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监护病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研究

2021-06-13杨诗秀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1期
关键词:血气监护病死率

杨诗秀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辽宁 盘锦 124010)

肺炎属于人体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种,一般位于终末气道。细菌和病毒感染是发生肺炎的主要因素,容易引起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和DIC等综合症状,增加了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的难度[1]。重症肺炎是呼吸内科常见病,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病死率高的特点,可诱发呼吸衰竭并发症,加重病情[2]。呼吸衰竭、严重的代谢紊乱和呼吸功能障碍由多种原因引起,主要症状是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常伴有二氧化碳分压升高等一系列生理性障碍的临床症状。呼吸衰竭已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医院重症监护室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科室,其内的呼吸衰竭患者通常伴有多器官疾病,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会比较高。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加快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改善预后。本研究探讨了全方位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80例重症监护病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信封随机法分为两组各40例。试验组男∶女为28∶12,年龄46~80岁,平均年龄(58.24±4.21)岁;对照组男∶女为27∶13,年龄46~81岁,平均年龄(58.75±4.9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显示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为患者按时按量提供药物干预,确保患者无异常情况出现。试验组实施全方位护理,包括:①环境保护:护理人员要及时检查患者所在病房内的设备,确保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同时严格对病房进行消毒隔离,保持房间通风,以防止患者之间的相互感染。②加强基础护理: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指标,若发现神经系统或循环系统异常时,护士须及时向主治医师报告,并按照医嘱为患者提供治疗。如患者出现嘴唇发紫、脸色苍白,医护人员应及时给予患者面罩或鼻导管吸氧。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要求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治疗,防止因缺氧对患者肾脏器官造成损害。同时,还应为患者提供氧疗护理。护士应该定期给患者量体温,如果患者出现高热,可以为患者提供物理或药物降温。③输液护理:严格控制输液量和滴速,滴速不超过5滴/分。条件允许情况下使用输液泵控制滴速,以免增加心肺负担,造成心力衰竭甚至多器官衰竭。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准确记录液体输入量和输出量,评估病情变化。④保持气道畅通:将患者的头部和颈部尽可能向后倾斜,以保持气道畅通。为了防止痰堵塞患者的鼻腔和口腔,应该经常为患者吸痰。在患者吸痰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吸痰过程中负压不宜过大。医护人员的吸痰动作应尽量温和,二次控制吸痰时间。对吸痰困难的患者,可拍背部加速排痰,吸痰管、吸痰容器使用后应及时消毒。⑤辅助呼吸的护理。从而达到吸氧治疗的目的,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提高动脉血氧分压。给予吸氧辅助治疗,治疗过程中多采用面罩或氧帽方法,并根据呼吸衰竭程度调整吸氧流量。患者在使用正压呼吸机治疗时,必须注意监测动脉血气的变化,并根据肺适应情况调整呼吸机参数。⑥饮食护理和输液护理:一方面,对于呼吸衰竭的患者,推荐使用硅胶管鼻饲。由于硅胶管较薄,不会堵塞鼻腔,对患者呼吸功能影响不大,可以代替胃管使用。另一方面,严格控制患者输液进度。由于呼吸衰竭患者多为多器官衰竭,要严格控制患者输液进度,密切观察其临床反应。护士应详细记录患者输液量和体征的变化。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肺部炎症指标、肺功能以及血气分析指标、重症监护病房监护的时间、总的住院时间、病死率。

1.4 统计学处理 SPSS22.0软件处理本研究所产生的数据,病死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后用(n,%)表示,肺部炎症指标、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后,用()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肺部炎症指标 干预前两组肺部炎症指标比较,P>0.05;干预后试验组肿瘤坏死因子α、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肺部炎症指标比较(分,)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肺部炎症指标比较(分,)

2.2 肺功能以及血气分析指标 干预前两组肺功能以及血气分析指标比较,P>0.05;干预后试验组用力肺活量、肺通气功能、峰流量、氧分压明显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以及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以及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2.3 重症监护病房监护的时间、总的住院时间 试验组重症监护病房监护的时间、总的住院时间(9.24±1.41)d、(16.56±3.61)d,均短于对照组的(13.45±1.89)d、(19.67±3.78)d,P<0.05。

2.4 病死率 试验组病死率为2.50%(1/40),对照组病死率为20.00%(8/40)。试验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χ2=6.215,P=0.013)。

3 讨论

改善通气功能是临床治疗患者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主要方法,如吸氧、呼吸机辅助通气等,但由于患者的自我意识和依从性较差,临床护理工作难度较大。此外,呼吸机辅助呼吸属于侵入性治疗,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隐患。这就要求护士既要熟练掌握呼吸机的操作方法,又要有高度的爱心、责任心和应急处置能力,娴熟地开展护理,从容处置突发事件,确保患者安全、诊疗有效。当患者并发呼吸衰竭时,不仅会损害患者的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还会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3-4]。以往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但对于一些患者来说,无法获得理想的效果。全方位护理干预是由传统的被动护理向主动护理转变,促进患者临床护理具有特定预见性,降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概率。全方位护理干预涵盖传统护理,更加注重心理护理、呼吸护理和健康指导,既帮助患者和家庭成员了解患者疾病,又缓解家庭成员和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了患者的通气功能,有利于促进其康复和缩短住院时间[5-6]。

许多研究表明,对呼吸衰竭患者进行重症监护,可以促进其血气指标的缓解,加速临床症状的消失,有助于提高疾病控制效果,改善预后。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发病快,易导致高病死率。患病期间,除呼吸道症状外,往往还伴有心力衰竭等其他不良症状,大大提高了治疗难度[7-8]。因此,为使治疗效果更加理想,有必要辅以科学的护理措施。全方位护理的实施效果确切,原因如下:在环境护理中调整室内温度提高患者舒适度;在用药护理中密切关注患者体征,明确各种药物的作用,避免不当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健康教育加强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合作,与患者沟通,告知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疾病意识。向患者讲述成功案例减少了他们内心的恐惧,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积极协助医护人员,降低了护理难度,提高了患者的配合度[9-10]。该研究的成果显示试验组肺部炎症指标、肺功能以及血气分析指标、重症监护病房监护的时间、总的住院时间、病死率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从患者的环境、饮食、呼吸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护理,可切实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总之,重症监护病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可改善患者肺功能,控制肺部炎症,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并缩短监护和住院的时间,降低患者病死率。

猜你喜欢

血气监护病死率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带养之实能否换来监护之名?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