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纵隔胸腺瘤CT诊断与临床表现分析

2021-06-14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8期
关键词:胸腺腺瘤特征

付 兰

(沧州市中心医院CT诊断科 河北 沧州 061000)

胸腺瘤作为最常见的前上纵隔原发肿瘤,一直被临床所重视,其发病率为所有纵隔肿瘤的20%~40%[1]。虽然多为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包膜完整,但是具有一定的潜在侵袭性,且与自身免疫紊乱密切相关,可导致重症肌无力、红细胞发育不良等疾病,临床表现多种。根据肿瘤是否具有侵袭性而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两种,不同种类的纵隔原发肿瘤其预后不同,治疗方案差异极大,因此应给予早期诊断,早期治疗[2]。CT是纵隔胸腺瘤诊断的重要手段。为了观察纵隔胸腺瘤的CT诊断特点和临床表现,我院对2016年1月—2020年12月至我院进行治疗的纵隔胸腺瘤患者64例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选择

选择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纵隔胸腺瘤患者64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性41例,女性23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4.18±10.29)岁,非侵袭性51例,侵袭性13例。其中有明确临床症状来诊43例,无症状通过体检发现21例。

纳入标准:(1)于本院进行相关检查、治疗,通过术后病理检查确定诊断。(2)病例资料完善。(3)纵隔胸腺瘤为原发性病灶。

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2)纵隔为转移病灶的患者。(3)未经病理检查确定诊断的患者。(4)未给予胸部增强CT检查的患者。(5)有CT检查禁忌证的患者。(6)病例资料不完善的患者。

1.2 方法

1.2.1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来诊后均给予胸部CT增强检查。仪器为GE Lightspeed型64排螺旋CT机。扫描范围由胸廓入口至肋膈角,方式为连续屏气螺旋扫描。扫描参数为:120 kV,80 mA,视野为36 cm×36cm-40 cm×40 cm,扫描矩阵为512×512;扫描层后0.6~2.0 mm,间距2 mm,扫描延迟时间为6 s,连续扫描时间为40 s。对比剂为优维显(300 mg I/mL),总量70 mL,通过桡静脉流速为3~4 mL/s静推。

1.2.2分析指标 对所有患者的CT影像特点和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非侵袭性、侵袭性胸腺瘤CT特征和临床表现。

1.3 数据处理

用SPSS 19.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处理研究中所有相关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非侵袭性、侵袭性纵隔胸腺瘤患者CT诊断特点

非侵袭性、侵袭性纵隔胸腺瘤CT征象中,发生位置无显著差异(P>0.05),但非侵袭性肿瘤以形状规则、软组织密度影均匀、无侵犯纵隔、无胸膜结节、无胸腔积液、未累及纵隔内大血管以及均匀强化为主要特征,两组上述特征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纵隔胸腺瘤患者CT诊断特点

2.2 纵隔胸腺瘤患者临床表现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所占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纵隔胸腺瘤患者临床表现[n(%)]

3 讨论

胸腺瘤是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的肿瘤,其发病率较低。作为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胸腺在人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胸腺起源于胚胎时期第3腮弓的内胚层,随着胚胎的生长发育附入前纵隔[3]。因此95%的胸腺瘤均是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或者淋巴细胞。小的胸腺瘤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随着肿瘤体积增加,对周围器官发生压迫以及对胸腺的侵袭导致患者出现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同时会导致重症肌无力、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发生[4]。

临床影像学根据肿瘤的形态学表现和生物学特性分为非侵袭性和侵袭性两种,侵袭性胸腺瘤通常呈现局部蔓延和侵犯心包、胸膜的特性。虽然临床认为对于胸腺瘤一经诊断,无论是侵袭性还是非侵袭性,均应给予外科手术切除[5]。但是不同性质的胸腺瘤治疗方案和预后差别很大。侵袭性胸腺瘤通常术后需要给予放疗以缓解症状,延长存活时间。此外,由于侵袭性胸腺瘤与周围呈现粘连浸润状态,增加了手术的难度。胸腺瘤的位置在纵隔的心底部,与周围的大血管和心脏联系密切,如果术中误伤血管则会导致大出血,显著的增加了手术的风险[6]。目前对于胸腺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仍然以影像学检查为主。能够准确地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边缘情况、是否发生浸润,与周围脏器组织血管的关系,进而判断是否能够切除,手术的风险,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但是对于侵袭性和非侵袭性的胸腺瘤,能否通过CT进行诊断、鉴别诊断,患者的临床表现是否有特征,一直是临床所研究的重点内容。

从本次研究上看,非侵袭性、侵袭性纵隔胸腺瘤CT征象中,发生位置无显著差异,但非侵袭性肿瘤以形状规则、软组织密度影均匀、无侵犯纵隔、无胸膜结节、无胸腔积液、未累及纵隔内大血管以及均匀强化为主要特征,可见非侵袭性、侵袭性纵隔胸腺瘤在CT影像中的特征比较明显。这与不同性质的胸腺瘤自身特征相关。侵袭性胸腺瘤因为对周围的组织呈现浸润性生长,因此从CT上看会出现侵入血管间隙的特征,与肿瘤与血管之间的脂肪间隙消失,而且出现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的比例也显著增加[7]。除了侵袭性和非侵袭性胸腺瘤的鉴别诊断之外,CT还是对胸腺瘤和畸胎瘤、升主动脉瘤之间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畸胎瘤的CT影像中可见肿物内出现牙齿或者骨骼钙化影,而升主动脉瘤则显示出升主动脉的局限性扩张。从患者的临床症状上看,两组患者出现胸闷胸痛、咳嗽、声音嘶哑、重症肌无力、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比例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无明显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27.45%、30.77%,同样无显著差异,可见从症状上无法有效区分。

综上所述,非侵袭性、侵袭性纵隔胸腺瘤的CT征象有显著差异,侵袭性纵隔胸腺瘤会出现累及周围器官的特征,进而对肿瘤的性质进行鉴别。但是临床症状差异不明显,因此CT检查是纵隔胸腺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确定肿瘤的位置、毗邻关系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但是对于囊性肿瘤应注意给予超声检查,以免与囊性畸胎瘤、升主动脉瘤发生误诊或者漏诊。

猜你喜欢

胸腺腺瘤特征
根据方程特征选解法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胸腺鳞癌一例并文献复习
抓住特征巧观察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甲状腺显示胸腺样分化的癌1例报道及文献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