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三峡》为例谈初中语文教师课前准备工作

2021-06-13陈元朝

格言·校园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三峡文言文目标

陈元朝

在开展文言文教学时,初中语文教师除了引导学生了解必要的文言知识以外,还需要将目标放在更宏观的视角,且突出重点和难点。另外,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使课堂教学更具内容与形式的适应性,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只有将这几方面工作做好,才能在增强学生文化积淀的同时,使其文化素养得到有效提升。《三峡》一文以明丽清新见长,语言的精炼和意境的优美一直以来广受赞誉,分析教师教学此文前的上述几项准备工作效果,将给教学带来较大启发。

一、制定明确的目标

每一次课堂教学,都是一次需要教师认真完成的任务,若想顺利完成每一次的课堂教学任务,首先要做的准备工作必然是分析并制定预期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在这项准备工作中,应当考虑到语文内容与课堂形式的复杂性,即语文内容可能涉及字、词、句、段、篇、語法、情感等,课堂形式可能涉及听、说、读、写、记等,所以教师需要以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化为己任,做好目标制定工作。而如果从认知心理学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习者所付出的努力,可以产生多种可能的学习结果,如语言信息的取得、智慧技能的发展、动作技能的形成、认知策略的完善、情感态度的升华等,参考这些可能的学习结果,可将《三峡》一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下述几项。其一,知识目标:对作品中出现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进行积累,重点了解“曦”“阙”“巘”等基础性且具有一定难度的字词;了解三峡风光特点及自然之美,和作者学习如何描写景物的方法。其二,能力目标:开展诵读训练,让学生诵读与翻译文言文的水平得到提升,使学生在理解文义前提下,以想象的方式重现景物,感受作者的情感及作品的意境,使学生可以在平时写作中尝试正、侧面相结合写法。其三,情感目标:形成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此外,考虑到学生年龄不同、心理发展状态不同,教学侧重点应有所区别。举例来讲,当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作品时,教师需要把教学目标放在字词识记与理解方面,而当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开始习惯且逐步深入之后,则需要让课堂重点置于学生认知策略的培养方面,使之尝试应用作品写作手法于写作训练之中。事实上,一篇文章可供教学的内容不可胜数,其中的背景知识、思想情感、内容分析等均可成为重点或者难点,考虑到学习《三峡》一文时学生的实际状态,可以把下述几个方面作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其一,对三峡的融雄奇和秀丽为一身的景色进行欣赏,感受作品所具有的画面之美。其二,用指导诵读课文的形式,在让学生深入文本的同时增强语感。其三,了解景物描写时应该抓住要点和方法多样的策略。

二、了解学生的情况

初中文言文教学前,教师的准备工作,还应当包括了解学生情况的部分。事实证明,对学生的知识、状态、能力,以及建立于知识、状态、能力之上的需求进行分析,是课堂教学效果优化的必要条件。笔者认为: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各自独立的特点,这些特点可以用认知结构来形容,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认知结构,可以让学生基于各自的起点,更好地完成接下来的新知识学习。

教师分析学生认知结构时可注意三个方面:其一,了解学生是否理解作品和作者的背景知识,对于教材中的文言文来说,绝大多数都属于经典中的经典,作品背后往往承载了特定的作者背景与作品背景,这是学生需要提前了解的。例如,在教学《三峡》一文前,教师需要明确学生是否了解三峡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其在古代联系川楚两地的重要交通功能,如果不能意识到这一点,那么学生便不容易深刻领会作者意图及文章妙处。其二,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必要的文言文基本技能,对于初中生来讲,基本技能以读写技能为主,而这两项技能往往体现在对基本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掌握能力,对特定语法规则、修辞手法等的认知能力上。例如,在教学《三峡》之前,教师可充分了解学生是否了解其中几个重点字词的读音、字义,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让接下来的课堂设计更加有章可循,不至于出现过难、过简等问题。其三,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态度是怎样的,同样非常有必要,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态度是建立在对字词的识别与对语言的理解前提下的,根据这一认知,可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机与态度,如果动机不明、态度失准,便要对接下来正式学习时的负面影响引起注意。例如,在教学《三峡》之前,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对于祖国山水是否有足够的热爱之情,对于文言文学习是否有强烈的意愿等。如果学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内容和方法的调整,以便使接下来的正式教学更加顺畅。

三、科学的课堂设计

目标确定与学生情况了解之后,教师应当做好进一步的课堂设计工作,关于此项工作,有两个要点。

首先,初中语文教师需要进行合于目标和学情的备课工作,使文言文教学可以参照“以读为本”“察言得意”等原则,形成恰当的教案文本。对于郦道元的《三峡》来说,作者能够把不同情调的一篇文章整合起来,融壮美、悲凉、雅致为一体,意境之独特非常值得重视,教师需要让学生基于“意境”的视角进行作品深层次意蕴的挖掘,使之成为教学目标中的重点。这一点对于学生而言难度颇大,需要教师在制定教案文本时做出大胆取舍,将字词解析作为基本的切入点,从而保证学生因这种方式学有所得、学有所悟。例如,教师在备课时可预先考虑到,学生若读至“夏水襄陵”几个字,极有可能站在季节与地理的角度提出问题。因此,教师一定要做好准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水美和山美的统一性。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形象感知江岸高峻、江水暴涨的情况。

其次,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在持续更新教学理念的同时,保证教学前期准备工作更具操作性。由于很多教学参考书的资料限定于分析教材内容,却在教学行为方面缺少足够的指导与建议,所以教师更应当注意课堂设计时的科学性问题,尤其是需要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课堂设计支持下,配合教师引导完成相应的操作,以避免进入到课堂生成失真的窘境。举例来讲,在《三峡》中有这样一句:“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绝”,寥寥数语,却是对景物非常精致的描写。教学设计时,如果只要求学生凭字面解释进行感受,课堂的操作性就很弱。因此,教师要进行教学方法的优化,增加音频、图景等方面的渲染手段,让学生的情感体验自然生成,较好地体会作品所具有的丰富内涵意蕴。若在前面对学生进行了解时得知,学生的情感体验比较丰富,教师则可以利用操作性较强、效率较高的析字组词法,引发学生对作品深度思考。

结束语

对于《三峡》这篇文章的教学准备工作,笔者认为:需要勇于跳出传统思维框架,让学生用恰当的方式接纳文章内容,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为了达到这样的理想效果,教师应当在教学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把握住目标确定、学生认知和课堂设计,有效促进文言文课程生长性的完善,为学生文言文阅读技能与理论素养的发展服务。

猜你喜欢

三峡文言文目标
文言文阅读专练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我们可能读了一个假《三峡》
文言文阅读练习
人民三峡人民建,建好三峡_____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
北京重庆三峡酒楼创新菜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