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普勒超声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心血管改变的 诊断价值
2021-06-14梁淑筠刘照宏李少娥
梁淑筠,刘照宏,李少娥,张 丽
(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功能科 广东 佛山 528100)
慢性肾功能不全(CKD)患者容易出现心血管事件等并发症问题,医学研究结果证实[1],终末期CKD患者的心血管事件所致死亡率约为普通人群10倍以上,早期CKD患者也存在一定的心血管事件风险,且随着病情的发展症状也会逐渐加重,进而诱发左室肥厚和左室结构改变等问题。本次医学研究对多普勒超声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心血管改变的诊断价值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住院部2019年月—12月期间收治8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4例,女36例,年龄33~72岁,平均年龄(52.1±16.4)岁,同时选择我院2019年月—12月期间的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男42例,女38例,年龄31~76岁,平均年龄(54.3±20.5)岁。全部观察对象均对临床研究过程知情,同时,排除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及其他疾病患者。两组观察对象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患者临床资料完整且能够配合随访观察;(2)患者及其家属对于临床研究过程和目的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3)经影像学技术检查确诊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心血管改变。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患者;(2)合并精神系统疾病或是沟通障碍者;(3)治疗依从性较差者。
1.2 方法
患者接受多普勒超声检查前2 h内禁食水,嘱其保持左侧卧位,依据ASE心腔定量分析指南[2]相关标准实施超声检查。选择心尖部位实施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患者的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A峰进行检查,通过组织多普勒对运动频谱情况进行检测,确定其二尖瓣环组织运动频谱情况,运动频谱平均值确定为Em峰数值,对患者的E峰减速时间(DTE)进行测量,并计算出E/Em值。患者检查过程中留取左侧颈总动脉长轴的二维图像,并对探头方向进行不断调整,确定动脉前后壁内膜的图像,以此为依据计算IMT水平。设备上使用ET软件进行测量,将患者的血压值输入系统后,对动脉前后壁探头位置建调增,确定内膜交界以及ET取样线,对血管内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连续跟踪5个以上周期,保存变化曲线,确定设备自动生成参数。通过二维超声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进行动脉结构和弹性评价,对比两组观察对象颈-股脉搏波传播速度(PWVcf)、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单点脉搏波传输速度(PWVβ)、僵硬指数(β)、增大指数(AI)、颈动脉中内膜厚度(IMT)、颈动脉内径(D)等相关超声指标,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患者的动脉结构和功能变化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所得数据加以处理分析,计数资料表示为率(%)表示,应用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应用(± s)表示,采用t检验。若P<0.05则代表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左室功能和结构参数比较
实验组观察对象E水平略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A、E/Em、LVID、LVMI、RW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其E/A、Em、EF、LAD、DTE等观察指标结果则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左室功能和结构参数比较( ± s)
表1 两组患者左室功能和结构参数比较( ± s)
观察指标 实验组(n=80)对照组(n=80) t P E/(cm·s-1) 74.18±12.33 77.39±14.42 1.042 0.299 A/(cm·s-1) 72.07±11.64 62.87±10.65 5.216 0.000 E/A 0.90±0.12 1.21±0.32 8.113 0.000 Em/(cm·s-1) 8.54±1.04 10.65±2.12 7.992 0.000 E/Em 8.91±1.13 7.68±1.22 6.616 0.000 EF/% 66.70±12.43 70.69±11.58 2.101 0.037 LVID/mm 4.73±0.33 4.39±0.21 7.775 0.000 LAD/mm 3.58±0.35 3.98±0.31 7.652 0.000 LVMI/[g·(m2)-1] 84.65±13.32 63.99±12.21 10.227 0.000 RWT 0.41±0.21 0.31±0.30 2.442 0.016 DTE/ms 185.66±21.33211.99±23.32 7.452 0.000
2.2 两组患者血管功能和结构参数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AI水平略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PWVcf、PWVβ、Ep、IMT、D、β等观察指标结果则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管功能和结构参数比较( ± s)
表2 两组患者血管功能和结构参数比较( ± s)
观察指标 实验组(n=80)对照组(n=80) t P PWVcf/(m·s-1) 10.98±2.12 8.56±1.74 7.892 0.000 PWVβ/(m·s-1) 6.73±0.76 5.58±0.56 10.896 0.000 Ep 117.94±15.5386.37±14.23 13.406 0.000 IMT/mm 0.81±0.25 0.59±0.21 6.027 0.000 D/mm 7.47±0.76 6.27±0.44 12.222 0.000 AI 10.95±7.34 10.34±5.54 0.593 0.554 β 8.74±2.12 7.17±1.42 5.503 0.000
3 讨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早期容易出现心血管系统损害问题,进而诱发左心室肥厚等症状,且该症状发生率通常在40%~60%左右,同时,患者还会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脏体积增大等症状[3]。临床上通常将CKD患者分为5期,且每一期患者均存在心血管改变等并发症风险,随着患者症状的加重其死亡风险也会相应升高[4]。通常情况下,心脏MRI是临床首选的左室检查和评估方法,但这一检查技术的成本较高,患者接受度较差[5,6]。超声心动图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左室质量和容积以及左室射血分数评估方法,检查方法更加简便易行,成本较低,因而更加具有推广应用价值[7,8]。
相关医学研究结果证实,终末期肾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动脉僵硬度升高情况,这也是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且不同分期患者面临的发病风险不同,该症状的出现会直接受到冠状动脉和主动脉钙化以及PWV升高等因素的影响,然而,对于CKD患者的相关研究则相对较少[9]。动脉结构检查能够从动脉粥样斑块和动脉IMT等方面进行系统评估,而其主要评估方向是颈动脉IMT,超声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创性评估方法,与ET技术相结合,对于患者动脉功能性结构的评估结果更加可靠[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