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民间艺术活动的价值与创新应用
2021-06-12叶永培
叶永培
【摘要】幼儿教育要重视儿童的成长和生活环境。幼儿民间美术是一种以幼儿为对象,与其生命密切相关,又能适应其审美需要而进行的美术教学活动。文章从儿童民间美术课程的特殊教育功能出发,对其进行了总体规划,并对其进行了建设性的探讨,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幼儿教育;民间艺术;活动价值;创新应用
引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优质、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以满足幼儿多方面、多层次成长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历。
一、幼儿民间艺术课程的教育意义
首先,民间艺术源于生活,产生于劳动中,反映的是劳动人民对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理解,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具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属性。从物质属性的角度考量,民间艺术一般会以艺术品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艺术品必然是通过劳动创作才能完成,也符合幼儿教育活动课程的要求,合理引入民间艺术又为幼儿园的课程增加了多样化、更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得幼儿园民间艺术课程更能凸显出促进幼儿知识、技能、能力等全面发展的重大教育价值;从精神属性角度考量,民间艺术都是蕴含历史与文化精华的手艺或者工艺,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责任将其传承并发扬光大。其次,艺术作品创作有助于引导幼儿对“美”的认识,可以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价值观。再次,民间艺术一般都具有特定的区域或民族特性,是人们经过长期生产、生活实践形成的文化硕果,通常会反映勤劳、勇敢、真、善、美等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对幼儿情感、态度、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幼儿民间艺术课程建设的创新策略
1.筛选可操作的、适合的内容
我国民间艺术内容丰富多彩,内涵博大精深,涉及领域广泛,形式多样化,所以要融入到幼儿园課程中的民间艺术必须经过筛选和改造。首先,所选的民间艺术要有本地或本民族特色,民间艺术具有很强的本土化特性,是在特定的土壤和环境中得以传承和发展起来的,存在于我们生活中具有本土特色的艺术,才会对幼儿产生更强的亲和力和情感的凝聚力。其次,受到幼儿活动能力和表现能力的限制,所选艺术类型的可操作性也是教师必须考虑的因素,有的艺术作品创作形式相对简单,材料比较普通,例如绘画、剪纸、表演等就可以直接引进课堂;还有一些形式比较复杂或者教学材料不适合幼儿使用,需要教师在不改变这项艺术所蕴含的文化、精神、情感等因素的前提下,进行适当改造后引入课堂,例如竹编、草编、漆器类等教学材料是儿童比较难掌控的,教师要开展这些民间艺术教学活动就要寻找可替代的材料。民间艺术类别很多,幼儿教育的时间和空间有限,只有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具有较强实用性、可操作性且文化底蕴丰富的项目才是最佳选择。
2.构建系统的幼儿民间艺术课程
在确定要引入幼儿课程的民间艺术类型后,教师还要综合考虑课程目的、课程规划、教学过程的整体课程建设三要素。儿童发展的目标就是课程建设的目的,教学的目标。此外同一领域的艺术课程面向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时,教学目标应该具有随幼儿年龄增长而层层递进的特点。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已经明确各学龄段儿童发展的目标,例如在艺术领域中对艺术品的欣赏能力目标,3-4岁目标是多听、多看,多接触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4-5岁则是能够专心欣赏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并能有一定的联想能力,有模仿和参与的欲望;5-6岁则是能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愿意和身边的朋友、家人分享对艺术的理解。
课程规划的总体的原则是进行科学配比。很多幼儿园把民间艺术课程定义为特色课程,而特色课程应保持与共性活动的一致性,内容与时间分配比例要科学,与其他领域的课程关系要保持平衡。每个幼儿园的课程规划都是不一样的,幼儿园应根据自己的课程资源进行有效调配。此外,幼儿园整个学期的艺术课程要避免过于重复,避免资源的浪费。做好课程规划是幼儿教师的基本能力,教师要综合考虑课程中的领域规划、进度规划等各个方面,并要提前规划好一个月、一个学期的课程内容。
3.游戏化地设置幼儿民间艺术课程
民间艺术课程游戏化的目的是让课程更生动、有趣,更适合儿童参与,但这并不是说要将所有的民间艺术课程都用游戏的形式替代,而是要将游戏的理念、精神渗透到民间艺术课程当中,在教学活动中增加游戏的元素,让民间艺术教育更贴近儿童的认知水平,让儿童在自由、快乐、创新中获得对民间艺术的感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三、幼儿民间艺术活动的创新应用
民间艺术活动作为幼儿园活动的一部分,不可能占用儿童活动的全部时间和空间,开设民间艺术活动要考虑与其他活动的平衡,如果没有处理好这一关系,就很难设计出持续推进课程实施的措施,也就很难保障教育效果的连贯性,常常使孩子刚刚燃起的艺术梦想无奈地被忽视和中断,部分幼儿园开展民间艺术课程是为了活动而开课,为了特色而开课,如此形式大于效果的情形有违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初心。
幼儿“工作坊”这种新的课程组织形式可有效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工作坊是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特征,通过活动获取经验的适切幼儿教育理念的有效课程形式,从课程的角度来看,幼儿工作坊可定义为“一种允许儿童在具有主题性的空间中进行主动作业的课程组织形式,其学习方式集体验、探究、互动于一体,配备内容丰富、层次多样的材料和工具,同时拥有相关专业能力的教师进行指导”。
结束语
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民间艺术课程的多元化需求很难单靠一家或几家幼儿园达成,每个幼儿园的资源库都不可能完全涵盖所有内容,也不可能要求一家幼儿园涉足所有的民间艺术课程,因此有必要联合全国众多的幼儿教育机构建设系统化的资源库,以此作为课程建设的支撑,构建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系统化、层层递进的课程架构和体系,这也是幼儿民间艺术课程系统化建设的需要,也将是未来幼儿课程发展的基本方向。
参考文献
[1]陆志红.幼儿园民间艺术活动的价值与创新应用[J].基础教育论坛,2022,(08):32-33.
[2]戴美琴.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渗透民间艺术的方法[J].幸福家庭,2022,(01):43-45.
[3]沈梦. 关于挖掘民间艺术资源丰富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的思考[J]. 参花(下),2021,(04):105-106.427F0DCD-0849-4BF6-9BD3-4381515DB5A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