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氮—硫沉降对绿色建筑平安树荧光特性的影响研究*
2021-06-15黄树军
黄 婷,黄树军
(1.泉州职业技术大学人居环境学院,福建泉州,362000;2.泉州森林公园服务中心,福建泉州,362000)
平安树(Cinnamomumkotoense)为常绿小乔木,具有净化室内空气、吸收装修污染等功能,适合绿色建筑种植。氮、硫作为叶绿素的重要合成元素,与植物叶绿体色素的含量有密切关系。有研究发现氮—硫作用下杉木的生物酶的变化特征[1];前人研究发现氮沉降对植株生理特性有显著影响[2]。目前,绿色建筑植物研究主要集中在综合评价体系[3]、物种的选配[4]等,很少涉及植物生理特征。在全球酸沉降背景下,研究酸沉降对绿色建筑植物荧光特性的影响机制,可为提高绿色建筑树种适应性及资源利用率提供参考依据,但目前缺少相应研究。鉴于校园绿色建筑廊道上种植有大量平安树,本文模拟氮—硫沉降对平安树荧光特性及相对生长速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教学楼五楼廊道,地理坐标24°30′~24°54′N、118°24′~118°43′E。泉州位于福建东南沿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平均降水量1 147 mm,日照充足。
1.2 试验设计
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5],共设置10个处理组,以Na2SO4为硫源,46% CO(NH2)2为氮源,并设置一个空白对照组(表1)。
1.3 试验方法
2020年4月初,在平安树廊道内分别设置27块面积1 m×4 m的样地,每月将硫源、氮源混合溶解于1 L水中,在样地均匀喷洒,对照则喷洒等量水,持续4个月。每天上午7点自动喷水10 min,使样地保持湿润。2020年4—7月每月15日上午,选择生长健康、长势一致个体,选取叶片中部并避开叶片主脉的功能叶(从上往下数第3片或者第4片),对植物的叶片光化学淬灭系数(qN)、PSII最大化学效率(Fv/Fm)进行三次测定,取平均值。测定相应的株高,计算出相对生长速率RGR。
式中,H2、H1是时间点T2、T1对应的株高。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平安树Fv/Fm的影响
Fv/Fm是一个最适宜状态下光化学反应效率的指标,可反映平安树潜在的最大光合能力。各组Fv/Fm呈先增后减趋势,均在6月达到最大值,J组Fv/Fm最大值达0.75,I组Fv/Fm最大值达0.89。B、E、G、I组Fv/Fm均呈显著差异(表2、p<0.05)。B、D、I组Fv/Fm显著高于A、J组。表3可知,x1>0或x2>0时,Fv/Fm逐渐减小;x1<0或x2<0时,Fv/Fm逐渐增大。
图1 不同处理对平安树Fv/Fm的影响
图2 不同处理对平安树qN的影响
图3 不同处理对平安树RGR的影响
2.2 不同处理对平安树的影响
qN越大则越有利于耗散过剩激发能并防止其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各组qN呈先增后减趋势,均在7月达到最大值,J处理组qN最大值达0.81,I处理组qN最大值达1.18。各组qN均呈显著差异(表2、p<0.05),B、F、I组qN显著高于A、J组。表3可知,x1>-0.22或者x2>0.31时,qN逐渐减小;x1<-0.22或者x2<0.31时,qN逐渐增大。综上,x1、x2在[0.31,1.414]或[-1.414,-0.22]编码范围内,氮、硫两因子相互增效。
2.3 不同处理对平安树RGR的影响
各组在5月的相对生长速率最大,6月开始呈下降趋势,7月基本停止生长。各组RGR呈显著差异(表2、p<0.05)。B、F、I组的相对生长速率显著高于其他组;J组相对生长速率显著低于其他组。表3可知,x1>-0.1或者x2>0.47时,RGR逐渐减小;x1<-0.1或者x2<0.47时,RGR逐渐增大。综上,x1、x2在[0.47,1.414]或[-1.414,-0.1]编码范围内,氮、硫两因子相互增效。
表2 各处理组荧光参数方差分析
表3 回归方程式
3 结论与讨论
Fv/Fm、qN在6月或7月达到最大值,表明平安树在不同氮—硫处理下,6月份的荧光参数接近最大值,光合速率较快。B、I组Fv/Fm、qN、RGR显著高于A组,I组的Fv/Fm、qN均高于其他组,J组的Fv/Fm、qN、RGR均低于其他组。本试验中,Na2SO4为96 kg·hm-2·a-1、46% CO(NH2)2为150 kg·hm-2·a-1时,平安树的光合速率和相对生长速率较快。x1、x2在[0.47,1.414]或[-1.414,-0.22]编码范围内,氮、硫两因子相互增效,Fv/Fm、qN、RGR随编码值增加而增加。qN、RGR对氮—硫沉降的响应相对显著,Fv/Fm对氮—硫沉降的响应不显著。学者研究表明氮输入会引起植株叶氮含量上升,进而影响植株光学吸收特性[6],这与平安树Fv/Fm的变化较小相一致。Fv/Fm、qN、RGR变化存在较大差异,说明平安树对氮—硫沉降的响应较为复杂,可能与氮—硫沉降水平及试验时间尺度等相关,这有待深入开展长期氮—硫沉降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