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提升大学生劳动教育质量的价值考量及推进方法
2021-06-11罗薇薇
摘要:本文以劳动教育开展的价值内涵为立足点,总结了其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推进教育质量提升的方法。
关键词:劳动教育质量;高校;大学生;价值考量;推进
直至2019年,我国普通高校共计2688所,共有2500万在校生,从体系规模上看我国高等教育居于世界第一,突出了劳动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紧迫性。当前大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家庭、学校与社会。因此新时代加强对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可充分发挥出其中家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发挥出高校的主导性作用,以及社会的支持行作用,进一步拓宽劳动教育的范围,深入贯彻落实其教育内容,最终帮助大学生提升劳动素质,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高校劳动教育质量价值内涵与面临的问题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主力军,需要他们秉承我国传统劳动文化理念,并将其投入实际运用。为了深入落实这项工作,高校应该逐步从价值内涵上提升劳动教育质量,更好的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前提和基础。
1.1体系缺失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劳动的价值,《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加强劳动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如何把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素质教育、职业知识和技能教育的各环节,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和实践的全过程,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目前教育有关部门已经构建教育体系,地方部门亦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了补充,但从整体上来看,劳动教育体系依然在理论探索的层面上,缺乏实践应用,劳动教育体系的缺失已成为影响战略落实的一项重要因素。
1.2课程缺位
纵观目前我国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情况可见,目前我国高校之中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不容乐观。在传统理念影响下,我国学生缺乏劳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缺乏劳动精神,直接导致了此类实践课程的缺位,同时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劳动教育课程已被理论课占用。还有一些教师把劳动教育当成是惩罚学生的措施,这明显背离了劳动教育的初衷,容易导致学生的排斥感,长此以往劳动课程的开展将困难重重。另外,近年来劳动教育的形式内容一直未发生改变,诸如探访敬老院、福利院、义务打扫卫生等,现在这些活动都不再新颖,根本无法吸引00后们积极参加。作为劳动教育的组织者,需要创新劳动教育形式,赋予劳动教育信息化、时代化、全球化的丰富内涵,与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就业实习实践紧密结合,使劳动真正成为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的契合点,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实现对理论的应用和理论的总结升华,最终实现学以致用。
1.3评价单一
从课程评价来看,理论性评价依旧在用期末考试的形式,实践评价则由教师统一打分,根本没有结合新时代背景对教学评价进行创新。采用考试评价的方式其弊端很明显,学生会单纯追求分数,只会记住劳动概念,却很难理解其深刻内涵;劳动实践主要由教师打分的弊端是片面性过于明显,因为教师的想法必定有主观性,影响成绩的真实性,另外劳动实践类课程中,企业会以师傅打分制评价学生的劳动成绩,评价的结果亦存在较强的片面性。所以由于评价方式单一,对劳动教育课程的进一步开展形成了阻碍。
2高校劳动教育质量的推进方法
2.1营造有劳动教育价值的教育氛围
首先,应营造出劳动育人的环境氛围。高校可从社会邀请劳动模范等开展讲座,帮助学生明确劳动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可举办劳动体验活动,或创作劳动表演类节目等,还可以通过新媒体对校园内的劳动典型进行宣传,使劳动精神在学生之中深入人心。其次,教师的引领、示范也很关键。在校园劳动中教师要起到示范、带头的作用,在劳动上也体现出与学生的平等性,比方说在维护办公室环境上,不仅要与文明修身结合起来,同时还要充分重视学生平时的思想变化,使其明确劳动成果是老之不易的,逐步养成勤于劳动的习惯。
2.2推进课堂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
首先,需构建多样化的课程体系。上文提到,目前劳动教育存在着严重的课程缺位问题,这种情况下需要教育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磕碜规划,依据课程现状合理设置教学标准,可邀请专业学者与人才编著相关教材。还要注意加强实践,尤其是在假期,需相应布置一些劳动任务,使劳动教育得到进一步 普及。其次 ,要与思政课程融合。例如可以利用五一劳动节等节假日表彰师生之中的劳动典型。再如可专门开设通识课程,像《劳动科学概论》等,系统性的介绍劳动科学的有关知识。
2.3构建多样评价体系
首先,要丰富评价形式。初级设计阶段,可与学生学分结合,以激发其参与劳动教育的主动性,完善阶段则要对评价体系进行补充,最终形成阶段由教师按照学生实践课程中的参与态度、劳动总体质量、学生在劳动中的获得感等评价导向。其次,加强对过程的评价。可充分借鉴其他国家的教育机制,再根据自身情况进一步优化,可就日常劳动教育的过程统计记录,不仅以书面测试的方式来考查学生对劳动课程理论的掌握情况,还要以劳动实践心得、答辩交流等形式考查学生的劳动实践成果。要坚持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学生要通过撰写实践心得,详细说明社会实践的内容、过程、成果以及自身的实践感悟与影响; 专业负责老师要根据学生劳动实践过程中的组织纪律、劳动态度、劳动质量等方面开展评价。以此推进劳动教育的科学化发展。
结语:
总之,20世纪后半叶,全球高等教育均進入到大众化的发展阶段,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高等教育亦进入该阶段,积极进行高等教育改革成为必然。从劳动教育方面来说,高校应该从营造的教育氛围、推进课堂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构建多样评价体系等多方面推进劳动教育质量的提高,以帮助学生丰富劳动实践体验,促进其全面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勇,颜金.高校劳动教育评估的现实构想[J].黑河学刊,2020(05):13-17.
[2]王飞,车丽娜,孙宽宁.我国高校劳动教育现状及反思[J].中国大学教学,2020(09):75-79+85.
[3]郭军学.“AGIL”模型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质量提升研究[J].农家参谋,2020(14):180+191.
[4]雷虹,朱同丹.以学生为中心视域下高校劳动教育的意蕴解读及路径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03):134-138.x
作者简介:罗薇薇(1980_),女,汉族,四川成都市人,副研究员,单位,四川城市职业学院,思政教育专业,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政教育。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