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客家山歌在高校声乐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1-06-11林怡
林怡
摘要:铜鼓客家山歌属于我国传统音乐形式,主要是将当地方言当做是基调所演唱的独特曲调,有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旋律非常动听,属于赣西北地区流行的传统音乐形式,将其应用在高校声乐教学中除了能够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声乐知识之外,还能促使学生声乐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声乐教学工作中教师应重点运用铜鼓客家山歌,挖掘其中的育人元素,培养新时期大学生的声乐学习能力、专业能力,使得大学生形成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的观念意识,彰显铜鼓客家山歌在高校声乐教育中的优势。
关键词:客家山歌;铜鼓客家山歌;高校声乐教学;实践措施
引言:
高校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课程特点合理运用铜鼓客家山歌教育元素,通过创新教学模式、灵活使用多媒体技术、创新教育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操作模式等形式,不断提升铜鼓客家山歌在高校声乐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效果,培养学生的声乐专业能力,为学生后续的专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铜鼓客家山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意义
(一)有助于弘扬传统优秀文化
对于客家山歌来讲,其中蕴含着客家人的历史传统优秀文化,属于人们在劳动生活方面的结晶,能够彰显出特有的民族风情,铜鼓客家山歌进行歌唱时多结合当时情景,即兴自由发挥,拥有淳朴、方言化、口语化等特征。高校声乐教师在课堂教育中融入铜鼓客家山歌,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民族历史进展、历史发展情况形成初步了解,感受到民族独特、多彩的风情,学习到更多历史学方面、民族学方面与社会學方面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还能使得学生形成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观念意识,培养学生民族团结的良好精神。
(二)能够促使学生创新创作能力的提升
铜鼓客家山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融入与应用,能够促使学生创新创作能力的提升,主要因为其音乐形式具有不规范的特点,强调学生具有即兴编唱的能力,在学生学习较为随意的歌曲形式期间,能够积极参与到音乐创作活动中。例如:学生学习《车车歌》的时候,就可以按照歌曲的内容进行节奏与歌词的改编创作,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自己对铜鼓客家山歌的理解即兴编排,提升学生在声乐方面的创新能力、创作能力。
(三)能够促使学生文学水平与素养的提升
从本质层面来讲,对于客家山歌而言,其中继承了很多《诗经》方面的优良传统风格,被称作是《诗经》遗风天籁之音,所有的歌词都具有较为丰富的内涵,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学习与研究,有助于提高其文学方面与道德方面的修养,促使学生文学表现能力的增强。与此同时,开展铜鼓客家山歌的声乐教学工作,还能引导学生对客家文化中的崇尚礼仪形成深入的理解,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对虚假、丑恶形成反对的态度,且在客家山歌中还有很多教育学生为人处世、热爱生活的内容,例如:《卖公粮》中就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其中的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素养和道德品质,在客家文化的潜移默化影响之下形成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品质,增强人文素养。
二、铜鼓客家山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要点
为了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将铜鼓客家山歌的积极作用和价值全面彰显出来,教师在应用铜鼓客家山歌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和要点,改善教育工作的发展现状,借助铜鼓客家山歌文化熏陶学生、感染学生,提升思想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声乐专业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主要的应用要点为:
(一)遵循教学内容完善性的要点
声乐教师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应用铜鼓客家山歌,应完善其中的教学内容,按照客家山歌的教育元素来更新课程知识。首先,对于铜鼓客家山歌而言,从题材方面可以分成童谣、原板、新编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应按照声乐专业的特点,以培养声乐表演人才、创作人才为目的,分层次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其次,在设置内容的过程中,第一学年应着重设计声乐基础课程部分,在其中添加客家童谣、原腔山歌的相关内容,使得学生在学习基础性声乐知识的过程中,全面掌握铜鼓客家山歌中的基础内容,形成初步的学习认知,打好铜鼓客家山歌方面的学习基础。在第二学年应该为学生设置关于声乐发声方面的内容,引入铜鼓客家山歌作品、新编作品,将二者之间衔接,教育目的就是学生可以流畅进行客家山歌作品的演唱,对作品的改编创作形成深入的理解,有一定的创新创作思路。在此之后,为学生设置铜鼓客家山歌剧唱段的相关选唱内容,指导学生尝试更多类型的作品,对铜鼓客家山歌的特色声乐作品有着熟练的掌握。与此同时还需为学生设置舞台实践操作方面的教学内容,组织、鼓励学生参与到舞台实践活动中,真正意义上促使学生声乐能力、专业能力的发展。
(二)遵循教学方法多元化的要点
目前多数学生在学习铜鼓客家山歌的过程中,认为曲调非常的简单,结构具有短小性的特点,演唱方法也很单一,在演唱的过程中需要大喊,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观点,铜鼓客家山歌有着多元化的唱腔,演唱方法也非常丰富,可以将其分成假嗓、本嗓、细嗓集中形式,假嗓多应用在高腔部分,本嗓多应用在平腔和低腔的部分,细嗓应用在矮腔部分或是吟唱部分。所以声乐教师在教学期间就应该转变学生的观念,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演唱方法形成深入理解,掌握客家山歌唱腔方面的发音技巧。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铜鼓客家山歌相关演唱方法的过程中,就可以将民族发声理论、美声发声理论应用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不同演唱方法的铜鼓客家山歌,引导学生按照发声特点来探索客家山歌的韵味、不同的演唱技巧等等,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能力,还能提升教学方法的规范性[1]。
(三)遵循教材完善性的要点
高校的声乐课程教育工作中引用铜鼓客家山歌,如果不能确保教材内容的规范性与完善性,很容易出现传统文化传承教育流于表面的问题,不利于教学工作的高质量与高效化开展。因此高校在声乐教育方面应完善有关的铜鼓客家山歌教材内容,按照学生的学习需求、声乐教学特点等,合理设置童谣教材内容、传统客家山歌教材内容、山歌剧选取教材内容、山歌合唱曲教材内容等等,从山歌的不同演唱特点入手完善教材的信息与内容,以音乐鉴赏、赏析的层面分析客家山歌的文化内涵,详细介绍每首山歌的文化背景、作者信息、思想情感、曲式结构特点、旋律的特点等等,并且在教材中还需添加山歌的演唱难点与突破技巧知识,引导学生从多个层面分析和理解客家山歌的作品内涵,灵活性掌握声乐作品的特色化风格,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声乐知识学习能力、铜鼓客家山歌文化传承能力、学习兴趣。
(四)遵循教学专业化的要点
高校声乐教育的工作领域中应该遵循专业化的要点,为学生提供专业性、标准性的教学指导。高校可以邀请当地的民间艺人到学校开展讲座活动,为学生讲解关于铜鼓客家山歌方面的文化知识、风土人情,但是对于民间艺人来讲,一般情况下具有较高的演唱能力但是缺少理论知识,所以高校可以将民间艺人与教师相互组合,创建相应的论题小组,共同合作开发出铜鼓客家山歌方面的教学模式、教育系统,在教师、民间艺人的合作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客家山歌学习环境氛围,提高教育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同时高校还应对声乐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组织声乐教师参与到外出进修学习活动、实践创新、学术研究活动中,培养新时期专业素养较高、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致力于提高声乐教学中铜鼓客家山歌的教育水平[2]。
(五)遵循教学创新性的要点
高校声乐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开展铜鼓客家山歌的教育活动,应遵循创新性的基本要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针对教学工作全面创新改革。对于客家山歌民族文化、艺术形态而言,音乐文化艺术没有很高的趣味性,内容也有雷同现象,让人感到苍白,曲调也非常单调,有着粗糙性的特征,从民族声乐艺术的层面而言,铜鼓客家山歌的演唱,除了要重视继承,还需根据声乐训练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开展教育活动,所以高效声乐教师在教学期间应该结合铜鼓客家山歌的民族艺术特点与声乐艺术特点等,针对性创新有关的教育模式,利用创新性的手段开展铜鼓客家山歌的声乐教学活动,例如:可以通过采风后收集的铜鼓客家山歌的客家山歌乐曲,在学生观看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自主性研究相关的铜鼓客家山歌乐曲内容与民族艺术特点,然后模仿性的表演,在此期间教师和学生应该对大胆表演、勇于创新的学生进行鼓励,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表演积极性、提升学习兴趣,达到教学创新性的目的。
三、铜鼓客家山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高校的声乐教师在开展铜鼓客家山歌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完善实践操作教学模式,采用实践项目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声乐歌唱能力、表演能力,使其掌握相关的表演技巧,满足人才培养方面的根本需求。主要的教学应用措施为:
(一)合理进行课内与课外的实践教学
课内的教学环节中主要使用“双导师”的教育模式,高校可以聘请当地民间艺人到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习各种不同山歌唱腔知识、技巧知识,教师则负责开展理论知识教学工作、声音技巧训练工作,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灵活性、巧妙性的使用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中的发声技巧,从各个层面将发声技巧融入到山歌的演唱活动中,与此同时,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学习新山歌、山歌剧选曲,在课内指导学生掌握有关的铜鼓客家山歌韵味,使得學生可以规范性的学习声乐技巧和知识。在课外的实践操作活动中,可以邀请铜鼓客家山歌传承人或者是艺术家开展辅导活动,也可以邀请专业的编导或者是导演为学生讲解如何在舞台上进行表演,开展表演方面的辅导教学工作。高校还可以建立有关的山歌社团,组织学生到区域之内领略采风,认真学习铜鼓客家山歌唱腔。这样在课外与课外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得学生深入研究和掌握铜鼓客家山歌的知识要点和演唱技能要点,提升学生有关知识的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满足当前的教育工作基本要求[3]。
(二)将讲台与舞台的实践教学有机整合
2010年,江西铜鼓客家山歌入选“江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铜鼓客家山歌作为江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重要研究价值和传承意义。为了能够有效开展铜鼓客家山歌的教学指导工作,可以按照铜鼓客家山歌的特点、教育规律等,为学生建设校内实习教育基地,打造相关的舞台,将讲台和舞台相互整合开展实践操作的教育活动[4]。在讲台的教育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相关山歌的演唱技能,在讲台中寻找演唱规律、表演规律,引导学生形成对铜鼓客家山歌的演唱兴趣,教师也可以通过表演评价学生的演唱学习效果、专业技能的学习能力,针对性改革完善相关的教育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山歌学习环境与平台。在校内的舞台方面也应该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定期举办相关的铜鼓客家山歌学生演出活动,开展节日晚会活动,组织学生在校内的舞台中参与山歌的表演活动,这样学生在舞台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掌握舞台表演方面的规律与技巧,促使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校内舞台的实践教学工作中还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自主创作型的活动主题,鼓励学生按照自身对铜鼓客家山歌的理解、文化知识与民族知识的学习,开拓思维自主进行新山歌的改编创作,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作能力,促使学生声乐专业能力的发展、创新思维的进步[5]。
(三)采用多媒体设备创新实践教学的形式
从整体情况来讲,目前在高校的声乐教育工作中教学形式具有抽象性的特点,虽然教师可以生动性开展教学工作,精辟性的为学生讲解声乐知识,但是很难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不利于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尤其是在铜鼓客家山歌的教学工作中,由于其中的知识非常抽象,如果一味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铜鼓客家山歌声乐基础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对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与实施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实践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形式,积极采用多媒体设备开展各项教育工作,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作为主要目标,利用生动性并且形象性的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客家山歌知识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与实践能力。教师采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育活动,还能针对铜鼓客家山歌的教育内容不断延伸,在网络中下载一些音乐制作软件,组织学生自主性的唱歌录制,使得学生在其中检测自身在演唱方面的不足和问题,及时性的改正自身不足,进而增强学生在山歌方面知识学习的有效性。与此同时,采用多媒体设备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当地的民族生活视频图片、创作背景视频图片、作者信息视频图片等等,学生在对铜鼓客家山歌历史背景、文化背景、民族风情形成深入理解之后,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沟通交流,鼓励学生结合多媒体设备播放的图片视频自主性改编乐曲和歌词,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使学生声乐方面专业能力的进步、自主创新创作能力的良好发展[6]。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开展铜鼓客家山歌的教育工作,能够引导学生形成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观念,增强学生的声乐专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高校的声乐教育领域中,教师应归纳相关的教学指导和实践经验,开展校内联合校外、课堂联合课外、讲台联合舞台等实践操作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素养,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李雁.广西客家传统山歌文化校园传承探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7,38(6):39-42.
[2]马柯.雷州歌的文化渊源及其传承——在粤西高校传唱雷州歌的意义[J].艺术评论,2018,22(4):155-160.
[3]陈辉剑.新时期戏曲"剧本荒"及对策研究[J].流行色,2019,15(2):168-169.
[4]李广贞.论客家山歌唱与腔的传统音乐文化意义—以铜鼓客家山歌为例.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CN36-1095/C.
[5]罗红艳,王志勤.音乐美学视域下的采茶戏艺术价值探讨[J].福建茶叶,2017,39(8):376-377.
[6]陈凯红.客家山歌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教学有效性分析[J].黄河之声,2019,34(6):103-112.
基金或课题项目:宜春市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声乐课堂教学引入宜春地方音乐元素的研究--以铜鼓客家山歌为例》)(YCSKL2019-045)
(宜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