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烈日灼心》对小说《太阳黑子》的改编得失

2021-06-15李玥

艺术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太阳黑子艺术魅力改编

摘要:《烈日灼心》改编自须一瓜的小说《太阳黑子》,2015年上映后,口碑票房双高,引发全民热议。本文从人物塑造、矛盾冲突、主题刻画的角度对电影与小说进行比较,分析电影改编的得失,展示两部不同艺术形式作品的魅力。

关键词:《烈日灼心》;《太阳黑子》;改编;艺术魅力

中图分类号:J9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7-00-02

《太阳黑子》的作者须一瓜原名徐平,是《厦门晚报》的一名政法记者,同时也是一名小说家,出版了多部小说,她在悬疑犯罪类小说的创作上是独到且富有经验的,曹保平导演因为其作品内容的丰富性选择对其小说《太阳黑子》进行改编。小说主人公们的本性并非完全邪恶,多是由于特殊的社会境遇或一时嗔痴而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1],在这种情况下,小说对人性善与恶纠葛的深层刻画会更具戏剧冲突,据此改编的电影《烈日灼心》的内涵也十分丰富,大众在观看后会主动讨论这一场“罪与罚的撕裂,赎与爱的和解”。《烈日灼心》在人物塑造、矛盾冲突、主题刻画方面的尝试是大胆且富有张力的,它的创新必然带来得与失两种结果,但瑕不掩瑜,从受众反响来看,《烈日灼心》毫无疑问是对《太阳黑子》的优质再创作,也反映了观众对电影市场的新期待与新需求[2]。

1 人物塑造角度改编的得失

曹保平导演在拍摄《烈日灼心》时将重心放在对男性人物的塑造上,他将伊谷春与辛小丰之间的交往作为电影的主线,让观众跟随伊谷春警官的视角观察案件。在人物塑造方面,他有意将重点放在3位男主人公以及伊谷春警官身上,弱化了对女主人公伊谷夏以及3人女儿尾巴的刻画,这使得电影的柔情部分减少,更多的是在于精神层面的激烈对抗,打造了高质量的影片[3]。

对于一部优秀的影片来说,其所展示的人物形象必然要是完整的[4]。观察辛小丰这一人物,所有的罪恶都是他的一念之差导致女孩心脏病死亡而引发的,但救赎之路也是因辛小丰的固执才得以展开并坚持下去的。虽然他表面上过着看似平常的生活,但电影中却笼罩着强烈的悲剧气氛[5]。他在犯下罪过之后,却选择了辅警这一职业,并且干得格外卖力和认真,屡次协助抓获了罪犯,借此减轻过去的罪恶。在遇到伊谷春警官后,他敏锐地察觉到伊谷春可能会导致他事情败露,因此他想通过辞职来逃避,但在与伊谷春的相处之中,他逐渐放弃了这一想法,自愿走向死亡。这一人物形象在善与恶的两面不断挣扎,在这样的挣扎中,这一人物形象被塑造得愈加饱满[6]。他是罪恶的导火索,却也是善意的根源,是一个渴望获得救赎的罪犯。

另一个在电影中被塑造得较为成功的人物就是伊谷春警官,他是串联电影故事发展的主线,是揭露主题的重要人物。从角色的阵营划分来看,如果说辛小丰、杨自道、陈比觉三人是恶的代表,那么伊谷春就是善的代表,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就是善与恶的激烈碰撞,体现了多元复杂的人性[7]。

电影改编的不足在于对女性角色分量的弱化,在原著中,作者花了较大篇幅描绘尾巴与主人公三人的相处画面,以此表现出三人人性中善良的一面以及他们与尾巴的深厚感情。电影则删去了他们之间温馨相处的细节以及更多生活化的细节[8],使电影的整体基调更加残酷与悲凉,使三人想要赎罪的动因不再那么强烈。电影中对原著中伊谷夏这一女主人公的呈现也是极少的,这导致电影播出后这一女性角色被观众认为有些格格不入。她是一个十分明亮的角色,是人性当中善的代表,是与三位主人公,与她爱上的杨自道存在在完全不同的世界中的人。她出生在富裕的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与犯罪完全沾不上关系,是真正活在阳光下的人。她能够爱上比自己年长许多且似乎并无什么突出之处的杨自道本就是不可思议的。她是揭露这次水库惨案的导火线之一,是原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但电影并没有将重点放在女性角色身上,删减了许多与这一角色有关的戏份,使得这一人物的个性并不十分鲜明,容易让观众产生突兀之感。

这种弱化导致这部电影在情感层次方面不够丰富,缺少了对人性温度的传达,女性角色的边缘处理甚至缺失,使得女性失去了性别魅力和价值[9],这是电影改编美中不足的地方。

2 矛盾冲突角度改编的得失

在拍摄《烈日灼心》时,曹保平导演选择在开头以黑白形式呈现电影画面,放弃了对画面色彩丰富度的追求,而是以黑白色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阴暗低沉的画面。他运用晃动镜头,使观众在观看时可以感受到案发时主人公的慌乱,为观众带来了一种身临其境的观感,增加了对受众的刺激。电影画面还采用了俯视构图,营造出了一种苍凉的悲壮感,让观众清晰地意识到了电影悲伤的基调以及电影的悲剧走向。

在电影的片头处曹保平导演还选取了以评书形式出现的画外音这一与众不同的电影叙事手法交代西陇水库惨案。评书的特点就是用个性化的观点去评古论今,这样的方式营造了情感,与观众进行着情感交流[10]。7年前发生的灭门惨案成了一个无人知晓的谜团,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案件已经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电影通过评书的形式展开,以艺术真实反映生活[11],暗示了这一事件的复杂性。

在电影中,这段评书的腔调其实是古怪的甚至有些刺耳的,且只在开头出现有些突兀,显然,从观赏性的角度来说这段评书的设置并不出彩。但若是评析其深層含义的话,可以发现这段评书武断地进行观点设置,停留在案件的表面,是为了起到反刺激的效果,讽刺目前大众不明就里、片面传播传闻的社会现象,同时渲染了一种无法描述的悲伤[12]。从这一角度来看,曹保平导演增加的这一段以画外音形式出现的评书就显得十分巧妙且富有深意。电影画面是电影基调的一种体现,许多电影会运用不同的拍摄手法表达电影或明亮的或沉重的感情色彩。

电影对于原著最大的改编就是结局。原著中主人公三人是真正有罪的,他们是西陇水库灭门案的真正凶手,是真正意义上的罪人。而电影则对这一结局进行了改编,增添了第四位犯人并将这一人物确定为真正的杀人凶手,增强了电影作品的悲剧性。

关于三人死亡方式的改编也是一个巧思。在原著中,三人是一起被执行了注射死刑,而在电影中,只有辛小丰和杨自道二人被执行了注射死刑,陈比觉并未一同被抓。他死前的那一段念白是很有深意的,在电影中他的智商设定是163,这证明他是极度聪明的,然而在犯案之后他一直装傻,进而与灭门案撇清关系,以逃脱惩罚。可当辛小丰和杨自道被执行死刑后,他也在内心的不断挣扎中选择通过自尽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是人物性格中体现出的必然性[13],他希望给尾巴一个真正干净、无杂质的人生。

电影对于原著结局的改编增加了戏剧冲突,虽说原文的设定在逻辑方面是更加合理、更值得推敲的,但电影的改编也在客观事实和人物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14],使得这一带有暗黑色彩的故事体现出了一丝人性之光。作为影视作品来说这样的构思是更加合理的,也是更能被观众接受的,观众也更容易产生共鸣[15]。

3 主题角度改编的得失

《太阳黑子》中,在对人性善恶这一主题进行探讨的过程中,两条线索互相交织,3位男主人公们抚养了比慧夫妇收养的小孩尾巴,认为在同一天诞生的尾巴是被他们害死的女孩的转世,想要以此赎罪。虽然他们本身是极恶的代表,但善的本性在他们身上并未完全消失。须一瓜将罪犯作为故事的第一主人公,通过他的视角解开这个关于赎罪的故事。但故事实际上还暗含了另一条线索,即卓生发的故事线,卓生发是一个心中充满恨的自私之人,他在家人遇难时选择独自逃脱,还试图通过监听他人的方式证明自己比他人善良。他只想证明自己不是恶,每个人都是比自己更恶的人[16],借此来减轻自己心中的愧疚感和罪恶感。他并无赎罪之心,只是一味地逃避,心安理得地原谅自身的迫害举动[17],他是作者在探讨人性善恶这一主题时刻画的另一种典型。

《烈日灼心》中则淡化了卓生发这条线,并没有交代他的故事线,仅仅只是让这个人物出了个场,与他有关的故事线十分单薄,在主题阐述方面也没有原著那么全面,但也使男主人公三人在罪与罚、赎与爱之间的冲突更加鲜明,更加深入。

在影片中,三人并不是真正的杀人凶手,“第四人”的出现导致剧情出现反转,3个罪犯细碎、无望、悲恸的忏悔变成了一场荒诞的误会[18]。他们心甘情愿地主动进行自我惩罚[19],选择了死亡,这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解脱方式,这样的结局也在情理之中[20]。他们收养尾巴并将她抚养长大是他们善的表现,他们将尾巴视为爱与救赎,影片最后,伊谷春警官领养了尾巴,使她能真正活在阳光之下,这也是善的延续。电影的核心在于对人性的反思[21],这部作品也为市场上更多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作品提供了思考与灵感[22]。导演想要通过电影向我们传达的主题是“无论时代怎么变化,人性之光一直都在”。

4 结语

《烈日灼心》是对《太阳黑子》的优质再创作,是在原著的基础上运用了多种影视手法对其加以改编的一部值得品鉴的影视作品,它是一部非典型的警匪片,向我们传递的人性之光是在当代社会仍需探讨的历久弥新的话题。而改编难免会有得失,这正是不同艺术形式作品的不同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 姚佳.浅析小说日剧《绝叫》中阳子悲剧的原因[J].艺术科技,2019,32(09):105-106.

[2] 鞠凌莉.探讨电视慢综艺的节目导向与观众的心理认同关系——以《向往的生活》为例[J].大众文艺,2019(13):195-196.

[3] 罗倩倩.新媒体时代下国产纪录片的发展策略探析——以《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例[J].大众文艺,2019(14):195-196.

[4] 邓艳.微电影《父亲》中肖利的人物形象塑造[J].艺海,2020(11):102-103.

[5] 童景熙.《黄昏》中的悲剧气氛与沈从文的悲悯情怀[J].大众文艺,2019(11):47-48.

[6] 匡华.曹文轩小说中自然意象的解读[J].艺术科技,2019,32(06):150-151.

[7] 匡华,易媛.论张艺谋电影《影》的美学特征[J].青年文学家,2019(02):153-154.

[8] 罗倩倩.《我在故宫修文物》走红因素分析[J].大众文艺,2019(13):181-182.

[9] 赵阳.美国电影《毒液》中女性边缘化塑造及文化反思[J].戏剧之家,2019(36):66-67.

[10] 鞠凌莉.融媒体时代公益微纪录片与情感营造——以《三十三》为例分析[J].汉字文化,2020(12):189-190.

[11] 田艳丹.论陆文夫《美食家》“吃的艺术”及其审美意义[J].戏剧之家,2019(26):220-221.

[12] 赵阳.《复仇者联盟3》的特色与突破[J].电影文学,2018(17):147-149.

[13] 徐紫薇,薛芳芳.论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对可然律或必然律的回应:以《百年孤独》为例[J].神州,2018(29):1-2.

[14] 张小凡.浅析古装剧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为例[J].艺术科技,2019,32(08):81,101.

[15] 管兰兰.论新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传播[J].大众文艺,2019(12):159-160.

[16] 须一瓜.太阳黑子[M].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2018:363.

[17] 康洁.论苇岸散文集《大地上的事情》中的生态伦理观[J].戏剧之家,2019(17):215-216.

[18] 刘宝杰.电影《烈日灼心》的叙事分析[J].电影文学,2016(11):100-102.

[19] 徐紫薇,薛芳芳.從“自然的人化”到“人的自然化”——生态美学视域下人的解放[J].大众文艺,2019(05):228-229.

[20] 李弋.动物世界——浅析《荒蛮故事》中人物的动物性[J].艺术科技,2019(08):82-83.

[21] 苗欣雨.心有猛虎 细嗅蔷薇——对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理解感悟[J].汉字文化,2019(16):123-124.

[22] 黄晓宇.从《霸王别姬》看京剧艺术与影视艺术的融合[J].艺术评鉴,2019(15):141-142.

作者简介:李玥(1999—),女,江苏镇江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指导老师:赵阳

猜你喜欢

太阳黑子艺术魅力改编
太阳黑子
太阳黑子自动识别与特征参量自动提取
为什么太阳会长斑?
白云与太阳黑子的故事
浅谈梨园戏《郑元和》
试论动漫影片中色彩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