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6-13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1期
关键词:负性心绞痛冠心病

王 玲

(大连市民政事务服务中心(大连市社会福利院),辽宁 大连 116000)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的一类疾病,其发病率高,病死率也居高不下。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较为严重的类型,发病突然、进展迅速,容易导致心肌梗死、猝死等严重并发症[1],危及患者生命。该病发作时病情凶险、疼痛剧烈、有濒死感,容易导致患者及家属出现负性不良情绪,对治疗效果产生负性影响,进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因此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应实施有效护理干预措施以稳定患者情绪,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研究表明,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其生活质量[3-4]。基于此,本研究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探讨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10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均符合冠心病心绞痛相关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对治疗和护理方法知情同意,均排除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52例中,男女性比例为29∶23,年龄38~81岁,平均年龄(64.09±2.91)岁,病程4个月~11年,平均病程(5.29±1.46)年,其中稳定型11例、劳累型21例、初发性20例;对照组51例中,男女性比例为28∶23,年龄37~80岁,平均年龄(62.97±4.28)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病程(5.12±1.33)年,其中稳定型9例、初发性21例、劳累型21例。两组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病情监测、用药指导、饮食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①心理疏导:患者病情复杂、反复发作,加之对疾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容易产生负性情绪,阻碍了临床治疗及康复进展。护理人员应充分与患者沟通,耐心倾听其对疾病的感受,通过语言、表情观察等了解其心理状态,进行安慰、鼓励及针对性疏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为患者讲解冠心病心绞痛的诱因、服药方法、药物的作用、注意事项等,并树立正确的期望值,以增加对疾病的承受能力[5],缓解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②减轻疼痛:患者心绞痛发作时有濒死感,恐惧、紧张情绪严重。应立即让患者取静坐位或半卧位,对其疼痛程度、性质进行观察与评估,给予消心痛或硝酸甘油舌下含服,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指导患者深呼吸,或其他放松疗法转移其注意力,以缓解疼痛。③社会支持: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及社会功能。家庭是患者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包括精神支持、经济支持等。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家属交流,告知其心绞痛治疗中的注意事项、护理方法、避免发作诱因方法等,提高其对患者的照护能力。同时鼓励患者家属多与患者进行交流,给予精神鼓励和经济支持,解除其后顾之忧,并感受到亲情的关怀、家庭的温暖,从而增强对治疗的信心,缓解精神压力,安心接受医院治疗[6]。

1.3 观察指标 采用SDS(抑郁自评量表)及SAS(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情绪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明程度越严重。SAQ(西雅图心绞痛调查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包括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稳定情况、疾病认识程度、治疗满意程度5项。每项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采用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定表)对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评定,包括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效率、质量、障碍5项,每项100分,分数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为满意和不满意,做好记录与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SAS、SDS评分、SAQ评分、PSQI评分等计量资料用t检验后,用()表示,护理满意度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后,用百分比(%)表示,P<0.05提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SAS、SDS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护理SAQ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SAQ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Q量表各项评分及总比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Q量表各项评分及总比比较(分,)

注:a表示与护理前比较,P<0.05,b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PSQI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PSQI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PSQI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PSQI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比较(分,)

注:a表示与护理前比较,P<0.05,b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两组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6.15%(50/52),对照组为82.35%(4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P<0.05)。

3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长期受疾病困扰,发作时疼痛剧烈,加之患者多为老年人,缺乏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对疾病认知能力较低,加之对疾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往往负性情绪严重,对治疗和护理采取逃避、不配合等消极方式[7-8],进而对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产生负性影响。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以减轻其负性情绪非常重要。

研究表明,积极的心理因素有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疾病恢复,限制疾病发展。而不良情绪则可能导致患者不配合治疗等不良行为,降低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心理护理干预是现代临床护理的重要内容,体现了疾病治疗从传统的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多元化模式转变的特点,也体现了人性化护理的特点。心理护理干预在对患者疾病特点、心理状态、性格特点充分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以消除患者不良心理。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指导患者树立正确的心理期望值,消除导致其不良心理的诱因,改善其心理行为,建立积极情绪,并通过家庭的关怀鼓励及其他社会支持满足其心理情感需求,从而消除恐惧、紧张等负性心理因素,提高对治疗的配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提供患者生活质量。

本组资料中,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PSQI各项评分及总分、SAQ各项评分及总分、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心理护理可稳定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情绪,提高其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观察组通过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对患者的疼痛心理压力、社会支持等环节进行心理护理,效果显著,因为心理疏导可稳定患者情绪,减轻其负性心理;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知[9-10]。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在实施有效的药物治疗和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心理期望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遵医行为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提供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负性心绞痛冠心病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警惕冠心病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