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创伤性骨折专用MRI的应用研究
2021-06-14张思农
张思农
(贾汪区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徐州 221011)
隐性创伤性骨折属于临床常见骨折类型之一,病变期间患者多会出现活动障碍、疼痛以及肿胀等症状,治疗不及时极易导致病情恶化,从而引发大量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因此,临床只有尽早对疑似隐性创伤性骨折的患者进行诊断,并在确诊后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治疗,才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目前,临床多是通过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MRI)等方式对该病进行检查,其检查方式各具优势[2]。鉴于此,本文将选取50例疑似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疑似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44.25±2.35)岁;骨折至入院时间1~5 h,中间值为(2.54±0.35)h。本次研究已患者均自愿参与,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存在明显的急性创伤;②存在疼痛、活动障碍等症状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存在障碍的患者;②认知功能不全者。
1.2 方法
多层螺旋CT:采用美国GE Healthcare 64排螺旋CT机对患者进行扫描。相关参数:管电压为120~130 kV,管电流为260~300 mAs,厚层为1~3 mm,螺距为1~1.5 mm。扫描结束后使用估算法对扫描图像进行重建,将扫描间隔设置为1~2 mm,矩阵为512×512。
MRI:采用日本东芝超导1.5TMRI扫描仪对患者进行检查。于病变部位横断面及矢状面进行扫描,扫描序列为T1WⅠ、T2WⅠ。T1WⅠ相关参数:TR为700~800 ms,TE为20~25 ms;T2WⅠ相关参数:TR为2500~2700 ms, TE为100~135 ms。厚层均为4 mm,层间距为0.4 mm,矩阵为256×320。
1.3 观察指标
以病理检查为诊断金标准,对比MRI及多层螺旋CT的诊断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算,其中计量资料(± s)以t表示,计数资料(%)以χ2表示,最终结果显示为P<0.05,则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50例患者中,阳性共42例,阴性共8例。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真阳性为31例,真阴性为5例,漏诊11例,误诊3例,见表1。
表1 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例)
2.2 MRI检查结果
MRI检查结果显示,真阳性为40例,真阴性为7例,漏诊2例,误诊1例,见表2。
表2 MRI检查结果(例)
2.3 两种检查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准确率
两种检查方式的特异度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的灵敏度及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检查(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准确率[n(%)]
2.4 两种检查方式的漏诊率、误诊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
MRI与多层螺旋CT的误诊率、阳性预测值均无差异(P>0.05);相较于多层螺旋CT而言,MRI的漏诊率较低,阴性预测值较高(P<0.05),见表4。
表4 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误诊率、漏诊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3 讨论
近几年,我国建筑业及交通行业的发展十分迅猛,意外事故的出现也越来越多,隐性创伤性骨折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升高[3]。一般情况下,临床多是采用X线平片、多层螺旋CT以及MRI等方式对隐性创伤性骨折进行检查。X线平片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便宜等特点,在临床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但由于隐性创伤性骨折的病变类型较为多样,且大多病变部位较为隐匿,因而通过X线平片检查的方式,很难确诊患者的病灶部位及病变严重程度,诊断准确率较低。CT检查具有成像迅速、可多方位观察等特点,检查效果较好,但该检查方法的辐射性较高,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较大,且隐性创伤性骨折的部分病变部位较为隐匿CT检查无法发现异常,诊断效果欠佳[4]。
MRI是一种新型的影像检查技术,具有成像清晰度高、操作简单以及创伤性低等特点,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较小,且该检查方式的空间分辨率、软组织分辨率较高,近几年在临床中的应用较为广泛[5]。隐性创伤性骨折在MRI中的征象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在SE序列T1WⅠ中,多呈现出片状的不规则低信号;而在FSE序列或TSE序列T2WⅠ中,多呈现出高信号的现象,但在该系列所显示的范围远不如T1WⅠ序列;在STIR中,多呈现出片状高信号的现象。②在以上各个序列中,隐性创伤性骨折的信号多显示出异常的线条状,其线条状即骨折线,通常情况下主要呈现出低信号的状况,但若髓腔内的小血管遭受到伤害且出现出血的状况,将会呈现出高低混杂信号。③若人体的关节软骨、半月板以及肌腱等部位出现损伤,其图像将会根据不同部位而显示出不同的异常信号。④若骨折属于眶内侧壁隐性骨折,其内侧壁骨质将会显示出菲薄的状况,上述表现均不会出现,若以对侧相比,正常形体将会消失[6]。相较多层螺旋CT检查与X线平片检查而言,MRI检查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该检查方式还能多方位成像,可将病变区域与活性骨间隙的反应带显示出来,且T2扫描还能将CT检查无法检测到的线样低信号加权表现为高信号,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早期隐性创伤性骨折的诊断准确率。②该检查对于隐性创伤性骨折的敏感度较高,能够将多层螺旋CT检查与X线平片检查无法显示的骨髓异常早期病变状况清晰的显示出来,尤其是对颈椎、半月板等部位的检查,可清晰的显示出脊椎内部的骨髓、韧带、软骨以及软组织的损伤情况。③该检查方式具有无创性、无辐射等特点,检查时不会对患者的身体机能造成伤害,患者的接受程度较高。④该检查方式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及软组织分辨率,在检查时可将检测图像直接呈现于屏幕上,确保诊断医师能够直观地发现骨头坏死的组织学变化情况,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7]。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多层螺旋CT检查而言,MRI检查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较高,漏诊率较低(P<0.05)。由此可见,相较于CT检查而言,MRI检查的灵敏度较高,可有效提高隐性创伤性骨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的情况。使用MRI对隐性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检查,虽能获得较为良好的效果,但就目前而言,该检查方式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①该检查方式的特异性较低,无法明确患者的病变严重程度,对于后续治疗的影响较大;②该检查方式的价格较为昂贵,且扫描时间较长,患者的接受度较低。因此,临床若想进一步提高隐性创伤性骨折的诊断准确率,可通过MRI与多层螺旋CT联合的方式对隐性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检查,使两种检查方式发挥出协同的效果,有助于弥补双方的不足之处。
综上所述,对隐性创伤性骨折患者实施MRI检查,其成像清晰度较高,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症状检出率,同时还能减少误诊及漏诊率,进一步提升诊断准确率,相较于CT检查而言,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建议临床深入研究并大力推广,将其作为诊断隐性创伤性骨折的首先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