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CTA在肥厚型心肌病(HCM)并发心绞痛患者中的诊断正确率及误诊率研究
2021-06-14陈尚儒周旭辉周国梁
陈尚儒,周旭辉,周国梁
(广州市越秀区中医医院放射科 广东 广州 510030)
肥厚型心肌病(HCM)属于临床常见且多发的家族型心脏疾病,以无任何原因的左室肥大为主要特征性表现,胸痛症状为主要表现。冠状动脉硬化致使小冠状动脉出现狭窄改变、肥厚心肌不断增加的代谢需求、存在心肌内心肌桥可能是导致该病的病因。倘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法不正确,则很容易导致心功能不全、心衰等病症,危及生命安全[1]。心绞痛是冠心病患者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发病率在近年来呈现升高的迹象。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改善肥厚型心肌病并发心绞痛患者的生活质量、预后、预防和控制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以往临床主要选择心脏CT,但因为其有一定的风险性存在和高昂的费用,所以临床推广限制性较大。冠脉成像技术(CTA)不仅无创无痛,且可重复进行,优势突出,是目前备受临床肯定和青睐的影像学手段[2]。本文收集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肥厚型心肌病并发心绞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样本,具体需要作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肥厚型心肌病并发心绞痛患者100例作为研究样本,其中男患者58例,女患者42例;患者年龄在43~75岁范围内,平均(57.3±4.8)岁;病程在1~8年范围内,平均(5.4±1.6)年。
纳入标准:①患者病情稳定,意识清楚,配合行为良好;②研究前患者、家属均知情,并对“知情同意书”进行签署。排除标准:①正处于妊娠期、哺乳期;②存在心脏、肝脏、肾脏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③近期开展心脏手术;④患有精神疾病、存在听力、语言、智力障碍。
1.2 方法
冠脉CTA检查操作如下:扫描仪器选择的为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 64排128层螺旋CT,设置扫描参数为120 kV、850 mAs,螺距、层厚、准值分别为0.6 mm、0.4 mm、0.6 mm。给予患者正确呼吸训练的指导,控制心率≤65次/min,扫描时需要保持20 s的屏气状态。通过肘静脉单相团将50~70 mL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注入,设定注射速率的标准为4 mL/s。在一次屏气的时间内通过心电门控技术将采集心脏容积的无间隔螺旋数据完成。于Vitrea工作站完成影像后处理,通过重建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有无狭窄出现进行判断,再对狭窄率进行测量。
心脏CT检查操作如下:以患者BMI为依据对相应的管电压、管电流进行设置,扫描后对最佳舒张期进行重建,并对冠状动脉进行评估。
1.3 观察指标
评定两种诊断方法的确诊率;判定狭窄程度的标准:管径未出现明显异常,视为正常;管径减少<50%,视为轻度狭窄;管径减少介于50%~74%间,视为中度狭窄;管径减少≥75%,视为重度狭窄[3];判定斑块性质,包括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混合斑块。
1.4 统计学评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在本次研究中处理得到的有关数据,其中表示计数资料使用的为百分率(%),组间相比则予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确诊率、误诊率比较
冠脉CTA对100例HCM并发心绞痛患者的确诊率、误诊率与心脏CT确诊率、误诊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确诊率、误诊率比较[n(%)]
2.2 斑块性质差异比较
冠脉CTA非钙化斑块、混合斑块的检出率与心脏CT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钙化斑块检出率相比,冠脉CTA高于CT,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斑块性质差异比较[n(%)]
3 讨论
肥厚型心肌病在临床中属于较为常见的心脏病类型,其主要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心外膜冠状动脉越来越狭小,肥厚心肌代谢明显提升而导致的[4]。调查资料显示,近年来HCM的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其对民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心脏CT虽为主要的的检查手段,但检查费用比较高,无法以常规检查方法的方式在临床中普及[5]。其他类型的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假阳性或者假阴性率,容易漏诊或误诊。在本次试验中,冠脉CTA对100例HCM并发心绞痛患者的确诊率、误诊率同比心脏CT,差异方面不显著(P>0.05),这与相关研究学者的报道结论基本一致[6]。另外亦有文献报道[7],冠心病诊断中运用冠状动脉CTA的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高度符合。
冠状动脉CTA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工作中,其可对急性胸痛的原因进行准确判断,且得到了学术界的一致认可[8]。通过冠状动脉CTA结果可对管腔狭窄存在的粥样斑块进行早期发现,确诊冠状动脉软斑块。本次试验通过比较斑块性质差异,发现冠脉CTA非钙化斑块、混合斑块的检出率与心脏CT非钙化斑块、混合斑块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CTA与心脏CT对这类型斑块冠状动脉的诊断作用相当。进行钙化斑块的检查率比较,发现CTA明显高于心脏CT,这与相关文献报道结论相同[9]。通常情况下,软斑块与纤维斑块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破裂,而这正是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重要原因。斑块的存在会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易损斑块的存在又是导致临床症状出现及脑部损害的原因。钙化斑块相对而言较为牢固,轻易不破裂,稳定性较好。如果可以正确判断冠状动脉斑块性质,那么即可准确分级冠心病危险程度,正确在最佳的时间内为患者开展治疗。冠状动脉CTA的优点在于经济性、无创性,所以临床一般会将其作为首要的判断斑块性质的方法,为定量和定性粥样硬化斑块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作为非创性的检查手段,冠脉CTA为临床无创检查冠心病带来了福音,通过冠脉CTA可对血管壁有无粥样硬化改变进行清晰显示,同时对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进行准确判断,精确检出患者轻度、中度冠状动脉狭窄,尽早发现早期存在且尚未导致管腔狭窄的粥样斑块。除此之外,冠脉CTA可较好的显示闭塞段的软组织影,帮助临床准确评估病变长度与内部结构,为介入治疗提供指导[10]。
综合上述分析,冠脉CTA操作简单、方便、价格经济适中、无任何创伤,其在心肌病并发心绞痛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可将更加准确、科学的参考依据提供给临床医师,确保在黄金时间内为患者开展救治工作,避免疾病严重性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本次研究存在局限性,因为选入的样本数量较少,再加上未对有无肥厚型心肌病心肌形态学进行区别,冠状动脉CTA对正常冠状动脉及轻度冠状动脉狭窄进行判断时,未将冠状动脉造影作为依据。因此,需要临床方面和相关研究学者就冠脉CTA诊断HCM并发心绞痛的临床价值进行深入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