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连续热灌注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
2021-06-15郑华
郑华
晚期肺癌患者的肿瘤胸腔转移情况容易导致其出现胸腔积液,其恶性胸腔积液难以控制且症状较重,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临床上多采用胸腔灌注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导致的一种晚期肿瘤常见的并发症,控制恶性胸腔积液,提升患者肺功能的安全是临床上的重要研究课题。连续循环热灌注是临床上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能够缓解淋巴液回流通道的压力,限制胸腔积液的再发,提升患者的治疗舒适度。本文就连续热灌注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 年5 月~2016 年5 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66 例进行研究,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0 例,女13 例;年龄41~76 岁,平均年龄(53.33±11.9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8 例,女15 例;年龄40~77 岁,平均年龄(54.56±11.7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患者及患者家属能够配合本次研究;无严重的精神障碍和药物过敏史;患者的基本资料齐全;患者被确诊为肺癌恶性胸腔积液。
1.3排除标准 因特殊情况放弃治疗的患者;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临床检查资料不齐全的患者;伴有严重精神障碍不能参与研究的患者;伴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患者或患者家属拒绝参与的患者;由其他因素导致不良反应的患者;因个人因素拒绝或者中途选择退出患者。
1.4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连续热灌注的方式进行治疗:以胸腔闭式引流法植入引流管2 根,其中1 根位于锁骨中线第二肋间,作为进水管;另一根位于腋中线第七肋间,作为出水管。采用0.9%的氯化钠溶液对患者进行循环热化疗灌注,灌注至少1 h。流量保持在400~500 ml/min,每天进行灌注,连续治疗4 d。对照组患者采用非连续热灌注的方式进行治疗,采用超声定位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静脉导管置入,在患者恶性胸腔积液抽出后采用化疗药物对患者进行非循环热灌注,持续治疗1 周,化疗药物均为铂类。
1.5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1 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临床疗效、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从患者的躯体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认知功能、生理机能进行判定,满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证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对疗效进行判定,完全缓解(CR):患者胸腔积液完全消失,生活质量提高,没有出现呼吸困难的状况;部分缓解(PR):患者胸腔内的积液大量减少,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稳定(SD):患者的积液有所减少,但减少较少;疾病进展(PD):患者胸腔积液增加,症状没有得到缓解,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治疗总有效率=(CR+PR)/总例数×100%。不良事件包括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胸闷胸痛及心律失常。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躯体疼痛评分为(86.13±11.56)分,情感职能评分为(89.12±12.89) 分,精神健康评分为(90.12±10.36) 分,认知功能评分为(89.26±12.09)分,生理机能评分为(85.33±11.77)分;对照组患者的躯体疼痛评分为(73.59±10.26)分,情感职能评分为(74.18±10.61)分,精神健康评分为(71.45±11.48)分,认知功能评分为(74.89±12.12)分,生理机能评分为(71.78±12.15)分。观察组患者的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认知功能、生理机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970%高于对照组的8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2.3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2 例,食欲减退1 例;对照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4 例,食欲减退3 例,胸闷胸痛2 例,心律失常1 例。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9.091%(3/33)低于对照组的30.303%(1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众多研究学者认为恶性胸腔积液的形成与患者体内的循环血管压力有关,通过渗透力的梯度差导致胸膜进入胸膜腔[1-3]。肺癌患者出现胸腔积液是由于胸膜转移而导致渗透加剧,且壁层淋巴微孔的吸收减少或出现淋巴微孔堵塞就容易造成恶性胸腔积液。胸腔热灌注能够直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其原因是由于肿瘤细胞在42℃开始变形坏死,胸膜则能够承受47℃以下的温度,进而直接损伤肿瘤细胞。胸腔热灌注温度一般保持在45℃,到患者体内的温度一般为39℃,采用体外电容加热的方式能够让胸腔维持在40~43℃[4-6]。除此之外,热灌注还能够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刺激患者体内产生淋巴因子,增加T 细胞活性,进而提升患者自身抵抗肿瘤的能力,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7]。由于热灌注的速度为400~500 ml/min,导致胸膜表面的纤维素脱落,进而随着液体排出,达到胸膜廓清的作用,促进患者自身免疫的提升[8]。另外,热灌注还能够增加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由于温度上升能够增加肿瘤细胞细胞膜的通透性,进而让药物能够更有效的渗透到细胞内,增加药物的作用力,提升药物的浓度,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9]。热灌注的治疗方式还能够改善患者局部的血液循环,让积液回流的情况减少,进一步改善患者恶性胸腔积液症状。采用静脉导管引流的方式能够减少患者的创伤,更有利于医护人员操作,此种方式需要注意管腔细小而导致的胸内积液包裹等状况[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认知功能、生理机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采用连续热灌注的方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减轻患者的压力,进而导致患者躯体功能上升,疼痛感下降。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连续热灌注对患者的作用高于非连续热灌注,且连续热灌注的方式较为严谨安全,能够减少患者的不良事件,故而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连续热灌注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推进患者的治疗进展,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方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