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能源景观艺术设施的几点思考

2021-06-15张瑛程雅琳卢彦蓉

艺术科技 2021年7期

张瑛 程雅琳 卢彦蓉

摘要:面对当前世界存在的生态危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人们开始思考如何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能源景观艺术设施被推向了多重矛盾的交织点。本文通过分析德州太阳谷等典型案例,对能源景观艺术设施存在的审美性不足、盲目引进照搬、设计千篇一律以及人性化设计不足等问题进行分析并加以解决,总结以往的设计经验,使能源景观公共艺术设施设计更符合公众的需求,潜移默化地增强公众保护生态、节约能源的意识。

关键词:能源景观;公共艺术设施;德州太阳谷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7-0-02

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之际,公共艺术作为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赋予了缓解生态压力甚至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责任。因此,利用能源设计的公共艺术设施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它是集自然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于一体的城市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元素。成功的能源景观公共艺术设施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精神风貌、经济实力、人民素养等,可以增强人们对文化的认同感和体验感。然而,当今社会的能源景观公共艺术设施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大都采用设施整合形态,且大都专注于视觉感知而缺乏体验深度,创作手法也过于浅显[1]。

1 能源景观艺术设施的研究现状

在我国,对能源景观公共艺术设施设计方面的研究非常少。所能见到的与公共艺术设施、能源景观艺术设施相关的文献资料大部分是由国内相关学者翻译引进的。而国内的这一部分文献资料,如《城市公共設施设计》《公共艺术设施设计》《公共设施造型开发设计》等,更多是对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分类、材料与工艺、色彩运用等外在因素进行分析,只重视实用性,对于能源景观公共艺术设施美观性设计的考虑较少。

2 能源景观公共艺术设施的内涵

2.1 能源景观的内涵

能源指一切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包括电能、热能、光能、声能、机械能等[2]。我国对于能源景观公共艺术设施方面的研究比较少,而与中国相比,外国学者在很早以前就开始了对于能源景观公共艺术设施方面的研究。大多数研究人员都意识到应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可持续的生态景观。

2.1.1 公共艺术设施的内涵

公共艺术是指在开放性空间中设计的艺术创作,不同的学者对相关概念的界定有不同的观点。中国学者普遍认为公共设施应该是包括道路、园林绿地、休闲广场等环境的场所,公共设施应该提供一些可以方便人们休息的设施[3]。国外有些学者认为公共艺术设施是设立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或者在街道、广场周边的供人们使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家具设施。也有学者认为,公共艺术设施是人们能休闲娱乐的,并且能随意使用的公共设施,它没有对于特定人群的限制,对所有的人员开放。由此可知,公共艺术设施指的不仅仅是在特定场所,比如公园、广场等场所提供的自然景观或者相关的娱乐设施,也指设置在城市街道、行车道等旁边的供所有人使用的设施。

2.1.2 能源景观艺术设施的现状

城市公共空间是由包括能源景观公共艺术设施在内的不同的公共艺术设施和场所组成的,能源景观公共艺术设施是其必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为了体现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风貌,提升城市形象,能源景观艺术设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伴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能源景观公共艺术设施设计开始走向趋同化、程式化,占据空间面积、尺度等不合理,缺少对公共艺术设施本身与环境关系的处理,这些都会导致公众对于城市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减弱。

2.2 设计趋同化

设计师在对能源景观公共艺术设施的设计上,存在“快餐式”设计。由于网络的普及,一些设计师开始借鉴甚至照搬国内外的一些设计作品,设计作品开始趋同化。这种“拿来主义”导致现阶段的公共艺术设施千篇一律,缺乏当地特色,更没有考虑到与当地的环境相协调。

乌海市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新兴工业城市,其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煤炭及相关产业,现在正处于能源转型的关键时期。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到,在快速发展的乌海市道路上设有许多光伏景观灯,但与其他城市的光伏景观灯没有区别,造型和色彩没有可识别性。乌海市的能源景观灯只是一个个例,而在我国现阶段正在迅速发展的一大批新兴城市中,能源景观艺术设施的设计创新性不强,趋同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这需要能源景观公共艺术设施的设计师以及政府相关人员引起重视。

2.2.1 设计程式化

在城市设计公共艺术设施,必须考虑到整体性、和谐性,如果在设计的过程中不顾周围的环境一味追求设计的独特,必然会造成审美上的不和谐。

以第27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为例,在运动会体育场会场的周围布置了许多能源景观公共艺术设施,如可用于太阳能发电的公共座椅等,这些设施既有使用价值,又可供电。但它的能源景观公共艺术设施设计偏于工业化、程式化,缺乏设计感。奥林匹克公园的人工建造物不仅要包含设计师本人的设计理念,也应表达出奥林匹克赛事所要传达的精神。设计师应通过这些公共艺术设施的独特造型与衍生寓意,向大众普及赛事精神及创作理念。

2.2.2 设计互动性不足

人是构成社会环境的主体,因此设计应为人服务、以人为本。但是纵观如今的大多数能源景观公共艺术设施设计,可能由于技术受限等因素,其与人的互动性较弱,如今能源景观公共艺术设施的互动性设计有待优化和加强。

日常生活中的能源景观公共艺术设施大都是千篇一律的光伏景观灯、草坪灯、太阳能屋顶等,如何增强人在公共艺术设施中的参与感、引导人们了解认识公共艺术设施成了设计师现阶段需要思考的问题。

3 德州太阳谷的能源景观艺术设施设计分析

太阳谷位于被称作“中国太阳城”的德州,打造了功能性美学建筑,所有节能环保、生态、绿色、可再生能源要素都成为旅游概念运用于景区建设中[4]。德州太阳谷的能源景观公共艺术设施都是设计师了解了地域特色及人文因素后精心设计的,具有极强的人文特色。

3.1 德州太阳谷能源景观公共艺术设施现状

德州太阳谷的能源景观公共艺术设施主要集中在蔚来城小区,设计师在蔚来城小区中设计了光伏雕塑园,供居民欣赏休闲,大都以生态、绿色为主题进行设计,响应国家的最新政策。光伏雕塑园中还穿插设计了同样具有光伏发电作用的休闲设施、娱乐设施等供居民使用的设施。

3.2 德州太阳谷能源景观公共艺术设施设计特点

3.2.1 设计特点

(1)德州太阳谷的能源景观公共艺术设施设计把公共艺术设施和能源景观结合在一起,以景观小品的形式诠释能源景观。把太阳能光伏板和城市景观小品结合,使其真正成为一种能源景观艺术设施,是德州太阳谷能源景观公共艺术设施设计的最主要的特点。在景观雕塑上加太阳能电池板并不是随意为之,设计者在设计景观雕塑时充分按照需要,制作成特定的形状和尺寸,而不是将太阳能电池板原有的形态强加在建筑上。按照需要进行设计安装不仅节省了资源,而且整体的设计效果更好。如生活中常见的把太阳能光伏板与景观灯强制性安装在一起,并不能称之为艺术设施。

(2)德州太阳谷有“中国太阳谷”之称,在公共艺术设施的设计上充分融入了中国的传统特色。比如以“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为主题的抽象雕塑,以“和氏璧”“玉如意”“日晷”等传统物件为主题的象形雕塑,都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3.2.2 案例分析

(1)“后羿射日”。这一主题雕塑取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设计师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为突出呈现“后羿射日”的主题感,着重表现“射”字,以一支直指苍穹的红色利剑为主体,表现人类在尝试改变生存环境時所做出的努力,表达人们不屈不挠、勇于对抗的信念。射落的8个太阳改头换面,背负起光荣的新使命——光伏发电,提供绿色能源,使这个神话永远熠熠生辉。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是出自惠子的一句话,被记录在《庄子·秋水》中。它告诫人们不要固执己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别人身上,人人都有自己的乐趣,也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意。在这个能源景观艺术设施中,一群色彩斑斓的鱼儿在天空中飘动,为寂静蓝天增添了一抹颜色,这种动静结合别有韵味。

(3)“蔚来森林”。伴随着森林资源的短缺,保护森林逐渐成为青年一代的责任。在德州太阳谷“蔚来森林”主题雕塑的设计中,采用太阳能电池板代替树上面的树叶,设计师想要以此来体现出节能环保的意图。在太阳能电池板的边缘镶嵌线条灯,可以将白天收集到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晚上的照明使用,成为美丽的景观。

德州太阳谷的能源景观艺术设施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太阳能技术和景观艺术融合在一起,实现了艺术设施与太阳能光伏板的完美结合。

4 能源景观艺术设施设计的几个要点

伴随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文明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污染、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异常、生态破坏等问题的频繁出现。能源景观公共艺术设施出现在设计师的视线中,设计师企图通过把公共艺术设施与能源景观融合在一起,达到缓和生态问题的目的。本文就目前能源景观艺术设施设计存在的程式化、趋同化、互动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三点建议。

4.1 开放空间设计原则

传统的能源景观公共艺术设施大都被作为没有人情味的基础设施摒弃于公众的生活之外,随着对能源景观公共艺术设施需求的增大,对于开放性、参与性、互动性强的公共空间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人们渴望在休闲娱乐时能有一个场所,在满足其基本需求的基础上,还方便其交流互动。这就要求现代的设计师在设计能源景观公共艺术设施的过程中,考虑到受众人群的需要,增强人与能源景观艺术设施的互动性、参与性等,为人们提供一个可以全身心放松的休息场所。

4.2 无缝集成原则

无缝集成是计算机用语,这里用来比喻能源与景观的一体化——景观即能源、能源即景观。比如青岛国际帆船中心的太阳能景观灯就具有无缝集成的特点,设计师将太阳能景观灯设计成一只在天空中翱翔的海鸥的造型,在满足了最基本的照明需求的同时,还利用太阳能光伏板收集太阳能进行发电,海鸥的造型更是满足了人们审美的需要,青岛国际帆船中心的太阳能景观灯将这三个方面完美结合在了一起。这种具有地域民俗文化特色的公共艺术设施能使人直接联想到翱翔于天空的海鸥,增强公众的文化认同感,展现青岛独有的文化特色。该能源景观艺术设施设计将太阳能光伏板与能源景观完美结合在了一起,做到了能源即景观。

4.3 跨学科合作与多维度统筹原则

当代社会是数字化、信息化飞速发展的社会,在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大大缩短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各个知识领域的融会贯通、整合重构是未来包括能源景观艺术设施在内的各种公共设施发展的趋势。在设计能源景观艺术设施时要注意跨学科合作和多维度统筹设计,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传统公共艺术设施设计存在的趋同化、程式化等问题。

5 结语

能源景观公共艺术设施的出现是对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日益恶化的回应。面对当前世界存在的生态危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人们开始不断探索缓和人与自然环境冲突的方式,如何处理人、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成为了现阶段人们思考的重点,能源景观艺术设施被推向了多重矛盾的交织点。针对传统的能源景观公共艺术设施存在的趋同化、程式化以及人性化不足等问题,可以设计人能近距离体验的开放空间,利用无缝集成设计使能源与景观一体化,做到跨学科合作与多维度统筹使各个知识领域融会贯通、整合重构,多种设计原则相互配合,使能源景观公共艺术设施设计更符合公众的需求,潜移默化地增强公众保护生态、节约能源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张惠青.可持续能源景观审美创作范式[D].天津:天津大学,2014:190.

[2] 杨千卉.能源型景观设计研究[J].乡村科技,2016(12):50.

[3] 马金金.可持续理念下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10):91.

[4] 郑艳.设计美学在建筑实例中的应用[J/OL].万方数据,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csjsllyj201121424,2012-10-24.

作者简介:张瑛(1997—),女,山东日照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城市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