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趣入境走进诗意

2021-06-13王荟华

格言·校园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意境诗词古诗词

王荟华

我国素有“诗词国度”之称,从最初的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再到元曲,大半个中国文学史都能被诗歌占据了。与其他的文学体裁不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情感真挚的古诗词,历经了历史的沧桑,已经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在初中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进行古诗词学习中,必须要有意识地在诵读、赏析和感悟中,提升自己对古典诗词的鉴赏水平、审美意识。因此,全面加强古诗词意境教学,已然成为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的重要性

作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瑰宝,透过古诗词能够综合体现出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阶段中文化发展所具备的特性,并直接且深刻传达出诗词对应的作者想要传递给世人的思想情感,因此,对于古诗词的弘扬与传承是有着重要意义的。然而,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古诗词教学同样难以摆脱高考指挥棒的驱动,由于古诗词自身就具备文化内涵深厚、内容晦涩难懂等特点,导致加大了学生的古诗词学习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出现古诗词文化发展的断层。新课程改革持续深入,新课标的制定,更加充分强调了国家人才发展要聚焦于语文素养。通过初中时期的语文诗词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培养学生的真善美,使其掌握更加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内涵,促进其人文素质、文学素养的不断提升。由此可见,初中语文诗词教学具有不容小觑的影响和作用,不仅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对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

二、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策略

古诗词一向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在新课标要求下,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加强教学方法和技术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不懈努力,实现对知识的自觉积累、感悟和运用,切实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进而实现培养和增强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目标。

(一)结合画面感悟古诗词的意境

正如古人所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词就是一幅画卷。因此,在对古诗词意境进行感悟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古诗词中的内容,引导学生结合古诗词中的“线条”,对古诗词描述的画面进行充分感知,进而结合诗词中蕴含的画卷,进入到古诗词的意境中。例如,在《钱塘湖春行》这一古诗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古诗词意境的时候,就引导学生跟随着古詩中的目光,从孤山寺到白沙堤,再到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新泥,在头脑中将古诗词中勾勒的画面呈现出来。学生在这一充满生机的初春美景图中,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和感悟,对诗人的情感进行揣摩,进而对古诗词的意境进行深刻感知。

同时,在借助古诗词蕴含的画面感悟古诗词意境的时候,由于古诗词的字数非常少,学生必须要到古诗词中的关键词、意象等进行精准地把握,借助这些意象,构建诗词图画,进入到古诗词的意境中。例如,在《天净沙秋思》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构建古诗词画面的时候,就对这首古诗词中的意象进行了精准把握,引导学生结合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意象,给学生勾勒一幅秋天的凄凉画面,进而更好地感受诗词的思乡之情。

(二)借助多媒体创设古诗词意境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经逐渐成为教师的“左右手”,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和模式相比,通过多媒体技术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可将古诗词教学变得更加动态、形象和生动,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充分利用文字、图像、声音等文件,将其添加到教学视频中,使得古诗词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到古诗词的意境中。

例如,在《观沧海》这一古诗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到古诗词意境的学习中,促使学生对诗人的情感进行深刻感受,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帮助,将古诗词中蕴含的意境展示在学生面前。如此一来,通过视频、音频的融合,引导学生在双重感官的刺激下,很快进入到古诗词的意境中,进而完成其高效学习。

(三)开拓想象,重现古诗词意境

在初中古诗词意境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等随时可以将难以理解的文字描述的意境展开在学生面前,但是针对无法再现的古诗词意境,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借助想象的途径,对古诗词中的意境进行重现。例如,在“春望”这一古诗词教学中,由于古诗词中所描述的场景很难进行重现,但是这一意境在前两句古诗词中意境展现得淋漓尽致,并且学生在日常看电视的时候,也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认识。因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想象的途径,对古诗词中蕴含的意境进行感悟,最终加深古诗词的理解。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对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进行了一定的锻炼。

(四)在古诗词朗读中,感知其意境

古诗词具有极强的韵律感,在古代的时候,就是一首音乐作品。因此,在古代中国,一首好诗针对喜好音律的人来说,更是求之不得。据此,教师在引领学生感悟古诗词意境,提升学生对古诗词鉴赏水平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有效的朗读,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下,与诗人之间产生共鸣,进而更好地感悟古诗词的意境。例如,在辛弃疾的《破阵子》、李白的《将进酒》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有气势地阅读,并将诗人的抱负表达出来;在学习《观沧海》的教学中,就引导学生借助抑扬顿挫的声调,将曹操的雄心壮志表达出来。另一方面,在借助古诗词朗读教学提升学生鉴赏水平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引导学生借助自身诵读、有感性地诵读、诵读表演等途径,与诗人形成情感共鸣,进而更好地感悟古诗意境、提升古诗词教学质量。

(五)融入背景介绍,丰富知识储备

中华古诗词跨越了历史长河,形成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教师进行初中语文诗词教学时,不仅要围绕诗词内容的本身来设计教学方案,还需要重视将与其相关的背景知识传递给学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古诗词储备,并引导其深刻感悟诗人想表达的思想情感。基于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古诗词的背景文化介绍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其形成更为全面的掌握,以便于学生体会博大精深的古诗词历史与文化,深刻感悟古诗词教学的实际价值。例如,进行《观沧海》的诗词教学时,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方式:“同学们,回想一下之前老师教给你们的曹植的《七步诗》,其中给后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当属‘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的诗词造诣如此之高,其父亲曹操也绝非等闲之辈。接下来,老师将带领你们学习曹操的《观沧海》,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曹操的文学才能。”这种导学方法对学生来说更具趣味性、新颖性,有效拉近学生和新知间的距离,引导学生快速切换到良好学习状态中。古诗词教学倡导的是“知人论诗”,不同作者的人生经历与性格也会存在不同,行文风格亦是有着天壤之别。基于此,进行后续教学时,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将有关作者的背景知识及其在文学领域的成就、创作风格等内容传授给学生,不断丰富其古诗词知识储备,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解读该诗词。等到学生形成大体了解后,教师便要求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使其逐字逐句感悟诗词内容、体会诗词意境,并学会赏析这首诗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进而体会曹操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领略其卓越的文学才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古诗词意境鉴赏教学是重中之重,直接决定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的时候,应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借助画面感悟古诗词的意境、多媒体创设古诗词意境、开拓想象重现古诗词意境、朗读中感知古诗词意境,引领学生与诗人形成情感共鸣,更好地感知古诗词意境。

猜你喜欢

意境诗词古诗词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诗词书法作品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诗词篇】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春色满园
猜诗词
一朵花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