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临床效果

2021-06-13邹群霞胡仪燕马小珍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1期
关键词:常规康复疾病

邹群霞 胡仪燕 马小珍

(台山市人民医院康复科,广东 台山 5292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内科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气流持续性受限,具有病程漫长、易复发、并发症多等特点,目前常规的对症治疗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多样化需求[1-3]。尤其对于病情处于缓解期的患者来说,通过良好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以往临床上对于COPD患者的康复护理干预过分看重呼吸功能的锻炼,往往忽略了其他因素对患者呼吸功能锻炼效果以及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导致康复护理干预效果并不显著,因此完善常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康复护理干预效果[4]。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在实施前已获得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住我科治疗的COPD患者72例,纳入标准:①符合COPD的诊断标准[5]。②患者病情处于稳定期。③知晓、同意并愿意配合本次试验。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可能影响肺功能疾病者。②因语言、听力、认知等功能障碍而无法进行有效沟通者。③合并其他系统及器官严重疾病以及恶性肿瘤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研究组中年龄最小31岁,最大86岁,平均年龄为(47.87±4.79)岁,男女比例为20∶16,常规组中年龄最小32岁,最大85岁,平均年龄为(47.80±4.68)岁,男女比例为19∶17,对比两组患者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入院后给予低流量吸氧、抗凝、抗感染治疗,合理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常规组予以传统护理措施,包括病情监测、保持呼吸道通畅、高压负离子氧疗、指导患者戒烟戒酒以及常规呼吸功能锻炼等。综合组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措施:①认知干预。为患者普及疾病知识,重点讲解疾病发生发展的特点、预后与康复治疗的关系、康复治疗方法、康复治疗注意事项等,使患者能够正确看待疾病预后,提高患者对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和配合度。另外,为患者介绍同疾病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②心理支持及疏导。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主动关心患者,对患者的病痛表示理解,了解患者的需求,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诉求,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引导患者构建良好心理状态。同时,鼓励患者家属主动参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多陪伴和关心患者,并组织病友联谊会、文娱活动等,从而给予患者家庭及社会支持,使其保持对生活的积极性和热情,增强患者康复动力和信心。③呼吸功能锻炼。腹式呼吸:指导、协助患者取卧位、半卧位或坐位,双膝半屈时将腹部肌肉放松,双手置于上腹部与胸前,胸部维持不动,经鼻缓慢吸气,松弛膈肌,腹部手有向上抬起的感觉,呼气时腹部收缩,手稍用力下压,10次/组,每日2~3组。缩唇呼吸:指导患者经鼻吸气,缩唇呼气,呼气时收腹,将胸部前倾,口唇缩成口哨状,缓慢呼气。缩唇程度以不感到费力为宜,每日8 min,每日2~4次。④运动指导。指导患者进行全身运动,如打太极拳、散步等。运动期间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素质合理安排运动强度、运动量和运动频次,当患者心率达到60%为最佳运动强度,运动量以每次30 min为宜,运动频次以4次/周为宜。⑤饮食指导。测量患者的身高、体质量,必要时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以便计算患者每日所需营养,并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爱好等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的饮食食谱,从而满足其每日机体营养需求;饮水较少者,应鼓励其多饮水,增加水果、蔬菜等的摄入量;营养不良者,应增加牛奶、鸡蛋以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1.3 观察指标 调查肺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以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生活质量通过SF-36简明健康状况量表(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进行评价[6],内容包括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以及角色功能5个维度,各维度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FEV1水平、FVC水平、FEV1%水平、躯体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情绪功能评分、角色功能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比较 护理前,两组FEV1、FVC以及FEV1%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综合组FEV1、FVC以及FEV1%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比较()

表1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比较()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以及角色功能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综合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以及角色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由于COPD患者存在气流持续受限情况,若不及时进行干预将会对患者的肺功能造成持续性损害,导致并发症发生率的增加,因此积极改善患者肺功能是COPD的重要治疗目标[7-8]。

随着康复医学的兴起,临床逐渐意识到以肺康复训练为首的非药物对症治疗在COPD疾病中的应用有效性。呼吸功能训练是典型的肺康复疗法,有研究报道中肯定了呼吸康复训练对COPD患者的干预疗效[9]。相关研究表明,呼吸功能训练可显著改善COPD缓解期患者的肺功能,对促进COPD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0]。在呼吸功能训练过程中,部分患者可能会因为呼吸功能训练认知不足、心理状态欠佳、身体素质较差等而影响呼吸功能训练效率,导致达不到预期的康复治疗效果。因此,在对COPD患者实施呼吸功能训练、氧疗等康复护理治疗时,还需消除上述不利因素,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康复护理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FEV1、FVC以及FEV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综合组FEV1、FVC以及FEV1%水平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以及角色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综合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以及角色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由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提示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11]。考虑是因为患者对疾病知识缺乏,不能正确意识到疾病预后与康复治疗的关系,可降低患者对康复护理治疗的依从性和配合度,从而会影响康复护理治疗效果[12]。过重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可影响患者的康复积极性,导致患者缺乏康复动力和信心[13]。因此在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的同时,给予患者认知干预、心理支持及疏导,通过认知干预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康复护理治疗与其病情恢复之间的关系,使患者意识到康复护理治疗的重要性,并通过心理支持及疏导帮助患者改善或消除各种负性情绪,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促使患者能够有意识地、主动地去接受各项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而帮助患者执行康复护理治疗计划和方案。此外,呼吸功能训练虽然可帮助患者排出体内滞留肺底的CO2,有助于控制呼气,规避Ⅱ型呼吸衰竭风险的同时,改善机体血氧情况,提升肺功能,但也会增加患者能量消耗,不利于患者长期坚持呼吸功能训练[14-15]。此外,通过饮食指导可增强患者体质,通过全身运动指导可增强四肢肌肉力量,降低耗氧量,改善患者活动耐力,从而为患者的长期呼吸功能训练提供力量支持,对保证患者康复护理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COPD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常规康复疾病
常规之外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别受限于常规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