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油用马泡瓜新品种生产特性试验
2021-06-15马宗新
摘 要:以野生马泡瓜和甜瓜杂交后代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了不同马泡瓜品种的栽培特性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品种比野生马泡瓜增产40%以上,粗脂肪提高27%以上。由此可见,新选育的马泡瓜新品种可以作为专用榨油品种推广应用。
关键词:马泡瓜;新品种;榨油;生产特性
中图分类号 TS225.1+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8-0103-04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compared the cultiv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yield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varieties of the cross between wild and Muskmel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yield increase of hybrid progeny was more than 40% higher than that of wild Mapaogua,the crude fat was 27%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The new variety of Mapaogua can be used as a special oil-pressing variety.
Key words: Cucumis melo L. var. agrestis Naud.; New variety; Oil extraction;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马泡瓜(Cucumis melo L. var. agrestis Naud.)为野生薄皮甜瓜的祖先,属于甜瓜属[1-4],以往常作为一般性杂草。有研究认为马泡瓜种子富含植物油,可以榨油食用[1-4];果实中富含各种营养价值较高的物质,如葫芦素、柠檬烯、谷甾醇等,可用于化妆品和医药、食品等[3-4]。马泡瓜作为甜瓜近源属的野生种,具有栽培甜瓜不具备的营养物质和香气成分,具有栽培管理容易、适宜栽培范围广、抗逆性强的优点,特别是耐渍性较高、抗旱性强,可以作为抗逆性育种材料[3-5]。目前,国内缺乏详细的马泡瓜栽培试验资料,仅有的文献也没有马泡瓜温室栽培的试验数据[4],大田栽培仅提供了参考数据,缺少栽培密度、水肥管理措施等详细资料。因此,有必要针对野生马泡瓜和新品种马泡瓜的生产特性开展田间试验,以验证马泡瓜的真实产量和栽培参数。为了解马泡瓜新品种的产量特性,为下一步生产性试验奠定基础,笔者采用马泡瓜新品种黄马泡、青马泡、白马泡、花马泡等作为试验材料,以野生马泡瓜为对照,进行温室和露地大田栽培,观察新品种马泡瓜的植物学特性和生产性能,以期为今后新品种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1.1 野生马泡瓜露地栽培试验 以本地黄皮马泡瓜为试验材料,栽培试验地设在阜阳市农业科学院科技园区内,试验地为中肥力田块,前茬小青菜。小区面积9~15m2,栽培密度49500株/hm2(4~5株/m2)。除出苗期按时除草外,其他管理完全按照自然野生方式进行,即不进行人工干预,不施肥、不灌溉、不除草,任其生长。
1.1.2 野生马泡瓜连片高产示范试验 在安徽省太和县坟台镇建立“百亩”连片种植示范片,以野生黄皮马泡瓜为试验材料,观察野生马泡瓜的大田丰产性、栽培特性、产量表现等。试验地前茬小麦,中等肥力。2020年6月8日,土地翻耕,用旋耕机旋耕1遍,6月12日播种,拌土撒播,用种量1.5kg/hm2,撒播后用旋耕机旋耕1遍。待齐苗后间苗定苗,栽培密度75000株/hm2。待小苗3叶1心期,根据降雨情况,撒施复合肥1次,用量750kg/hm2。以后管理采用自然方式,任其生长,无人工干预,不施肥、不除草、不灌溉。2020年9月11日按照田间测产方案测产,随机选取地块,用尺子量取固定面积,采用人工捡拾、装袋后,用电子秤称量鲜瓜产量。2020年11月3日收获,皮色完全金黄,瓜秧全部枯萎。
1.1.3 新品种马泡瓜栽培试验 以野生马泡瓜、高油1号b、花皮1号、黄马泡、高甜1号、高油3号、翡翠、高油1号a、青马泡、白马泡等品种为试验材料,小区面积10m2,观察记载小区产量和新品种生物学特性。产量采用收获计产。架高197cm,畦面长5.2m、寬0.8m,双行栽植,畦面面积4.16m2。栽培密度105000株/hm2(10~11株/m2)。采用吊蔓栽培,双蔓整枝,在马泡瓜出苗后第3片叶时期短头,去除侧蔓,只保留2个侧蔓。待瓜秧长至栽培架铁丝处(约2m高处),开始短头掐尖,避免瓜蔓继续生长。在关键期施肥,底肥施用复合肥300kg/hm2;在第一瓜坐住后开始追施硫酸钾150kg/hm2、磷酸二氢钾75kg/hm2、尿素75kg/hm2;待短头掐尖后,再次追复合肥150kg/hm2、磷酸二氢钾75kg/hm2。施肥采用肥水一体化施用,随施肥随灌溉。
1.2 测定方法 粗脂肪测定采用四氯化碳(CCl4)液体浸提法,将不同品种马泡瓜干种子用粉碎机粉碎成粉。称取马泡瓜籽粉,用四氯化碳溶液浸提24h,滤纸过滤残渣。将残渣在挥发室内挥发掉四氯化碳溶剂,在天平上称取残渣重量。采用重量法换算粗脂肪含量。根据不同时期观察记载马泡瓜品种特征特性和生产表现,测定产量和种子含油率等生产数据。以皮色转色和果实有香气未成熟为标志开始采收计产。
粗脂肪含量=(籽粉重量-过滤后残渣重量)/籽粉重量×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野生马泡瓜露地栽培产量 由表1可知,野生马泡瓜产量最高3613.2kg/hm2,平均产量3597.6kg/hm2,平均单果重6.15g,最大单果重11.33g,其中大果率10.71%、中果率43.41%、小果率45.88%。由此可见,在自然情况下,不采用人工干预和肥水管理,野生马泡瓜产量较低,不具有较大的生产推广应用价值。
2.2 野生马泡瓜连片测产结果 2020年9月11日按照实验方案对“百亩”连片试验地进行实地测产,测产小区面积15m2,共4个小区。测产结果平均16620kg/hm2,考虑到2020年6—7月遇连续34d连阴雨,试验地受水淹情况严重,本次测产结果比预想的要好。2020年11月3日收获,马泡瓜实际平均产量14775kg/hm2,实际产干马泡籽373.5kg/hm2,按照1kg马泡籽实际出油率51.2%计算,可榨油95.616kg/hm2。按照市场价格336元/kg计算,纯效益32127元/hm2。
2.3 不同马泡瓜新品种生物学特性 不同马泡瓜新品种生物学特性详见表2。由表2可知,野生马泡瓜单果重较小,新品种马泡瓜果实和种子均比野生的大,中心糖度也有所提高,单瓜种子数量也有所增加。其中花皮1号单瓜种子数量是野生的3.8倍,种子千粒重增加了66%左右。由此可见,新品种的产量和品质俱佳,若综合性状优良,完全可以推广应用。
2.4 黄马泡瓜自然状态坐果情况 由表3可知,黄马泡瓜在自然昆虫授粉情况下,第1蔓自然座果率为22%~83%;平均坐果率43.1%,变异系数0.5141;第2蔓自然座果率为21%~95%,平均坐果率为35.8%,变异系数0.8113。由表4可知,黄马泡瓜总节数为18~25节,单株结瓜数最高为8个,叶片大小为15~30cm,一般第1蔓结瓜数要好于第2蔓,变异系数小。
2.5 不同马泡瓜新品种粗脂肪含量 由表5可知,不同品种马泡瓜种子中所含有的粗脂肪各不相同,其中青马泡粗脂肪含量最高,是野生对照品种的1.09倍;白马泡比对照品种增产39.11%,黄马泡比对照品种增产27.01%。粗脂肪含量大小依次为青马泡>白马泡>黄马泡。
2.6 不同品种马泡瓜温室种植产量 由表6可知,黄色马泡瓜较对照野马泡增产47.59%,青马泡较对照增产56.22%,而白色马泡瓜只有1个小区产量比对照野马泡高16.62%,而平均产量较对照减产8.98%。最高产量为黄色品种第3小区,比对照增产127.53%,增产幅度最大。产量综合表现为青马泡>黄马泡>野马泡>白马泡。白色马泡瓜产量较低可能是由于座果率不稳定导致的。
3 结论与讨论
马泡瓜产量与栽培方式之间存在很大的关联性,一般露地栽培的产量较温室栽培低,爬地栽培较吊蔓栽培低。吊蔓栽培又与栽培过程中的肥水管理和整枝方式有关。马泡瓜可能的产量构成因素为栽培密度、单株结果数、平均单果重、座果率等。若栽培模式固定,则最能够提高马泡瓜产量的限制性因子是如何提高座果率。目前,马泡瓜自然昆虫授粉率为30%~40%,座果率总体不高,若能将座果率提高到60%~70%,则产量将大幅提升。因此,今后栽培的重点应是如何提高马泡瓜自然座果率。
马泡瓜作为油用品种,种子含油率是最关键的。本研究结果表明,野生马泡瓜一般27.5~30kg鲜瓜可以晒出0.5kg干种子,0.5kg种子可以榨油0.08~0.125kg。由此可知,若马泡瓜新品种产量越高,其榨出的油也会越多,但受外界环境条件和品种基因型限制,马泡瓜产量不可能无限制提高。而马泡瓜种子榨油的生产成本很大程度上受种子出油率的影响。因此,在稳定馬泡瓜产量的情况下,提高种子出油率将会大大提高马泡瓜榨油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培育出高含油量的新品种是当务之急。也是提高推广新品种积极性的最决定性因素。本研究结果只是初步生产试验,还有很多限制马泡瓜生产的因素需要探讨,如何在栽培过程中控制某个新品种的产量、品质、含油率等关键问题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马宗新.马泡瓜生产简史[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07):76-77.
[2]马宗新.野生马泡瓜果实数量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20,26(06):40-42.
[3]马宗新.一种新型野生植物新食品资源调查研究[J].农业与技术,2020,40(01):32-34.
[4]张正中,王毅.新的油料作物—馬泡瓜[J].安徽农业科学,1961(01):57-62.
[5]王晨晖,栾非时,高鹏,等菜瓜×马泡瓜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果实相关性状QTL分析[J].园艺学报,2019,46(12):2347-2358.
(责编:徐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