种植松树比白杨树少几分之几?(7)种植白杨树比松树多百分之几?(8)种植松树比白杨树少百分之几?(9)种植的松树是两种树的几分之几?……归纳出十多种不同的方法。
教师通过有目的的创设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强烈,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探索者、成功者,因而就主动思考、尝试、比较,然后发表各自的见解,实现了知识的创造。这样,“说”的兴趣得到激发,“说”的空间和时间就得到了扩展,求异意识得以增强,想象力得以发挥,创造精神得以培养。
课堂上,学生对教学问题的表述是否正确,教师的评价是关键。教学问题一般有几种不同表达方式,对表述正确的,教师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教师的理解和评价对学生来说是感人的,教师课堂上的评语最容易成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和浓厚的学习情趣。另外,教师对学生数学问题的表述还要及时指正,防止学生对错误认识形成思维定势,这是说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例如:个别学生在学习时间单位时,经常会说100分等于1时40分;把“时”和“小时”的概念混同起来。教师就要及时指出“时”表示某一确定的时刻,两时刻之间所经过的时间用“小时”表示,它是时间单位之一。因为1小时=60分,所以应说:“100分等于1小时40分。”实践证明,教师在听学生说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指导,适时补充,示范表述,并培养学生边听边想,先想后说的习惯,是提高学生听说水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办法。
总之,课堂上发展学生思维是素质教育中的中心内容。思维与语言密不可分的。通过逻辑语言的训练来带动数学思维的发展是有效的训练途径。说学训练能使学生获得交流的机会,加强数学语言的训练,由培养学生语言的逻辑思维来转向培养其他的思维能力;由训练学生的外部语言到内部语言,促使其思维不断发展,不断内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发展素质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邱学华.邱学华尝试教学课堂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马兰.合作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中心小学,广州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