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方法探究

2021-06-11李卫星

考试周刊 2021年41期
关键词:工作方法新形势小学数学

李卫星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教育工作者们逐步将新课改理念渗透到课堂中,希望由此转变教学方法和对策,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投入学习环境中,并使之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小学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是基础,因此教师十分重视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文章中,笔者将结合实践经验,阐述新形势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中如何高效教学。

关键词:新形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方法

数学学科是小学阶段最为基础且重要的科目,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前提,所以教师都在想方设法地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来增强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热情,希望他们能够高效地获取数学知识。新形势下,学生成了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秉承“以学为主”以及“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设计并开展教学活动,由此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并在学习数学知识点的基础之上综合能力得到发展与提升。

一、 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学生数感

数感是数学素养中最为基础且重要的素养之一,不仅能够表示学生对数的感知能力,还代表着学生对数学运算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教师都在努力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数感。游戏活动是小学阶段学生最喜欢做的一种活动,它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增强他们课堂参与度,因此得到了教师的认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活动来展开教学,以此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形成并建立数感,并在数感的引导下熟练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学生在学习“认识人民币”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课上,数学教师将某一学生通过劳动获取的零花钱去超市购买商品的情境展示出来,并问道:“同学们自己去买过东西吗?”很多人都点头示意自己买过,教师又道:“你们购买了什么,分别花了多少钱呢?”学生立即讨论起来,有的说自己买过雪糕,有的人说自己买过果冻,课堂沸腾起来了,但是很少有人记得花费了多少钱。于是,教师将元、角、分引入课堂,并且将三者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讲解给学生。当学生掌握了其中的规律后,教师便鼓励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道具“不同面值人民币”,带领他们一起模拟了超市购物的场景。学生对此游戏十分感兴趣,能够应用相应的人民币换取相应的实物,并在交换过程中掌握元、角、分的转化,数感也由此升高。在游戏环境下,学生的主动性明显提升,对数学知识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数感也由此升高,为生活提供了保障。

二、 借助问题建立学生符号意识

符號意识是学生对数学符号的一种感觉和意义,符号意识的提升有助于学生高效分析并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梳理数学问题中的各种数量关系,对运算还有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问题是启发思维的一种有效形式,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学生也可以提出问题,在提出、思考并解答问题过程中,学生能够应用符号意识作为指导,获取数学知识的效率也会更高。

例如,学生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知识点时,数学教师可以借助问题建立符号意识。课上,教师通过“算24点”的游戏活动展开教学,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学生给出相应的答案后,教师便提出问题:“你们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很多学生将自己的计算方案讲述出来,有的人通过先加减后乘除的方法得出了24,还有的人提出了先乘除后加减的方法。教师由此引出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内容,促使学生结合自己给出的答案认识到了“如何用字母表示数”。当学生掌握了该方法后,教师又将数蛤蟆的游戏展示出来,请学生自主提问和回答,促使他们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自主概括出“用字母分别表示出蛤蟆的嘴、眼睛和腿的数量”,逐步增强学生的符号意识。当学生符号意识提升以后,他们既能够灵活转变公式与数,并且能够应用公式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为后面学习其他知识打下了基础。

三、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的培养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数学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十分关键。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图形和位置是一项最基础且重要的知识点,能够为学生的未来生活打基础,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各种方法应用到课堂中,以此促进学生学习效率提升的同时发展其空间观念。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能够将数学知识与情境建立紧密联系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借助此方法培养并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并使之能够更好地指导生活。

例如,学生在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节内容时,数学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培养了学生空间观念。课上,教师利用本班重新排座位的事情引入课堂,并说道:“换了位置后,大家还认识自己的前后的同学吗?”学生齐声道:“认识!”教师道:“你们可以给我介绍一下四周的同学吗?”于是,学生便利用前、后、左、右四个方位词介绍自己的同学。教师继续道:“如果你们的父母来参加家长会,需要自己坐到你的位置上,如果你依旧使用此方法介绍他们能够快速找到你的位置吗?”学生摇头,并说道:“我妈妈都不认识我们班同学!”教师继续道:“你们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呢?”很多学生提出了将自己的名字写在纸上并放到桌子上。教师由此引出“数对”知识点,并将“如果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内容讲解给学生,促使他们通过学习能够用坐标表示位置,同时建立空间观念。

四、 应用多媒体提升学生几何直观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课堂教学已经与信息技术融为了一体,成了教师最常用的教学辅助工具之一。多媒体引入课堂后不仅为课堂增添了色彩,还使得课堂更加简洁和直观。小学生在初次接触几何知识点时,很难立即明白其中的含义,所以应用意识和能力不高,当多媒体出现后,教师应用多媒体讲述几何知识过程中能够将几何图形及其动态变化直观地展示出来,以此促进学生快速融入课堂环境中,并在学习几何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几何直观。

例如,学生在学习“三角形的分类”内容时,数学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逐步提升学生几何直观。课上,教师先鼓励学生自主在白纸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很多学生都适用三角尺作出了三角形,做出的三角形较为单一。随后,数学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出各式各样的三角形,并提出问题:“在这些三角形中,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怎样对其进行分类才算合理呢?”学生展开思考,并且提出了很多想法。有人将三角形分成了等边、等腰、不等腰三种情况,有的人将其分成了直角和其他两种形式。结合学生给出的答案,教师将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等引出来,促使他们掌握分类依据的基础上使之几何直观逐步提升。学生的几何直观提升以后,有助于其自身更深层次地探究三角形中蕴含的其他知识点。

猜你喜欢

工作方法新形势小学数学
高校班主任工作方法及其重要性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把党的宗旨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研究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