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常见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2021-06-11白兆青

锦绣·上旬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初中

白兆青

摘要:新课改的纵深推进,更重视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中,因教师授课理念陈旧、施教方式落后,导致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不感兴趣。这便需要增强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注意总结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施以针对性化解对策,从而促进学生道德素养、法治精神的发展。在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验,浅议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其有效化解对策。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问题;对策

1、浅议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中常见问题

1.1施教方式单一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应用说教式教学模式,对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的运用,也多停留在单一地进行素材展示中,将学生视为被塑造的对象,使其大多时候都处于被动聆听的位置[1]。这便会造成授课方式枯燥,学生因缺乏学习热情,对施教内容不感兴趣。

1.2课堂氛围沉闷

受应试思维影响,很多教师习惯使学生进行记忆性学习,讲授难重点知识,帮学生标注教学重点,使其在灌输课堂中进行知识的理解与消化。因整体课堂教学氛围较乏味、沉闷,部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滋生了一定的厌学情绪,认为该学科可有可无。

1.3教学互动有限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中,只有密切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加强教学交流,教师才能及时的了解学情、更好的掌握学情[2]。但实际却是,很多教师忽视与学生的交流,生生之间的互动也十分地有限,刻板施教致使整体教学效果难尽人意。

2、提升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效率的有效对策

2.1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立足于新课标理念下,教师应优化教学理念,具有多元教学意识[3]。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只运用一种授课方法,而是需要结合具体的施教内容,积极运用不同的授课方法。

例如:在人教七年级上《做更好的自己》教学中,可将多媒体技术和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相融合,使生活化教学更具新意,让学生在混合教学中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并欣赏自己,让他们做更好的自己。只有从实际情况出发,在课堂中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面对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时,产生学习的新鲜感,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化解生活化教学过于单一的问题。其中,重视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一方面有助于对课堂的氛围的调动;另一方面还将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构建智慧课堂。使教学内容更贴近中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师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让学生更好地获取课堂中的知识点,同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和运用。可见,增强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积极化解生活化教学问题,创新生活化教学理念,灵活运用多种授课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率。

2.2注意营造生活情景

对于中学生来说,体现生活化教学策略运用效果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在课堂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因此,教师应促进教学与社会新闻、热点事件、学生生活等密切结合。让学生更加关心、关注日常生活,从生活中获取知识,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内涵与重要性。

例如:在《维护秩序》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认识社会规则,让他们了解社会生活、社会秩序与社会规则三者之间的关系,具有社会公德心,教师可引入生活中的新闻,使学生透过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了解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社会秩序是促进社会生活正常运行、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不文明行为不仅会遭受大众的谴责,给他人带来不便,严重的还会被问责、受到法律的惩罚。

2.3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面对师生、生生之间教学交流少的问题,教师应建立与学生平等沟通的平台,密切师生关系。另外,为了促进多边教学互动,使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具有创新性与有效性,教师还应重视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运用,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使他们积极发表自我见解,交换不同意见,更加关注生活,使其具有道德素养与法治精神。

例如:在人教九年级《创新改变生活》教学中,可通过“激趣导学+小组合作”教学,使生活化教學高效实施。先让学生观看科技发展为生活带来的便利——小明妈妈下班回家后,洗澡水已经烧好、预约的煲仔饭已经做好、暖气已经开到适宜的温度;遇到下雨天,窗户还能自动关闭;即便在公司,也能随时通过监控摄像头观察家中的情况。以“智慧生活”为切入点,使学生思考其说明了怎么的问题,科技创新对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在合作探讨中,让学生感受创新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此外,还应关注生活化教学实践问题。在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中,只有打破授课局限性,才能收获理想的育人效果。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实践中成长。例如:在《建设美丽中国》的教学中,可从实际生活着眼使学生感受环境恶化、资源浪费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带领学生展开植树活动、进行土壤调查等,使其树立绿色发展观。在生活化实践中,让学生具有爱国情感,形成建设美丽家乡的意识。

3、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提升他们的法治意识,打造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需要教师具有创新教学能力,阶段性展开教学反思,正视施教问题。为此,一方面应认识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其便于学生获取知识;另一方面,应优化自身的施教理念,创新授课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探讨、实践热情。从而,助力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使学生具有爱国情感、法治精神、道德素养与理性认识。

参考文献

[1]齐笑蕾.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7(5).

[2]王琳.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8(5).

[3]李媛.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合肥师范学院,2018(5).

(门源县第一寄宿制初级中学 青海 门源 810399)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