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用对患者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参数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1-06-13康传铭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1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康传铭

(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神经内科,辽宁 开原 112300)

脑梗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高发于老年人,该疾病具有致死率高的临床特征[1]。临床研究指出,有80%左右的脑梗死患者会同时合并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非常不利的影响,易导致患者遗留多种后遗症,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2]。因此,如何采取更加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来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其神经功能,降低其后遗症发生率是非常重要的[3]。笔者在不断探索的基础上,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治疗方案,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治疗,收效甚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100例在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我院接收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纳入50例患者。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各项基础资料实施统计学分析表明,二者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体如下。观察组:男∶女为27∶23;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为(58.52±6.63)岁。对照组:男∶女为26∶24;年龄在45~74岁,平均年龄为(59.47±5.81)岁。

1.1.1 纳入标准 ①经临床诊断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②意识清楚且临床病历资料完整的患者。③对本次研究内容全部知晓并在研究前签署了知情同意书[4]。

1.1.2 排除标准 ①合并消化溃疡及消化道出血史的患者。②对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过敏的患者。③合并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④合并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⑤合并有脑外伤、脑肿瘤、癫痫、脑炎等疾病史,以及经颅手术治疗史的患者。⑥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疾病的患者。⑦无法配合临床研究的患者[5]。

1.2 方法 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085)治疗,每次100 mg,每日1次,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北京百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61308)治疗,每次75 mg,每日1次,口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时间。

1.3 观察指标

1.3.1 患者的临床疗效 显效:患者经治疗后,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持续下降,下降范围在46%~90%,且临床症状得到完全改善,甚至是消失;有效:患者经治疗后,其NIHSS持续下降,下降范围在18%~45%,且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无效:患者经治疗后,其NIHSS评分无任何改善,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6]。

1.3.2 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 治疗2周后,监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主要包括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7]。

1.3.3 患者的神经功能 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其中0~1分为正常,1~5分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5~15分为中度神经功能缺损,15~20分为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20分为重度神经功能缺损[8]。

1.3.4 患者的不良反应 监测记录患者用药期间的胃肠道反应、水肿、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以0.05作为检验水准,即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显著高于对照组(78%),χ2=4.846,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如下:观察组显效35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46/50);对照组显效29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8%(39/50)。

2.2 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参数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比较

2.3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评分相当,t=0.2784,P>0.05,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2.563,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如下:观察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NIHSS评分分别为(14.22±2.36)分和(3.23±0.36)分;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NIHSS评分分别为(14.18±2.33)分和(9.26±1.48)分。

2.4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反应、水肿、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与对照组的14%相当,χ2=0.563,P>0.05,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如下:观察组胃肠道反应3例、水肿2例、头晕3例,总发生率16%(8/50);对照组胃肠道反应2例、水肿1例、头晕4例,总发生率14%(7/50)。

3 讨论

对于脑梗死患者来说,临床首先考虑的治疗方案是保守治疗,合理的保守治疗方案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转归,还能够避免手术治疗所产生的限制[9]。

阿司匹林是临床上常用的脑梗死治疗药物,是一种抗血小板凝集类的药物,具有全面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缺血部位供血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阿司匹林在脑梗死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研究者在临床长期应用中发现,单一使用阿司匹林,对于患者的疗效有限[10]。且部分患者会在用药过程中,出现阿司匹林抵抗现象,导致其疗效受到严重影响。

鉴于此,临床提出联合用药的治疗方案。氯吡格雷是一种全新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通过阻止血小板因子活化来发挥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且该药物在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同时不会对患者的血液系统和凝血系统造成影响,可全面控制血栓的形成[11]。将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两种药物在患者机体内通过不同的作用靶点,协同发挥作用,可起到相互补充的功效,从而增强抗血小板凝聚的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从而达到全面改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的目的[12]。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从而使患者获得更加显著的临床疗效,且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佳。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