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防治效果及安全性

2021-06-13常玉敏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1期
关键词:哑铃盆底肌力

常玉敏

(辽宁省锦州市妇婴医院盆底诊治中心,辽宁 锦州 121000)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作为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盆腔组织器官疾病,多发于中老年女性群体,是因为盆腔组织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了退行性病变,增加了发病危险[1]。FPFD的发病与妊娠、分娩等因素有着紧密联系,包括压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生殖器官功能障碍等,症状表现为尿频尿急、尿失禁以及粪失禁等排尿或排便功能异常[2]。FPFD的发病率近年来不断升高,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当前,如何有效防治FPFD已成为临床的研究重点[3]。基于此,本文以94例来我院接受阴道分娩的产妇为例,通过对部分病例应用产后盆腔康复护理,获得了理想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象为94例来我院接受阴道分娩的产妇,入选时间为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两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中,产妇的年龄在20~38岁,平均年龄(28.37±5.73)岁;孕周为36~40周,平均孕周(38.25±0.54)周;其中20例伴发尿失禁。观察组中,产妇的年龄在21~37岁,平均年龄(28.34±5.70)岁;孕周为36~41周,平均孕周(38.36±0.58)周;其中21例伴发尿失禁。所有产妇均为单胎足月分娩,无恶露,且知晓试验,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存在泌尿系统疾病、生殖道感染、有盆腔手术史、有巨大儿或畸形分娩史等产妇。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孕周等)对比中,两组产妇差异不大(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产妇接受排尿反射、盆底肌肉训练以及必要健康教育等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应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具体操作如下:①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产后,护理人员应加大对产妇的健康宣教力度,将FPFD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效果等详细讲解给产妇及其家属听,使其对该病有一个全面的认知,消除其顾虑,缓解其紧张、不安等心理,促进其分娩及护理依从性的提高。此外,医护人员还应与产妇展开良好的交流与沟通,观察并评估其心理状态,并及时给予心理安慰及疏导,实现良好护患关系的构建。②基础护理干预。指导产妇养成定时排尿排便的习惯,在打喷嚏、咳嗽以及运动过程中,注意收缩盆底肌肉,确保呼吸处于畅通状态。严禁性生活及剧烈运动,避免久蹲,提重物,长期便秘以免再次损伤盆底;同时,对产妇的饮食结构进行调整,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③功能恢复训练。护理人员产后及时指导产妇有意识地自主收缩盆底肌肉,并收缩会阴、尿道及肛门,5~10 s以后再放松,每日2~3次,每次5~10 min。④电刺激干预及生物反馈。叮嘱产妇将膀胱排空,然后采取半卧的体位,分开双膝,并将外阴显露出来,用酒精棉球轻轻擦拭产妇的下腹部以后,再在其下腹部皮肤的表面贴上电极片,接着向阴道内缓慢置入涂有润滑导电膏的探头,调节至低频,对产妇的盆底肌肉进行电刺激,将电流从0 mA逐渐调节至60 mA。在电刺激过程中,需以产妇实际感受为依据,对电流适时调整,每次持续25 min,每周电刺激2~3次。此外,将盆底肌肉的收缩及舒张肌电图详细记录下来,并反馈给产妇,督促她们主动进行训练,每次训练10 min,每日2~3次。所有产妇均接受为期2个月的护理。⑤配合阴道哑铃训练。产后42 d恶露干净后进行训练。5个型号的阴道哑铃,先从最轻的哑铃开始训练。将阴道哑铃放置在产妇的阴道中,指导她们将哑铃夹住。随着训练的不断进行,可将哑铃的重量及保留的时间适当增加,每次持续20 min左右,每日训练1次。

1.3 观察指标 ①防治效果: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情况。②产后盆底肌力恢复情况:根据盆底肌肉收缩次数及维持时间,来评价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恢复情况。盆底肌肉无收缩,收缩0次,维持0 s,记为0级;肌肉颤动,收缩2次,维持1 s,记为1级;肌肉不完全收缩,收缩2次,维持2 s,记为2级;肌肉完全收缩,但无对抗,收缩3次,维持3 s,记为3级;完全收缩,存在轻微对抗,收缩4次,维持4 s,记为4级;完全收缩,且持续对抗,收缩次数在5次以上,维持5 s,记为5级。恢复优良率=3级及以上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5.0的统计学软件,对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应用()与[n(%)]的方式来表示,分别采用t值χ2值来检验。P<0.05时证明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仅为2.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n(%)]

2.2 产后盆底肌力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恢复优良率高达78.7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06%,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恢复情况对比[n(%)]

3 讨论

在妊娠过程中,孕妇的子宫会不断变大,使得身体的中心轴发生偏移,加大了盆底承受的腹腔压力,在持续压力的影响下,盆底肌肉逐渐变得松弛;而在分娩时,孕妇的盆底结构及肌肉会受到进一步的损伤,进而引起盆底功能损伤,是产后发生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的基础[4-5]。发生FPFD后产妇的盆底张力会进一步下降,对尿液的排泄控制能力也会随之降低,盆底功能也明显减退,进而导致盆底脏器脱垂,大大降低了产妇的产后生命质量[6]。有报道显示,对于行阴道分娩的产妇,通过在产后对其展开盆底肌肉及阴道哑铃训练,并联合电刺激干预及生物反馈,可促进其盆底功能的恢复,并且越早实施,取得的康复效果越好[7]。

在产后对产妇实施盆底肌肉及阴道哑铃训练,可指导患者对耻骨-尾骨的肌肉群进行有意识地、规律地收缩与放松,在加快受损盆底血流速度的同时,促进盆底微循环的改善,最终达到改善盆底肌群功能的目的[8]。电刺激则可借助电流刺激,对交感神经产生兴奋作用,同时修复肌肉神经-反射,避免出现盆底肌萎缩的情况;同时,电刺激也可使产妇出现电生理活动,在促进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的同时,加快盆底肌群收缩力的恢复。生物反馈则是借助压力变化曲线以及肌电图仪等,将活动时盆底肌肉的收缩及舒张信息转变为听觉及视觉信息,使产妇对自身肌肉的运动产生切身感知,进而按照医护人员的指导,自主展开盆底肌肉训练[9]。除此之外,在产后对产妇展开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向其讲解FPFD相关知识,可加大其对疾病的重视力度,促进其治疗依从性及信心的增强;同时,对产妇排尿、排便等影响盆底功能的活动展开针对性的锻炼,并调整其饮食结构,可防止产妇在日常生活中出现错误行为,对盆底造成二次损伤[10]。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应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观察组产妇,其防治效果、产后盆底肌力恢复效果及生命质量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仅接受常规产科护理的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了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FPFD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

综上所述,通过对阴道分娩产妇应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防治FPFD的发生,促进其盆底肌力的恢复及生命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哑铃盆底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我给爸爸当“哑铃”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横卧哑铃形Rathke囊肿1例
去赘肉又强身的哑铃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