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人民同心 与时代同行

2021-06-15张天来佟紋印

曲艺 2021年6期
关键词:人民性曲艺文艺

张天来 佟紋印

在党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①。

这些重要论述,既是针对当下文艺工作者面临的任务与现实状况提出的,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传承。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就要坚持以时代发展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

一、曲艺创作人民性的内涵

文艺创作的人民性导向在70余年的中国建设发展进程中是个“一以贯之”的概念,同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有了诸多新的内涵和指向。新时代曲艺工作“人民性”导向聚焦的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致力于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当下,曲艺创作的氛围和保护机制日益完善,同时日益显出多元化的状态,尤其是在互联网、新媒体、大数据的背景下,全球互联,交融互通,新的文艺类型、新的接受心理、新的关系模式不断出现。人民性作为曲艺创作的基本导向,在国家主流价值观及社会意识层面不断强化,成为突显性共识。

曲艺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价值蕴含于三个维度之中,为新时代曲艺创作明确了路径。

其一,创作生产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曲艺作品。人民事无小事,只有真正做到为人民创作,提升人民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才是文艺创作之本。曲艺作品的创作要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从人民群众中寻找创作灵感,结合各地区人民群众喜爱的曲种进行创作,最终形成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再回到人民群众中去。

其二,曲艺作品内容要充满对人民的深情厚意。曲艺作品的灵魂在于要传达的情感和思想,曲艺创作要扎根于人民群众的生活,用心去感受人民的喜怒哀乐,歌颂人民群众的历史贡献,弘扬百姓的美好生活,这样才能更紧密地贴近群众。

其三,曲艺作品要发挥推动社会进步的能动作用。曲艺作品不仅要有艺术和灵感的结合,还应肩负起歌颂先进、鞭挞丑恶的社会责任,注入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灵魂。只有站在人民的角度,才能创作出人民乐于接受的曲艺作品;只有始终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标杆看齐,才能创作出经得起历史检验、催人向上的曲艺作品。

二、新时代曲艺创作人民性的构建途径

(一)曲艺创作人民性的根本途径——坚持作品从群众中来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这就要求“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只有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去汲取营养,才能为艺术创作打下扎实基础。创作者应是“心中有人民、脚下有生活”,深入群众之中,寻找百姓生活中更真实、更鲜活、更感人、更有生命力的故事。曲艺创作者应不断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一线,广泛运用和提炼人民群众喜欢的语言、风格,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力作,才能充满真情实感、表现时代精神、具有深厚的文化與思想内涵,体现关照现实、关怀生命的精品佳作。

(二)曲艺创作人民性的重要环节——到群众中锻造经典曲艺作品

何谓精品?精者,经过反复提炼产生的精华。品者,文艺创作的成品。曲艺精品就是曲艺中反复锻造、精致上乘的作品。所以,在有了采风、采写、创作的前期工作后,要主动以人民群众为师,在群众中开展广泛的舞台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和提高,将剧本写作与二度创作、多度创作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相互推动、相互促进。到人民群众中去,是锻造经典曲艺作品的重要环节,也是一切文艺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曲艺创作人民性的重要机制——完善曲艺赛事奖评机制

曲艺形式的特点决定了在专业从事曲艺工作的人员以外,仍有可能出现优质的作品,而各类曲艺赛事就是在群众中发现经典作品的重要途径。这要求我们在曲艺奖评机制当中,首先要将作品作为中心,以作品为主体来进行评价,要将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基本原则贯彻到底,有明确的评选价值观以及完善、规范的评选机制。严格禁止出现各种“关系奖”“人情奖”,力求好中选优,宁缺毋滥,在艺术评奖中,绝对的公正可以说是没有的,对一部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甚至产生完全对立的评价,也是正常的现象。只要评选过程、机制是规范的,是无懈可击的,获奖结果就不会招来过多的非议。

曲艺评奖并不是单纯的评出奖项,而应该是以评奖作为切入点和启发点,发现优秀作品,发掘有潜力的新人,有针对性地进行再加工,使之成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高度统一的优秀作品,再转身把这些优秀作品推向市场,在市场中锻造精品,让优秀的艺术作品获得市场和群众认可。市场本身就是由人民群众的需求构成的,艺术作品只有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在市场的锻造下成为艺术精品。切实将作品创作为老百姓喜爱、欢迎的作品,并将此作为曲艺创作最终的发展目标。

(四)曲艺创作人民性的重要延续——优化曲艺批评工作

曲艺的健康繁荣发展离不开曲艺批评、曲艺评论的正确有效引导,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曲艺批评需要肩负历史使命,担当社会责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文化的繁荣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曲艺批评要植根于曲艺作品创作的最初环节,跟踪曲艺作品的生产全过程。曲艺批评必须在艺术作品的孵化期参与进来,从剧本的最初草拟,到初稿的讨论,到定稿,再到舞台呈现以及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曲艺批评的犀利和冷静可以在艺术创作中把握方向,在热情中把握尺度,在掌声和鲜花中保持冷静。这种艺术的方向、尺度和冷静是曲艺精品创作的基础,同时也避免了曲艺作品呈现舞台之后大动干戈的修改。

曲艺批评必须坚持客观性。因此,批评家就要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敢于实事求是,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倡导说真话、讲道理。

三、曲艺创作人民性的传承与发展

(一)传承历史精华,丰富曲艺创作人民性的传统表达内容

“仓廪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要求我们在曲艺创作的传承与发展中都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继承和发展都要从历史中寻找合理文化,剔除糟粕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作人员只有提高自身的历史文化素养和精神文化素养,对中国传统艺术形式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了解,从历史文化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曲艺创作层面进行更加丰富的表达。

(二)弘扬当代旋律,提升曲艺创作人民性的现代表达方式

在我国传统艺术中“说说唱唱”源远流长,品种众多,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而社会是运动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现代传媒对于文化创作行业的影响都促使文化创造者改变了一成不变的范式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来更好地提高创作文化水平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要求我们群众曲艺创作既要在过去寻找精华提取劳动人民对于幸福生活的热情和对于共产主义的向往,也要面向未来将当今改革时代先锋模范作用和道德模范作用作为创作的主要精神灌输进群众曲艺其中,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现代的曲艺创造者既要正确合理地运用新科技对传统曲艺进行继承,也要利用新思路对曲艺提出新设想,取得新发展,做好指导工作。

(三)突出深刻内涵,强化当代曲艺创作的人民性风向标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人都有发声的机会,发声者的人民身份毋庸置疑,但呼声和观点是否可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还有待商榷。一些互联网大V,或是营销号,曝光度大、追随者众,使持有不同意见的群体陷入“沉默的螺旋”,甚至营造出一种有市场、有人气的曲艺作品即为精品的论断。对待这个问题,要澄清曲艺群众性的风向标,受欢迎的曲艺作品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在内容和形式上要符合曲艺创作人民性的深刻内涵,题材经典的曲艺作品也要积极适应市场、紧跟时代,要做到二者的对立统一,既叫好、又叫座。

曲艺是中华民族“说唱艺术”的独特形式,是叙述故事、表达感情、反映社会生活较为直观的艺术形式之一。她的产生、发展都与人民群众紧紧相依,都与日常生活密切相连,坚持曲艺创作人民性,发展曲艺为人民,是永远绕不开、躲不过的问题,新时代为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也必将对曲艺人民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总而言之,曲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与人民命运紧密连接在一起,它的发掘与利用也要依靠众曲艺创作者立足本民族的发展实践,立足中国人民大众。在文化創作中只有以人为本,在实践中扎根本土,深植人民当中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力量。

注释:

① 评论员:《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光明日报》,2016年12月25日。

(作者单位: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责任编辑/邓科)

猜你喜欢

人民性曲艺文艺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1942,文艺之春
《曲艺泉城》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廓清党性与人民性关系的认识误区
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内在统一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
浪漫雅痞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