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与CT增强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效果分析
2021-06-14包相华关云龙
包相华,关云龙,范 林
(东莞康华医院放射科 广东 东莞 523000)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一种较常见的肿瘤疾病,早期恶性的程度相对较低,肿瘤出现后进展的速度也比较缓慢,临床上针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最主要诊断手段是影像学检查技术,常见CT增强、高频超声检查等,均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检查中有良好的效果,但近年来,有研究发现CT与高频超声联合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其准确率更高于单纯方案诊断,可以将患者的疾病情况更准确地反映出来[1]。基于此,本文进行分析了高频超声与CT增强联合诊断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期间,我院接收疑似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者97例,其中90例女性,7例男性;年龄:30~77岁,平均年龄(54.39±3.48)岁。
入组标准:所有患者均明显的甲状腺异常肿大、扪以及肿块症状;所有患者及(或)家属均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书面协议。
排除标准:与甲状腺炎合并者;与其他颈部病症合并者;弥漫性甲状腺症病者;药物过敏者;凝血功能有明显障碍者;精神、认知等有明显障碍,沟通交流困难者。
1.2 方法
CT检查:(1)仪器。选择东芝320排多层螺旋CT机。(2)检查方法。取患者仰卧体位,层厚度设定为3 mm,无间距扫描,自患者的声带水平扫描至其颈根部,扫描范围可适当扩大,以对其胸廓入口与主动脉弓水平进行更详细的观察。平扫后,经由肘静脉取非离子型等渗造影剂,以4~5 mL/s速度注入,动脉期25 s,静脉期扫描时间为50 s。(3)图像处理。将CT获取图像送往后处理工作站开展分析与重建,对患者的病灶位置、大小、形态、数量、边界以及密度、钙化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并确认病灶和周边结构之间的关系。
高频超声检查:(1)仪器。以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作为检查仪器。(2)检查方法。将探头的频率参数设定为7.5~10.0 MHz,指导患者摆放仰卧体位,于颈部位置垫上软枕,头略稍微向后仰,充分暴露其甲状腺整区,对其甲状腺与颈部淋巴结进行全面扫查,如果发现肿块,则对肿块的大小进行测量,同时对其形态、边界以及包膜情况进行仔细地观察,同时确认肿块周边与内部具体的血流情况。
1.3 指标观察
统计计算出单纯高频超声诊断、单纯CT诊断以及2种方式联合诊断的临床结果。
由临床经验丰富的专业医师对患者病灶的数量、密度、病变的边缘情况、是否发生钙化、分布情况、强化形态以及周围淋巴结等情况进行分析,数量方面,若病灶高于2个则为多发;密度相较于正常的甲状腺密度,可划分高、等、低密度3种类型;钙化方面可分为3 mm以下的细颗粒状、3 mm以上的粗颗粒状以及2类混合型;强化分为轻、中以及显著;淋巴结情况:若在Ⅵ区、颈部或其他区域扫查到淋巴结、淋巴结横径线高于5 mm或纵径高于10 mm均判定为淋巴结转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经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经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不同方式的疾病诊断结果
从诊断结果中发现,97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认58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阳性,其余39例为阴性,经高频超声与CT联合诊断的阳性患者57例,而单纯的高频超声、CT增强诊断分别检49例、50例,联合诊断阳性检出例数显著高于单纯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纯的高频超声诊断与单纯CT增强的阳性检出例数,则并未出现统计学异(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不同方式的疾病诊断结果(例)
2.2 对比不同诊断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
诊断结果显示,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单独的高频超声与CT增强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单独高频超声与CT增强诊断准确率则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不同诊断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n)]
2.3 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影像学特征
螺旋CT增强特征:本组97例患者,CT上平扫特征主要为甲状腺的左右叶或者是峡部微小低密度结节灶,以<1 cm为主,边界显示清楚,形态呈现为不规则,密度呈现为不均匀,增强之后,大部分病灶呈现为不均匀性强化,但与周边甲状腺组织相比明显更低,主要表现为低密度磨玻璃强化,部分处于甲状腺边缘病灶,可累及或者是直接突破甲状腺包膜,大部分病灶呈现为增强之后,总有一期病灶的边缘与平扫相比显示较为模糊,边界不清晰,此征象可于动脉期出现,也可于静脉期出现;此外,还有部分患者CT特征呈现为增强之后,病灶内呈现为乳头状强化或者是病灶的中心呈现为“岛”样强化。
高频超声图像特征:本组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主要呈现为低回声结节,直径介于3~12 mm,回声呈现为不均匀,大部分的病灶形态均显示为不规则,边界显示模糊,未发现有明显的包膜组织,少量病灶的周边可见到不完整的纤维假包膜结构;大部分病灶内部,可以观察到单发或者是多发性的微小钙化灶,直径均<2 mm,CDFI大部分的病灶可见血流丰富,结节内或者是周边可以见到较丰富的点状或者是条状形血流信,还有部分患者病灶周边可以见到少量的血流信号。
3 讨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临床当中最常见的一种甲状腺肿瘤分型,对于此类疾病患者,临床一致坚持早诊断、早治疗这一原则,患者发病后之后越快接受手术,则所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也就越好[2]。但是由于甲状腺乳头状癌在发病早期具有极强的隐蔽性,不会明显的临床症状出现,大部分的患者在确诊疾病时已经进入中晚期,错失了最佳的手机时机,因此,找到一个种科学、准确的早期疾病诊断方案,一直以来都是临床研究的重点方向。超声一直以来都是临床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重要方式,但常规超声方式只能确诊简单,且直径比较大的结节,如果患者的甲状腺结节出现在重叠现象或者是微小的结节则很难检出,此外,此种方式在对患者的病灶边界、钙化的直径以及血流信号等临床特征进行诊断时非常容易受到仪器分辨率影响,进而降低疾病诊断的准确率[3-4]。
现代医学技术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使得高频超声、CT以及多方式联合等临床诊断技术在临床中得到普及,其中高频超声可以利用超声探头全面扫查患者的病变部位,在超声图像当中将其甲状腺病灶具体的回声强弱、边缘是否清晰、是否发生钙化等情况清晰的显示出来,让医师可以依据超声图像判断患者的甲状腺病变类型、病情严重程度等,这种诊断主式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安全无创,患者的接受度也非常高,而且高频超声的图像分辨率、清晰度与常规超声相比明显更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率[5]。CT是引用三维立体成像技术,可以对患者的病灶开展多层、薄层扫描,得到更多的原始数据,再以螺旋CT行配的后处理软件,对病灶三维立体图像进行重建处理,最后以立体化形式将病灶部位的解剖结构全面地显示出来,让临床医师可以从多个角度对病灶进行观察和分析,且有研究报道显示,联合采用高频超声与CT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可进一步提升疾病诊断准确率。高频超声或CT单纯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准确率相当,但若此2种方式联合诊断则能大大提升疾病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单纯高频超声或CT单纯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均可取得一定效果,但疾病诊断准确率略低,而以高频超声与CT联合诊断则可以取得与病理诊断准确率相当的结果,建议临床大力推广联合诊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