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可译及补偿手段

2021-06-15柴玲莉

青年文学家 2021年8期
关键词:罗密欧与朱丽叶对比分析文化交流

摘  要:本论文以朱生豪和曹禺两个人的汉译本《罗密欧与朱丽叶》为研究对象,从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总结二者处理不可译性的方式,继而为文学作品汉译中的不可译性给出一些补偿策略的建议。语言层面将具体从语音层面、语义层面、修辞层面进行研究。文化层面将具体从生态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最后探讨不可译性的补偿策略。

关键词:不可译性;补偿策略;对比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文化交流

作者简介:柴玲莉(1997.9-),女,汉族,安徽合肥人,天津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8--03

一.《罗密欧与朱丽叶》与不可以译性

长久以来,关于文学作品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问题一直都是一个热门话题。而现在,译界的关注点已不在是否可译这个问题上,因为不可译性并不是绝对的。因而,不可译性的转化补偿策略就具有重大的意义。

纵观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大多都是继承和发展了约翰·卡特福德的不可译性分类法[1],将不可译性分为语言的不可译性和文化的不可译性。而关于文化不可译性的具体研究,大多根据尤金·奈达的文化分类法[2]进行探讨。他将文化分为五个方面,本论文将重点讨论生态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这四点。

二.对比分析两个中文译本对待不可译性的不同

(一)语言的不可译性

源语和译语在语音、语义和修辞上存在诸多差异。这些差异使得在译语中很难找到相应的表达方式来再现源语特征,从而使译文丧失了原文的美感和情趣,这就是语言上的不可译性。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语言不可译性通常表现在语音(头韵、尾韵)、语义、修辞(双关、矛盾修辞法、比喻、文字游戏等)上。下面是关于《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语言的不可译性之处的数据统计表。

a.语音层面

英语是表音文字,而汉语是表意文字。莎士比亚戏剧中惯用头韵和尾韵,尤其是尾韵,因而在翻译中如何处理尾韵方面的不可译性就显得至关重要。接下来举例对比分析朱生豪和曹禺对此的处理方法。

例2.1

Romeo. Sleep dwell upon thine eyes, peace in thy breast!

Would I were sleep and peace, so sweet to rest![3:58]

羅密欧  但愿睡眠合上你的眼睛!但愿平和安息我的心灵![4:37]

罗密欧  睡意留在你的眼里,平静停在你的心底,我愿就是那“平静”和“睡意”,得到这样甜美的地方去安息。[5:99]

在这个例子中,原文中莎士比亚用“breast”,“rest”,“cell”,“cell”四个词来设定尾韵,增强原文的韵律。而朱和曹则采用了相似的处理方法,用汉语中的韵脚押韵来补偿英文中的尾韵,以此达到等效。

b. 语义层面

这一部分,朱和曹都综合使用了同化法和异化法,但是总体看来,朱更偏好归化,曹则更偏爱异化法,下面是二者处理语义不可译性的对比表。

二者的译文,不难发现,除了相似的词义处理部分外,朱的翻译策略更偏向于意译,而曹则更偏好直译,如在翻译“die in debt”时,朱将其译为“死不瞑目”,曹则译为“死也得叫你信服我这个主意”。二者的侧重点不同,曹的译文更好保留了原文的韵味,而朱的译文却更利于读者理解。

c. 修辞层面

修辞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修辞在运用语言特点的同时又受到语言特点的制约。因此,在两种不同语言间进行翻译时,就会由于两种语言特点间的差异,而导致某些修辞层面的不可译。

莎士比亚戏剧中最常用的修辞就是双关,其中,粗鄙、猥亵的文字表达和性双关语的频繁使用是其作品的一大特征。在翻译性双关语时,朱和曹都采用了隐晦法和直译法。但是曹添加了很多舞台指示语。

例2.2

Mercutio. Tis no less, I tell ye; for the bawdy hand of the dial is now upon the prick of noon.

Nurse. Out upon you! What a man are you! [3:70]

茂丘西奥  我告诉你,不会错,那日晷上的指针正顶着中午呢。

乳母  你说什么!你是什么人![4:44]

墨故求  可不是,(粗野)我那长针正指着十二点。

奶妈  (懂得他的玩笑,勃然)去你的,什么人哪你是![5:117]

在这个例子中,朱和曹达多采取隐晦译法。但是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这些性双关在塑造人物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由于其创作戏剧的经验,曹在加注方面更胜一筹,曹通过在话语前加注“粗野”、“懂得他的玩笑,勃然”来引导读者,使其更好地明白了其中的粗俗语双关。

(二)文化的不可译

按照尤金·奈达的文化分类法,可将文化分为生态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和语言文化五个部分。由于语言文化研究在上文中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阐述了,因此本节侧重从生态文化、物质文化、宗教文化、社会文化这四方面论述文化的不可译性问题。

a.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包括一个民族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和地名山名等等。当翻译涉及到某些特殊的、与生态文化有关的词语时,有可能因为在译语国家或民族中找不到相对等或相对应的事物,而给语际翻译带来困难,出现不可译现象。而《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这方面的词汇比较少,只出现了3处,而朱和曹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音译的策略。

b.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包括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以及与之相关的宗教制度、宗教传说和宗教著作等等。《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存在较多宗教文化方面的内容,其大体可分为如下几类:

接下来的表格则对比了朱和曹对神话传说人物和宗教人物的翻译。其中,朱为了保持原文的韵味,大部分都采取直译或者直译加注的方式,如翻译“Echo”的时候,先音译为“厄科”,然后加注“厄科(Echo),是希腊神话中的仙女,因为恋爱美少年那耳喀索斯未遂而形消体灭,化为山谷中的回声”[4:35]。而曹在翻译时考虑到读者的理解,大多将其融入语境意译,直接翻译其特点,如将“Echo”翻译成“连声叫”。

c.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经济生活、物质生产以及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条件。各民族生活习惯不同,物质文化也各具特色,这不仅反映在生产的工具和科学及技术发明创造成果的命名上,也反映在日常生活用品上。

在处理这一部分的不可译性时,朱和曹有很多共同点。他们都将“forty ducats”译成“40块钱”,将“mattock”译成“锄头”,将“wrenching iron”译成“撬棍”,将“curfew bell”译成“晚钟”和“教堂的钟声”。

d.社会文化

一个民族的传统习俗、生活方式、社会生活的特点和形式,以及用语称谓等都属于社会文化的范畴。不同的社會有不同的民族风情以及不同的风俗习惯。在翻译带有这种社会文化背景的词句时,译者可能常常会遇到许多困难。

关于称谓,下面这个例子将两位译者的翻译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朱的译文最大程度上保持了原作的浪漫魅力,也自然地塑造了人物的性格。曹则使用了汉语白话文。

例3.8

Romeo. ‘Signior Martino and his wife and daughters; County Anselmo and his beauteous sisters.[3:21]

罗密欧  “玛丁诺先生暨夫人及诸位令爱;安赛尔美伯爵及诸位令妹。[4:14]

罗密欧  马丁先生及夫人和小姐,安塞公爵和他美丽的妹妹们。[5:35]

凯普莱特草拟的一份邀请人员名单,邀请他们去参加家里的宴会。凯普莱特本身就是有头有脸的人物,邀请的也都是社会名流,因而朱的翻译更贴切人物形象和身份,更为正式一些,而曹的翻译则显得有些随意,不那么正式。

三.不可译性的补偿策略

正确翻译策略指导下的译文,如果在通过补偿手段的处理就会达到更好地翻译效果。通过上述例证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不可译并非完全的不可译,无论是语言的不可译性或是文化的不可译性,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转化为可译。而在不可译的转化中,译者的处理是值得我们重点去关注的部分。

(一)音译加意译

音译法是指以音位为单位在译文中保留源语的发音以便突出原文主要语言功能的翻译方法[7]。音译即不译之译。下面是一个总结表。

从此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曹禺的译文并不常见。实际上,他最初将“Romeo”译成“柔蜜欧”,将“Juliet”译成“幽丽叶”。作为一名剧作家,他的译本充满了诗意。“柔蜜欧”与“幽丽叶”能很好地表现出两位主角的个人性格特征。在此剧中,Romeo是一位性情柔和之人,Juliet则非常美丽迷人。

(二)添加舞台指示语

作为创作戏剧中的一种艺术手段,舞台指示语承载了角色特点、心理活动、感情变化等等。直译只能译出指称意义,但文化意义和语用意义则可以通过舞台指示语来表达。对比了朱和曹的译本之后,曹更偏向于使用舞台指示语。这在第二部分也已经分析过。

(三)分译法

分译法是英汉翻译中较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原则是,把原文中较长的句子成分,或者不易安排的句子成分分出来另做处理。分译大体可分为单词的分译、短语的分译和句子的分译三种情况。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这种翻译方法更常见于翻译矛盾修饰法。下面是具体的例子。

例3.1

Juliet. Dove-featherd raven! wolvish-ravening lamb!Despised substance of divinest show![3:97]

朱丽叶  披着白鸽羽毛的乌鸦!豺狼一样残忍的羔羊!圣洁的外表包覆着丑恶的实质![4:63]

朱丽叶  乌鸦披着鸽子的羽毛!看着是羊,心里是豺狼!最神圣的皮表藏着可鄙的内容![5:163]

当翻译“wolvish-raving lamb”时,朱将其译成“豺狼一样残忍的羔羊”,然而曹则译成“看着是羊,心里是豺狼”,将其分成两部分,然后分开翻译。

(四)寻找对应本体

当源语中的比喻本体具有很强的文化色彩时,在汉语中寻找一个替代的对应本体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在翻译时,曹在翻译比喻时,非常完美地运用了这一翻译策略。

例3.2

Juliet. It was the nightingale, and not the lark.That pierced the fearful hollow of thine ear.[3:110]

朱丽叶  那刺进你惊恐的耳膜中的,不是云雀,是夜莺的声音。[4:71]

朱丽叶  这是夜莺叫,不是百灵鸟,刺痛我爱的耳鼓,吓着了我的爱。[5:185]

在中国例子中,朱将“lark”直译为“云雀”。然而曹则在中文中找了一个对用本体“百灵鸟”来替代“云雀”。在西方文化中,云雀的声音非常甜美,但这个意像在中国文化中却难以产生共鸣。因此曹将其译成“百灵鸟”更能让中国读者理解“百灵鸟”和“sweet voice”之间的比喻关系。

四.结语

不可译性并不是绝对的,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恰当的翻译策略来进行补偿。从论文对两个中文译本的分析总结来看,音译加意译、添加舞台指示语、分译、寻找对应本体都不失为一些好的补偿策略,可以运用到翻译实践中。

参考文献:

[1]西文翻译简史[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55.

[2]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203.

[3]Shakespeare, William. Romeo and Juliet [M]. Macmillan Collectors Library, 2016:192.

[4]朱生豪. 罗密欧与朱丽叶[M]. 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16.

[5]曹禺. 罗密欧与朱丽叶[M]. 北京:中译出版社,2012.

[6]王茜雅.英译汉中矛盾修辞法的比较研究——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J].科教导刊,2018(07):32-33.

[7]Abrams, H. 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507.

猜你喜欢

罗密欧与朱丽叶对比分析文化交流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罗密欧与朱丽叶》:法国音乐剧的新浪潮
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到《天长地久》
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何长盛不衰
中外优秀网球运动员比赛技术的对比与分析
法国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首登羊城劲刮浪漫“台风”
基于数据库的唐诗宋词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