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彩曲艺的又一抹艳丽

2021-06-15平措扎西

曲艺 2021年6期
关键词:曲艺少数民族西藏

平措扎西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曲艺工作者,我一直非常渴望有一本介绍中国少数民族曲艺艺术的书籍。这个渴望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笔者在从事曲艺创作中,一直坚持向本民族曲艺艺术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西藏曲艺艺术博大精深,种类丰富,形式独特,有许多值得向外推介的东西,但一直都是“养在深闺无人识”,以个人之力写些文章介绍推介,影响很小。二是因为笔者每次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看到那么多其他少数民族非常独特的曲艺品种,感慨万千。仅从服饰器具上,色彩斑斓,视觉冲击力很强,再加上独具民族特色的旋律和语言,使节目极富个性,学习借鉴的愿望非常强烈,可惜时间太短,每次又有任务在身,不能畅快地向其他少数民族的同行了解和学习,又因少数民族曲艺大都用本民族语言表演,语言不通为学习带来难度。因此,得知中国曲协组织有关专家编纂高校教材《中国少数民族曲艺艺术》,笔者十分期待。

这本书的样稿出来后,敬业的中国曲协工作人员专门为笔者快递了样稿。怀着极大的热情,笔者认真看完了这本书,对专家学者们的严谨细致肃然起敬,他们以专业主义精神很好地梳理了少数民族曲艺的发展史,对少数民族曲艺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厘清了少数民族曲艺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各种曲种在表现形式上的特点,对辅助曲艺表演的服饰道具也进行了科学分类,并且对各少数民族曲艺之间进行了比较研究,可以说非常具有权威性、系统性,

如果要用几句话说出对此书的感受,笔者想说,她来得正是时候,她必将大放异彩,她必将载入史册。

为什么说她来得正是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后又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这本关于少数民族曲艺的教材顺利推出,具有非凡的意义。千百年来的历史证明,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得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动力。而文化的交流交往,构成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少数民族曲艺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最接地气的艺术,它是少数民族曲艺工作者深入生活,贴近现实,汲取生活营养创作、改编、表演的作品,滋养着各民族人民的心灵,凝聚着各族人民的情感,也是中华曲艺园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少数民族曲艺编成教材,进行教学传播,为增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搭建了一个坚固的平台,对于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将作出巨大的贡献。

为什么说她必将大放异彩?任何一门艺术创作,都离不开借鉴和创新。比如藏语相声,它是在借鉴汉语相声,融合本民族“喀夏”艺术,加入现代生活元素发展起来的一门新艺术,受到藏族群众的极大欢迎。如今,大型晚会如果没有藏语相声,就会失去大批观众,在西藏广阔的土地上,无论农村牧区,藏语相声演员都是最受欢迎的明星,这是向汉语相声学习后创新的成果。反向之,也是必将大有作为的。少数民族曲艺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想象力丰富、演绎生动、叙事性强等特点。比如,藏族的格萨尔说唱,有它别具一格的唱腔,有想象力非凡的唱詞,它的故事引人入胜,情节跌宕起伏,但长期以来,由于受语言限制,只在藏族地区流传,没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把它写入教材后,会被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认识,它的影响力会更大,通过这样的传播与传承,一定能为内地曲艺作品输入少数民族曲艺的新鲜血液,丰富内地曲艺的内容,拓展创作边界,创新创作形式,有力推动中国曲艺事业的发展。

为什么说它必将载入史册?有少数民族曲艺这种艺术形式以来,它是第一次被写入教材,可以说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大作为。它填补了高等教育史上的空白,是对少数民族曲艺艺术的整合和升华,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少数民族曲艺的历史、特点,了解少数民族曲艺艺术中的民风民俗,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曲艺艺术。

董耀鹏书记在序言中写道:“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除了《红楼梦》之外,《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是在民间说书基础上加以创造性整理而成的。”少数民族曲艺更是如此,英雄史诗《格萨尔》完全是通过民间说唱艺人的说唱流存到今天,在他们说唱的基础上,又编纂成纸质书籍,让年轻人学习,让评论家研究,可以说曲艺是这个藏民族引以为傲的英雄史诗的载体。此外,西藏还有一种曲种“喇嘛嘛呢”,为讲佛经故事而应运而生,但它又不局限于讲佛经,它还讲高僧大德的人物传记,可以称得上是西藏传记文学的前祖。但是,这些曲种现在濒临失传。受西方文化冲击,同样是说唱音乐,年轻人宁愿去学习和接受西方说唱音乐,也不愿学习本民族说唱音乐,由此,传统文化的根基越来越薄弱,越来越边缘化。究其原因,是我们宣传不够,我们传播渠道太窄,我们传播形式不够新颖。这次,把少数民族曲艺写入高等院校的教材,它直接面对的是年轻人,能够启发更多的年轻人热爱曲艺艺术,热爱少数民族曲艺,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另外,对曲艺研究者来讲,少数民族曲艺通过跻身高校教材,可以成为一个富矿,相信通过他们的研究、分析、评论,可以更好地指导少数民族曲艺的创作,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曲艺与汉族曲艺更好地融合,从而进一步推进中国曲艺事业的长足发展。

(作者:西藏曲艺家协会主席)(责任编辑/邓科)

猜你喜欢

曲艺少数民族西藏
Jiao Ayi| 《娇阿依》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曲艺泉城》
天上的西藏
少数民族的服装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神奇瑰丽的西藏
徒步搭车到西藏 真正的说走就走!!!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