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陀氏《地下室手记》中的审丑意识

2021-06-15王悦

青年文学家 2021年8期
关键词:理性主义

摘  要:如果说审美建立在理性基础上,那么审丑则建立在非理性基础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中含有大量审丑现象,这与创作主体具有审丑意识有关,他创作中的审丑意识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人性本恶的反映;二是对人性扭曲和变态心理的发掘;三是对极端理性主义的反驳。本文试从《地下室手记》这一部作品来探究作家的审丑意识,并分析人性的本质。

关键词:審丑;自然为恶;人性扭曲;理性主义

作者简介:王悦(1996-),女,汉族,辽宁省沈阳市人,辽宁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俄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8-0-02

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丑”是美的反范畴,是不美或非美,但在美学范畴中“丑”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是美的契机。丑的东西在被对象化的过程中,许多附加因素使观者的感知得以改变,丑的东西变得有欣赏意义;丑感由此转化为美感,这便是“审丑”。因此,我们可以将“审丑”理解为是一种具有内在张力的审美能力。随着西方一系列审丑论的涌现,19世纪俄罗斯作家也开始将丑摄入到文学创作中去,其中非常值得一提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他的独特之处在于弘扬人性自由的同时还关注到了一些非理性的贪婪、欲望、自私、阴暗等丑恶的东西,形成一种新的审丑风格。在他早期成名作《穷人》中他对男女美好的爱情还有着崇高的赞扬,但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他深刻意识到美不再是一种优美崇高的东西,“美是一种可怕的东西! 可怕的美不只是可怕的东西,而且也是神秘的东西。”[1]既然这种美是可怕而又神秘的,那这种美就不是我们所谓的崇高的“美”,只能是“丑”。在他作品中大量审丑现象的运用使得人性的深度得到更进一步的挖掘,这种审丑意识不但为读者增添了新的美学体验还为作者带来了创作上的巨大成功。

一、对人性本恶的反映

对于19世纪俄罗斯作家来说,他们审丑意识的觉醒大多是通过对人类情感的赞美有所体现,包括托尔斯泰笔下的娜塔莎、屠格涅夫笔下的农奴等形象的刻画也都充分体现了俄罗斯作家的审丑意识,并以写实的手法揭示丑在现实中的存在。如果说以上这些作家仅仅将审丑意识停留在人性为善的方面,那么陀思妥耶夫斯基则意识到了人性的恶,甚至将恶放置首位。在他的作品中,嫉妒、压抑、伪善、苦闷、仇杀等几乎所有负面行为都占全了。阴郁怪诞的气氛使人压抑得简直喘不过来气。如果问道,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何如此“残酷”?他给出了简单的回答:现实本就如此!自然完全是恶的,是丑陋的。《地下室手记》中具有的大量审丑现象,正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审丑意识有关,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人内心深处不愿为人所知的卑劣和丑恶进行揭露,展露出人性恶的一面。

《地下室手记》这部意识流小说由地下室人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小说中的“我”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退休公务员,由于无法融入社会而选择提前退休,在某个阴暗的地下室深居简出。陀氏假借“地下室”人之口说道:“要知道人是愚蠢的,他即使毫不愚蠢也是非常忘恩负义的。[2]陀思妥耶夫斯基刻意赋予小说丑恶的语体色彩,多次运用“可耻”“卑劣”“卑鄙”等恶毒贬低的词语,使得“地下人”的意识贯穿全篇。地下人无休止地贬低自己,甚至不把自己当成人,认为自己是令人厌恶的“耗子”,他不断将这种丑恶在意识中进行强化,就连行为也十分配合地践行这种丑恶。地下室人仿佛是在以挑衅的姿态向理性和法则宣战,他的丑恶嘴脸以及精神世界的黑暗被陀氏暴露在阳光之下,展现在众人眼前。但陀氏认为这种丑恶是合理的,对自然欲望的满足是人所具备的本能,人应该对自身进行正视,客观冷静地看待这种丑恶,努力挣脱理性的束缚。“对人性恶的描写,对人性恶的承认,体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审丑意识,从而也使其超越了‘自然派作家们对自然美的留恋,提高了作品的审美品格,使他的作品产生出惊心动魄的魅力”[3]。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把恶放到首位,虽难堪但又无比真实的还原出人的真实面目,这也使他的审丑意识达到将了前所未有的深度。

二、对人性扭曲和变态心理的发掘

陀思妥耶夫斯基特殊的身世和遭遇使他对人物潜意识心理和内心世界有着极为敏锐的洞察力,他擅长通过塑造一些在诡异阴森场景下存活的精神病、白痴等人物形象来解释现代人的人性扭曲和心理变态。扭曲和变态是丑恶的,但从美学角度讲这种丑恶却是一种审丑的体现。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眼中,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不能完全等同于自然,也就是说人除了具有自然欲望这种非理性的本质外还存在着尊严、人格、良知等理性。这种理性与非理想毫无疑问是对立的,这两者之间存在冲突的结果常常会使人格尊严受到鞭打,导致人性扭曲、心理变态。作为陀氏笔下第一部描写人格分裂、心理变态的作品。当时几乎所有人对这部作品持有否定态度,包括对他赞赏有加的别林斯基也认为这部小说已经与正确的现实主义道路背道而驰,即使这样陀思妥耶夫斯基仍然对他所塑造的这个扭曲的双重人格非常满意“这个典型是我首先发现的,我是这个典型的宣告者……”[4]陀氏对于这种扭曲的心理和人性的变态是认可的。接下来在《地下室手记》中更是有着大量对于人性扭曲和心理变态的描写,地下室人自己跟自己进行激烈地对话,在自我意识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主动的审视,发现了自身的卑鄙与无耻,于是主动进行自我惩罚,糟蹋自己,但同时又有一种更高的意识超越于此使他从中纳自己,虽然他的这种思想是扭曲的,但却使他获得了变态的心理享受,自身卑鄙和对自身的痛苦折磨达到一种平衡。在面对单纯美丽有十分不幸的丽莎时,他热情主动地劝导她该如何过有意义的生活,可是几近变态的虚荣心使他无法将肮脏的地下室、破烂的衣服展现在丽莎眼前,所以当丽莎出现在地下室时,他不但没有欢迎爱上他的丽莎,反而狠狠侮辱她使她痛苦绝望的离开。由于长期处在这种艰难贫困的境地,地下人变得胆小、恐惧、焦躁、自私,形成了扭曲变态的性格。地下室人用一种自剖的方式直视人性的扭曲,展现了地下室人身上复杂隐秘的人性,同时折射出属于全人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为从现实社会来说,这种人内心的失衡也是现代文明的产物之一,将这种病态、扭曲又丑陋的心理特征进行揭露看似不是一件好事,但实际上这确是人心灵深刻复杂的体现。陀思妥耶夫斯基将现代人的这种病症描写出来是对人性多角度的展现,极大提高了人们对复杂心态的包容以及对压力、痛苦的承受力,对人性扭曲和变态心理的发掘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审丑内涵的开拓。

三、对极端理性主义的反驳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作品《怎么办》中提出的“合理利己主义”究其本质属于一种极端的理性主义。极端理性主义的形成与18世纪的启蒙运动有关,陀氏很早就开始用审丑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它,他意识到这种极端理性必然會带来灾难,理性的极端化必然会导致情感、意志、欲望等非理性受到压制,因此,其审丑意识的使命就在于张扬人本性的自由,强调非理性的存在价值,否定极端理性主义对人的异化。《地下室手记》这部创作中所描写的极端理性之丑正是对车氏《怎么办》的反击与讽刺。主人公在《手记》中对理性的作用做了较为客观的评价:“理性的确是个好东西,这是无可争议的,但是理性不过是理性罢了,它只能满足人的理性思维能力,可是愿望却是整个生命的表现,即人的整个生命的表现,包括理性与一切搔耳挠腮。”[5]地下人并非绝对否定理性对人的意志的影响,某些时候意志也会选择跟随理性规则行事。对理性适当的崇尚的确可以使人类社会不断改善进步,但是我们绝对不能把理性作为评判一切事物的标准,一旦将理性主义极端化,人性就会被压抑。这种理性的膨胀会使人们自觉服从社会制度的安排,从而失去自由,成为社会的奴隶。例如,“水晶宫”这一意象在《怎么办》和《手记》中同时出现,车尔尼雪夫斯基所构建的水晶宫是以理性为根基,宫内的一切都被精心安排和设计,人们过着循规蹈矩、各司其职、生活简单明确,这座理性的水晶宫之所以能够建立起来是因为他深信在统治者教育下能够使人把财力和人力都投入到这个领域。“二二得四”在崇尚理性主义的人眼中,是永恒的理性王国般的象征,是他们一直以来寻求的一座坚不可摧的水晶宫。与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水晶宫的赞扬不同,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手记》刻意将这一意象列为反面典型。“地下人”不认为理性的水晶宫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地下室人”不愿意做“二二得四”的事情,而是做一些蠢事只为表示自己有这样的权利。陀思妥耶夫斯基坚信,在放弃个人自由来获取利益与保持充分个人自由这道选择题中,人类将本能地选择自由,哪怕要经受苦难。虽说保持这种非理性可能会为自己带来苦难,但在极端理性的统治下,人类的个性和尊严必然会被廉价的幸福抹杀。

总体来看,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地下室手记》中不但塑造了文学上的新典型“地下人”形象,更重要的是其独特审丑意识的体现在这部作品中已经较为成熟,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其审丑意识在这部作品中向世人展现了人类自然本性的真实面目,还原了犹如一片盘根错节丛林般极其复杂的人的内心世界以及对极端理性主义带来的生命异化的批判,并从张扬自由,赞美生命本质的角度挖掘了审丑这一美学趋势,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审丑意识不但为其创作奠定了基础,更为俄罗斯作家审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注释:

[1][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卡拉玛佐夫兄弟[M]. 耿济之,译. 北 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第114页.

[2]陀思妥耶夫斯基. 双重人格·地下室手记[M]. 臧仲伦,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2004.

[3]张中锋:《审丑关照下的西方文学史》,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年,第 176 页.

[4][苏]格罗斯曼. 陀思妥耶夫斯基[M]. 王健夫,译.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5](俄)陀思妥耶夫斯基:《双重人格——地下室手记》,藏仲伦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年.

参考文献:

[1][俄]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M]. 蒋路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2][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卡拉玛佐夫兄弟[M]. 耿济之,译. 北 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俄]陀思妥耶夫斯基.双重人格·地下室手记[M]. 臧仲伦,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2004.

[4]王洪岳.《美学审丑读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5]张中锋.《审丑关照下的西方文学史》,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年.

猜你喜欢

理性主义
包豪斯理性主义设计思想刍议
从理性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利益观的形成理路研究
用理性支撑学生发展
理性主义、功利主义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
麦克尤恩小说《爱无可忍》的电影改编
论政治哲学对确定性的追求
浅析乌尔姆学院理性主义的来源
理性主义在当前公共舆论中的作用分析
欧克肖特对理性主义政治的批判与重构
论马克思最初探索人类自由道路的两个立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