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四环节”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2021-06-15王志建
王志建
广东省“十三五”课题“湛江市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主要是构建和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释疑、训练检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下简称“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一、“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内涵
“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分为四个主要环节,分别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释疑、训练检测。自主学习,即教师通过“导学案”或“导学案+微课”的形式为学生布置自主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后完成新课的预习任务。导学案的内容包括新课中的重点知识。若有条件的学生,让学生观看对应的微课,微课中对本节课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进行强调,并做简要讲解。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在上课之前先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带着目标、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合作探究,即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并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精讲释疑,即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检查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引导学生相互答疑解难,并与学生一起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时纠正。对学生具有普遍性的疑点和难点,教师要精讲点拨。一是点拨,让疑点不同的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也可以采用“学生教学生”的办法,让已经解决问题的小组的学生当老师,面向全班进行讲解,教师适时点拨。二是精讲,教师抓住问题的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从个性到共性,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训练检测,即有效的课堂应有达成度的追求,当堂训练是提高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的主要方式。对达成度不高的重点问题要提供补偿训练,对已达标的学生,可提供必要的拓展性训练,这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当堂训练的主要目标就是努力化知识为能力,使感性上升为理性,形成规律,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有助于为学生开展课外活动、预习新课创造条件,争取做到“堂堂清”。
二、“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体现的教育理念
第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新课改下进行的,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的需求为重,把学生的需要作为教学的根本,这就非常适合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
第二,合作教育理念。合作探究即学生在第一个环节即自主学习时把产生的问题记录下来,通过合作探究的环节小组合作解决,并且在学习中也越来越主动,越来越自信。因此,合作学习不仅可以解决问题,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而且还能够增强人际交往能力,这充分体现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现代教育理念。“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合作教育的理念。
第三,愉快教育理念。合作探究形式特别能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在这种环境下学习,使学生感觉知识再也不是那么的枯燥无味,而是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知新的知识和未知的领域,渐渐地信心提升,能力也得到提高,学习更是一步步地在提高。更令人驚奇的是,学生的一些行为习惯也在得到改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的每个环节都可以得到相应的提升,整个学习过程始终使是轻松愉悦的。
第四,实践创新理念。“我讲你听”“我说你做”的教育方式只会导致学生主动创新意识的丧失。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学生亲自去实验、实践。四环节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符合实践创新教育理念。
三、“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比较适合中高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拥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并且有合作学习的能力,而对于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应适合采用。在学科课程方面,文化知识性较强的课程比较适合采用,而对体育科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来说,“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不适合采用,具体采用的情况还是要根据具体的课程和学生的情况而定。同时,“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是符合心理学循序渐进的教育和学习规律的,一节课可以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灵活变动。四个环节具体如图所示。
“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流程
1.自主学习
课前教师先把导学案或“导学案+微课”及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文本,思考重点问题,努力完成预习目标和部分导学目标。若有条件的学生,让学生观看对应的微课。其次,教师进行适当辅导,知道学生学习的方法。告诉学生导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再次,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问题的地方做好记录,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走向课堂,以此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有效性。
2.合作探究
课堂教学前,教师要对学生自学的结果进行汇报交流、检测,反馈学生的自学成效,了解学生自学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对不能解决会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导解释疑问时帮助学生解决。应注意的是,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导学案,针对导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精讲释疑
学生在自学检测、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合作、交流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精讲释疑。首先,内容要精,要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和教师设计的问题开展。其次,方式要精,要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提出的具有独创性和质疑性的问题给予解决和表扬,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教师还要抓住问题的要害讲,讲清思路,明晰事理,从个性到共性,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4.训练检测
一是当堂训练。要加强针对性的当堂训练,及时检测学生记忆、理解的程度。既要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校正,做出讲评。讲评时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当堂练习的题量要适度,时间约为15分钟。二是巩固总结、反思领悟。指导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如可提示学生:本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主要探究了哪些问题?通过本课学习得到哪些启示,还有哪些疑问?可将启示、疑问在学案上写下来,或者当堂交流,或者在课后请教老师、咨询同学。长期坚持这样做,能够逐步引领学生形成反思性学习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