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临床使用数据的CT可靠性设计与验证研究

2021-06-11贾东方金玮张尉强刘义红贺飞邹金林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结温扫描时间病床

【作 者】贾东方,金玮,张尉强,刘义红,贺飞,邹金林

1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201800

2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200233

3 上海市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上海市,201318

4 广州然因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510610

0 引言

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是Hounsfield于1969年设计成功的。1971年英国EMI公司与Hounsfield工程师成功研究了第一台头部CT扫描机。当前,CT已经发展到第五代技术,而且扫描成像部位更多,速度更快,图像分辨率更高,且与磁共振成像、超声成像、核医学成像并列构成影像学的四大检查手段。

2020年受新冠肺炎的影响,我国对CT的需求量和供给量都快速增长,2020年市场规模达到258.83亿元,同比增长率为14.9%,估计2020年中国CT设备的保有量达29 874台。未来五年,中国CT市场销量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2%,预计2024年中国CT市场销量将达7113台,按每台440万元计算(综合考虑现价和通胀因素,经统计,2019年CT平均销售价格395万元,按照瑞士百达资产管理未来五年年均通胀率为2.2%的预测,推算2024年CT平均价格预计达440万元),2024年中国CT设备市场价值将达到313亿元。

因此,随着CT市场规模的扩大,CT可靠性水平急需提升,这将极大提升产品的利用率,从而降低其耗费成本,一定程度减少了医院和病人的支出,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1 CT基本概况

常见CT设备由机架、X射线管、高压发生器、探测器、配电单元、检查床(简称“病床”)、重建计算机和图像显示系统等组成,组成部件较多,系统较为复杂,且涉及机械、电子、电气、材料、物理等诸多学科,因此,CT的可靠性提升需要通过需求、设计和验证进行系统性闭环实现。

现阶段,我国仍然存在CT设备资源紧缺的状况。与国外相比,中国每百万人口CT拥有量为18.6台,仅为美国的1/2、日本的1/5。这意味着我国的CT设备面临着比发达国家更严重的使用负担,也就面临着更高的可靠性要求。

2 CT临床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CT临床使用数据与医院的扫描通量密切相关,考虑到全国医疗资源分布情况,本研究拟以经济发达地区三甲医院的临床使用数据作为参考基线,这便可以覆盖全国绝大部分医院的使用情况。本研究拟以全国综合排名靠前的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作为典型代表,这对CT可靠性设计和验证研究更具广泛意义。

本研究采用的数据从2019.06.21至2021.01.28自然日,按照每年311天工作日(每年约0.852年为工作日)计算,每台日均扫描病例206例,每台日均累计扫描时间493 min(8.22 h)。考虑到在CT扫描过程中需要相当的辅助时间,若每天8.22 h扫描时间则需要至少10 h以上的扫描操作时间,可见,CT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负荷压力,这对其可靠性要求提出了挑战。

本研究涉及的CT成像主要有平扫、常规增强、血管增强三种扫描方式。其中,从扫描病例和扫描时间上看,平扫均在70%以上,占比最大。CT平扫平均单次扫描时间不超过2 min,效率非常高,但这也就意味着病床移动次数和机架旋转的启停次数相对较多。CT血管增强扫描平均单次扫描时间相对较长,稍微超过7 min。

对于病床、机架这类机械类部件,其失效与运动次数相关,也就是与扫描病例数相关。从图1和表1可以看出,平扫的平均单次扫描时间相对较少,但其扫描病例却占据了绝大部分。为了便于分析,本研究将以扫描病例为重点的扫描工况分为平扫和其他扫描。根据图2,本研究将平扫和其他扫描的占比近似为0.85:0.15。依据CT扫描的特点,本研究将较为复杂的血管增强下肢扫描作为典型扫描,便于后续临床使用工况的折算。

图1 CT平均单次扫描时间Fig.1 Average single CT scan time

图2 CT扫描病例分布 Fig.2 Distribution of CT scanning cases

对于转子数据采集链路、静子采集电路等电子类部件,其失效与扫描时间相关。从图1和表1可以看出,平扫的平均单次扫描时间明显较少,其他三种扫描方式即可看做一种扫描类型。为了便于分析,本研究将以扫描时间为重点的扫描工况分为平扫和高强度扫描。根据图3,本研究将平扫和高强度扫描的占比分为0.7:0.3。依据CT扫描的特点,本研究将能量较高的血管增强脊柱扫描作为典型扫描,便于后续临床使用工况的折算。

图3 CT扫描时间分布Fig.3 CT scan time distribution

表1 CT部位扫描分布Tab.1 CT scanning location distribution

3 CT可靠性实现闭环方法

3.1 机械类部件可靠性设计与验证

3.1.1 可靠性指标需求分解

机械类部件是CT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病床、扫描固定机架、扫描机架转子等部件(含X射线管、高压发生器等)。这类部件的失效主要与结构应力相关,即主要与扫描的次数强相关,为此,本研究以CT病床为例,通过临床使用数据探讨其可靠性的设计与验证的闭环实现方法,进而促进产品可靠性水平的持续提升。

在CT的使用过程中,病床主要用于完成病人扫描定位的功能。病床由竖直和水平机构两部分组成,其可进行竖直和水平两个自由度的运动。从病床的使用特点而知,其寿命主要与扫描病例相关,因此,扫描病例可作为病床寿命设计和验证的输入条件。对于平扫扫描,病床通常只需完成单次的升降和水平运动;对于其他扫描,除单次竖直运动外,还需完成3~5次的水平运动(保守计算,取病床完成5次水平运动)。从上述临床使用数据便可计算病床实际单日的载荷次数,详细计算参见表2。

表2 病床预期寿命载荷计算Tab.2 Calculation of expected life load of patient table

CT平扫和其他扫描的比例为0.85:0.15,即病床每天完成206次升降和329.6次水平运动([0.85+0.15×5]×206=329.6)。通常情况下,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的寿命一般为10年,故假设病床预期寿命为10年,即可推算出病床在该预期寿命期内需满足640 660次竖直升降运动和 1 025 056次水平运动的需求。

3.1.2 可靠性设计

对于运动部件,其主要为机械强度疲劳失效,因此,病床的结构设计需尽可能降低其工作的应力δ工作。在实际过程中,δ工作最好接近或小于该材料的疲劳强度极限,这可使部件或结构实现高周疲劳寿命周期或永久疲劳寿命周期。

病床结构件材料通常为Q235,屈服强度δb=235 MPa,疲劳强度极限(疲劳强度极限指材料在107循环次数下的强度)δ-1=0.25×δb=58.75MPa。根据Miner理论公式:

N工作为工作循环次数;N疲劳为疲劳极限下的循环次数(这里为107);δ-1为疲劳强度极限;δ工作为工作应力;k为强化系数,钢材一般取4.5。

为了得到预期工作应力设计值,将式(1)进行转化得到:

将δ-1=58.75 MPa,k=4.5,N工作竖直=640 660,N工作水平=1 025 056,N疲劳=107代入式(2)可以分别求得,竖直机构的δ工作竖直=108.2 MPa,水平机构的δ工作水平=97.5 MPa。

根据上述计算可知,在早期的设计或校核时,为了保证10年预期寿命,竖直机构的工作应力不得大于108.2 MPa,水平结构的工作应力不得大于97.5 MPa。由此可见,临床使用数据是产品可靠性设计的输入条件,其准确性对产品具有重大的影响。

3.1.3 可靠性验证

病床的可靠性验证主要为疲劳寿命试验,通常有常规载荷和增加载荷试验两种。常规载荷的疲劳寿命试验的次数往往与实际工况一致,其通常需要耗时数周或数月的时间,这极大制约了产品的验证效率。增加载荷的疲劳试验一般称为加速寿命试验,其是通过增加试验时的载荷(应力)来缩短试验时间(次数)的,这可极大提升产品的验证效率。

根据Miner理论,适当提高试验的载荷(应力)可以缩短试验时间。在实际的试验过程中,试验应力也不可能无限的提高,即其不能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简而言之,试验应力δ试验不能超过其强度极限δb。根据式(1)改写得到:

其中,k=4.5,N工作竖直=640 660,N工作水平=1 025 056,δ工作竖直=108.2 MPa,δ工作水平=97.5 MPa,取δ试验=0.8×δb=0.8×235 MPa=188 MPa,计算可得:

竖直试验循环次数N试验竖直=53 326,水平试验循环次数N试验水平=53 402,因此,当提高试验应力时,试验的循环次数可以得到极大的缩减,这对于开发进程是十分高效的。同样,从上述结果看,工作循环次数与试验循环次数成正比,而且是加速试验的必要条件,这说明使用数据也是可靠性试验的输入条件。

3.2 电子类部件可靠性设计与验证

3.2.1 可靠性指标需求分解

电子类部件是CT的另一类重要部件,主要有探测器、转子数据采集链路、静子采集电路等部件。这类部件最核心的部分主要由FPGA和ADC器件构成,其失效主要与温度相关。由于扫描总时间和单次时间是影响器件温度的主要因素,为此,此类器件的工况主要分为平扫和高强度扫描两种。本研究以探测器内部某数据采集板(以下简称DAS板)为例,基于临床使用数据探讨其可靠性的设计与验证。

DAS板主要用于探测器的数据采集,其最核心的器件是位于中央的FPGA器件。对于平扫,由于单次扫描时间相对较短,FPGA的结温最高为40 ℃。对于高强度扫描,由于单次扫描时间相对较长,FPGA的结温最高为50 ℃。从上述临床使用数据可知,平扫和高强度扫描的比例为0.7:0.3,日均累计扫描时间约为493 min(8.22 h),便可计算FPGA器件的预期寿命载荷,详细计算见表3。

表3 DAS板FPGA器件预期寿命载荷计算Tab.3 Calculation of expected life load of FPGA in the DAS

3.2.2 可靠性设计与验证

电子类产品的设计包含了器件选型和电路设计,器件结温在不同工况下的量值与电路息息相关,因此,其可靠性设计与验证往往是迭代进行的。针对DAS板中的FPGA器件,除了合理优化电路设计外,选择较高许用结温的器件是提高寿命最重要的措施。对于DAS板的FPGA器件,其失效的机理符合阿伦纽斯基本理论。阿伦纽斯公式如下:

ε表示寿命指标,如平均寿命;A为常数;k为玻尔兹曼(Boltzman)常数(8.167×10-5eV.oC);E为激活能,单位为eV,此处取0.7;T为温度,此处为芯片的结温。

将式(5)改写为加速因子的公式为:

AF为加速因子;k为玻尔兹曼(Boltzman)常数(8.167×10-5eV.℃);E为激活能,单位为eV,此处取0.7;TA为平扫和高强度扫描下的最高结温,即分别为40 ℃和50 ℃;TT为加速试验采用的温度,这里取85 ℃,低于FPGA器件许用结温100 ℃。

分别将平扫(最高结温40 ℃,17 882.5 h)和高强度扫描(最高结温50 ℃,7681.7 h)两种工况代入式(6)计算可得,两种工况下的加速因子AF平扫=26.1和AF高强度扫描=11.7,各自对应的试验时长为685 h和656.5 h,即总的试验时长为 1 341.5 h(56 d)。

从上述结果可见,在高强度扫描的工况下,由于FPGA的结温较高,尽管高强度扫描的工况时间较短,但其加速寿命试验的时长仍与平扫基本相当。由此可见,高强度扫描同样对电子类产品寿命的影响较大。

4 结论

从临床使用和失效的特点看,CT可分为机械类部件和电子类部件。由于机械类部件失效与产品扫描的病例数相关,CT扫描可以根据扫描病例分为平扫和其他扫描。电子类部件失效与扫描时间相关,CT扫描可以根据扫描时间分为平扫和高强度扫描。对于机械类部件和电子类部件而言,临床使用数据均是可靠性设计与试验的重要输入条件,其对CT可靠性水平需求分析、设计及验证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对于电子类部件,虽然高强度扫描相对平扫累计时间较短,但是其对电子类部件的寿命影响明显。

猜你喜欢

结温扫描时间病床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中参数优化MRI的应用有效性和临床指导意义
人工智能研发新核磁共振以缩短扫描时间
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诊断急诊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价值
采用RBF神经网络与光谱参数的LED结温预测
基于Simulink的IGBT模块的结温计算
急性脑梗死全脑CT灌注成像扫描时间优化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2088年的病床
基于驱动电流切变的大电流下LED正向电压-结温关系检测方法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