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不完全性性早熟发生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21-06-15王雪刘亭亭张立双
王雪 刘亭亭 张立双
不完全性性早熟是一种特殊性早熟,患儿过早出现个别性征发育,由于患儿的心理状况与身体生长、骨骼发育不同步,产生心理行为和体格发育的双重危害[1,2]。近十年来我国地区的饮食结构发生极大改变,儿童饮食不规律、各类添加化学物质、营养滋养品及接触性传播知识等均不同程度增加了性早熟的发病风险,应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如何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固然十分重要,但不完全性性早熟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早期明确相关临床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预防,成为儿科需解决的难题。父母早期了解患儿各项高危因素,给患儿各方面的关心和爱护,适时地进行性教育,避免性早熟现象的发生[3]。目前不完全性性早熟患儿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少,尤其是缺少不同性发育特征患儿危险因素差异的报道。本次通过分析122例不完全性性早熟女童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科学性指导,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我院就诊的不完全性性早熟女童122例,平均年龄(7.10±0.46)岁,按照女童性发育特征,分为单纯乳房发育组(n=49)、单纯外阴发育组(n=41)和单纯早初潮组(n=32),同时选择同一时期我院体检中心常规体检的健康女童69例,作对照组,平均年龄在(7.24±0.68)岁,体格检查未发现第二性征发育,排除有生长发育异常,或器质性疾病者。2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均符合卫生部《性早熟诊疗指南》中“不完全性性早熟”的诊断,年龄<8周岁,伴有乳房或外阴发育、早初潮等第二性征。尊重患儿隐私权,征求患儿家属的知情同意,签署相关协议。
1.2.2 排除标准:其他器质性、内分泌疾病;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性器官发育异常导致性早熟;重症肺炎、脓毒症等其他危重者;癫痫部分发作、痴呆、智力低下者。
1.3 信息收集
1.3.1 女童人口量特征:儿科和内分泌医师均经过统一培训,组成专业调研团队,根据患儿病变特点和我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完全性性早熟患儿信息统计表》,收集女童的人口学特征,包括年龄、家庭收入(>6 000元/月和≤6 000元/月)、母亲初潮年龄(>13岁和≤13岁)、母亲接触化妆品(每周涂抹化妆品≥3次定义为经常)、居住环境(是否城市地区)等,同时测量身高和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母亲文化水平(低等为小学及以下,中等为初高中,高等为大学及以上)。
1.3.2 患儿的各类饮食及生活方式:电子设备(电脑或手机,每周≥2次定义为经常)、高油脂食物(油炸制品或奶酪,每周≥1次定义为经常)、人工饲养家禽(鸡脖或鸭脖,每周≥1次定义为经常)、饮料快餐(汉堡、可乐、方便面,每周≥2次定义为经常)、各类补品(补益类中药及其制品或各种营养液,每月≥2次定义为经常)、反季节瓜果和蔬菜(每周≥1次定义为经常),计算患儿的使用或食用频次。调查问卷均由患儿及家长共同填写。
1.3.3 调查病历资料:记录性激素水平,包括黄体生成激素(LH)、促卵泡成熟激素(FSH)、雌二醇 (E2)等。
2 结果
2.1 不完全性性早熟患儿单因素比较 单纯乳房发育组、单纯外阴发育组和单纯早初潮组在母亲初潮年龄>13岁、母亲经常接触化妆品、BMI>17 kg/m2、经常高油脂食物、经常饮料快餐上,均高于对照组,在母亲文化水平上,单纯乳房发育组、单纯外阴发育组和单纯早初潮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常电子设备上,单纯外阴发育组高于单纯早初潮组、对照组,在经常反季节瓜果和蔬菜上,单纯早初潮组高于对照组、单纯乳房发育组、单纯外阴发育组,在经常各类补品上,单纯乳房发育组和单纯早初潮组高于对照组,在经常人工饲养家禽上,单纯外阴发育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不完全性性早熟患儿单因素比较 例(%)
2.2 单纯乳房发育患儿Logistic分析 将上述有差异的单因素指标录入Logistic分析,发现母亲初潮年龄、母亲文化水平、各类补品是单纯乳房发育患儿的低危险因素,BMI、高油脂食物、饮料快餐是单纯乳房发育患儿的高危险因素(P<0.05),母亲接触化妆品不属于单纯乳房发育患儿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单纯乳房发育患儿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分析
2.3 单纯外阴发育患儿Logistic分析 将上述有差异的单因素指标录入Logistic分析,发现母亲文化水平、电子设备、高油脂食物是单纯外阴发育患儿的低危险因素,母亲初潮年龄、BMI、饮料快餐是单纯外阴发育患儿的高危险因素(P<0.05),母亲接触化妆品、人工饲养家禽不属于单纯外阴发育患儿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单纯外阴发育患儿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分析
2.4 单纯早初潮患儿Logistic分析 将上述有差异的单因素指标录入Logistic分析,发现人工饲养家禽、饮料快餐是单纯早初潮患儿的低危险因素(P<0.05),母亲初潮年龄、BMI、高油脂食物是单纯早初潮患儿的高危险因素(P<0.05),母亲文化水平、母亲接触化妆品、各类补品、反季节瓜果和蔬菜不属于单纯早初潮患儿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4 单纯早初潮患儿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分析
3 讨论
性早熟是一种特殊现象,约15%的儿童青春期提前发动,6~8岁儿童中5%女童出现乳房发育,不完全性性早熟已成为常见的小儿内分泌疾病[1]。性早熟不符合小儿的正常生理发育过程,儿童的智力和思维处于幼稚阶段[4],而性的方面却已步入青春期,性特征过早发育同时,一定程度有性要求,极易出现社会问题。多数不完全性性早熟患儿的骨骼提前发育和过早生长,对成年后身高有不良影响,文献报道,患儿骨骼生长的加速,骨骺提前融合,成年后比同龄人矮小[5,6]。因此明确不完全性性早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预防十分重要。普遍认为不完全性性早熟的发病因素众多,包括营养过剩、激素类食物添加剂、外源性激素摄入、不良饮食习惯等危险因素,加重患儿性早熟。基于我国基本医疗国情,部分偏远山区或农村地区,人们对性知识缺乏,医疗普及不全面,性健康教育多依赖个人经验,目前完全明确的危险因素不多[7],尚缺乏科学性的指导。
本次发现母亲初潮早、文化水平低、食用高脂肪食物和饮料快餐、看电子设备、BMI高,则儿童不完全性性早熟风险越大。分析如下:(1)我国信息技术和媒介高度发展,儿童很早开始接触电子设备,从影视节目里接触超越心理年龄的行为画面,并进行模仿,有学者认为电视、电影节目中性暗示太多,是患儿发育提早的主要原因[8]。(2)饮食结构,从我国进入21世纪,西方文化融入人们的饮食文化中,人们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有很大改善,传统“碳水化合物”转化为“高蛋白、高脂肪”[9],儿童对肉制品、快餐食品、功能性饮料的需求增加,常含激素成分。与成年人不同,儿童排泄毒素生理功能弱,肉类食品如含淋巴较多鸡鸭脖中的残余激素超标,长期摄入会造成各种激素水平增高;而且食用油经反复加热使用,高温使其氧化变性,都可能成为性早熟的“催化剂”[10]。另外吃反季节果蔬也会增加性早熟的风险,为增加美观和成熟度,食物中含有大量农药或激素化合物,通过皮肤或直接食用后,是性早熟的重要诱因,本次并未发现反季节蔬菜是不完全性性早熟的危险因素,推测与相关食品添加剂的严格政策有关。(3)部分家长形成错误认知,认为儿童期处于一个生长旺盛的发育阶段,需要摄入大量的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与多类微量元素等),然而正常情况下患儿从食物中获取的营养代谢已满足身体需求,过度的摄取营养,会导致肥胖[11]。另外洋快餐、油炸类食品特别是炸鸡、炸薯条和炸薯片,过高的热量会在儿童体内累积,并转变为多余的脂肪,从而引发内分泌紊乱。
目前人们具有先进的保健意识,部分保健品含雌激素类较多,一旦患儿经常或过量服用滋补品,导致患儿摄入外源性性激素,也是不完全性性早熟的重要原因。但本次Logistic分析并未发现各类补品是不完全性性早熟的危险因素,推测与人参、冬虫夏草、沙参为天然中药材,不含或少含人工激素类有关[12]。本次分析不同的高危因素对患儿的第二特征影响也不同,不同性特征发育女童的危险因素有轻微差异,BMI、高油脂食物、饮料快餐是单纯乳房发育患儿的高危因素;母亲初潮年龄、BMI、饮料快餐是单纯外阴发育患儿高危因素;母亲初潮年龄、BMI、高油脂食物是单纯早初潮患儿的高危因素,可以发现性早熟患儿的共同高危因素与BMI、饮食习惯密切相关,推测食物中的各类化学添加剂、雌激素可累积于体内,可以进一步放大促性早熟效应,是患儿性早熟的主要因素。由于雌激素由一些脂肪细胞转化而来,对于肥胖儿童来说,更应该预防性早熟,在防治工作中要将肥胖患儿作为主要高危人群,以改善膳食结构、保证营养均衡作为主要工作重点[13,14]。
综上所述,母亲初潮早、文化水平低、食用高脂肪食物和饮料快餐、看电子设备、BMI高,不完全性性早熟女童的发生风险越大;不同性特征发育女童的危险因素有差异,BMI、饮食习惯是患儿的共同高危因素,对上述高危因素进行干预,做到早期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