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对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鉴别诊断价值
2021-06-14邹萍
邹 萍
(江油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四川 江油 621700)
肝脏疾病患者在早期临床症状主要为高热、腹痛等非显著性特征,因此诊断结果准确度较低。而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临床症状则会越加严重,若其早期检测不准确,未采取有效措施,后期在治疗时,较易出现多种问题。一般情况下,可以采取病理组织活检进行确诊患者病情,但早期情况下,该措施处于创伤性检查,因此目前临床诊断时并不以此为首选方式[1]。患者在初次检查时,主要通过CT扫描,了解患者肝脏病变大小、密度以及位置等信息进行检查。且其具备较高的分辨率,可以从多角度对患者病变组织进行观察,所以使用该方式,检出率较为精准,可以为后期临床医师制定方案时提供科学依据[2]。目前临床上一直在研究新型高效的检测方法,本研究也提出一种检测方案,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0例实验对象全部选自2018年1月—2020年11月期间本院接收的肝脏结节患者,患者和其家属知晓此次实验内容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其中男患80例,女患50例,年龄58~83岁,平均年龄(63.28±1.26)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病程(5.33±1.24)年。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超声检查与CT诊断检查。
常规超声检查:使用常规超声对患者肝脏进行扫查,并对检查后患者肝脏病灶大小、数目以及位置进行记录。同时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局部病灶血流频谱信号进行观察分析。
CT检查:使用GE Light speed64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患者的进行扫描。扫描范围:从患者膈顶直至髂脊上缘水平,实施横轴位与冠状位扫描。电流参数为160~200 mA,管电压为120 kV,层厚设置为5.00 mm,螺距为1.735:1。先对患者进行CT平扫,之后使用高压注射器,对患者外周肘静脉注射碘海醇,注射剂量为80 mL,注射流速为3.0 mL/s。对动脉期和静脉期进行增强扫描。临床医师应将扫描得到的数据传输到工作站。
1.3 观察指标
对常规超声检查与CT诊断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将检查结果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判断CT诊断检查结果的特异度、敏感性以及准确性。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资料。计数资料使用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用(± s)表示,使用t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检查结果分析
经病理检查结果为80例为阳性患者(即肝癌患者),剩余50例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经常规超声检测为阳性患者71例,剩余59例患者为其他疾病。经CT检查结果为阳性患76例,剩余54例患者为其他疾病。
2.2 常规超声检测的结果
真阳性例数为66例,真阴性例数为45例,假阳性例数为5例,假阴性例数为14例。特异度为90.00%(45/50)、敏感度为82.50%(66/80)、准确度为85.38%(111/130)。
2.3 CT检查结果
CT检查诊断后特异度为96.00%(48/50)、敏感度为92.50%(74/80)、准确度为93.85%(122/130),见表1。
表1 CT检查诊断的特异度与敏感性(例)
2.4 CT扫描图像
此例患者的CT扫描图像如下。
图1 偶发胃间质瘤患者CT图片
图2 偶发胃间质瘤患者CT图片
图3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图4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如图所示,图1与图2为一位偶发胃间质瘤患者CT图片,患者女,71岁,经检查AFP高。如图所示,在患者肝脏S6段见一肿块影,边界清楚,大小约10.1 cm×6.9 cm×8.5 cm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增强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廓清,肝右动脉供血;胃大弯侧见一大小约6.7×7.0 cm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明显均匀强化。图3和图4为一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C图片,患者男,44岁。如图所示肝右下后叶包膜下见等密度团块影,边缘欠清,大小约4.1 cm×5.2 cm,平扫以等密度为主,内见星芒状低密度影,动脉期实性部分明显不均匀强化,中心低密度区未见强化;门脉期持续渐进性强化,大部分与肝实质呈等密度,中心低密度区大部分填充。
3 讨论
肝脏疾病当前在临床治疗中,会选择使用药物或者手术缓解患者病情,而术前进行彩超检查,能够提高肝脏疾病的准确正确率。肝脏疾病包括良性和恶性两种,所以如何诊断肝脏疾病,并且给判断其良性、恶性具有重要意义[3]。而在当前临床上,主要对肝脏疾病患者进行B超诊断的主要方式为[4]。B超诊可以精准诊断出肝脏疾病患者,但其检查后,患者已经处于中晚期阶段,对于早期肝脏疾病患者应用价值较低。
通过CT检查,能够对患者肝脏疾病情况进行观察。CT检查具备较好地重复性,操作方式简便,并且没有放射性损害等优点,因此在进行疾病诊断时具有较好的效果。因此,实施CT检查对患者肝脏疾病情况进行分析,观察结节的大小、边界以及周边情况,为后续的治疗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笔者在本研究基础上,总结下述CT检查诊断肝脏疾病的优势:(1)CT检查具备分辨率高、检查速度快、图像处理功能强以及扫描范围广、精度准确等优点,除此之外,其还可以对患者周边的可疑病变情况进行扫描,从而将恶性病变的检出率进行提升。(2)使用CT检查还可以对患者的肝脏疾病周边血管、形态学以及内部组织的改变情况进行观察,对患者的病灶大小、完整性、清晰程度进行评估,因此对肝脏疾病患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5]。(3)利用CT检查,能够使临床医师更加深入地了解患者肝脏疾病的受损情况,为后期的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科学建议,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所以临床医师在对肝脏疾病患者诊断时,可以利用该类指标,了解患者目前肝脏功能是否处于正常水平,若指标出现异常情况,应加强重视,分析患者是否具备肝脏疾病,避免出现漏诊或者误诊情况,发挥其参考作用,提高临床诊断效果,减少疾病对患者的损伤[6]。(4)使用CT检查可以有效分别出良性以及恶性病变。在CT扫描中,良性结节的边缘十分清晰,且包膜完整,在争抢扫描之中包膜会表现出病灶周围的环状低密度状。另外薄膜的存在,即表示当前结节周围受到压迫,但是正常的会保持正常。而如果是恶性肿瘤,其病灶边界较为模糊,肿瘤生长呈现浸润性,因此分辨时会较为容易。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130例患者中,经CT检查结果为阳性患76例,剩余54例患者为其他疾病。130例患者均经病理结果确诊,80例为阳性患者(即肝癌患者),剩余50例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CT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其诊断95.83%(46/48)、敏感度为95.12%(78/82)、准确度为95.38%(124/130)。因此可以看出,对肝脏疾病患者采取CT检查,可以得到较为准确地判断,从而对患者的疾病状况进行分析,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数据。
综上所述,CT检查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可在患者病情进行有效诊断分型基础上,准确进行检查,可为患者病情的有效治疗提供完善诊断依据,值得推广和应用。但本次研究存在选取样本数量不足,且研究时间较短问题,所以在后期研究中,应加大选取样本数量,延长研究分析时间,证实实施CT诊断检查,对肝脏疾病诊断具有积极指导作用,进一步提高肝脏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误诊以及漏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