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院2015至2019年药品不良反应分析与合理用药

2021-06-15李真真郭锡春韩秀媛李汉高

河北医药 2021年10期
关键词:例数注射液药品

李真真 郭锡春 韩秀媛 李汉高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1]。为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在医院的发生情况,作者对某地区三级甲等医院2015至2019年收集到的1 376例ADR有效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探索本院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及规避不良反应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查阅通过HIS系统上报的2015至2019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照山东省ADR报告表质量标准剔除资料不全的报告,获得有效报告1 376例。

1.2 方法 分别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生ADR的药品种类和剂型、发生ADR的给药途径、累及器官/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上报人员情况、患者转归情况等使用EXECL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 1 376例ADR报告中,男588例(42.73%),女788例(57.27%),男女比例为1∶1.34;年龄≥60岁老年患者ADR的发生例数最多,为625例,占比45.42%,50~59岁患者ADR的发生例数为301例,占比21.88%。见表1。

2.2 报告人职业、职称分布 ADR上报主要集中在临床药师和医生,占报告总数的94.04%;而护师和技师上报ADR的比例较低(5.96%)。见表2。

表2 2015至2019年ADR上报人员类型分布 例(%)

2.3 发生ADR患者的给药途径比较 在ADR报告1 376例中,共涉及10种给药途径,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口服给药为主。见表3。

表3 2015至2019年发生ADR患者给药途径构成比

2.4 ADR报告涉及药物类别及ADR严重程度、相关性评价 1 376例ADR报告中共涉及12类药物,排名前三位的药物分别是抗肿瘤药物、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引起ADR例数排序前10位的药品中,居首位的是奈达铂注射液,其次为紫杉醇脂质体注射液、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卡铂注射液、顺铂注射液、替吉奥胶囊、注射用血栓通、银杏达莫注射液、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碘克沙醇注射液。见表4。

表4 2015至2019年引起ADR疑似药物类别和ADR严重程度及相关性评价 例(%)

2.5 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 1 376例ADR报告共累及12类器官/系统,其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共493例(35.83%),临床表现为各种皮疹、瘙痒、荨麻疹;其次为血液及凝血系统、消化系统、全身性损害等。见表5。

表5 2015至2019年患者出现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

2.6 引发ADR的抗肿瘤药物报告情况 1 376例ADR中,抗肿瘤药物所致的ADR有556例,占比最高。共涉及34种抗肿瘤药物,排名前3位的抗肿瘤药类别为金属铂类、植物来源及衍生物类、抗代谢类;排名前5名的药物为奈达铂、紫杉醇、卡铂、奥沙利铂和顺铂。见表6。

表6 2015至2019年引发ADR的抗肿瘤药物类别/品种

2.7 患者转归情况 1 376例ADR报告中,共1 338例(97.24%)患者经治疗后痊愈和好转,另有3例患者死亡。见表7。

表7 患者转归情况

3 讨论

3.1 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在1 376例ADR患者中,性别方面,男女比例为1∶1.34,女性略高于男性,与文献报道[2]一致。这与女性的生理因素(包括妊娠期、围生期、哺乳期等)以及体内药代动力学特点有关。年龄方面,>50岁患者共926例(67.30%),占总数的2/3,原因可能为:(1)药动学的改变,老年人器官功能及代偿机制衰退,药物代谢和排泄速度减慢,导致药物清除率显著下降、半衰期延长,使药物蓄积易发生ADR[2,3];(2)老年人共病多,存在多重联合用药,增加了老年患者发生ADR的风险,可致低血糖、骨折、营养不良等后果[4];(3)老年患者记忆衰退、依从性差导致用药时间、剂量、频次不当等也是ADR发生的主要原因;四是医院老年患者相对较多,发生ADR的概率也高。因此临床医生应熟悉所使用药物的严重ADR,主动评估老年患者用药后的临床表现,尽早调整用药方案,尽可能避免联合用药,减少ADR的发生[5,6]。

3.2 ADR报告人职业/职称分析 我院ADR报告人主要集中在医生和临床药师,而护士上报相对较少。原因可能为:(1)临床药师对于上报系统操作熟练,上报态度认真积极;(2)医师能对患者的异常情况及时发现和辨别;(3)医院对护理人员未分配上报指标;四是医院对安全用药的重视。下一步应优化ADR的上报流程和制度,加强系统培训,制定奖惩办法,尽最大可能调动全院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3.3 给药途径分析 1 376例ADR中,静脉给药途径发生ADR报告例数最高,共1 013例(73.62%),其次为口服给药途径,这与相关文献的报道是一致的[2,7]。原因可能为:(1)是静脉给药可使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快速发挥疗效,无首过效应,临床使用率高,导致发生ADR的比例较高;(2)是我国静脉制剂品种多,其配制辅料质量、PH、微粒数、药物的浓度、药物的稳定性、给药间隔、给药速度等因素也会诱发ADR[8]。因此需要医师和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病情正确选择药物,加强用药监测,降低ADR的发生率。

3.4 药品类别、ADR的程度分级及相关性评价分析 1 376例ADR报告中,抗肿瘤药物引发的ADR共556例(40.41%),占比最高,与国内的很多文献报道不相一致,但整体上是与逐年增长趋势相吻合的[2]。医师和临床药师应深入了解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加强对高危患者的安全监测,实现个体化给药[9,10]。

引发ADR的药物中占比第二位的是抗菌药物,共323例(23.47%)。这与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率高、应用广泛、剂量不合理、品种选择不适宜等有关[11,12]。因此建议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规范皮试操作,用药前明确感染指征,做好药学监护,同时加强ADR监测,降低使用风险[13,14]。

1 376例ADR报告中,ADR严重程度存在差异,一般ADR占比最大,严重ADR报告发生例数上升明显,原因与医院控制药占比及ADR上报人员认知意识的提升及奖励政策有关。下一步可以继续加强ADR的系统培训,进一步提高报告表的完整性和规范性[15]。从ADR相关性评价结果看,“很可能”的报告中,镇痛药物、内分泌药物、电解质/营养药物、心血管药物、神经障碍药物占其各自报告的百分比>55%以上,原因可能是随着这些药物近年来在临床使用的逐渐增多和新技术的普遍推广如镇痛泵、胰岛素泵的广泛使用,使其在临床治疗中较易辨别和评价ADR[16,17]。

3.5 累及器官(系统)和临床表现分析 从ADR的临床表现来看,皮肤及其附件与血液及凝血系统的损伤占比最高,分列一、二位,二者例数相近。主要原因:(1)皮肤及其附件的损伤多以瘙痒、皮疹、水肿为主,患者及家属容易观察及识别,包括医护人员也容易发现,上报及时;(2)患者血常规等相关指标的检查贯穿其住院期间,指标的异常变化也会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并积极上报。对于全身性损害、循环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10%,应当予以重视。建议医护人员加强患者用药过程中的观察及检测,对于不良反应较多的药品用药前要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用药期间注意观察临床表现,严密监测肝、肾功能,避免发生严重后果,以保证患者安全用药[18,19]。

3.6 抗肿瘤药物品种分析 化学治疗方法作为目前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其对不同疾病的疗效不同涉及的种类也较多[20]。由表6可见,金属铂类在引发ADR的抗肿瘤药物中占比最高,而排名前5名的药物中有3种为金属铂类,这可能与使用率及个人用药习惯有关[21,22]。铂类药物的分子结构特性使其发挥作用的同时也会激活细胞信号通路,进而产生毒性及耐药性[23-25]。顺铂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肾毒性,还会引起严重的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奈达铂的消化道毒性及肾毒性明显降低,但有严重的骨髓抑制作用,会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减少。奥沙利铂作为第三代铂类药物,其引发的神经毒性更明显[26]。临床实验表明,铂类药物具有的明显抗肿瘤作用在科学研究与临床应用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明显的毒副作用也大大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医务人员应熟知每种药物的特点,密切关注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时采取对症处理,真正做到个体化给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综上所述,ADR监测是促进临床用药安全的重要途径,作为药物警戒的常规工作更要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应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实现个体化给药;同时应加强医护人员的ADR系统培训,进一步提高ADR报告的质量,促进临床的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猜你喜欢

例数注射液药品
是不是药品说明书里列举不良反应少的就是好药、列举不良反应多的就不是好药?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对不同细胞类型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特征的分析
诺保思泰®阿加曲班注射液
脑梗塞患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鱼腥草注射液在养猪生产中的妙用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药品保存细解读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的有效性探究
水果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