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干预治疗肝癌患者疼痛的疗效分析

2021-06-13曹艳雯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1期
关键词:满意率肝癌状态

曹艳雯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四区,广东 广州 510000)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恶性肿瘤,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导致早期的临床诊治率较低,而到出现明显症状时,病情已进展至中晚期,有明显的肝区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症状,临床治疗棘手。介入治疗是中晚期肝癌的常用治疗手段,其创伤较小,通过栓塞肿瘤供血动脉达到抑制肿瘤效果[1]。但介入治疗术后常伴有明显的疼痛,加之患者大多抱有沉重的心理负担,对疼痛的耐受性进一步下降,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2]。心理护理干预能够针对患者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进行干预性护理,引导患者宣泄不良情绪,减少心理压力,提升躯体对疼痛的耐受性[3]。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心理护理干预治疗肝癌患者疼痛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在我院肿瘤科治疗的80例肝癌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经病理检查、免疫组化、CT检查等确诊,均行介入治疗,术前仅有轻微疼痛,不影响饮食和睡眠,术后有明显疼痛;排除意识或精神障碍者、合并其他部位肿瘤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31~76岁,平均年龄(56.34±10.82)岁;病理分期:Ⅲ期25例、Ⅳ期15例;肝功能分级,Child A级26例、Child B级14例。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29~78岁,平均年龄(55.71±11.23)岁;病理分期:Ⅲ期23例,Ⅳ期17例;肝功能分级:Child A级28例、Child B级12例。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按照三阶梯镇痛原则进行镇痛护理,合并血管痉挛者使用扩血管、抗痉挛药物,并进行病情宣教、饮食指导、生活照料等。观察组使用心理护理干预:①评估心理状态。在护理过中多与患者沟通交流,评估其心理状态,了解患者焦虑、抑郁、悲观、绝望等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制定个体化的心理护理策略。②疾病知识宣教。向患者详细讲解介入治疗的方法、优势、先进性等,告知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产生一定疼痛感是正常现象,引导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病情,提升对疾病及治疗的认知程度,并积极解答患者的疑问,引导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观[4]。③心理疏导。肝癌患者大多因反复的治疗和躯体疼痛伴有明显的烦躁易怒、情绪低落、焦虑、绝望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引导患者疏泄不良情绪,针对不良情绪给予合理的建议和指导,并应用转移注意力法、暗示法等缓解患者心理压力,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5]。④疼痛护理。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在药物镇痛的同时,护理人员可适当给予患者肢体抚摸,用大拇指揉按患者太阳穴,持续5~10 min,在按摩的过程中注意观察面色、情绪,注意询问患者感受,调整按摩力度;可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做大口呼气后再吸入,反复数次,以缓解疼痛感[6]。⑤人文关怀。尊重患者的人格,关心体贴患者,以仁爱之心关爱患者,以精湛的技术服务患者,日常护理注意礼貌和态度,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增进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同时引导家属加强对患者的关怀和照顾,使其获得足够心理支持,提升战胜疾病的信心[7]。

1.3 观察指标 采用VAS疼痛评分评估护理前后的疼痛情况,总分10分,得分越高则疼痛越强烈;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变化,包括偏执、敌对、抑郁、恐怖、焦虑、强迫、躯体化、精神病性、人际关系等,采用5级评分法,得分越高则心理状态越差;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总分0~21分,得分越高则睡眠质量越差;统计护理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VAS疼痛评分、SCL-90评分、PSQI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后用()表示,护理满意率等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后用(n,%)表示,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VAS疼痛评分为(2.74±0.6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87±0.92)分](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程度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程度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SCL-90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SCL-90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SCL-90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SCL-90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护理后相比,aP<0.05。

2.3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PSQI评分为(6.24±1.5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9.35±2.07)分](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7.50%(非常满意25例,满意14例,不满意1例),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13例、17例、10例)(χ2=10.136,P=0.009)。

3 讨论

肝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病情进展迅速,预后较差。大多数患者临床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错过最佳手术时机,临床多采用介入治疗、放疗、化疗等综合性方法,以期最大显示抑制肿瘤生长,延长生存期,降低病死率。介入治疗即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通过注入化疗药物,栓塞肿瘤供血血管,是目前较好的姑息治疗方法。但术中术后可产生明显疼痛,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较大影响,大多数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烦躁、恐惧等情绪,甚至丧失治疗信心,不利于疗效的发挥和预后的改善[8]。

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极为重要。在护理过程中,积极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制定个体化心理护理策略,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疼痛干预、人文关怀等,能够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认知,宣泄并缓解不良情绪,提升机体对疼痛的耐受性,并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深呼吸等,提高机体的疼痛阈值,缓解疼痛,达到改善并稳定心理状态,减少机体疼痛的目的[9]。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法,对伴有严重悲观、厌世情绪的患者在积极心理疏导的同时,还可寻求心理医师的指导帮助,联合家属共同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并借助播放音乐、冥想训练、转移注意力等方法,促进患者心态的改善[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疼痛状态、心理状态、睡眠质量明显提高,对护理的满意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心理护理干预治疗肝癌患者疼痛的疗效确切,获得了较好的护理质量,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睡眠质量,提升护理满意率,降低不良心理对身体状态的影响。

猜你喜欢

满意率肝癌状态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兰州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达94.14%
不能在满意率百分比上盲目乐观——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首次评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更重实效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